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从南朝到宋朝的佛教热
2021-09-26 15:34:55

杭州的佛教源远流长。佛寺始建于东晋,发展于五代,兴盛于南宋苏轼《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诗云:“独专山水乐,付与宁非天。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梦粱录》卷十五《城内外寺院》记南宋佛寺至少有480座寺院:“城内寺院,如自七宝山开宝仁王寺以下,大小寺院五十有七,倚郭尼寺,自妙净、福全、慈光、地藏寺以下,三十有一;又两赤县大小梵宫,自景德灵隐禅寺、三天竺、演福上下、圆觉、净慈、光孝、报恩禅寺以下,寺院凡三百八十有五……都城内外庵舍,自保宁庵之次,共一十有三。”又《咸淳临安志》卷七十五《寺观》称:“今浮屠、老氏之宫遍天下,而在钱塘为尤众。”唐代诗人杜牧记写金陵的《江南春》诗所说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也适用于南宋时期的临安。

临安的佛寺主要有禅寺、讲寺、律寺。禅寺专修参禅,讲寺专主讲经,律寺专主持戒、传戒,谓之宗下、教下、律下,鼎足而三。禅寺又称“丛林”,在当时居多,有临济、云门、曹洞等宗。讲寺又称教寺,以天台宗、贤首宗居多。在禅寺、讲寺里,不学戒,不持戒,也不传戒,这是佛教在中国不断本土化的结果。唯有律寺主学戒、持戒、传戒,是佛教的正宗,但却日渐衰微,所以数量相对较少,至明代基本消亡。嘉定年间(1208—1224年),宋室对江南佛教寺院作了评比,评定禅寺五山十刹和教寺(即讲寺)五山十刹。临安的径山寺、灵隐寺、净慈寺为禅寺五山之首,中天竺寺为禅寺十刹之一,上天竺寺、下天竺寺为教寺五山之首,集庆寺、演福寺、普福寺在教寺十刹之列。律寺主要有昭庆寺、六通寺、法相寺、仙林寺、灵芝寺等。这些寺在历史上有重要地位。

径山寺位于余杭区径山镇,唐大历四年(769年)释法钦建,代宗赐名径山禅寺。咸通二年(861年)无上鉴宗重建。乾符六年(879年)僖宗赐名乾符镇国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真宗赐名承天禅院,政和七年(1117年)徽宗赐名径山能仁禅寺。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孝宗御题“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嘉定年间,列为江南禅院五山十刹中的五山之首,居灵隐寺、净慈寺、天童寺、育王寺之前,有“东南第一禅院”之称。北宋时苏轼倡导改“自袭制”为“十方住持制”(“十方选贤制”),由官府招请十方高僧主持名刹,径山寺先后有祖印常悟、净慧择陵、妙堪思慧、澄慧用渊、无畏维琳等禅师主持。南宋时有大慧宗杲、佛照德光、真歇清了、大禅了明、密庵咸杰、利翁如琰、蒙庵元聪、无准师范、痴绝道冲、石溪心月、荆叟如珏、虚堂智愚、虚舟普渡等禅师主持。时僧众云集常达1000余人。南宋时日本入中国求法者从天台、浙东逐渐转向临安。径山临济宗杨岐派传入日本,成为日本临济宗径山派,径山寺由此成为日本佛教祖庭之一。

灵隐寺位于灵隐山,东晋咸和元年(326年)释慧理创建。后梁武帝赐田灵隐寺,使其规模扩展。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改名灵隐山景德寺,天禧五年(1021年)改名景德灵隐寺。南宋时灵隐寺规模宏大,有殿堂亭阁数以十计。主要有百尺弥勒阁、莲蓬堂、直指堂、千佛殿、望海阁、巢云阁、见山堂、延宾水阁、白云庵、松源庵、觉皇殿(大雄宝殿)等。诸堂匾额多为孝宗、理宗所书。寺僧多达1700余人。绍兴五年(1135年)改名灵隐山崇恩显亲禅寺。嘉定年间列为江南禅院五山十刹中的五山第二。

净慈寺位于南山慧日峰下,面临夕照山。五代后周显德元年(954年)钱俶建,称慧日永明院。宋太宗赐额“寿宁禅院”,不久毁。南渡后,释道容主持修建。绍兴十九年(1149年)改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宏盛为南山之冠。后毁于火。释道济募缘再建。嘉泰年间(1201—1204年)又毁,嘉定三年(1210年)再建。此后不断兴盛,成为江南名寺。南宋时主要有罗汉堂、华严阁、千佛阁、慧日阁、宗镜堂等。著名的济公和尚在净慈寺留有许多传说和遗迹。济公和尚俗姓李,名修缘,后改名道济,字湖隐,浙江台州人。18岁在灵隐寺从瞎堂禅师出家,举止落拓,不择饮啖,众讦其违律。瞎堂禅师说:“法门广大,岂不能容一颠僧?”人以“济颠”、“散圣”名之。嘉泰四年(1204年)净慈寺大殿毁于火,相传他通过香积井运木修造。

中天竺寺在稽留峰北,隋开皇十七年(597年)释宝掌在此建道场,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钱俶改为崇寿院,政和四年(1114年)改名中天竺天宁万寿永祚禅寺。南宋时大有增建。上天竺寺初建于晋天福四年(939年)。北宋嘉祐末年(1063年)沈遘奏请改为教寺,治平年间(1064—1067年)蔡襄奏赐灵感观音院。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改院为寺,有白云堂、两峰堂、光明忏堂、法堂、中印堂、十六观堂、千佛阁、秋芳阁、延桂阁、鸣阳楼、皇华馆、夜讲堂、清华轩、双桂轩、雪波亭等50余座建筑。下天竺寺东晋咸和五年(330年)释慧理建,隋开皇十五年(595年)扩建,改名南天竺寺。五代时改名五百罗汉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名灵山寺,天禧四年(1020年)改名天竺寺,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高宗赐额“天竺时思荐福寺”,庆元三年(1197年)复名天竺寺。南宋时主要有金光明三昧堂、神御殿、七宝普贤殿、无量寿佛宝阁、七叶堂、净土九品观堂、西岭草堂、日观庵和曲水亭、回轩亭、重荣桧、神尼舍利塔、香林洞、客儿亭、跳珠泉、翻经台、枕流亭等120多处建筑名胜古迹。

集庆寺在九里松西段,南宋淳熙十一年(1251年)理宗为宠妃阎氏建,巧丽冠于诸刹。有释迦大佛宝殿、天基万寿殿、寿星堂、圆通堂、西方殿、禅观阁、法轮宝藏殿、龙华海会堂、百官堂等十多座建筑。寺僧多达1250余人。昭庆寺建于后晋天福年间(936—944年)。北宋乾德二年(964年)重修,南宋时改为策选锋军教场,绍兴末年恢复原名。法相寺俗称长耳相院。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天台国清寺高僧法真始驻该寺,持戒极严,北宋乾祐四年(1059年)圆寂。弟子将其真身油漆贴金,名为定光右佛。仰者甚多,盛极一时。法真耳长9寸,上过于顶,下达两颊,号长耳和尚。仙林寺建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孝宗赐额“隆兴万善戒坛”,淳祐三年(1243年)理宗赐额“飞天法轮宝藏”。

宋代的道观也非常多,北宋至徽宗时达于极盛。徽宗曾诏令各州建一个中心道观,道士可领俸禄,使佛教一统天下的情况发生变化。南宋高宗一承父制,在临安陆续兴修与扩建了许多道观。绍兴年间即建了万寿观、东太乙宫、显应观、四圣延祥观、三茅宁寿观5座宫观。其后孝宗、宁宗、理宗、度宗时也建了许多宫观。这些宫观尽管数量不及佛寺十一,但地位却远胜于佛寺。其中所谓“御前十大宫观”者,直属皇城司管理。十大宫观除前述5处外,还有佑圣观、开元宫、龙翔宫、宗阳宫、西太乙宫。另外,南宋以前杭州已有较为著名的天庆观、报恩光孝观、元真观、水府净鉴观、表忠观和洞霄宫等重要的道教设施,南宋时对它们进行了整葺与拓建。一些大臣要员告老退休时,皇帝还往往授予“提举某宫观使”虚衔,让其领一份丰厚的干薪。

万寿观、东太乙宫、宗阳宫、洞霄宫等宫观规模较大。万寿观、东太乙宫除供奉道教神童的塑像外,还配享宋代帝、后塑像。洞霄宫在道教典籍上称大涤元盖洞天、天柱福地,位于余杭区中泰乡南峰村和临安市青山街道宫里村交界处,有大涤九峰山环绕,山水奇秀。据陆游《洞霄宫碑记》等文献记载,汉元封三年(前108年),武帝投简设为祈福之地,渐成道教圣地。唐弘道元年(683年)建天柱观,四周千步禁樵,建长生之林。乾宁二年(895年),吴越王钱镠与闾丘方远度地形山势重建。北宋初尝改天柱宫,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真宗赐“洞霄宫”匾,从此定名洞霄宫。天圣四年(1026年)诏详定天下名山道院凡20处,洞霄宫列第五。北宋末毁于战火。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重建。淳祐七年(1247年)增建,规制崇广。咸淳十年(1274年)焚毁。宋以后屡建屡毁,最后逐渐堙废。洞霄宫为历代崇奉,被列为道教“第三十四洞天”、“天下名山洞府第五”,有道教祖庭之称,几与五岳俱尊。历史上曾有40多位名道活动过。晋、唐之际,郭文举、许迈、叶法善、司马承祯、吴筠、夏侯子云、闾丘方远等栖迟于此,并被尊为天师。洞霄宫在南宋时被辟为行宫,皇帝宰辅常行游于此。据清张吉安等《嘉庆余杭县志》记载,南宋时设“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或“提点临安府洞霄宫”一职,作为宰相大臣退保祠禄。领此职的官员前后多达160位,如左丞相李纲、吕颐浩、王淮、留正、范钟、谢方叔,右丞相赵汝愚、吴潜、程元凤、马廷鸾,吏部尚书江万里、徐荣叟,资政殿学士范成大,工部侍郎杨时,等等。还有朱熹、米芾等学人名士。历代题咏洞霄宫的诗词有数百首之多。

四圣延祥观和显应观地处西湖北岸。四圣延祥观供奉的是“紫微北极大帝”手下的四大元帅。传说高宗出使金国时它们在冥冥中护驾有功。绍兴十二年(1142年)韦太后一回到临安,即命内侍张去为在皇宫北面筹建四圣观,权相秦桧因太后未与其相议,便从中阻挠。绍兴十三年(1143年),高宗命秦桧在孤山建四圣延祥观。孤山原有的广化寺、竹阁、柏堂、四照阁等寺院房屋被拆除或改建为其中的一部分。显应观供奉的是崔府君。传说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直逼开封,钦宗以割三镇、尊金主为皇叔等作条件,遣赵构去河北斡离不(汉名宗望)军请求缓师。赵构路过磁州(今河南磁县)时,守臣宗泽加以阻拦。赵构到崔府君庙卜得吉签,又有众多百姓劝谏,力主使金的王云被杀,赵构第二日逃回相州(今河南安阳)。这个故事后来被演绎为著名的“泥马度康王”的典故。宋人写的《南渡录》、《靖炎两朝见闻录》等书称,赵构在金做人质时逃脱,后来崔府君庙的泥马显灵,救其性命。又传说孝宗降生时,其母也曾在梦中得过崔府君的某种暗示。崔府君据说指唐代贞观年间(627—649年)曾任滏阳令的崔子玉,府君是知州的俗称。南宋时被认为是东汉时的崔瑗。四圣延祥观和显应观的装饰在临安所有宗教设施中最为精致。内有著名画家萧照、苏汉臣等绘制的壁画,园林也多巧构。

宋代杭州的僧伽中也出现许多高僧大德。成为一代宗匠的有径山寺的大慧宗杲、佛照德光、真歇清了,灵隐寺的瞎堂慧远、崇岳松源,净慈寺的如净,等等。大慧宗杲盛倡“看话禅”,门下参学者多达1700余人。佛照德光是大慧宗杲的弟子,孝宗多次诏入内廷讲经说法,弟子也极多。真歇清了精通华严、净土、禅宗各派之学,弟子也多达1700余人。瞎堂慧远佛学造诣很深,其佛学思想传入日本。崇岳松源庆元年间(1195—1200年)在灵隐寺六年,从学者甚多,有海内之冠之说。如净两次住净慈寺,倡“默照禅”,影响很大。日本僧人道元学其法,成为日本曹洞宗祖师。大禅了明、蒙庵元聪、利翁如琰、无准师范、痴绝道冲、石溪心月、偃溪广闻、荆叟如珏、虚堂智愚、藏叟善圆、虚舟普渡等也接受过日本僧侣的参学。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南浦昭明入宋,参净慈寺虚堂智愚,后又随其住径山寺,回国主持筑前兴福寺、崇福寺30多年,参学弟子达1000余人。他还从径山带回茶种和茶具,将茶道传入日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