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名:腓特烈一世
别 称:巴巴罗萨、红胡子、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罗马人民国王、意大利国王、勃艮第国王、施瓦本公爵
所处时代:12世纪,中世纪
民族族群:日耳曼
出生时间:约公元1122年
去世时间:公元1190年6月10日
主要成就:征服意大利,东征
国 籍:神圣罗马帝国
腓特烈一世(德语:Friedrich I;英语:Frederick I),又被称为“红胡子”或“巴巴罗萨”(Barbarossa),是欧洲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也是德意志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腓特烈出生于1122年,他的父母是霍亨斯陶芬王朝的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二世与巴伐利亚韦尔夫家族的朱迪丝。1147年,他继承士瓦本公爵爵位,称腓特烈三世。他于1152年在德意志国王的竞选中胜出,加冕为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罗马人民国王。1155年(一说1154年),应教宗尤金三世的请求,腓特烈出兵意大利,并在帕维亚接收铁皇冠,加冕为意大利国王。1155年,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内,教宗阿德里安四世册封腓特烈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世称腓特烈一世。1178年,腓特烈在阿尔勒又一次接受加冕,成为勃艮第国王。
腓特烈一世被认为是中世纪德国最成功的统治者之一,在其执政期间,神圣罗马帝国的国力达到顶峰,成为全欧最强的国家。
南征北战
腓特烈一世对意大利的强烈兴趣使意大利事务成为他生命中最主要的部分。为了征服伦巴第诸城市,使这些富饶的地区成为帝国的税收来源,腓特烈一世长期执行侵略意大利的政策。
他对意大利进行过6次军事入侵:
第一次
1154年,意大利教皇尤金三世给腓特烈一世发来了一封求助信,原来当时罗马爆发了一场起义,老百姓们在一个名叫阿诺德的教士的带领下造反,起义者宣称要废除教皇领地,并让教皇过普通人的生活。腓特烈一世没有放弃机会,出兵意大利,迅速镇压了起义,并召集了意大利各城邦代表召开了隆卡利亚会议,重申了腓特烈一世对意大利拥有绝对的统治权,从官员的任命到赋税的征收都只能由皇帝决定;
第二次
1158年,由于腓特烈一世纵容士兵在意大利的大肆抢掠,意大利北部城邦被彻底激怒了,他们组成了以米兰为首的城邦集团与腓特烈一世决一死战。腓特烈一世却以强大的军事暴力压倒了起义者,城邦同盟被迫投降;
第三次
1160年,腓特烈一世再次入侵意大利,原因是新任的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三世无法容忍专横的红胡子,他宣布将腓特烈一世革除教籍并支持城邦同盟的斗争。腓特烈一世于是出兵。经过两年的战斗,米兰被攻陷了,米兰代表穿麻布衣、赤脚出城投降。然而腓特烈一世却不留情面地将米兰居民赶出城,并在城市中心广场挖沟,使其寸草不生,还允许将俘虏的头割下来当球踢,来侮辱米兰的民众。
第四次
1167年,腓特烈一世的屠城暴行激怒了意大利民众,威尼斯、维罗纳等意大利城邦组成了新的“伦巴第同盟”,并迅速得到了教皇的支持。腓特烈一世再次出兵,一开始势如破竹,攻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出逃。而后来战争陷入僵局,腓特烈一世的军队受到了意大利人民的英勇反抗,且军队里瘟疫流行,数千的骁勇老兵毙命。此时,腓特烈一世只好丢下军队,化装成农夫逃回德意志;
第五次
1174年,由于上次的奇耻大辱,腓特烈一世重整旗鼓出军。一开始“伦巴第同盟”还想和谈,腓特烈一世却拒绝了。由于“伦巴第同盟”城市的增加(22个)及同盟战士的经验增强,在米兰附近的决战中,腓特烈一世的军队失败了,腓特烈一世本人也身负重伤,只好投降。此后的1177年,腓特烈一世与亚历山大三世签订了《威尼斯和约》,腓特烈一世同意归还教产,同时不再插手教皇国内部事务。后来的1183年,腓特烈一世与“伦巴第同盟”签订了《康斯坦茨和约》,废除了隆卡利亚会议的一切决议,但允许腓特烈一世在名义上保留人事任免权,并规定“伦巴第同盟”在皇帝出巡时要做好接待工作;
第六次
1186年,腓特烈一世发动对意大利的最后一次远征,仍然还是以失败告终。
国内政策
腓特烈一世像所有有才干的皇帝一样,试图在德意志境内驾驭桀骜不驯的诸侯。他在1158年颁布采邑法令,要求所有接受采邑者为皇帝服兵役。他的另一个重大举措是把大的诸侯领地分割成多块,因此在1156年将奥地利从巴伐利亚公国分出来,使之成为独立公国。
加冕称帝
在第一次远征意大利之后,腓特烈一世本想由尤金三世为他加冕,不想尤金三世又刚刚忧愤去世。新上任的教皇哈德良四世十分固执呆板,在给腓特烈一世加冕时不断挑剔腓特烈一世的行为举止,最后还要求腓特烈一世按照惯例为教皇牵马、扶镫。
腓特烈一世愤怒了,加冕庆典一下子变成了屠宰场,近千名教士倒在了军队的屠刀之下,但腓特烈一世还是获得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称号(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腓特烈一世在第五次远征意大利失败后却为了表示“悔改”,还虔诚地跪在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脚下亲吻教皇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