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周

"

  在历史时期,王朝国家政治因素对古代文化有着重大影响,从一定层面上说,不同的地理因素使考古学文化具有多元性,而政治因素却使考古学文化具有强烈的统一性。西周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奠基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对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乃至当今社会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这一时期宗周文化和势力达到极盛,周王室统治区域和文化影响范围空前扩大。分封制的进行,促使方国众多。宗周文化及政治势力的强大使无论分布于何地的青铜礼器的形制、铭文及书写位置等都高度一致。这一方面反映了西周文化的高度一统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周王朝在广大区域中强制推行王朝礼制文明的结果。

宗周

宗周——西周王都

西周的首都宗周到底指的是哪里?

  周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王朝,也是历史最为长久的王朝,其国祚长达791年(前1046年—前256年)。

  周朝分为两个时期,前期被称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此时期周天子是能有效管理各诸侯王的;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犬戎杀死,西周灭亡了,周平王在诸侯的帮助下东迁至洛邑,此时期称为“东周”,东周时周天子不过是天下共主而已,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三家分晋后,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今天我们聊聊两周的首都在哪里?

  首先来说东周的首都,毫无疑问的是雒邑(今洛阳)。

  西周末年,昏君周幽王宠爱褒姒,为了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嗣,周幽王废了申后及太子宜臼。太子宜臼就跑到自己姥爷的国家申国,申侯遂联合缯国和犬戎伐周,杀幽王、伯服于骊山下,犬戎掳走了冷美人褒姒,西周覆灭。

image.png

  于是申侯、鲁侯、许文公等诸侯拥立宜臼为王,前770年因镐京及王畿遭战争破坏,平王得晋、郑、秦和其他诸侯之助,遂东迁于成周雒邑(今洛阳),以避戎寇,重建周王朝,史称东周。

  从此成周又称王城,前510年周敬王为避“王子朝之乱”在今洛阳白马寺以东修筑新都,新城沿用“成周”之名,俗称“东周”;旧城称为“王城”,俗称“西周”,周赧王时又迁回了王城。

  不管是王城还是成周都是位于洛阳,所以洛阳是东周的首都史料记载是极其明确的。

  其次我们来看看何谓“宗周”和“成周”

  周自古公亶父居于岐邑,周文王将都城从岐邑迁至丰(今陕西长安西北,沣河西),周武王时又迁都于镐(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

  丰京是宗庙和园囿的所在地,镐京为周王居住和理政的中心。镐京又称宗周,据《长安志》卷三引皇甫谧《帝王世纪》解释为:“武王自丰居镐,诸侯宗之,是为宗周”。 宗周也很明确是今西安。

  何谓成周呢?周道始成而王所都也,是为成周。成周之名,始见于周成王五年的“何尊铭文”中:“唯王初迁宅于成周”,为西周金文中所指代的“中国”所在地。

image.png

  周武王灭殷商后就着手在中原建立新都,成周城由周公负责营建,到周成王五年建成,并放置九鼎定都于此。不过根据司马迁的记载最后成王又回到了宗周,并没有长期住在成周。

  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作召诰、洛诰。成王既迁殷遗民,周公以王命告,作多士、无佚。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残奄,迁其君薄姑。成王自奄归,在宗周,作多方。既绌殷命,袭淮夷,归在丰,作周官。

  一般我们所学的教科书遵循司马迁《史记》的说法西周都镐京。

  最后说说两周的都城问题

  其实西周是两京制——京师宗周镐京和东都成周雒邑。

image.png

  后稷始封于邰,公刘徙豳,太王迁岐,王季宅郢,西伯营丰,武王宅镐,成王迁宅成周,历四代避东夷徙都于郑,共王徙居于莾,至懿王迁居犬丘,孝王又复居镐,厉王奔彘,宣王立镐,至幽王灭,邦君诸正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申候、犬戎合立平王居于西申。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迁立平王于鄂。三年,乃东徙,止于王城,敬王徙居成周,赧王复居王城,至周亡。

  可见周王朝时候都城还是随着君王的新立而发生变化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秦人能收复宗周,周人为什么不行?

  周朝,是我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朝代。而周朝由盛转衰的标志,便是周平王东迁洛邑(洛阳)。周天子名义上为天下共主,但由于周朝实行的是封建制,直属於周王室的领地分为两大块。一块是以镐京为中心的“宗周”地区,此为周人的发祥地。一块是以洛邑为中心的“成周”地区,此为周人为控制东方诸侯而营建的天下中心。

  宗周地区,也即关中地区,此地被山带河、四塞为固,易守而难攻。当时关中平原的土壤又较为肥沃、农业相当发达,而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最早形容关中平原)”,后来的秦国就是因之而并有天下。但为何当宗周地区遭到犬戎人的侵夺,弱小的秦人能从犬戎人手中夺回宗周地区。实力占优并拥有政治资源优势的周人却不能收复失地,被迫迁都於洛邑?

  其一,周人的社会地位尊崇无比,但其尚武精神却被富贵安逸的生活渐渐磨灭。秦人为东夷之后,因替周王室养马有功才被封为附庸。秦人的地位低下(早期为周人奴隶),生存条件也极为艰难,就使得秦人必须通过浴血奋战,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如史载:.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秦人宗支)...秦仲立二十三年,死於戎。秦庄公的长子世父曰:“戎杀我大父仲,我非杀戎王则不敢入邑。”遂将击戎等等,都反映出秦人居恶劣环境之下,通过长达百余年的惨淡经营、浴血奋战、披荆斩棘,才收复宗周地区的那种艰难与牺牲。

image.png

  而周人系既得利益者,其社会地位尊崇,富贵安逸的生活早已将周人的尚武精神磨灭殆尽。且周人还有可供退步的生存空间,又早厌倦了那种“刀口舔血”的生活,显然已不具备秦人那种浴血牺牲的精神。

  其二、周平王得位不正,在宗周地区丧失了民众基础。周平王是靠勾结犬戎、弑父杀弟,才登上周王之位的。按今天的观点,周平王乃是十足的“周奸”,其系已废太子,又恶行昭著,早就丧失了嗣位的资格。周平王的继位,在当时并没有获得周人及诸侯们的承认(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据《竹书纪年》记载:“幽王死,申侯鲁侯许文公立平王于申,虢公翰立王子余(余臣),二王并立。

  周之“二王并立”,一直持续了近二十年之久。直待晋文侯袭杀了周携王,而迎立了周平王之后,周平王的王位,才渐渐获得其他诸侯的承认。宗周地区的周人对周平王勾结犬戎,以致宗周地区残破的行径深恶痛绝,这也是周平王为何不能收复失地而被迫迁都的重要原因所在。

image.png

  其三,宗周地区有许多畿内诸侯国,限制了周人势力的恢复与扩充。如郑国,原封地在今天的陕西凤翔;虢国,原封地在今天的陕西宝鸡等等。随着,周王室的代代分封,使得宗周的畿内诸侯也越来越多。这就逐步削弱了宗周的实力,也制约了周王室的势力恢复与向外扩张。而秦人的扩张却缺乏障碍与制约,那些宗周地区原留地的畿内诸侯,到后来也都被秦国逐步吞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简史:宗周形成的历史

  宗周涵义

  中国最早见于文献的城市,是西周的丰京和镐京。丰镐二京隔河相望,所在的位置在今陕西西安境内。

  丰镐即宗周,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也是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周礼的诞生地。

  周人的丰与镐是分别命名的,丰、镐是两座城市,但后世大部分学者在研究时都把丰、镐视为一体。

1556159824527304.png

  成王时期,“宗周”之名开始出现,西周铜器铭文中屡见“王才宗周”的记载。宗周自汉以来学者多以其为镐之称,近代以来,随着对西周青铜铭文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部分学者认为宗周在金文中专指镐,具有明显的宗教和政治意义,与“镐”单为都邑之名有着很大不同。

  事实上,到西周中晚期,随着丰的宗庙设施的持续应用和不断齐备,“宗周”的区域概念已经扩大,丰和镐一带都可称之为宗周,如《诗经·小雅·正月》云:“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文王迁都

  周文王将王都从“岐”东迁至“丰”,宗周从此登上历史舞台。

  “公刘适邠,太王,王季在岐。文王作丰,武王治镐。”西周都邑的设置与变迁,与商周之间势力消长,相互斗争有直接关系。自武丁之后殷王朝由盛转衰,而周人日渐兴旺。至文王晚年,诸侯降服,西土安定,周已成为西方大国,足以与殷人抗衡,东进灭商,势在必行。

  此时关中地区渭水以南、户县以东至西安、蓝田、华阴一带为崇侯所据,东进灭商一统天下,首先要剪灭崇国统一关中。周文王晚年竭尽全力灭崇,功成后马上东迁,在崇国腹地沣水西岸建立了新都丰京。周武王即位后,又在沣水东岸建立镐京,以丰镐为基地,最后完成灭商的大业,这是丰镐两京作为西周王都的首要贡献。

  周迁都宗周,除了政治方面的考虑,寻求更理想的生存地域也是重要的原因。周原虽然开阔平衍,土地肥美,但地处渭北原区,地势高亢,比较干旱少雨。随着周原都邑的扩大,人口的不断增加,农业用水和城市用水矛盾日渐突出。与周原相比,丰镐地区具有十分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水利资源。丰镐位于关中中部、渭水南岸,这里地势较为低平,田畴沃野一望无际,河道纵横交错,池沼湖泽星罗棋布,是进行鱼猎活动最理想的地点,都邑内供水也不会发生问题,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都是周原所无可比拟的。

  丰镐在成为西周王朝的政治中心后,立即显示了其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成为主要的农作区之一。历史学家齐思和在谈到周都自西东迁时,曾指出:“文王之迁丰,不徒便于向东发展,与商争霸,抑丰镐之间川渠纵横,土地肥饶,自古号称膏胜之地”。

  现代考古证明,丰京位于沣水中游西岸,西至灵沼河,北至眉岭岗地北缘,南至石榴村。镐京在沣水之东,与丰京隔河相望。镐京遗址西濒沣水,东至丰镐村,北界沣水与洗池,南部已为汉唐昆明池所毁。从遗址内涵来看,有大型夯土建筑基址,有大量平民居址,有各种手工业作坊,也有贵族们遗留下来的礼器,更有各种类型的墓葬。因此,从考古资料的角度来考虑,丰镐具有都城的文化内涵。

  丰镐并重

  郭沫若将一些西周铜器铭文中的“京”考释为丰京,卢连成将西周两片甲骨刻辞中带“草”字头的“蒿”字和一些西周金文中的“蒿”字释为镐京之“镐”。无独有偶,植物学上“丰、镐”二字原意就是生长在沣水两岸长势茂密的草本植物,这就是跨沣水的周都双城动土前原应有的荒野景观。

  《尚书·召诰》云:“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成王)找步自周(宗周),则至于丰。”从周成王自镐京徒步至丰的记载来看,丰、镐相距不远。近代学者从大量西周青铜器铭文中考释,西周早、中期诸王曾在丰邑执掌政事和主持各种典礼,虽“武王宅镐”政治中心迁至镐京,但丰京仍具有王都部分功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丰镐考古队队长的胡谦盈称:“所以史家向来将丰、镐并称,或说二者是周都双城,是很有道理的。”

  文王迁丰一年后去世,而武王在位只有四年时间,伐纣之前即已营镐 。由此可知,周人在徙居丰邑后不久就开始营镐,丰和镐的营建时间不会相差太久。

  地位演变

  宗周为周都,历时三百余年,都城地位几经变化。武王伐纣之前是西周的前线;伐纣之后,宗周一直是西周政权的主都,西周晚期主都地位逐渐下降。

  一、前线都城地位

  自文王始建至武王伐纣,这一时期的宗周是周的前线都城。周在这一时期并不是“天下共主”,作为一方诸侯的都城,宗周的建立是为了对付商政权 ,因此至少在建立初期,军事意义较为浓厚。学者认为丰镐“最初应该是东进的指挥中心”,历史学家许倬云也认为:“最初也许是经营东方的指挥中心,渐渐变为行政中心” 。这一时期,旧都岐周仍是周人政治、经济、宗教的根据地、大本营。

1556159840187854.png

  二、主要都城地位

  先秦时期,常常出现国号与都城称号互相替代的现象,如盘庚国号为殷,其都城亦称“殷”。岐周之地在周未伐商之前也被称为“周”。在武王灭商后,丰镐作为“天下共主”的都城,其政治地位日益重要,尤其在武、成年间,镐这个都城与“周”的称号逐渐有互为替代的趋势。如:《逸周书·世俘》 、《尚书·召诰》 、《孟子·滕文公下》、《史记·周本纪》 、《史记·鲁周公世家》等都有记载。

  这些典籍中所载的“周”,正义解释为:“周,镐京也。”

  镐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是主要都城地位,“宗周”之名频繁地出现在文献、金文之中,成为丰镐是“诸侯宗之”、周之宗庙所在的最好注解。据统计,共有近三十件铜器提到宗周。其中,周王在宗周的活动主要包括接受述职朝见、宗教祭祀、发布命令等,完全体现了宗周作为一个主要都城应具备的职能:

  (一)周王接受王臣和诸侯述职、朝见。

  如:乍册魑卣记录了公太史到宗周述职性地朝见周王;匡侯旨乍又始鼎记录了第二代燕侯旨第一次到宗周朝见周王;麦方尊记录了邢侯到宗周朝见周王的活动;柞伯簋记载了柞伯到宗周朝见周王的事迹;宗周钟铭文则说明周王不仅在宗周会见王臣、贵族,还会见外夷。

  (二)重要宗教祭祀。

  献侯鼎、史叔隋器有王大襄于宗周的记载,士上盂、郭伯取簋,同簋、克簋、大克鼎、善鼎、越簋等有周王的各种祭祀活动,柞伯簋记载了周王在宗周举行大射礼,其中,“大章”、“大檎”是周王举行的高规格祭祀。

  (三)周王发布政令。

  小克鼎、史颂鼎、宗周钟、班簋、母簋等均有周王在宗周发布命令的记载,由周王及诸侯、王臣在宗周的活动可知宗周是西周的政治中心,是周王长住之地,是王朝的主要都城。 [6]

  三、主都地位逐渐下降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都城地位随着祭祀设施和祭祀行位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同时,也会随着国内外政治、军事形势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昭王时“王道微缺”,穆王时“王道衰微”,懿王时“王室遂衰” 。自昭王以后西周逐渐衰落,到懿王时国力大幅下滑,随着国力衰退,岐周成为周王朝与西戎交战的前线,宗周同在关中必然受到冲击。烽火戏诸侯虽然戏剧化,但却反映了西周晚期战火时常直抵王朝京畿之地的紧张局势。

  王室衰弱还伴随着诸侯势力的坐大。西周宗法制父死子继,而懿王崩后,先是懿王的叔叔即位,继而又传回懿王之子,虽然文献记载语焉不详,但内有缘故 。尤其是出现了“诸侯复立”的记载,则可能有势力强大的诸侯(小宗)开始插手王室(大宗)事务,操纵王室废立大权。周王的权威不再,周王所居住的宗周政治中心的地位也就愈加下降。

  王室衰弱、戎狄入侵、诸侯坐大是导致宗周政治地位不断下降的三大原因,发展到周幽王时期,终于在戎狄入侵后被摧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宗周有什么样的形制特征?造成了什么影响

  宗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宏大,布局整齐的城市,开创了中国城市平面布局方整、宽畅、宏伟的先河,建构了中国城市平面布局的总规制,成为后来城市总体布局的典范。

  《诗·大雅》中不仅记述了周文王伐崇胜利后营建丰京并自岐迁都至丰,以及武王宅镐的史实,而且表明丰京有坚固的城垣和护城河 。在另一首周人讲述开国历史的史诗《诗·大雅·皇矣》表明崇城是有高大坚固城墙的,而丰京堪与崇城相匹敌。

  《周礼·考工记》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面朝而市。”《左传》 、《诗·小雅·巧言》、《诗·大雅》和一些西周金文不仅表明丰京和镐京内建有宫室、朝寝和宗庙建筑,而且城中街衢井然。

  通过考古发现,西周丰镐两京处于中国古代都城发展的初期阶级,呈现出中国早期都市的一般特征。

  一、丰镐两京是沿河谷阶地发展起来的城市,城市设计因地而宜,比较朴素、自然而强调实用功能。

  二、两京以政治为主,城区的主要面积多为王室宫殿、宗庙和贵族居址采地所占据,是西周王室对全国施行政治权力的中心地点。

  三、城市的商品经济功能较为薄弱。巳发现的各种手工作坊多分布在重要居址附近,依附于西周王室和各级贵族,主要用以满足上层贵族的奢侈生活和各种享乐要求。各居住点周围多与农作区相连,呈现出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倾向。

  四、城市布局较为松散。在都邑内宫殿区、贵族居址和若干居民点稀疏地分布在一个较大的区域,不少居住地周围是族墓葬地,聚族而居,聚族而葬,居邑由许多这样的血缘胞体组成,如同史前社会一般村落遗址一样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原始特征。

  在历史时期,王朝国家政治因素对古代文化有着重大影响,从一定层面上说,不同的地理因素使考古学文化具有多元性,而政治因素却使考古学文化具有强烈的统一性。

  西周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奠基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对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乃至当今社会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这一时期宗周文化和势力达到极盛,周王室统治区域和文化影响范围空前扩大。分封制的进行,促使方国众多。宗周文化及政治势力的强大使无论分布于何地的青铜礼器的形制、铭文及书写位置等都高度一致。这一方面反映了西周文化的高度一统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周王朝在广大区域中强制推行王朝礼制文明的结果。

  宗周文化对长江流域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考古发现揭示出,随着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在精神领域,长江流域诸部族也开始采用中原商周的礼仪制度作为社会的整合手段。反映出不同身份的人可不同程度地使用中原商王朝的礼器制度,并借此来规范社会等级秩序。

1556160069851272.png

  西周时期,宗周京畿地区成为当时广阔地域中的政治文化中心,其强势文化向四周传播,周围各区域文化正是在这种礼制文化的强烈影响下进行大融合、大统一。这不仅是物质文化的融合与统一,而且还是思想观念上的融合与统一,并为西周时期集中统一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奠定了文化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周先祖古公亶父建都岐邑,奠定了周国崛起兴盛的基础。周文王继位后,将周都从岐邑迁至沣水西岸的新都丰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周武王时又在沣水东岸建立镐京,以此为根据地统一天下。丰京是周朝宗庙和园囿的所在地,镐京为周王居住和理政的中心,合称丰镐。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