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三国的人都知道,诸葛亮在蜀国当丞相、武乡侯,诸葛瑾在吴国做大将军、宣城侯。还有个族弟诸葛诞在魏国也是相当的牛逼,任大司徒、骠骑将军、寿春侯 。诸葛兄弟成就了得,在三个国家都能封侯拜相,可相信各位一定和小编有一样的困惑,为什么他们不在一起,集合力量保一个主公而要各自为政互相伤害呢?
网络配图
三公演义第二十九回,孙权重用鲁肃,鲁肃当即推荐一个人才--诸葛瑾。鲁肃是江苏的,诸葛瑾是山东的,他们是这么相识相知的呢?而且,鲁肃既然相厚诸葛瑾,为什么不知道名气更大的诸葛亮,为孙权推荐诸葛亮呢?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马谡不可重用,刘备早就看出来了,诸葛亮眼光不在刘备之下,为什么还是违背了蜀汉公司前任老总的遗嘱,将马谡推上了业务第一线,委以最重要的大任呢?
历史疑云
读《三国演义》就知道,诸葛亮在杀马谡的前后,其心情极其纠结,刘备生前对于诸葛亮的嘱咐不是小说家之言,确实是史有记载的, 既然诸葛亮已经得到预警,马谡不能重用,为什么最终还是违背了前任老总的生前嘱托,将马谡安置在最重要的战场上呢?
网络配图
今非昔比
刘备死前的嘱托,可谓此一时,到诸葛亮北伐,又所谓彼一时。刘备去世的时候,正好是在大败给孙权退守白帝城之后,蜀汉遭受重挫,但人力资源尚算充沛,或者说还没有凋零到很难看的地步
蜀汉毕竟没什么资本,这种疯狂的军事行动虽然强烈表明诸葛亮统一天下的决心,也符合他先发制人的战略,但却给蜀汉带来无以估量的损失。夷陵之战过后不久,又病又恼的刘备就一命呜呼,大败之后的烂摊子就全都堆到了诸葛亮面前。经济不景气,军队元气大伤本来就已经够让诸葛亮头疼的了,可偏偏云贵一带的南蛮又蠢蠢欲动,再加上曹魏在关中屯集了大量兵力,刚刚大获全胜的孙权也有搠江西上的可能,此时此刻,蜀汉的局势真可谓是危在旦夕。
网络配图
但诸葛亮不愧是一带名相,很快就稳定了局势。他先和孙权重修旧好,不但使蜀汉东部不再受到孙权威胁,也使曹魏不敢再轻易对蜀汉发动大规模进攻。然后他又征集了一批新的士兵,并且直接通过平定孟获的战争来操练新兵,很快就使蜀汉军队又有了一定的战斗力。在内政方面,他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和商业,使得几近亏空的国库又渐渐充实起来。这一切,诸葛亮都做的从容不迫,有条不紊。没几年,蜀汉就从夷陵惨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董卓、曹操等曾都是权倾一野的权臣。但是这些大雄小鬼在诸葛亮面前,鸟都不是。
诸葛亮才是整个三国里最大的权臣。厉害之处是在位极人臣的同时,不光没有受到上到大头目下到下马仔的怨言,而且还一直对其歌功颂德,这是何等的丰功伟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和珅连给他提鞋都不配!
当然,诸葛亮有才有智这是肯定的,蜀国的建立他是第一功臣。但同时,诸葛亮也是个又专权又好斗的野心家。为蜀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一、重用关羽,更吹捧关羽,结果使关羽大意失荆州而惨遭东吴杀害。
关羽与刘备“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其个性高傲,目中无人,但也有通情达理的一面。诸葛亮对他的特点应当说是相当了解的。
然而,当“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时,诸葛对这种基本属于了解情况的询问,不是根据客观情况如实相告,却对关羽曲意奉承:“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网络配图
这种不合实际的吹捧,使本来就个性高傲的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助长了他的自大情绪,埋下隐患于将来。及至后来陆逊假意称颂他“小举大克,一何巍巍!……将军之勋足以长世”时,便“意大安,无复所嫌。”
终于酿成了“大意失荆州”并遭到东吴杀害的悲剧。虽然荆州失守,关羽败亡受多种因素影响,但诸葛亮的吹捧却是他自我膨胀的催化剂。 ...查看更多
核心提示: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明亮,而妻子叫做黄月英,月亮的光华也自然是明亮的,名字的含义上一致。正和乎国人推崇的夫唱妇随,琴瑟和谐传统
父母早逝
本来,诸葛亮一家衣食不愁,生活是比较幸福的,但天有不测风云,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在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诸葛?又离开了人世,诸葛亮成了孤儿,他们姐弟的生活就全都依靠叔叔诸葛玄来料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雄心伟业
诸葛亮自己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加上又是个孤儿,因此总想攀一门亲友来成就自己的宏伟蓝图,听说黄承彦老先生有一女儿奇丑前来提亲,很高兴的答应了。那黄承彦本来就是地方名士,且又与当地荆州牧刘表是连襟,诸葛亮此举自然可以一箭双雕,借此扩大自己的知名度。 ...查看更多
七擒孟获一词在《汉晋春秋》、《华阳国志》出现,《三国志》却没有,所以一直有质疑指此事只是虚构。但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及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都将七擒孟获载入书中,而且与《三国志》没有冲突或出现史料上的错误,又有二重史料,所以大部份学者都相信七擒孟获。亦有指云南一带有孟获七擒诸葛亮的说法,不过此说法对历史事实有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