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特长显著的十大皇帝:商纣王军事能力强?
2021-09-06 11:58:08

  1、军事能力显著——商纣王

  郭沫若说:“商纣王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

  今天的东中国海沿岸和长江流域这片广袤的大地,是通过大规模的、漫长的争战才最终并入中国版图的。这场战争发生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这就是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巨大影响的大商王朝平东夷之战。而发动并亲自指挥这场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诗史般伟大战争的是由商纣王指挥下完成的。

  东夷之战,商军用了象阵。商朝时期,中原商人已经掌握了一整套成熟的捕捉、驯养、使用大象的技术,当时大象在商朝是仅次于马匹和牛的重要家畜。据甲骨文记载,商人在各个方面广泛使用大象。用大象托载物品、耕田。商人将捕获的公象组织成专门用于作战的象阵,这是有明确的历史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战象军。而商王朝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大规模驯养、使用战象的中原中央王朝。与同时期热带南亚印度的战象相比,商军战象已经披挂了由犀牛皮或牛皮和硬木制成的护甲,面部则带有护面。属于世界上最早的甲胄战象。战象背部背负有一个形状类似战车的木制战楼,上面一般有一名驭手、两名射手和两名长戈手。

  作战时,商军常用的战术是首先用远程弓弩对敌进行远程打击,随后在远程火力掩护下,象阵发起冲击。战象背部战楼上的士兵远用弓弩射击,近用长柄青铜戈击杀对手。同时驾驭战象用象鼻、象牙去攻击敌人,而战象四周始终有步兵跟进以掩护战象免受对方步兵袭击。在象阵发起冲击后,战车群将在象阵后方跟进,然后散开追击、包抄溃散的敌军。最后是步兵冲击占领阵地。商军象阵实力在帝辛时期达到顶点,拥有战象两千余头,是当时东亚地区最强大的象阵,也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中央王朝所拥有过的最强大的象军。为进攻东夷,商王帝辛调集了一千多头重甲战象,组成空前庞大的象阵。商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2、文学贡献巨大——魏朝皇帝曹丕

  曹丕在位时间只有短短七年,重视文教,在文学上的贡献显著。221年,下令人口达十万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同年又重修孔庙,封孔子后人为宗圣侯。224年恢复太学,设立春秋谷梁博士。修复洛阳,营建五都,推广儒学文化。

  他的《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典论》是一部学术性的著作,已逸,《论文》是其中唯一保存下来的一篇。涉及到文学的价值、作家评论、作家的气质、作品的风格、文体的区别等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为此后的文学批评理论的繁荣开了先河。阐释文学的社会功能时说:“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种重视文学的观点,是同以文学创作为“童子雕虫篆”、“壮夫不为”的传统观念相反的。曹丕的这些观点,对后世的一些文学批评家如虞、陆机、刘勰、沈约等,有较大的影响。

  领导建安文坛。带来了文学创作的大繁荣。它上承《诗经》、《楚辞》,下启唐宋诗文革新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天下文士汇曹魏。建安文学的早期领袖人物非曹操莫属,在中晚期邺下文人的真正核心应是曹丕、曹植兄弟,曹丕可算是核心之核心。曹丕太子身份,其影响力要比曹植深广。曹丕将邺下文人笼络在自己周围,使建安文坛上出现了“俊才云蒸”的盛况。

  曹丕今存诗歌,较完整的约40首,曹丕的赋今存将近30篇,全是短篇小赋。曹丕散文成绩比较引人注目。如两篇《与吴质书》,叙说情谊、悼念亡友,语言质朴诚恳,读来令人感到亲切。

  曹丕曾下令编纂过《皇览》,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类书。它把先代经传典籍,随类相从,重加编排。全书规模很大,凡千余篇。这是曹丕在文化事业上的又一贡献。惟早已亡佚。

  3、音乐成绩非凡——唐玄宗李隆基

  开创梨园李隆基酷爱音乐,六岁演戏,长大后成为优秀的作曲家、表演艺术家。他在京都长安(西安)创立梨园、教坊,作为训练和管理演员的机构。在听政之暇,他训练一支300名乐工的乐队,被称为“皇帝梨园弟子”(梨园作为音乐乃至戏曲的别名即出于此),并亲自教他们丝竹之戏,音响齐发,有一声误必觉而正之。

  擅舞,16岁时常为祖母武则天表演唐代著名歌舞大曲《长命女》。他还会演奏多种乐器,尤其是羯鼓敲得特棒,练习时敲坏的羯鼓就有四大柜,他称羯鼓是“八音之领袖”,认为各种乐器都不能与它相比,其演奏技巧之高超被宰相宋璟形容为“头如青山峰,手如白雨点”。他上朝时也怀揣玉笛,用手指不停地在笛孔上按模新曲。

  他一生作有无数曲子,闻名于世的有《紫云回》、《龙池乐》、《凌波仙》及56岁时遇上杨贵妃后作的《得宝子》等,最著名的就是歌舞大曲《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曲》是根据印度婆罗门曲改编,为音乐舞蹈史上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代表了唐代音乐舞蹈的最高成就。

  4、灭佛废佛成瘾——唐武宗

  会昌五年(845),更大规模的灭佛。他下令僧侣40岁以下者全部还俗,不久又规定为50岁以下,很快连50岁以上的如果没有祠部的度牒也要还俗,就连天竺和日本来的求法僧人也被强迫还俗。

  天下一共拆除寺庙4600余所,拆招提、兰若4万余所,僧尼26万余人还俗成为国家的两税户,没收寺院所拥有的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没收奴婢为两税户15万人,另外还强制大秦穆护、祆3000余人还俗。武宗灭佛沉重打击了寺院经济,增加了政府的纳税人口,扩大了国家的经济来源。

  在“废佛”的过程中,对其它外来的四教:祅教、摩尼教、景教和回教,也都采取了相应的废除手段。凡国中所有的大秦寺(景教),摩尼寺,一并撤毁;斥逐回纥教徒,多半道死;京城女摩尼七十人,无从栖身,统统自尽;景僧,祅僧二千余人,并放还俗。

  5、词学特色鲜明—— 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施政无能,在词学方面却有着较高的地位。他的前期作品多以宫中的声色娱乐为题材,风格柔靡,技巧高超,如《玉楼春》、《一斛珠》等等;后期多写亡国之痛,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如《破阵子》、《虞美人》、《浪淘沙令》、《乌夜啼·秋闺》等等。

  6、书画自成一家——-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赵佶醉心于书法和绘画,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宋徽宗曾跟黄庭坚学习书法,后又糅合蔡稷、褚遂良的风格而创立了流传至今的“瘦金体”。他在绘画方面的成就更大,擅长花鸟画,其中《腊梅山禽图》、《杏花鹦鹉图》、《芙蓉锦鸡图》等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人物画《听琴图》、《文会图》以及山水画《雪江归棹图》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宋徽宗凭个人的爱好而设立了翰林书画院,年年选拔画家,比科举考试还重视,这在书画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

  他曾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临摹宫内所藏的17位名家的传世佳作。据说,他还将自己的作品编成《宣和睿览册》,每15幅一册,累有“千册”,单是他的《梦游化城图》“凡天地间所有物,色色俱备”,要几个月才能画成。

  7、炼丹走火入魔——明世宗朱厚熜

  嘉靖皇帝为了能永享天下至尊的荣华富贵,祈求长生不老,把一生中大部分的精力用与寻求长生不老之术,服食所谓“仙丹”。他虔诚修道,尤好丹术,20多年不理朝政,不见朝臣,遂使严嵩得以专权,加深了明王朝的政治和经济危机。

  嘉靖皇帝所服用的“仙丹”,以道士陶仲文进献的红铅丸(又名为“先天丹铅”)为主,其中含秋石、红铅之类。所谓秋石,就是用童男的尿熬炼成如精盐一类的结晶体;所谓红铅,则是用童女初潮的经血加以熬炼成辰砂状。据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家李约瑟说,明代道士所炼的秋石,实际上是从大量的人尿中提取的性激素制剂,使红铅丸具有春药的功能。嘉靖帝觉得服之有效,于是便开始广选民间少女入宫。从嘉靖十九年开始,选取入宫的少女名额开始大大增加。她们在练丹术士的监督下采集经血,备受侮辱和摧残。

  8、贪图将军虚名——明武宗正德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代最荒唐的皇帝。他重用宦官奸臣(刘瑾﹑江彬)﹐沉迷于后宫﹐爱好游玩射猎﹐最可笑的是作为一国之君﹐竟然想当将军﹐曾自封为威武大将军。

  统治时期,社会动荡,大权旁落,农民起义不断。他无所作为,常常出游玩乐,大臣们请都请不回。有一次﹐他想偷偷出关游玩﹐巡关御史张钦闭关拒命﹐才悻悻回宫。正德五年(1510年)﹐他自号大庆法王,并命令有关部门铸造法王官印。

  正德十二年(1517年)﹐鞑靼数万骑兵进攻明朝﹐明朝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击退敌兵。武宗闻后﹐还恬不知耻地自封为威武大将军﹑太师镇国公。他一度还想做将军总兵。正德十四年(1519年)﹐他以威武大将军的名义讨伐江西宁王朱宸濠﹐其实是带着10多万人游玩作乐。

  9.善于木工制作——天启帝明熹宗朱由校

  技艺高超的“木匠皇帝”。史书记载天启年间,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用料多,样式也极普通。天启帝经自己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

  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态,五官四肢,无不备具,动作亦很惟妙惟肖。熹宗还派内监拿到市面上去出售,市人都以重价购买,天启帝更加高兴,往往下到半夜也不休息,常令身边太监做他的助手。

  漆工活也很在行,从配料到上漆,他都自己动手,并喜欢创造新花样,让身旁太监们欣赏评论。明熹宗还喜欢在木制器物上发挥自己的雕镂技艺。雕琢玉石,也颇精工,常用玉石雕刻各种印章,赐给身边的大臣、宫监。

  亲手制作的娱乐工具也颇为精巧。除木工活外,天启帝还醉心于建筑。吴宝崖在《旷园杂志》中写到天启帝曾亲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宫殿,形式仿乾清宫,高不过三四尺,却曲折微妙,小巧玲珑,巧夺天工。他还曾做沉香假山一座,池台林馆,雕琢细致,堪称当时一绝。酷爱建筑,还表现在对朝廷建筑工程的关心上往往脱掉外衣棵作,把治国平天下的事,早就抛到脑后,无暇过问。

  10、诗歌产量最多——清朝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创世界纪录:一生作诗41863首,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诗人。许多人一直认为陆游是中国写诗最多的人,他活了85岁写诗近万首,平均每三天写诗一首。实际上,中国写诗最多的人是清代的乾隆皇帝。《全唐诗》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48000余首。乾隆寿命89岁,折合成天是32000多天,除去童年,能用来写诗的不到30000天,平均每天写诗超过一首。世界第一,当之无愧。

  他是古往今来搜罗最富的收藏家和鉴赏家。继承了先祖们终生征战锻炼出来的良好身体素质和勇武精神,爱好骑马、射箭、围猎、冰嬉、摔跤,乐此不疲。他还是大清历史上最出名的旅行家之一,生性好动,被称为马上朝廷,六次南巡,四次东巡,还有无数次其他巡幸,领略了中华大地各处奇景。

  据清人沈德潜记载,乾隆本人已经相当程度的汉化,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但其造诣,也就一般水平。

  乾隆皇帝的一些诗,是沈德潜帮助其“完成’的。纪晓岚也曾帮助乾隆皇帝写过诗。

  乾隆皇帝写诗,其涉猎的题材之广,令人咋舌。连同很少入诗的猪,也被他写进自己的诗里:“夕阳芳草见游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