伍德罗·威尔逊

伍德罗·威尔逊(1856~1924)

伍德罗·威尔逊的资料

中文名: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

外文名:Thomas Woodrow Wilson

国 籍:美国

出生地:维吉尼亚州-斯汤顿

出生日期:1856年12月28日

逝世日期:1924年2月3日

职 业:美国总统

毕业院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信 仰:美国长老会

主要成就:带领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取得胜利

              提出“十四点和平原则”

              荣获1919年诺贝尔和平奖

              美国唯一拥有哲学博士头衔的美国总统

政 党:民主党

最新人物

其他W开头的人物更多

美国其它的人物更多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美国第28任总统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1856年12月28日-1924年2月3日),美国第28任总统。

  少年时代就醉心于政治,四度出任英国首相的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是他心目中崇拜的英雄。威尔逊16岁进入戴维森学院,29岁获博士学位,30岁开始在大学任教。1902年发表的《美国人民史》被认为是其学术上的最高成就。同年威尔逊出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1909年当选为新泽西州长。1912年总统大选中,由于西奥多·罗斯福和威廉·塔夫脱的竞争分散了共和党选票,以民主党人身份当选总统。1883年,伍德罗·威尔逊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院,并在3年后获得历史与政治科学的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议会制政府:对美国政治的研究》(Congressional Government: A Study in American Politics)。毕业后,先后在Bryn Mawr学院(1885-1888)和卫斯理大学(1888-1890)任学术职。

  威尔逊是唯一一名拥有哲学博士头衔的美国总统(法学博士衔除外),也是唯一一名任总统以前曾在新泽西州担任公职的美国总统。1919年,威尔逊被授予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1962年历史学家对31位总统的投票排名,威尔逊高居前4位。

  人物生平

  早年时期

  1856年12月28日,伍德罗·威尔逊生于弗吉尼亚州斯汤顿的一个牧师家庭,祖先大部分是苏格兰血统。

  1870年-1874年间,因父亲在哥伦比亚神学院担任教授,伍德罗·威尔逊一直在南卡罗来纳州的哥伦比亚生活。

  1873年伍德罗·威尔逊在戴维森学院(Davidson College)上了一年学。之后作为新生转到普林斯顿就读,成为Phi Kappa Psi兄弟会的成员,并于1879年毕业。自第二年起,伍德罗·威尔开始博览政治哲学和历史书籍。伍德罗·威尔称他进入政界的灵感来自英国议会速报记者Henry/" >Henry Lucy。

  1879年进入弗吉尼亚大学法学院,但一年之后由于健康原因不得不退学。不过,尽管从未毕业,在弗大就学的时候,威尔逊曾热情地参与两个校内团体:弗吉尼亚合唱俱乐部(Virginia Glee Club),和杰斐逊文学与辩论社团(Jefferson Literary and Debating Society),并担任社团主席。退学后,伍德罗·威尔逊搬往北卡罗来纳州的威尔明顿居住,并继续从事它的研究。

  教学经历

  1890年,伍德罗·威尔逊进入普林斯顿大学,任法学和政治经济学教授。

  1896年,普林斯顿大学一百五十周年校庆时,伍德罗·威尔逊发表了一篇题为《为国服务的普林斯顿》(Princeton in the Nation's Service)的演讲。这个题目后来被扩展为“为国家服务,为所有民族服务”(Princeton in the Nation's Service and in the Service of All Nations),成为暗示普林斯顿大学的常用格言。在这篇著名演讲中,威尔逊概述了他对于民主国家大学的憧憬,呼吁高等教育机构把课程从历史中分离,并利用每一堂这样的课来为学生阐明他们的责任。

  1902年,校董事会晋升伍德罗·威尔逊为校长,以代替被认为管理不力的佛朗西斯·兰迪·巴顿(Francis Landey Patton)。他所开发的课程方针后被证明为高等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发展性创新。

  1906至1910年间,为消除精英层社交俱乐部的影响,伍德罗·威尔逊尝试通过废除面向上层阶级的“吃喝俱乐部”(eating club)并把这些学生重新带回校舍——俗称“四边形”。

  1907年10月,由于校友们的激烈反抗和威尔逊对妥协的坚定反对,董事会收回了它起初对“四边形计划”给予的支持,并指示威尔逊停止实施。

  1908年董事会回绝了威尔逊关于研究生楼建在本科生校舍所在区域的提案,并于此年采纳了韦斯特的计划。当时,国内媒体将这次发生在普林斯顿校内的对立报道为精英(韦斯特)与民主(伍德罗·威尔逊)之战。

  当选州长

  1910年伍德罗·威尔逊作为民主党候选人参选新泽西州州长,对手是共和党候选人、负责银行与保险业的州吏维维安·M·刘易斯(Vivian M. Lewis)。威尔逊在竞选中强调他与政治机器的分离,并誓言一旦当选他不会蒙恩于那些党内大佬。

  尽管塔夫脱曾在1908年总统大选时以80000票的差距赢得新泽西州,伍德罗·威尔逊还是以49000之票差轻松击败了刘易斯。

  尽管1910年大选时民主党还取得了对州众院的控制,但共和党人仍然以微弱优势据有州参院。上台之后,威尔逊无视党内机构的要求,动了他的改革性日程。他在六个月的时间内建立了候选人选拔会,这几乎将党派头目们从总统选举过程中排除出去。他还重整了公共设施委员会,并引进了工伤补偿机制。

  两任总统

  1912年6月25日,伍德罗·威尔逊赢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身份。

  此后,由于共和党候选人塔夫脱和进步党候选人、前共和党人和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竞争严重分散了本应投给共和党唯一候选人的选票,他在40个州获胜,得到总共531张选举人票中的435张。伍德罗·威尔逊毫无困难地赢得竞选胜利。

  1913年3月15日他举办了美国现代史上首次总统新闻发布会,并在会上允许记者向他提问。

  1916年获得重新提名后,伍德罗·威尔逊在竞选中打出了“他让我们远离了战争”(he kept us out of the war)的口号,提示选民他任期内即维持了坚定的国策、又避免了与德国或墨西哥的公开冲突的业绩。但他却从未发誓即使受到挑衅也决不参战。1916年9月2日,当他发表接受党内提名的演讲时,伍德罗·威尔逊针对性地警告德国他不会容忍给美国人造成生命损失的潜艇战。

  “ 一个违反这些核心权利的国家必须明白它将被直接的挑战和抵抗所制止并被要求承担责任。很快,这将使这场争斗多少变成我们自己的事情。”

  最终,伍德罗·威尔逊勉强战胜共和党候选人查尔斯·埃文斯·休斯赢得了1916年大选。

  选战的最后结果出奇地接近,甚至在选后数天内都无定论。由于担心输掉选举而在欧战尚不确定的情况下成为跛脚鸭,威尔逊提出了一个假想方案:倘休斯取胜,他将先任命休斯为国务卿,然后和副总统一起辞职以使其接任总统。两党选情在数个州都十分接近。在加州大约一百万选票中威尔逊赢了3773票,而在新罕布什尔只赢了区区54票。休斯在明尼苏达的358000张选票中赢了393张。最后威尔逊得到了277张选举人票,而休斯得到254张。威尔逊能赢得大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1912年大选时投给西奥多·罗斯福和工会领袖戴布兹(Eugene V. Debs)的票这次大多流向了他。

  参加一战

  在1917年之前,美国一直恪守1914年的中立宣言。在这段期间,威尔逊为确保一个更宽泛的外交政策,警告美国公民不要在交战阵营中选择他们的所属方。在他1914年的国会演讲中,威尔逊说道:“这样一个发生在我们当中的分裂对于我们的和平思维将是致命的,而且还会妨碍我们作为一个强大的和平国家正当地行使自己的责任,作为一个人时刻准备着在一场公正的调停中发挥作用,并以朋友而不是党徒的身份谈论关于和平与和解的建议。”

  尽管载有大量美国公民的英国客轮卢西塔尼亚号被德国潜艇击沉的事件给威尔逊增加了参战压力,中立原则还是得到了维持。但后来由于德国发起无限制潜艇战,威胁到美国的商业海运,这种中立性开始倾斜。在德国于1917年早些时候发动无限制潜艇战(尽管也发表了若干声明来限制这种战术),并秘邀墨西哥与德国结盟反美之后,威尔逊为“使世界安全以确保民主”,将美国带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过,他没有和英法签署一个正式的同盟,而只是作为合作(associated)力量加入。他通过征兵大幅扩军,并将高度自由的指挥权,包括战术战略以至外交行动,授予了约翰·潘兴将军。

  到这个时候,威尔逊认定这场战争已变成了一个对人类的真正威胁。1917年4月2日,他在宣战演讲中说道,美国如不参战,整个西方文明都将被摧毁。威尔逊在讲话中宣告将进行一场“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说明他希望建立一个和平的基础以防将来战祸再临而招致不必要的死亡与摧毁。这也为他未来将发表的十四点原则——一个关于解决领土争端、确保自由贸易和建立维和组织的一揽子建议——铺垫了一个基础。

  为打击国内的反战势力,威尔逊相继于1917年和1918年推动国会通过了反间谍法(Espionage Act)和反煽动法(Sedition Act),以压制反英、亲德和反战声音。他欢迎诸如沃尔特·李普曼这样支持战争的社会主义者,却无法容忍那些企图阻碍战争甚至刺杀政府官员的反战者。他还坚持将出生在外国的激进分子赶出美国。援引反间谍法相关条例,美国邮政系统拒绝投递任何被视作可能是批评美国战争行为的书面材料。约60多家报纸因此被剥夺了二级邮递权。

  威尔逊的战时政策高度地向劳工倾斜。他与龚帕斯和美国劳工联合会密切合作,同时镇压任何企图阻碍战争工作的反战团体。在威尔逊的任期内,美国劳工联盟、铁路工人协会和其他“温和”工会的会员和这些行业工人的工资都得到了显著增长。由于没有实施配给制,消费品价格飞涨。而因为收入税的增加,白领阶层备受打击。不过,鼓励购买战争债券的工作还是大获成功。这些债券使得战争开销转化为20年代的繁荣。

  威尔逊建立了西方国家中第一个政治宣传机构,即美国公共情报委员会(Committee on Public Information),由乔治·克里尔(George Creel,故俗称“鱼篓”委员会)领导。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鼓动爱国性反德情绪,并实施各种信息审查。除了公共宣传外,政府还将战争工作引入多个其它领域。伯纳德·巴鲁克(Bernard Baruch)领导的战争工业委员会为美国的工厂制定战时目标和政策;赫伯特·胡佛被任命为食品管理局局长,该局鼓励美国民众参与到“无肉星期一”和“无麦星期三”活动中,以为海外部队节省食物;亨利·加菲尔德(Henry Garfield)领导的联邦燃料管理局引入了夏时制,并对煤炭和石油实施配给供应来确保军事需求。许多这样的委员会和管理机构的领导者都是由威尔逊征召的商界人士。他们只拿一美元的日薪,以提高政府在战争期间的功效。

  国会还于1917年授权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组织四个志愿者师团到法国参战,但威尔逊拒绝了给他的政敌这样一个机会。

  巴黎巨头

  一战结束后,威尔逊开始参与谈判。他的目标是明确的,即帮助受压迫国家获得主权和确保一个公正的和平。1918年1月8日,威尔逊发表了十四点和平原则,首次论述了关于成立国际联盟的想法。这个联盟的指定目标应该是保证各大小国家的领土完整以及他们的政治独立。

  威尔逊打算凭十四点原则结束这场战争和实现一个所有国家共享的、公正的和平。为了开巴黎和会,他在巴黎待了6个月,这也使得他成为首位在任内出访欧洲的美国总统。和会期间,他不倦地推销他的计划,最终实现了在凡尔赛条约中加入了关于创建国际联盟的章节。

  尽管由于他为创建国联所作的努力使威尔逊获得了1919年诺贝尔和平奖,但他没能在入盟一事上赢得参议院的支持。美国此后从未加入国联。

  1918年中期选举后,以亨利·加博·洛吉(Henry Cabot Lodge)为首的共和党控制了参议院。但威尔逊拒绝共和党的代表出席巴黎和会,对洛吉提议的修改也一并否决。双方最为主要的分歧点在于国联是否将削弱国会的宣战权。在这段期间,威尔逊越来越不相信媒体。他停止召开新闻发布会,而更倾向于自己的宣传机构,即公共情报委员会。

  历史学家普遍认为威尔逊未能使美国加入国联是他任内所犯的最大错误,甚至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所有总统任期内的最大失败之一。凡尔赛条约中的种种苛刻条款招致了德国民众对条约的极大怨恨,最终导致了希特勒的上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欧洲期间,威尔逊还前往罗马拜会了教皇本笃十五世。这次访问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任内会见教皇的总统。

  战后时期

  威尔逊对战后复员的问题未给予足够重视,导致复员过程进行得异常混乱。四百万士兵在身无分文、没有任何安顿计划和救济的情况下就被送回了美国。农田价格的战时泡沫破灭导致许多农民破产或身陷因新购土地所欠下的债务中。1919年,钢铁业和肉类加工业工人举行大罢工。种族骚乱在芝加哥、奥马哈和其他城市蔓延。

  在纽约和其他地方发生一系列由激进无政府主义分子实施的爆炸活动后,威尔逊命令总检察长亚历山大·米切尔·帕尔默(A. Mitchell Palmer)抑止暴力活动。司法部随后展开了被称作“帕尔默搜捕”(Palmer Raid)的大规模行动,旨在收集与暴力激进团伙有关的证据,以及关押或驱逐国内外煽动分子。司法部以妨碍征兵为由审判了工会领袖戴布兹,并把他送到亚特兰大的监狱服刑。戴布兹后来被哈定总统释放并赦免。

  在任内的最后三年,威尔逊与包括豪斯中校在内的许多亲密政治伙伴或盟友分道扬镳。历史学家推断可能是一系列的中风影响了他的人格。威尔逊想再次连任,但他的民主党已然分崩离析:德裔选民因战争期间所受的待遇而愤慨,爱尔兰裔选民则因他未支持爱尔兰的独立而不满。

  患病去世

  1919年9月25日,威尔逊为获得美国人民对加入国联的支持,连续地走访全国各地发表演讲,当他在科罗拉多州的普韦布洛发表完推广国联的演讲后,威尔逊终于昏倒在地。

  1919年10月2日,又一次严重的中风发作,他的左半边身子完全瘫痪,左眼也失明。

  威尔逊的身体状况是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总统丧失工作能力的情形,这在之后被认为是通过宪法第二十五修正案的重要原因。

伍德罗·威尔逊相关的历史人物

伍德罗·威尔逊的简介

伍德罗·威尔逊的生平

伍德罗·威尔逊最新文章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民国 世界 近代 现代 影视小说 美国 日本 五胡十六国 巴尔干 南美洲 北欧三国 俄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西班牙 奥匈帝国 土耳其 非洲 朝鲜

热门明星索引: 全部 内地 港台 日韩 欧美 歌手 演员 体育 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