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庄公小霸

"

  郑庄公。庄公终其一生也未能实现真正的霸主,而其子孙等皆未能成,终究在战国的时候被韩所灭,走完了它的历史历程。但是庄公是春秋初年最出彩的人物,也是春秋第一个崛起的地方政权。

郑庄公小霸

郑庄公小霸——春秋第一个崛起的地方政权

繻葛之战:郑庄公的这次尝试彻底开启了春秋时代

  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爆发的繻葛之战,是春秋初期郑国郑庄公为称霸中原,在繻葛(今河南长葛北)大败周室联军的一次反击作战,也是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后,周王室衰弱,诸侯国崛起,不听从天子之命,开始觊觎和争夺霸主地位的开始。

  经过西周末年的战乱,周王室的实力大减,东迁洛邑的周天子虽然名义上仍保留着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实际上势力已一落千丈,其直接统治的地区日趋狭小,根本号令不了其他诸侯。在这种“礼崩乐坏”的形势下,一些诸侯就乘机脱颖而出,开始挑战周天子的独尊地位。其中地处中原腹心的郑国,在这场斗争中首先崛起,成为当时诸侯中最具实力和威望的一国。

  郑国虽迟至西周后期始分封立国,但由于其开国君主郑桓公为周厉王的幼子,与周王室关系亲近,因而一直为周王室所倚重,被委以为王室卿士,主持周室中枢大政。加上郑桓公当年将国内民众由关中地区迁到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占有了四通八达的天下形胜之地,故国势蒸蒸日上,成为诸侯列国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郑庄公继位后,凭借国力强盛,又身为周室权臣的有利条件,竭力扩充领地,侵伐诸侯,进一步增强郑国的实力。在军事外交上,他的主要策略和手段是,拉拢齐、鲁两国,打击和削弱卫、宋、陈、蔡四国,并灭亡了许国,造就了“小霸”的局面。

  随着政治、军事实力的增长,郑庄公对周王室的态度也越来越变得倨傲不羁,不把王命再放在眼里。这样一来,周郑之间的矛盾就变得尖税起来,繻葛之战正是这种矛盾的产物。

  早在周平王在位时,周郑之间就互不任,发生了“周郑交质”事件,即周平王的儿子作为人质留在郑国,郑国的公子忽也做为人质住到周都洛邑。到了周桓王继位后,更反感郑庄公的专横跋扈,于是将国政委交给虢公,后来甚至干脆剥夺了郑庄公的卿士地位,并把郑国的部分土地收为己有。

  郑庄公恼羞成怒,从此不再去朝觐周桓王,两国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周桓王不能容忍郑庄公的无礼犯上行为,于是便于公元前707年秋天,亲自率领周军和征调来的陈、蔡、卫等诸侯军大举伐郑,一场大战终于在中原战场上爆发了。

  郑庄公闻报周室联军倾巢而来,便统率大军进行迎击。很快,两军相遇于繻葛。为了赢得决战的胜利,双方都赶紧调兵遣将,布列阵势。周桓王将周室联军分为三军:右军、左军、中军,其中右军由卿士虢公林父指挥,蔡、卫军附属于其中;左军由卿士周公黑肩指挥,陈军附属于内;中军则由桓王亲自指挥。

  郑军方面针对周室联军这一布阵形势和特点,也相应作了必要而充分的部署。他们将郑军也编组为三个部分:中军、左拒(拒是力阵的意思)和右拒,郑庄公及原繁、高渠弥等人率领中军,祭仲指挥左拒,曼伯统率右拒。准备与周军一决雌雄。

  交战之前,郑国大夫公子元针对周室联军的组成情况,对敌情进行了正确的分析。他指出,陈国国内正发生动乱,因此它的军队没有斗志,如果首先对陈军所在的周左军实施打击,陈军一定会迅速崩溃;而蔡、卫两军战斗力不强,届时在郑军的进攻之下,也将难以抗衡,先行溃退。鉴于这一实际情况,公子元建议郑军首先击破周室联军薄弱的左右两翼,然后再集中兵力攻击周桓王亲自指挥的周室联军主力——中军。他的建议具有很大的合理性,因此为郑庄公所欣然接受。

  另一位郑国大夫高渠弥鉴于以往诸侯联军与北狄作战时,前锋步卒被击破,后续战车失去掩护,以致无法出击而失利的教训,提出了改变以往车兵、步兵的笨拙协同作战方式,编成“鱼丽阵”以应敌的建议。所谓“鱼丽阵”,其特点便是“先偏后伍”、“伍承弥缝”,即将战车布列在前面,将步卒疏散配置于战车两侧及后方,从而形成步车协同配合、攻防灵活自如的整体。郑庄公是一位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统治者,所以高渠弥的这一战术新建议也被他所采纳了。

  会战开始后,郑军方面即按照既定作战部署向周室联军主动发起猛烈的进攻:“旗动而鼓”,击鼓而进。郑大夫曼伯指挥郑右军方阵首先攻击周室联军左翼的陈军。陈军果然兵无斗志,一触即溃,逃离战场,周室联军左翼即告解体。与此同时,祭仲也指挥郑军左方阵进攻蔡、卫两军所在的周右翼部队,蔡、卫军的情况也不比陈军好到哪里去,稍经交锋,便纷纷败退。周中军为溃兵所扰,阵势顿时大乱。郑庄公见状,立即摇旗指挥原繁的中军向周中军发动攻击。祭仲、曼伯所分别指挥的郑左右两方阵也乘势合击,猛攻周中军。失去左右两翼掩护协同的周中军无法抵挡郑三军的合击,大败后撤,周桓王本人肩膀也中箭负伤,被迫下令脱离战斗。

  郑军的指挥者见周师溃退,十分振奋。祝聃等人遂建议立即追击,扩大战果,但为郑庄公所拒绝。他的看法是“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凌天子乎?”于是战场便这样沉寂了下来。郑庄公这么做的含意便是,周天子地位虽已今非昔比,但威望犹在,不可过分冒犯,以致引起其他诸侯国的敌视和作对。为此,当晚他还委派祭足去周营慰问负伤的周桓王,以缓和两国间的尖锐矛盾。

  郑军取得这次作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是正确地选择了作战主攻方向,制定了合理的进攻程序。因为周室联军的两翼都很薄弱,尤其是作为左翼的陈军力量最单薄。

  郑军先攻其左翼,后攻其右翼,再集中兵力攻打其中军的作战指挥,恰好击中周室联军军阵的薄弱环节,从而取得作战胜利。第二,是正确地运用了先进的战法。它所创的“鱼丽阵”,使战车和步卒能够较好地配合协同,使得郑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制囿于传统车战战术的周室联军被动失败的境地。

  第三,是适时把握进退尺度,在战斗取得胜利的情况下,及时停止追击,既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也保有了军事上的胜利成果。

  繻葛之战对当时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它使周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夫,“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传统从此消亡。同时也标志着诸侯争霸的时代正式到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共叔段之乱:郑庄公导演了历史上第一起钓鱼执法

  郑庄公 姬姓,名寤生 (前757年 — 前701年),为中国春秋时代郑国君主,他代表不仅仅是春秋战国期间的一个诸侯,也代表了春秋战国诸侯行为模式的一个典范,此人雄才大略富有野心,然而此篇是要介绍关於他的一场战争『共叔段之乱』

  背景:

  郑武公十年(前761年),申侯之女被迎娶成为武公夫人,因申国为姜姓诸侯国,所以武公夫人被称为武姜。武姜成为夫人后,先后为武公诞下两子,长子寤生(即郑庄公)和少子段。而生庄公的时候,因为是武姜做了一个梦以后才有了庄公,所以惊吓到了武姜,故而庄公名为寤生,以表示她的厌恶,这也成为共叔段之乱的起因。而少子段出生后,则武姜偏心於段,并时常向郑武公请求立叔段为继承人,但郑武公却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礼法,不肯废除公子寤生的世子身份。

  经过

  周 平王廿八年(前743年),寤生承袭郑国爵位,即郑庄公。庄公即位伊始,武姜便向庄公请求将制地分封给叔段。庄公则表示“制”这个地方过於危险,当年郑国 吞并虢国,虢国的国君就死在制地。不过,他同时也告诉武姜,除了制地以外,别的地方都可以任一挑一处给自己的弟弟段做封地。武姜随后向庄公请求,改将京邑 作为段的封地,庄公表示同意,而段随后便前往京邑。因为叔段是庄公的弟弟,所以众人就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 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 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不符合法制,您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如何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 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很难铲除乾净,何况是您那受到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待。”

  过 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於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既属於郑,又归为自己,成两属之地。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麼办?您如果打算把郑 国交给太叔,那麼我请求去服侍他;如果不给,那麼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庄公说:“不用管他,他自己会遭到灾祸的。”太叔又把两处地方改为 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 最终会垮台的。”

  共叔段修整了城郭,准备好了充足的粮食,修缮盔甲兵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都。武姜准备为共叔段打开城门 做内应。庄公知道了共叔段偷袭郑的日期,说:“可以出击了!”於是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於是逃到鄢城。庄公 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到共国。

  以上是春秋左传的翻译版本,然而我不仅开始怀疑这段故事的问题姓,开始打算揭露出几个问题

  问题一:为什麼郑庄公答应母亲要割让地盘?而为什麼叔段会想要得到那块地盘?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容易回答,因为郑庄公才刚即位,年纪仅仅十四岁,而母亲武姜又是申国贵族申侯的女儿《左传·隐公元年》记载,郑武公夫人娶自申国,称为「武姜」,富有权势,在自己地位根基不稳的时候又缺乏死命之臣,只能马上使用下策,叔段在如此年轻就想要得到地盘并且推翻哥哥也不是不可能,然而如果没有母亲也是没法。

  问题二:大夫祭仲对郑庄公的对话是谁纪录的?

  这个问题很大,因为不论是公羊传还使谷梁传中并没有提到这纪录,而且这不仅仅是一段稀松平常的对话,左传的作者已经把“『姜氏欲之,焉辟【通避bì】害?”对曰:“姜氏何厌【通餍yàn 】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武姜的阴谋说出来,很显然左传的定义是在於其实武姜所做的准备

  问题三:共叔段之乱发生在郑庄公22年,也就是即位后二十多年,搞一场叛变造反为什麼要拖了二十多年,当时人类平均寿命也不过是四十岁左右,为什麼不早一点,非要一等二十多年?

  如果说共叔段够果断的要取代郑庄公的地位,根本不需要等那麼久,很有可能是叔段根本不想要造反,再不然是叔段没办法造反,那麼过了那麼久为什麼非要挑在那时间造反呢?这很显然说明必定有所理由让叔段造反突袭。

  问题四:叔段是在哪里搞突袭?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有趣?因为叔段的领地京『河南省荣阳巿』离郑庄公的首都新郑『河南省新郑市』最近距离是七十多公里,然而当时的车速计算下起码要两天的行程,如果真要搞突袭必定是在近点而不是那麼远的地方,能断定很有可能不在『京』

  问题五:为什麼搞突袭那麼快就被察觉?而郑庄公马上就调度了两百量战车?

  当时代要调度两百量战车,不是说随传随到,而是从井田中徵调八户一兵,而一辆战车共计要二十二人到二十五人,也就是说两百量战车大约要八百匹马五千人的兵力从农田徵调,而在听到叔段造反而马上叫公子吕出来这些兵力,除非是预先已经知道弟弟现在就要造反。

  问题六:武姜为什麼可以跟叔段里应外合,而后被发现?

  这已经说明当时郑国已经布满了郑庄公的眼线,以及武姜的人马很有可能被收买了。

  问题七:叔段为什麼一战击溃,而领民没有帮助他?

  这 说明实际上掌握住郑国的人是郑庄公而非叔段,如果真的要夺权也不需要靠偷袭的手段夺取权利,这更说明了其实叔段对於争夺郑庄公的地位没有自,如果他真的 要夺权也可以联络各地诸侯一块讨伐,而申国贵族的母亲也可以帮他,然而实际上是他不仅没有掌握到自己领土的人民,外交上也陷入不利,所以最后逼的用这样的 手段。

  综合以上几点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其实这整场共叔段之乱的罪魁祸首其实很有可能是武姜本人,而叔段本身可能是武姜的棋子,武姜利用了自 己的身份以及朝政的地位在郑国分裂『郑庄公`叔段』,然而却没有料到郑庄公比他更棋高一招,将自己势利人马渗入了整个郑国,紧接著是郑庄公开始对於武姜以 及叔段施加压力,逼著他要跟自己干起来,或是利用谋略引诱叔段以及武姜采取偷袭的手段,很令人意外的是,当共叔段之乱发生的时候各地诸侯没有打算要分一杯 羹,这显然已经说明了其他诸侯不认同叔段有能力取代郑庄公地位,郑庄公在后来将叔段赶到共国,成为郑国唯一的国主。

  此乱影响

  这 是一个女人干政下的政治斗争的结果,而后郑庄公巩固了政权,在当国君的二十多年郑庄公并不是什麼事都没有作,因为此后的一系列对外战争中足以证明,郑庄公 早就已经秘密练兵以待图霸之时,而或许叔段之乱是郑庄公故意让其存活,目的就是要让各方诸侯认为『郑国现在处於分裂而不足为惧的意义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春秋真正的第一个霸主郑庄公:击败周王室第一人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段战乱时代的开始,春秋时代,一直是个精彩纷呈的时代。

  这个时代,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很多。春秋五霸的轮流坐庄,从落魄到霸王的血泪史,从霸王到亡国的沧海桑田,重大的战争战役也多,有宋襄公愚蠢的兵败,有城濮之战的千里虎啸,有楚怀王饮马黄河的扬眉吐气;杰出的人物也很多,杰出人物的离奇身世很多,坐在囚车里的管仲,五张羊皮换来的百里奚,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蒙着脸自尽的吴王夫差。所有的人和事,都被这段战乱串联起来,中间的咏叹和感慨,不少。

  然而诸多的咏叹感慨之间,却深藏着一个重要的问题。春秋,是怎么从周王朝的“天下一统”,一眨眼间“老母鸡变鸭”,成了诸侯争霸的图景?当年君临天下的周天子,怎么摇身一变就落毛凤凰不如鸡,混得一代不如一代,从当年至高无上的君王,到诸侯们争来抢去的傀儡?这一切重大变化,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这些重大变化,与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王有关?这个人,传统的春秋五霸里没有他,更不如没有进入“五霸”排名的吴越两位霸主:阖闾、勾践。这个人的资格,比之前提到的所有霸王都老。只是他的国家每况愈下,后来比任何一个霸主都弱,在春秋战国的大多数事件里,都排不上号。这个人,就是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王--郑庄公。

  郑庄公被后世史家统称为“郑庄公小霸”,他是“霸王”不假,也确实小。

  在周朝分封的早期,郑庄公所在的郑国,却当不起“小”这个字,相反,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国家。

  比起中原诸侯国来,郑国的资格不老,但身份却极其高贵。郑国虽然是在西周厉王时期才立国的,但其开国君主郑桓公,是西周周厉王的幼子。郑国的君主世袭,是根正苗红的王室。郑桓公的贡献也很大,周幽王当年烽火戏诸侯,最后玩大了,招来了犬戎的疯狂进攻,诸侯全都当“狼来了”,偏偏郑桓公冲锋在前,为了保护周幽王壮烈殉难。这场巨大的变故也改变了郑国的命运。遭遇国丧的郑国,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不得不迁出了原本的封地,搬到今天河南新郑一带。郑武公很有眼光,他选择的是当时的黄金地段,土地肥沃不说,更位于天下交通的中心。这样的好地段,郑国当然不能糟蹋,所以从郑武公开始,郑国采取了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商人订立盟约,保护商业贸易。当时几乎所有诸侯国的富商大户,都集中在这个最繁华的“经济开发区”。在东周的早期,郑国的土地不是最大的,但经济却是最富庶的。

  土地狭小但经济富庶的郑国,在春秋早期形势一片大好。这时期的晋国还没兴起,楚国仍然居于长江流域,齐国正忙于和东夷的战争,秦国苦于西北蛮族的侵扰。郑国所处的新郑地区,是远离战火的乐土。身份高贵,又兼烈士后代,外加腰包鼓,这样的郑国,在当时自然地位高贵。

  郑国国君作为周王室的卿室,周平王东渡洛邑,建立东周,也是在郑国的帮助下完成的,甚至周天子召集诸侯的时候,郑国国君还是周天子的“新闻发言人”,可以代表周天子讲话致辞。在各路诸侯面前,那是相当的“狐假虎威”。

  但到了郑庄公即位的时候,“狐假虎威”是不满足的,他要的是“真威风”,也就是称霸。

  作为郑国杰出君主郑武公的儿子,郑庄公,是个从小就喜欢找麻烦的人。

  出生的时候,就找了他母亲的麻烦。母亲武姜生育他的时候,偏偏碰上了难产,差点连命都搭进去。这件事给他以后也带来了麻烦,虽然郑武公去世后,他以郑国长子的身份继承了国君,但母亲武姜并不喜欢他,相反的对他弟弟公叔段宠爱有加。到了郑庄公即位的时候,母亲和弟弟开始找他的麻烦。母亲要求郑庄公把国内最大的城市京地封给弟弟,并且要给弟弟封号为“京城大叔”。打的什么算盘,地球人都知道:母亲是疼弟弟的,自然要想办法让弟弟篡夺哥哥的王位。如此行为,可是大麻烦了。

  喜欢找麻烦的郑庄公,也是个不怕麻烦的人。母亲和弟弟找什么麻烦他都不怕:要封地,给!要封号,封。母亲和弟弟要什么他就给什么!大臣蔡仲是个实诚人,劝他要小心,他却装傻充愣。看郑庄公貌似好欺负,弟弟公叔段就开始在母亲的支持下继续找麻烦,又是串联亲又是整顿军队,一心想着要把自己期待的大麻烦干完--夺郑庄公的王位。

  在公叔段要找大麻烦的时候,郑庄公开始找他的麻烦了。公叔段刚集合好军队,并联络了母亲做内应,还没出兵呢,郑庄公的军队就从天而降了,轻而易举地把他打了个全军覆没。最后一路追杀到鄢城,将这个给自己找了很多年麻烦的弟弟彻底轰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克段于鄢”的故事。直到今天,依然有哲学家拿这个故事教育年轻人。如果你恨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放纵他的缺点。

  了结了爱惹麻烦的弟弟,郑庄公对帮着弟弟给自己找麻烦的母亲武姜也伤透了心。他先是恶狠狠地将母亲囚禁起来,说“不到黄泉,永不相见”。但不久之后却后悔了,可誓言又不能违背,最后想来想去,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挖了个地道与母亲相见。娘俩抱头痛哭,从此重归于好。这就是有关郑庄公的另一个著名故事:黄泉会母。今天的老人们,有时候也会给年轻人讲这个故事,中心思想很简单: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做人要孝顺。

  但透过两个简单的故事,和简单的中心思想,我们却分明看到了一件更重要的事。周王朝的分崩离析,诸侯割据,从根上说,都来自于这件事--礼崩乐坏

  作为此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奴隶制帝国之一,周王朝的道德体系,是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就是周王朝所推崇的孝道。在西周的宗法规定里,不孝是最大的罪恶,尤其作为周王室家族的郑庄公,更应该尊崇孝道。但从郑庄公一家相互找麻烦的过程看,郑庄公先装傻,再忽悠,最后反攻倒算,狠话都放完了,虽然又悬崖勒马,却实在是不孝到极点。但是社会对他的斥责批评,在当时的各类记录中几乎为零。作为周王朝宗法基石的孝道,从此开始沦丧了。

  连最基础的孝道都沦丧了,其他的更不用说了。统一的国家理念,传统的井田制,莫非王土莫非王臣的忠诚,一切不是“崩”就是“坏”了。表面的平静下,一个全新的争霸时代正山雨欲来风满楼。喜欢找麻烦的郑庄公,就是其中第一个弄潮儿。

...查看更多
郑庄公掘地见母:为了君王母子这些大臣也蛮拼

一般来说,君王母子之间的事情是人家的家事,不喜欢有臣子在中间掺和,可因为君王身份的特殊性,他的家事也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和利益。这个时候,就看当臣子的用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其中了。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这么两段故事。

这第一个故事讲的是郑庄公母子,郑庄公的母亲叫武姜,郑庄公出生的时候不太正常,他是脚先出来的。用咱们今天话说,就是难产,所以武姜很不喜欢郑庄公,反倒是对小儿子叔段十分的宠爱。

可不管是当妈的喜欢还是不喜欢,郑庄公毕竟是生在前面,所以顺理成章的就继位当了国君。这当妈的心里就更不平衡了,经常为叔段讨好处,她先是希望把制地(今郑州上街)封给叔段,因为制地地势比较险要,关系着郑国的安危,所以郑庄公没有同意。可武姜没有罢休,又让郑庄公把京邑(今荥阳)封给叔段,虽然京邑是一个比郑国都城还要大的地方,可也不好一直不给老娘面子,郑庄公就答应了。

结果那叔段到了京邑以后就开始捣鬼了,他是招兵买马修筑城墙,并且和武姜密谋要攻击郑庄公。有人就把这个情况报告了郑庄公,郑庄公无奈的说,如果我老娘非要这么做,我能有什么办法,多行不义必自毙,等着瞧吧!

没过多久,叔段果然袭击了都城,武姜也在里面做内应。可那会郑庄公早就有准备了,他就发兵迎战,结果叔段大败逃到别的国家去了。对于自己的母亲,郑庄公也是忍无可忍了,他就发了个毒誓,不到黄泉之下,我再也不想见她了。那意思就是有生之年都不想见面了。

母亲毕竟是母亲,过了一年多,郑庄公就想她了,可自己发过那样的毒誓,也实在不好意思反悔。这时候有个叫考叔的大臣看出了他的心思,就找了个机会给郑庄公献礼,按规矩郑庄公就赏赐食物给他吃,考叔就向郑庄公请示,说我家里的老母亲从来没吃过您赐给的食物,我能不能带回去孝敬她。这一下子戳到了郑庄公的泪点,他感慨的说,能孝敬母亲真是你的福气啊,可我已经发过毒誓,想见老娘都不能见了。

考叔一看郑庄公上道了,就开始给他出主意,您啊,可以这么办,找个地方挖一条深一点的地道,一直把泉水挖出来,你们在那里见面,就不违背誓言了。

郑庄公听后连连称好,就按照他的办法和母亲见面,母子见面之后是抱头痛哭。从此以后郑庄公也可以名正言顺的孝敬母亲了。


(图)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

这第二段故事讲的是嬴政母子。嬴政的母亲本是吕不韦的小妾,后来送给了他老爹异人当了老婆,等嬴政继位之后,他母亲就成了秦国的太后。那时候太后还比较年轻,再加上和吕不韦之前的关系,所以经常的召当了相国的吕不韦进宫。

这时间一长吕不韦有点害怕了,一则是二人今天的身份已经不一样了,二则自己当了相国事物也繁忙起来了,所以他就找了了一个叫嫪毐的人,让他假扮太监进宫伺候太后。嫪毐没有让吕不韦失望,他很快就和太后情意绵绵你侬我侬了,后来二人还生了两个儿子。之后在太后的招呼下,嫪毐也坐上了重要的位置,手下也养了一批门客,势力是一天大过一天。

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嫪毐和太后的事情终于还是被嬴政知道了,他就开始展开了调查。嫪毐不甘心这么坐以待毙啊,就准备兵变想弄死嬴政,可他还是逊色了那么一点,结果是兵败被抓。之后嫪毐被处死,夷灭三族,他和太后生的那两个儿子也没有幸免。虽然下了这么重的杀手,可嬴政心中的怒气难平,他就下令把太后软禁在雍城,然后又下了一道命令,哪个敢为太后的事情进谏,一律斩首。

可也奇怪,这操心主人家事的人还真不少,前前后后有二十七个人去进谏了,结果宫门外就多了二十七具尸体。就在大家为之退缩的时候,一个来自齐国的客卿要见嬴政,此人名叫茅焦。嬴政可能也是杀人杀烦了,就派人告诉茅焦,你看看宫外那些尸体再来。茅焦的答复是,我听说天上有二十八个星宿,我是来凑数的。

这口气可是有点大啊,嬴政就宣茅焦进宫。茅焦进宫之后一看,嬴政手持宝剑满脸凶相坐在那里,底下还放着刑具,这是随时准备杀自己啊。再看茅焦不紧不慢的上前行礼,而后起身说到,我听说活人不忌讳谈死的事情,有国家的人不忌讳谈亡国的事情,忌讳说死的人活不长,忌讳谈亡国的国家也长不了,圣明的君主都想知道生死存亡的道理,陛下想听吗?

这可是要将军的意思啊,嬴政把眉毛一立,你想说什么就快点说。


(图)茅焦,生卒年月不详,齐国人。

茅焦看激将法成功,心中一喜,就继续说了起来:

陛下难道还没有意识到,你做了很多不该做的事情吗?你用车裂之刑处死了后爹,把同母异父的弟弟拷打致死,把母亲给囚禁起来,还残杀敢于规劝的臣子,就是夏商纣也做不出这样的事情!

这事情目前只有少数人知道,这要是时间一长传到外面去,天下人就都会以为你是个暴君,人心一散,他们就都不会对秦国有好感了,我是替陛下统一天下的大计担心啊。说完之后,茅焦自己解开衣服就往刑具上趴。

这番话说的嬴政是醍醐灌顶啊,他赶紧走下宝座,亲自把茅焦扶起来,先生赶快把衣服穿上,我愿意接受您的劝告。而后嬴政亲自赶着马车赶往雍城,把太后接到咸阳,母子二人也和好如初。

哎,这些人也真是不容易,虽然是为了君王的亲情和天下着想,可也要想尽心思去把把话说的圆满,甚至还要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郑庄公是个什么样的君王?郑庄公为何掘地见母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天下大乱的时期。一方面,周天子的势力因为分封制的关系逐渐被削弱,直至最后彻底失控,而各诸侯国则日益强大起来;另一方面,社会正处在有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面对这样一个乱世,各种英雄人物和能人志士都相继登场,力图在历史的潮流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春秋时期的郑庄公就是一个在历史上留下重要事迹的传奇君主。

  郑庄公,生于公元前757年,卒于公元前701年,是生活在春秋早期的著名政治家。姬姓,名寤生,是郑国第三任君主,总共在位四十二年。在郑庄公就位期间,郑国国力强盛,势力庞大,这引起了当时周天子的不满,于是便集结周,虢等无国一起来攻打郑国,最终郑庄公在繻葛之战中打败无果联军,使得周天子颜面扫地,再也不敢惹怒郑国了,而郑国也因此声威大振,周边其他国家纷纷来求和,郑国因此空前强大,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小霸”。而作为这一大业的奠定者的郑庄公,他也具有了成为一个霸主的性格特征。首先,郑庄公的名字叫“寤生”也就是说他出生时出了状况,是难产,因此他的母亲并不喜欢他,而是宠爱他的弟弟共叔段。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庄公幼年生时应该是一个缺少母亲关怀的孩子,但是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忍辱负重,一直到他继承王位。然后便是他的母亲要求把制帝分封给他的弟弟,庄公知道这是军事要地,一口回绝了母亲的请求。然后母又要求把非常富庶的京邑封给弟弟,庄公虽然还是不情愿,但是最终还是答应了这个要求。从这里可以看出庄公心思非常缜密。而他对于意图造反的弟弟和母亲还是非常宽容的,在挫败去的阴谋之后并没有赐死他们,而是给了他们一条活路,这里可以看出庄公是一个很重情义的人。

2.png

  庄公能够建立如此强盛的一个国家是有原因的,他身上的谋略和胆识是他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查看更多

郑庄公是如何创造出春秋小霸的时代的?

  春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动乱的时期。但是因为,周天子的实力已经被大幅削弱,无力再掌控天下局势,只能任由各诸侯混战。因此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著名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他们都是当时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大和财富最多的国家。但是在他们之前,还有一个人,曾经创造过被称为“春秋小霸”的时代。而这个人便是郑国的第三任君主郑庄公。  

掘地见母

  郑庄公虽然是一代盛世的缔造者,但是他的成长过程却是一路波折不断。他本姓姬,名寤生,这个怪异的名字的由来是因为他出生的时候是脚先出来的,这一下可把他的母亲姜氏给吓坏了,她从此便十分嫌弃这个儿子而专宠他的弟弟共叔段。甚至几次三番想要郑武公也就是他的父亲把王位传给叔段,但是还好武公并不为所动。等他好不容易继位之后,姜氏又联合叔段策划了另一场阴谋。

  庄公应母亲的要求把京邑这个富饶的城池分给了叔段。叔段在这里招兵买马准备联合在王城的母亲一起推翻庄公。庄公自然不会这样轻易被打败,在叔段行动的时候派军一举击溃了他的军队,叔段先后逃到了鄢城和共国。

  而对于同谋者的母亲,庄公把她迁到城颍,并发誓在到黄泉之前此生不再与她见面。但是没过多久,他就后悔了。这时他到颍考察,这里的官员颍靠叔想劝解他和他的母亲和好。于是他故意在吃饭时把食物藏到了袖子里,庄公问他这是何故,他回答说想把这些美味的事物带回去给在乡下的母亲吃。庄公触景生情,把自己和母亲的经历告诉了他。颍考叔建议他可以挖地道筑成甬道和庭室与母亲见面。庄公欣然采纳,很快就挖了地道,母子两人见面后抱头痛哭,从此两人关系大为改善。这个故事便是著名的“掘地见母”的故事。

  英勇威猛的郑庄公也有如此柔情的一面,让我们对这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又多了一丝钦佩之情。 ...查看更多

结语

郑庄公治理郑国43年,是郑国的极盛时期,此时郑国疆土,南建栎邑 (今禹州市),东建启封(今开封),北与卫、晋交错,西控巩、洛,胁宋迫许,威加北戎,常受王命伐叛臣,抗王命主公道。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