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璧之战

"

玉璧之战,是南北朝时期东魏丞相高欢对西魏发动的战役,旨在攻取战略要地玉璧城,进而打开西进的道路。546年十月,高欢率重兵进攻玉璧城。西魏守将韦孝宽积极防守,东魏军屡攻不下,伤亡惨重,高欢忧愤成疾。546年11月,在五十日的苦战之后,东魏军撤退。高欢苦战了60天,士卒死伤者达7万余人,葬在一个深坑。玉璧城不仅没有攻破,韦孝宽反而夺据了土山。高欢智尽能索,因愤恨恼怒而病倒。最后,只得决定退兵。这时,韦孝宽军中传出高欢中箭伤亡消息。为了稳定军心,高欢带病坐帐,强作镇定,会见幕僚,让斛律金唱《敕勒歌》。高欢自己领头唱和,但禁不住落下伤心的眼泪。玉璧未克,损失惨重,两个月后,高欢郁郁而死,终年52岁。自此之后,东西魏的强弱易主,最终西魏之后的北周灭亡了东魏之后的北齐,最终统一了整个中原。

玉璧之战

玉璧之战——南北朝时期北方最大规模的一场战斗

玉璧之战战斗经过:西魏军队以弱胜强扭转战局

  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南朝主要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主要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时代。玉壁之战就是发生在北朝时期东魏和西魏政权之时的战争。

  据史料记载,东魏两次打败西魏,想借着胜利的有利时机,一举消灭西魏政权。公元546年,东魏大将高欢率领二十万大军向西魏前沿阵地玉壁城挺进,想攻下玉壁后,再直捣长安,一举消灭西魏。

  玉壁城是北朝时期西魏抵御东魏的军事前沿重镇,由河东行台王思政上表始建于西魏大统四年(公元538年),“城周八里,四面并临深谷”,遗址在稷山县城西南六公里的柳沟坡上(今稷山太阳乡白家庄一带。)

  玉壁位于峨嵋垣北缘的台地,地处暖带,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盛产粮麻,一向民给军需之理想所在。同时,玉壁城北临汾河,西界黄河,东、南为涑水河所环绕,形势突兀,位置险要,进可长驱突击,退可守险无虞,是西魏抵御东魏的军事前沿重镇,是西魏保关中、攻并州、灭东魏的桥头堡,也是西魏插进东魏统治区的一把利刃。对此,东魏高欢鲠骨在喉,定要拔掉这颗阻碍东魏向西扩张的钉子。公元542年和546年,东魏高欢政权两次从玉壁城进犯西魏,挑起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玉壁大战。

  清代学者吴乘权《纲鉴易知录》卷三十八中称“魏以韦孝宽为并州刺史,守玉壁。”公元542年“十一月,东魏大丞相欢侵魏,围玉壁,不克而还。”546年“东魏高欢悉山东之众伐魏,至玉壁,围而攻之,昼夜不息,魏韦孝宽随机拒之。欢无知如之何,乃使祖珽说之使降。孝宽曰:‘攻者自劳,守者常逸。孝宽,关西男子,必不为降将军也’,欢乃解围去……”此事在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都有较翔实的记载。

  当年,高欢率领崤山以东的全部兵马讨伐西魏,日夜不停地进攻玉壁,西魏并州刺史韦孝宽随机应变地抵抗东魏的进攻。玉壁城中没有水源,城中的人要从汾河汲水,高欢就派人在汾河上游把水决开,使汾河水远离玉壁城。高欢在玉壁城的南面推起了一座土山,想利用这座土山攻进城里。玉壁城上原来就有两座城楼,韦孝宽让人把木头绑在城楼上接高,让它的高度常常高于东魏堆的土山,以抵御东魏的进攻。高欢见到这种情况,便派人告诉韦孝宽说:“即使你把木头绑在城楼上,使城楼高到天上,我还会凿地洞攻克你。”于是高欢派人掘地,挖了十条地道,又采用术士李业兴的“孤虚法”调集人马,一齐攻进玉壁城的北面。

  玉壁城的北面是山高谷深极其险要的地方。韦孝宽叫人挖了一条长长的大沟,以此长沟阻截高欢挖的地道。他调选精兵良将驻守在大沟上面,每当有人穿过地道来到大沟里,士兵们便都能把他们抓住或杀死。韦孝宽又叫人在沟的外面堆积了许多木柴,贮备了一些火种,一旦地道里有敌人,便把柴草塞入地道,把火种投掷进去,一经鼓风吹火,地道里的敌人全部被烧得焦头烂额。高欢又用一种坚固的攻城战车撞击城墙。战车所到之处没有不被摧毁撞坏的,西魏没有一种武器可以抵挡它。韦孝宽便把布匹缝制成一条很大的幔帐,顺着攻城战车的方向张开,因为布是悬在空中的,攻车无法撞坏它。高欢又把松枝和麻杆之类的易燃物品绑在车前的一根长杆上,又在其中灌油,点起火,用来烧毁韦孝宽的幔帐,并且还想烧毁城楼。韦孝宽便让人制造了一种很长的钩刀,并把刀刃磨得很锋利,等火杆快要烧到幔帐时,便用长长的钩刀远远地割断它,附着在火杆上的松枝和麻杆便都纷纷坠地。

  至此,高欢又在玉壁城墙下四面八方挖了二十条地道,并在地道中用柱支撑地上的城墙,然后放火烧掉这些木柱,于是城墙便坍塌了。韦孝宽在城墙坍塌的地方竖起一些木栅栏来保卫玉壁城,高欢无法攻进城去。

...查看更多

玉璧之战简介:北魏分裂后的一次大规模的争夺战

  玉壁在南北朝时,是极为显要的军事重镇,是东魏和西魏扩展势力,向对方进发的咽喉要道。在1400多年前,这里曾发生了一次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术最杂、伤亡最多的封建势力争夺战,历史上称为“玉壁大战”。

  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魏实权分别落入丞相、鲜卑化的汉人高欢和鲜卑人宇文泰手里,君主不过是傀儡而已。两魏以黄河为界,东魏以邺(今河北临漳西南)为都,占有函谷关以东原北魏的大部分地区;西魏以长安 (今陕西西安市)为都,占有原北魏的关中一带。两魏彼此对立,后又分别为齐、周所代,最后齐为周所灭,山西始终是首当其冲的争战之地。

  高欢仗恃地广人众、粮足马肥的战略优势,欲一举荡平西魏;宇文泰则尽管僻处关西,人稀兵少,粮秣匮乏,却励精图治,特别是注意一个个战役胜利的积累,心和实力与日俱增。公元534年,西魏骁将杨檦东渡黄河,巧计攻占了东魏的邵郡(今山西垣曲故城),进入河东(今山西南部地区)。从此,两魏互为依托的关河天险为西魏所独有。这种历史现象颇似前此战国时代秦据有魏的安邑(今夏县西北)而对秦、魏的盛衰存亡攸关一样,如今之于两魏同样是盛衰存亡所系。正因为如此,河东遂成为两魏之间殊死斗争的焦点。

  高欢苦战六旬,将士伤亡病灭十之四五,智力俱困,因而发病,乘夜逃遁,不久忿怨死于晋阳。西魏则嘉韦孝宽守城之功,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建忠郡公。至北周保定初年(公元561年),以韦孝宽立勋玉壁,于玉壁置勋州,仍授韦孝宽勋州刺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玉璧之战的失败原因:高欢太过小看对手韦孝宽

  玉壁在南北朝时,是极为显要的军事重镇,是东魏和西魏扩展势力,向对方进发的咽喉要道。在1400多年前,这里曾发生了一次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术最杂、伤亡最多的封建势力争夺战,历史上称为“玉壁大战”。高欢两次折戟玉璧,最终也使得西魏的实力超过了东魏。

  ① 骄兵轻敌:作为东魏的实际统治者,3年前邙山之战的胜利使得高欢这次倾山东之兵以攻玉璧,志在必得。他认为宇文泰没有力量和其做对,所以大胆的进行在坚城下屯兵攻城,犯了兵家大忌。

  ② 地形得失:自王思政起,西魏在汾河南岸修筑了大大小小多个工事要冲。依仗地形之便利,形成了2道防线,一道是临汾河的防线,一道是依靠峨眉塬地势的防线。东魏军在河南岸不能形成有效的纵深,只能攻击坚城以求破阵。河东谷地作为黄土高原和中原的交汇地带,正应对山西“四塞之地”和“表里山河”的古称,守险即可。

  ③ 棋逢对手韦孝宽虽然不善攻击,但善于防御战和用间,其人对对手内心的揣摩和用间达到当绝一时。也正是看出了高欢急于求成的心理,才有了以稳应敌,固守待援的策略。

  ④ 年轻人的胜利:第二次玉璧之战,高欢时年50岁,而韦孝宽时年37岁。50岁是人经验最丰富的年龄,但是身体和思维上往往跟不上了。所以,高欢攻城手段之多让人眼花缭乱,但却善乏亮点,被韦孝宽一一破解。最终,高欢有疾又死,玉璧之战功亏一篑。正如曹操有赤壁之败,苻坚有淝水之败,很多雄主并非高明的战士大师而更倾向于善于纳谏和用人的大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玉璧之战的终结:高欢病故 东魏无力继续进攻

  五年正月朔,日蚀,神武曰:"日蚀其为我耶,死亦何恨。"丙午,陈于魏帝。是日,崩于晋阳,时年五十二,秘不发丧。 《北齐书.神武纪》

  高欢(496-547年),字贺六浑,原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出身于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兵户之家,东魏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史称齐神武帝。因祖父高谧犯法,移居怀朔镇,成为鲜卑化汉人。参加杜洛周起义军,归顺葛荣,成为亲都督。后叛降尔朱荣,并收编六镇余部,镇压青州流民起义,任第三镇酋长、晋州刺史。竭力调和汉胡关系,依靠鲜卑贵族和汉族高门,扩充政治实力。普泰二年(532),起兵消灭尔朱氏残余势力,以大丞相控制北魏朝政,永熙三年(534),逼走北魏孝武帝,拥立孝静帝,建立东魏,迁都邺城,专擅东魏朝政16年。次子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北齐,追封高欢为献武皇帝

  在我眼中,高欢是一个性情中人,通俗的说是罩着小弟们的大哥,大混混。也是一个善于谋断的野心家,入幕尔朱荣,起兵反尔朱兆,到功至开府,时机掌握的都恰当好处。更是一个好丈夫和父亲。此时,又是天下三分而未统一,奇人奇事,未尝不让人唏嘘。

  是时西魏言神武中弩,神武闻之,乃勉坐见诸贵,使斛律金作《敕勒歌》,神武自和之,哀感流涕。 《北齐书.神武纪》

  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之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世说新语

  古语有言红颜已逝,英雄白首。在各国流传的史诗中,失败和功业未成的英雄往往更让人感慨,这就是所谓的悲剧情节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北朝第一名将韦孝宽:因为玉璧防御战脱颖而出

  堂堂中华五千文明史,若论各朝各代将星,真个是灿若天上星辰,不能一一枚举。吾之幸事乃列其中出类拔萃者,作其小传,以聊我向来之愿望。

  在名将如林的中国历史中,有三人最让我为之心醉,当年读《二十四史》时,读其人其传,每每都是神而往之,一股热情油然而起,仿佛已经身临到了那个年代。三人中,中华名将各引风骚,最奇者当属陈庆之,其人我已经做过一番介绍了,白袍铁骑笑傲沙场,就不再多论了;最崇敬者乃是大唐开国元勋李靖李卫公,每次提到这个名字就充满了神奇,绝世功勋盖无后人能及,即论前人,若英雄如白起霍去病,当犹未能及,不过好笑的是,李靖留给民间的倒是另外一种形象,《隋唐演义》中的李药师,仙风道骨,而且还颇是风流,拐走了杨素府中的绝顶美女红拂女,那段脍炙人口的情节,王小波的《红拂夜奔》写的也极是曲折好看,还有高阳的《风尘三侠》也有很多描述,总之李靖留给民间的绝对不是那种绝世名将的角色,倒是一种军师或者名士的形象。不过民间也罢,正史也罢,比起陈庆之,两人的知名度可是判若云泥。不过这次不是讲的李靖,不想叉的太远。

  我最喜欢的却是北朝名将韦孝宽,庆之虽奇,但功勋不著;卫公虽英,似乎传奇性还不如韦孝宽。当初第一次看到《北史。韦孝宽传》就不自觉的喜欢上了这个人物。

  不过一样可惜的是,韦孝宽在历史上的知名度同样也很是一般,在民间流传的名将中绝对找不到他的影子。很是可惜,不过如有幸看过《北史》或者《周书》,就知道这个人有多么的了不得。

  韦孝宽在军事所涉及的多项领域中,无一不是达到了顶峰,不仅能攻能守,而且是一个不世出的谋略家。善用谋略,在中国各个时代的名将中,当是个中翘楚,以我观之,无人能及;惯于使用间谍,北史有记载,只要是韦孝宽认为的假想敌人中,没有一处没有他的谍报人员,而且这些间谍忠心耿耿,从无有二心,韦孝宽的情报战的能力无人能出其右。论防守,玉壁大战被认为是军事史中教科书般的防守案例,东魏之主高欢(陈庆之篇中有介绍,不世豪杰)倾全国之众以攻玉壁小城,用尽百般轁略,不能克城,最终无功而返,不久因玉壁之战困恼而殁,间接导致了东魏即以后北齐的衰落;后以反间计谋害了北齐第一大将,柱国重臣斛律光,就直接导致了北齐的灭亡,应该说北周吞并北齐,韦孝宽当是首功;论攻坚,北周末年,国丈杨坚(隋文帝,大隋创立者,著名的皇帝隋炀帝的老爸)欲自代北周而替之,导致了北周大将尉迟炯的叛乱,响应者四方,一时风烟四起,杨坚碰到了最大的难题,当时已经很可能解不开,但是杨坚争取到了韦孝宽,随后,韦孝宽以北周兵马大元帅,节制天下兵马,与统领百万大军的尉迟炯展开了决战,三个月内荡平尉迟,廓平宇内,为杨坚建立隋朝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这只是举了几个例子,韦孝宽一生的传奇很难一笔道尽,从西魏(北周)初期在军事上的被动,到后期并强齐,平南陈,统一天下,进而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期的多国时代,重归一统,韦孝宽是全过程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其中的重要贡献者。

  此等人物,能不为之列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从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至公元589年隋统一的约半个世纪中,公元 542年、546年两次东魏一西魏玉壁之战前,在东魏、西魏和南朝三方鼎峙中,东魏在国力军力上均占优势,在实战中互有胜负;玉壁之战后,原来最弱小最贫蹙的西魏,通过两次玉壁之战的胜利,从而在三方角逐中始终占据着战略主动,在历次重大战役中保持不败纪录,国力军力后来居上,直至以其为基础的北周又以北周为基础的隋,终于取得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二次大统一。由此,可以见出玉壁之战及玉壁要塞在中国古代史上之历史地位和战略地位。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