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羌
邓羌(?―约379年),安定人,十六国时期前秦将领、官员。邓羌有勇有谋,升平元年(357年),进击羌族首领姚襄,献计激怒敌军,自己诈败,诱敌深入,击斩姚襄。之后随苻坚平定并州张平,与猛将张蚝交锋,以计擒之。受任御史中丞,与王猛协作,整肃长安治安,大见成效。再平刘卫辰部,苻柳等之乱。于石门大破燕军十万,又跟从王猛攻打前燕,曾与张蚝、徐成策马持矛,突入燕军,打败慕容评十余万燕军。晚年平定蜀地叛乱,并击败代王拓跋什翼犍等。此后事迹史书无载。
邓羌除了骁勇善战,还精通兵法,曾奉命教授苻坚庶长子苻丕兵法。
2、苻坚
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终令国家强盛,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权,成功统一北方,并攻占了东晋领有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
苻坚于383年发兵南下意图消灭东晋,史称淝水之战。但最终前秦大败给东晋谢安、谢玄领导的北府兵,国家亦陷入混乱,各民族纷纷叛变独立,苻坚最终亦遭羌人姚苌杀害,终年48岁,谥号宣昭帝,庙号世祖。
苻坚
3、赫连勃勃
赫连勃勃(?—公元425年),是匈奴大酋长刘卫辰的小儿子,刘卫辰的血缘可以上溯到匈奴单于栾提氏,和叱咤中原的汉帝刘渊也是亲戚。在匈奴部落中,可谓显赫。
赫连勃勃这个人,从小家族被屠,失去了温暖的家庭,小小年纪便从部落王子改做了流浪孤儿,心理上遭受极大的挫折。我认为像他这样的人,又没有现代心理学诊疗办法,在心理上有着极大的缺陷,来到后秦,又遭受另一种境遇,他的人格十分不完整。自立之后,又没有能力与强大的北魏相对抗,心理十分压抑。于是造就了一种嗜杀成性的虐待狂心理。如果赫连勃勃不过是个庸人,倒也罢了,偏偏他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他擅长指挥骑兵进行游击战,他的理论是“吾以云骑风驰,出其不意,救前则击其后,救后则击其前,使彼疲于奔命,我则游食自若,不及十年,岭北、河东尽我有也”。
赫连勃勃于是纵横漠北、陇西一带,与南凉对战,斩杀秃发傉檀部下甚多,南凉武将有七成死于这个战役。收取尸体,堆成骷髅台以示威。姚兴派部队进攻他,也遭到重大失败。并且得到了谋臣王买德。
赫连勃勃
赫连勃勃又在今天陕北靖边地方修建都城,名为统万,建城的过程十分血腥,这个城用土夯成,检查质量的时候,用小刀往城墙里一插,插进一寸,就把筑这段城墙的工匠杀死筑进去。而制作城防武具的过程,则更是血腥,有工匠造弓箭,有工匠造盔甲。造好之后,使造弓箭的工匠执弓箭射穿着自己造的盔甲的盔甲工匠,若射穿,则盔甲工匠死,若射不穿,则弓箭工匠死。就这样,一个融合军事功能与富丽堂皇于一体的恐怖之城建立起来。复仇无望的赫连勃勃,在这座城里,对他的子民进行地狱般的恐怖统治。随便就杀人,视民如草芥,就这样度过了余生。
赫连勃勃的一生,是一个人精神疾病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小民的悲剧。归根结底,他的杀人成性、残暴自大,正是前辈人仇杀的产物。他由一个天真的小孩,变成了一个复仇者,又成为了背叛恩人的嗜血魔王,这其中的故事,实在值得深思。
4、桓温
桓温(公元312年-公元373年),字元子,一作符子,汉族,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东晋杰出的军事家、权臣,谯国桓氏代表人物,宣城内史桓彝长子,东汉名儒桓荣之后。晋明帝司马绍之婿,曾经因溯大江(长江)之上剿灭盘踞在蜀地的“成汉”政权而声名大奋,又三次出兵北伐(伐前秦、后秦、前燕),战功累累。
公元361年至公元373年独揽朝政,欲行篡位之事,逼迫朝廷加其九锡,但终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未能如愿。死前欲得九锡亦因谢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时也未能实现。桓温谥号宣武。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后,追尊为“楚宣武皇帝”。
5、沮渠蒙逊
沮渠蒙逊(366年—433年),临松卢水(今甘肃张掖)人,匈奴族,十六国时期北凉的建立者,公元401年—433年在位。其祖先,为匈奴左沮渠(官名),后来便以沮渠为姓。沮渠蒙逊虽为北方蛮族,却博览史书,颇晓天文。史书上称赞他“才智出众有雄才大略,滑稽善于权变”。天玺三年(401年),建立北凉。义和三年(433年),沮渠蒙逊去世,时年六十六岁,葬于元陵,庙号太祖,谥号武宣王。
沮渠蒙逊
6、刘琨
刘琨(271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西晋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
年轻时曾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后累迁至并州刺史。永嘉之乱后,刘琨据守晋阳近十年,抵御前赵。315年,刘琨任司空,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不久并州失陷,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并与之结为兄弟,后驻军征北小城。318年,刘琨及其子侄四人被段匹磾杀害。
刘琨善文学,通音律,其诗多描写边塞生活。《隋书·经籍志》有《刘琨集》9卷,又有《别集》12卷。明人张溥辑为《刘中山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7、刘牢之
刘牢之(?—402年),字道坚,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东晋时期名将。刘牢之自幼生长于尚武世家,曾祖刘羲,以善射跟随晋武帝,历任北地、雁门太守。父亲刘建,有将才,官至征虏将军。刘牢之面色紫赤,胡须双目生得奇异,性格深沉刚毅,为人足智多谋。最初应谢玄之募入北府兵,为其参军,后以功升鹰扬将军、广陵相。淝水之战时,率五千精兵在洛涧大破梁成,在苻坚败后率军攻陷谯郡,因功晋升龙骧将军、彭城内史,赐封武冈县男。
后奉命救援苻丕,为慕容垂所败,被召回,此后又平定了多处叛乱。王恭第二次起兵时,刘牢之答应司马元显而背叛王恭,在其死后接管兖、青、冀、幽、并、徐、扬七州及晋陵军务。又率兵屡破孙恩,最终将其驱赶斩杀。后拜前锋都督、征西将军,兼江州刺史,讨伐桓玄。又听从何穆建议再次倒戈,致使司马元显被杀。桓玄掌权被削夺兵权,拜征东将军、会稽太守,刘牢之在部下离散,误以为其子被害的情况下,自缢而死。
刘牢之
8、刘曜
前赵昭文帝刘曜(?—329年),匈奴人,字永明,前汉光文帝刘渊养子,前赵最后一位皇帝。善属文,工草书隶,新兴(今山西忻州市)人。刘曜由汉赵建国开始就已经为国征战,参与覆灭西晋的战争,并于西晋亡后驻镇长安。后于靳准之乱中登上帝位,迁都长安,319年四月改国号为大赵。同年赵王石勒自立,国家分裂。刘曜在位期间多次出兵平定和招降西戎和西方的割据势力如仇池国和前凉等。在国内亦提倡汉学,设立学校。后为石勒所俘,公元329年被杀身亡。
9、刘渊
刘渊(249年至253年之间-310年),字元海,新兴(今山西忻州北)人,匈奴族,匈奴首领冒顿单于之后[1] ,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之孙,左贤王刘豹之子,母呼延氏,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开国皇帝,304年-310年在位。刘渊在父亲死后接掌其部属,八王之乱时诸王互相攻伐,刘渊乘朝廷内乱而在并州自立,称汉王,建立汉国(后改为赵,泛称前赵,亦作汉赵),308年称帝,改元永凤。310年,刘渊病死,在位六年,谥号光文皇帝,庙号高祖。
10、吕光(后凉太祖)
吕光(337年―399年),字世明,氐族,略阳(今甘肃天水)人 ,前秦太尉吕婆楼之子,十六国时期后凉建立者,386年-399年在位。原为前秦将领,战功赫赫。淝水之战前夕,受命征讨西域,降焉耆、破龟兹,威震西域,诸国尽皆归附。384年,东归占据凉州,收到苻坚死讯后,驻兵割据,自称使持节、侍中、中外大都督、督陇右、河西诸军事、大将军、凉州牧、酒泉公,改元太安。389年,称三河王,改元麟嘉。396年,复改称天王,国号大凉,改元龙飞。399年,吕光病死,时年六十三岁,庙号太祖,谥号懿武皇帝,葬于高陵。吕光在位末期内政不修,各族叛离,埋下亡国之因。
吕光
11、慕容垂
慕容垂(326年-396年),字道明(一字叔仁),鲜卑族,昌黎棘城人,十六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被誉为一代“战神”。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景昭帝慕容儁异母弟。生母兰淑仪。后建立后燕,称帝,死后谥号“成武”,是为后燕成武帝。
慕容垂原名慕容霸,字道业,小字阿六敦。因其聪明有器度,慕容皝本想立他作世子,因遭群臣劝谏而作罢,这也引来慕容儁对他的忌恨。慕容儁在位时赐名<垂夬>(以此奚落他“坠马折齿”糗事),后慕容<垂夬>根据谶文而省“夬”改为“垂”。[4-5]
前燕时,慕容垂屡立战功却郁郁不得志。369年,枋头之战中领导前燕军大败桓温,反遭受当政的慕容评排挤,无奈携子出奔前秦。在前秦,前秦天王苻坚对其极为赏识,亲授冠军将军。383年,淝水之战中前秦大败,他护驾北返。384年,自称燕王,建立后燕。394年,台壁之战取胜吞并西燕。395年,后燕、北魏参合陂之战,太子慕容宝惨败。随后慕容垂率军再攻北魏,在此期间发病加重,在退军时去世,时年七十一岁。
慕容垂
12、慕容翰
慕容翰(?―344年),字元邕,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族,前燕武宣帝慕容廆庶长子 ,前燕文明帝慕容皝长兄,十六国时期前燕将领。慕容翰勇武善射,足智多谋,深受父亲慕容廆的器重和宠爱,授以杀敌陷阵的重任。咸和八年(333年),慕容廆去世,其弟慕容皝继位,统治辽东。慕容翰因遭慕容皝猜忌,于是投奔鲜卑段部。后来又回到前燕。咸康八年(342年),献计击败高句丽。 建元二年(344年),又打败鲜卑宇文部。慕容翰在此战中身受射伤,长期在家卧床养伤,后来伤情痊愈,在家中试着骑马。有人告发慕容翰假称有病却私下练习骑乘,怀疑他想作乱。慕容皝虽然仰仗慕容翰的勇悍和谋略,但心中终究有所忌惮,于是下令赐死慕容翰。
13、慕容皝
慕容皝(公元297年―公元348年),字元真,小字万年,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西晋辽东公慕容廆第三子,十六国时期前燕的建立者。333年慕容皝以平东将军继其父慕容廆之位,统领辽东。337年,自称燕王,建立前燕,定都大棘城。342年,迁都龙城(今辽宁朝阳)。348年去世,时年五十二岁。其子慕容俊称帝后,追谥为文明皇帝,庙号太祖。慕容皝“雄毅多权略”,崇尚汉族文化。其在位期间平定内部叛乱,击败宇文部和段部,击退后赵进攻,破高句丽,威震北方,为日后前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4、慕容廆
慕容廆(269年―333年),字奕落瑰,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慕容部首领慕容涉归之子,前燕建立者慕容皝之父,吐谷浑第一代首领慕容吐谷浑是其庶兄。五胡乱始时期,慕容廆遂于西晋永嘉元年(307年),自称鲜卑大单于。慕容廆政事修明,爱护人才,故士大夫和民众多归附之。东晋太兴三年(321年),受东晋政府命为都督幽、平二州、东夷诸军事、车骑将军、平州牧,封辽东公。咸和八年(333年),慕容廆去世,谥号襄公。永和八年(352年),其孙慕容俊称帝,追谥慕容廆为武宣皇帝,庙号高祖。
15、慕容恪
慕容恪(321—366.7.19),字玄恭,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族,十六国时期前燕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
慕容恪多年征战,屡胜无败。若仅此而已,他也不过是那乱世的一位本领出众的武将。事实上,慕容恪更折服人心的,是他表现出的品性。当时他大权在握,才华远在皇帝慕容俊之上,然而却尽心尽责地辅佐自己的二哥。对朝中的同僚,也都谦逊相待。
慕容恪
16、慕容隆
慕容隆,公元397年5月18日出生于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鲜卑族,将领。慕容垂一生后代很多,诸子当中比较有名的有段后所生的慕容令、慕容宝,但段后在前燕时即被皇后可足浑氏害死。
慕容隆
17、慕容农
慕容农是后燕开国皇帝慕容垂之子,他与慕容隆一样,是慕容垂的爱姬所生。史书上最早关于慕容农的记载是在东晋太和四年(369年),当时东晋大司马桓温率军进攻前燕,其父慕容垂力挽狂澜,击退晋军。
18、石虎
后赵武帝石虎(295年-349年),字季龙,羯族,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后赵明帝石勒堂侄,十六国时期后赵君主,334年-349年在位。333年石勒驾崩,由太子石弘继承。第二年,石虎废杀石弘,自称为居摄赵天王。至335年,其首都由襄国(今河北邢台)迁至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北郊)。337年,石虎自称天王,349年称帝。石虎在位期间,生活十分荒淫奢侈,又对百姓施行暴政,表现出种种残暴的一面;不过他厚待来自西域的佛教僧侣佛图澄,客观上对当时佛教的传播有一定贡献。
19、石勒
石勒(274年―333年8月17日),字世龙,初名石?,小字匐勒,羯族,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人 。部落小帅石周曷朱之子,十六国时期后赵建立者,史称后赵明帝。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唯一一个奴隶皇帝。
石勒发轫于第一次反东海王起义时,追随牧帅汲桑投靠公师籓。石勒这个姓名是汲桑替他取的。后投靠汉赵(前赵)刘渊。石勒在汉人张宾辅助之下以襄国为根据地,先后灭了王浚、邵续与段匹磾等西晋在北方的势力,又吞并曹嶷。前赵平阳政变后正式与刘曜决裂,319年十一月称赵王,都襄国。329年吞并关中取上邽灭前赵。北征代国,令后赵成为当时北方最强的国家。石勒实行多项措施,推动了文教和经济的发展。
石勒
20、陶侃
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1] )人,后徙居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西)。东晋时期名将。陶侃出身贫寒,初任县吏,后逐渐出任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年),任荆州刺史。官至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咸和九年(334年),陶侃去世,获赠大司马,谥号桓。有文集二卷,其曾孙为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他平定陈敏、杜弢、张昌起义,又作为联军主帅平定了苏峻之乱,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他治下的荆州,史称“路不拾遗”。他精勤于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所称道。在后将军郭默擅自杀害赵胤后,即率兵征讨,不费一兵一卒就擒获郭默父子,因而名震敌国。
21、拓跋珪
拓跋珪(公元371年8月4日—公元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字涉珪 ,鲜卑族,北魏开国皇帝。
公元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公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代王。并在次年即公元386年改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公元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并称帝。
拓跋珪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晚年则好酒色,刚愎自用,滥诛大臣,导致人人自危。最终于公元409年的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其子拓跋嗣登位后,于公元410年谥其为宣武皇帝,庙号烈祖,公元420年改谥为道武皇帝,公元491年改庙号为太祖。
22、王猛
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东晋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潍坊寿光东南)人,后移家魏郡。十六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
王猛治国,使前秦成为诸国中最有生气的国家,因而敢于与群雄角逐,并且愈战愈强,十年之间(366—376年)便统一了北方。在这个过程中,王猛经常统兵征讨,攻必克,战必胜,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干和大将风范。
公元782年(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前秦丞相王猛”。 及至1123年(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王猛。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王猛亦位列其中。
23、王镇恶
王镇恶(373年6月11日-418年3月7日),东晋名将,前秦丞相王猛之孙,后随叔父归晋。与其祖父王猛是唐宋武庙名将中唯一的祖孙档,有夺荆州、取长安之功,助刘裕平定叛乱,灭亡后秦,在刘裕部将中最为抢眼。其好读兵书,长于谋略,为东晋录尚书事、中军将军刘裕所赏识。曾任振武将军和龙骧将军,随刘裕南征北战,立下显赫战功,为击败后秦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号征虏将军。418年在随刘裕次子刘义真留守长安时,因时局混乱,刘义真年幼,不能掌控危局,王镇恶被中兵参军沈田子诬陷后擅杀。
王镇恶
24、郗超
郗超(336年-378年),字景兴,一字敬舆,小字嘉宾,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人,东晋官员、书法家、佛学家,太尉郗鉴之孙,会稽内史郗愔之子。郗超出身于高平郗氏,历任抚军掾、征西椽、大司马参军、散骑侍郎、中书侍郎、司徒左长史等职。他是桓温谋主,曾劝说桓温废帝立威。桓温因不肯采纳他的建议,在第三次北伐时大败而回。桓温死后因母丧辞去司徒左长史之职,后被起复为散骑常侍、此后又授任宣威将军、临海太守等职,郗超都没有接受。太元二年十二月病逝,时年四十二岁。郗超善长草书,亚于二王,《书品》将其书法定为中品。他还精通佛学,著有《奉法要》,被支道林等名僧誉为“一时之俊”。
25、谢玄
谢玄(343年—388年),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裒之孙,谢奕之子,谢安之侄。东晋时期军事家。谢玄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早年为大司马桓温部将。
太元二年(377年)为抵御前秦袭扰,谢安荐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他招募北来民众中的骁勇之士,组建训练一支精锐部队,号为“北府兵”。
太元四年(379年),率兵击败前秦军的进攻,进号冠军将军,加领徐州刺史。
谢玄
太元八年(383年),在淝水之战中,任前锋都督,先遣部将刘牢之率部夜袭洛涧,首战告捷;继而抓住战机,计使秦军后撤致乱,乘势猛攻,取得以少胜多的巨大战果。
太元九年(384年),率兵为前锋,乘胜开拓中原,先后收复了今河南、山东、陕西南部等地区。后因病改任左将军、会稽内史。与吴兴太守张玄之并称“南北二玄”,为时人所称美。
太元十三年(388年)卒,时年四十六。追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献武。谢玄文武兼备,立志挽救危亡,以图恢复。他创建的“北府兵”,能征善战,特别能吃苦耐劳,成为东晋最为精锐的武装力量。在淝水之战中,“北府兵”军阵严整,使秦主望而生畏,可见其强。
26、杨安
杨安,生卒年不详,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人,氐族,十六国时期前秦将领。杨安的祖父杨初、父亲杨国都是前仇池国君主。
永和十二年(356年),其父杨国被杀,杨安投奔前秦。太和二年(367年),率军攻打前凉,援救李俨。太和三年(368年),平定前秦宗室叛乱。太和五年(370年),参与前秦灭前燕之战。咸安元年(371年),讨伐仇池公杨纂,杨纂兵败投降前秦,前秦国主苻坚命杨安镇守仇池。宁康元年(373年),杨广攻克东晋的梓潼,前秦夺取梁益二州,邛、莋、夜郎等地皆降前秦。
杨安因功被为右大将军、益州牧,镇守成都。宁康二年(374年),攻打占据蜀地反叛的张育、杨光、张重,斩杀张育、杨光等,益州又归前秦所有。太元三年(378年),随军合攻襄阳。
27、姚苌
后秦武昭帝姚苌(330-394),字景茂,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羌族。十六国时期后秦政权的开国君主,384-393年在位。姚苌(cháng)是羌族首领姚弋仲的第二十四子,姚襄之弟。
淝水之战后姚苌在关中羌人的推戴下自称万年秦王,建立后秦,并与苻坚领导下的前秦作战。后姚苌擒杀了苻坚,并乘西燕东返而进驻长安,不久称帝。前秦宗室苻登在关中氐族残余力量支持下继续与姚苌作战,姚苌一度处于不利形势,但终大败苻登,渐处优势,但在消灭前秦势力前去世,至其子姚兴即位后才完全消灭前秦势力。
28、张宾
张宾(?—322年),字孟孙,十六国时期后赵赵郡南和(今邢台南和)张相人(乾隆十四年《南和县志》),一说邢台内丘人。十六国时期后赵大臣、著名谋士和政治家。
张宾胸怀大志,谋略过人,辅助石勒建立后赵,并订立各种国家制度,被石勒任命为大执法,专总朝政,位冠僚首。张宾为官清廉,谦虚谨慎,任人唯贤,礼贤下士。深受石勒和群臣的尊重。
他死后,后赵追封为“散骑常侍,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配享丞相同等待遇。史载其“算无遗策、机无虚发”,为五胡十六国第一流的谋士。
张宾
29、张蚝
张蚝,本姓弓,生卒年不详,上党泫氏(今山西高平)人,十六国时期前秦将军,与邓羌齐名,并称“万人敌”。张蚝身强力壮又很矫捷,能够拽着牛倒退行走,城墙不论高低,都可翻越而过。初为后赵将领张平的养子,投降前秦之后,先后平定前秦宗室叛乱,攻灭前燕、代国,参与淝水之战。太元九年(385年),迎接长乐公苻丕在晋阳(今山西太原)称帝,被任命侍中、司空,上党郡公。太元十年(386年),升任太尉。此后,史料找不到关于张蚝的记载。
30、朱序
朱序(?-393年),字次伦,义阳郡平氏县(今河南省桐柏县)人,西蛮校尉、益州刺史朱焘之子 ,东晋名将。
朱序为当世名将,累迁至鹰扬将军、江夏相。太和元年(366年),平定司马勋之乱,因功升任征虏将军,封爵襄平子。太和四年(369年),大败前燕将领傅末波。宁康二年(374年),调任兖州刺史。当时吴兴郡长城县人钱弘等聚众作乱。朱序授任中军司马、吴兴太守,前往平定叛乱。
朱序
太元二年(377年),担任南中郎将、梁州刺史等职,镇守襄阳。太元三年(378年),前秦攻打襄阳,朱序率军固守襄阳。太元四年(379年),秦军攻克襄阳,俘虏朱序,前秦天王苻坚任命他为度支尚书。太元八年(383年),肥水之战中,朱序暗中帮助晋军,使晋军大败秦军。朱序投归东晋,历任龙骧将军、琅邪内史、豫州刺史等,屯兵洛阳。
太元十一年(386年),朱序派兵讨伐叛晋的丁零首领翟辽。后历任兖青二州刺史、都督司雍梁秦四州军事、雍州刺史等。太元十五年(390年),大败西燕皇帝慕容永。同年,击败翟辽。太元十八年(393年),朱序去世,追赠左将军、散骑常侍。
31、祖逖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东晋军事家。
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早年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马掾、骠骑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职,并于西晋末年率亲党避乱于江淮。后被授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率部北伐。
祖逖
祖逖所部军纪严明,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但朝廷却因他势力强盛,对他非常忌惮,还派戴渊相牵制。
大兴四年(321年),祖逖因朝廷内明争暗斗,国事日非,忧愤而死,追赠车骑将军,部众被弟弟祖约接掌。北伐大业也因祖逖之死而功败垂成。(排名按姓氏首字母顺序排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秦末汉初的烽烟中,一位出身沛县丰邑的布衣老者,以七十五载春秋见证了从泗水亭详情
在朝鲜王朝十二代君主更迭的权力漩涡中,文定王后尹氏以“继后”身份执掌中宫四十详情
樊哙,西汉初年的著名将领,以勇猛善战著称,与汉高祖刘邦有着深厚的交情。然而,详情
在北宋政坛的风云变幻中,王钦若推荐寇准为副宰相这一事件,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详情
唐懿宗李漼(833-873)的统治,恰似一曲王朝衰亡的挽歌。作为唐朝第十八位详情
在秦汉之际的历史舞台上,王陵与王翦作为沛县与频阳两地的代表人物,其人生轨迹的详情
在中国古代宫廷史上,皇后的美貌常被视为母仪天下的象征,但“谁是最美皇后”的争详情
楚顷襄王熊横(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63年在位)作为战国时期楚国君主,其历详情
在唐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燕德妃虽非最为耀眼的主角,却也以其独特的身份和经详情
在春秋末期的历史舞台上,吴国因阖闾与夫差父子而声名远扬。然而,令人诧异的是,详情
在盛唐名将刘仁轨的戎马生涯中,其子刘濬的仕途沉浮犹如一面镜子,既映照出家族荣详情
在《西游记》构建的神魔战力体系中,二郎显圣真君的实力定位始终是神话迷热衷探讨详情
在清代皇家建筑史的璀璨星河中,"样式雷"家族曾如超新星般详情
在东晋道教学者葛洪的生平研究中,其享年问题始终是学术界争议的焦点。这位集医学详情
在科幻文学的璀璨星空中,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如同一颗详情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常宁"二字既是明代公主的尊贵封号,又详情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精密齿轮中,"参知政事"这一官职如同详情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以"可怕"形容那些拥有超前认知与深邃洞详情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宦官这一特殊群体曾多次登上政治舞台,甚至在某些朝代中详情
议政王大臣会议,作为清朝前期的重要政治机构,其存在与运作对清朝的政治格局产生详情
桐城派,作为清代文坛上最为显赫的散文流派,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详情
吴又可,这位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学家,以其对瘟疫的深入研究和卓越贡献,被后世誉为详情
《左传》作为一部叙事详实的史书,以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为后人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乌桓,曾是汉朝边疆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秦朝的统一战争无疑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然而,在这场详情
在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战事频仍,其中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详情
长平之战,作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其影响深远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战役以其独特的战略意义、惊心动魄的战斗过程和深远的历详情
战国时期,华夏大地上战火纷飞,其中邯郸之战无疑是这一系列战争中最为震撼的篇章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战争是推动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而在众多战争中,牧野之战无疑详情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些事件因其复杂性和争议性而被历史学家们避而不谈。怛罗斯详情
在三国时期,汉中之战是蜀汉与曹魏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然而,尽管这场战役的规模详情
怛罗斯之战是公元751年发生在唐朝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的一场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战详情
在科学的世界里,有一种细胞被赋予了“不死”的名号,这就是海拉细胞。这种细胞源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详情
古印度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邃的哲学思想。其影响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详情
在《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中,妙玉无疑是一个极具神秘色彩和独特魅力的人物。她以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用优美的诗句抒发了对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诗经》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汇聚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详情
王勃,唐代初期的杰出诗人,以其才华横溢和短暂而传奇的一生著称。在他的众多诗作详情
《射雕英雄传》作为金庸先生的经典武侠小说,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世说新语》以其独特的魅力记录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详情
在道教传奇与神话故事中,赤脚大仙这一角色的形象虽短暂却极为鲜明,他在《西游记详情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宝库中,“斯斯文文”这个词汇常被人们所提及。但是,它究竟是不详情
你知道“时时刻刻”这个成语吗?它不仅仅是描述时间的连续,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详情
在汉语成语的宝库中,“攘攘熙熙”以其形象生动的描绘,捕捉了人类社会繁忙混杂的详情
你是否曾在某个深夜,对着窗外的月光陷入沉思?又或者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感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