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嘉南渡

"

  永嘉南渡是西晋永嘉年间(公元307—311),北方人大批迁移江南地区。八王之乱后,北方少数民族混战中原,大体上自永嘉元年司马睿移镇建业开始,北方士民为躲避战乱,纷纷渡江南下。有的大姓带领宗人部曲数百,数千家南下。永嘉五年,刘曜石勒破洛阳,“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历史上把这一时期北方人南渡称“永嘉南渡”。十六国先后割据北方,南北分裂时期,仍不断有人南下。东晋南朝为安置北方士民,在南方设立了侨州郡县。大量北方士民南渡对社会经济发生了重要影响。

永嘉南渡

永嘉南渡——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南迁的高潮

永嘉南渡是如何发生的?永嘉南渡的历史意义及评价

    西晋永嘉之乱后,出现了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迁徙浪潮,北方汉族人民为逃避战乱和民族冲突,纷纷举族南迁,大量人口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史称“永嘉南渡,又称“南渡之变”。中原民户迁至长江流域者超过百万,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士大夫阶层和贵族阶层,南迁时间持续了两个世纪之久。中国古代出现了第一次人口南迁的高潮。

blob.png

  背景

  永嘉(307—313年)是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在永嘉之前,中原地区曾发生过长达十六年的 八王之乱。这次变乱直接招致了永嘉时期的民族斗争。匈奴和羯族的首领 刘曜石勒等率领部众,残酷地屠杀汉人。永嘉四年(310年),刘曜在今河南东部攻下汉人 坞堡一百余处。同年,石勒在今湖北 襄樊一带攻下坞堡三十余处。后又在 苦县宁平城(今河南 鹿邑)击败晋军主力,晋军死者十余万人。同年,刘曜攻陷洛阳,纵兵大肆屠杀焚掠,洛阳化为灰烬。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晋朝的官民实在无法忍受,就大量南逃,史称“永嘉南渡”。

  过程

  公元265年,曹魏大臣 司马懿之孙 司马炎篡夺皇位,改国号为“晋”, 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了当时还处于分裂之中的中国,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混乱局面,但安定和平的局面仅维持了三十余年,至 晋怀帝永嘉年间发生重大转折。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西晋王朝开始走向分崩瓦解,匈奴、鲜卑、羯、羌、氐五族趁虚而入,周边胡族的大肆入侵出现了“ 五胡乱华”分裂格局,北方社会的动荡不安,迫使 士族和百姓大量南迁,为逃避战乱, 门阀士族带领家眷、民户流徙到 江左一带,这是有史以来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

    结果

  当时, 琅琊王 司马睿为镇东大将军, 都督扬江湘交广五州诸军事,驻建邺( 建兴元年(313年),因避 愍帝 司马邺讳,改称 建康)(今江苏南京)。江南比较稳定,当权的官僚们极力设法把自己的子弟、亲属安插到江南任地方官吏,以为将来自保之地。

  如宰相 王衍就任命其弟 王澄为荆州刺史,族弟王敦为扬州刺史。在永嘉南渡时,北方的许多 士族、大地主携眷南逃,随同南逃的还有他们的宗族、部曲、宾客等等,同乡同里的人也往往随着大户南逃。

  随从一户大地主南逃的往往有千余家,人口达到数万之多。比如 王导和谢安两大家族逃入会稽(今绍兴)。《晋书·王导传》曰:“洛阳倾覆,中州士女避乱 江左者十六、七。”

blob.png

    历史意义

  永嘉南渡在很大程度上客观的促进了长江中下游的经济发展,为之后 江南一带以及整个南方的大开发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永嘉南渡之后司马睿登基为帝 最后却被王敦活活气死

  南渡背景

  公元331年,汉赵攻下洛阳城,而此时正逢晋怀帝被杀。汉赵并不满足于此,他们对汉族人大型屠杀,导致许多民众大肆逃难。由于晋怀帝年号为永嘉,故将此持续了多年的大规模南迁称为“永嘉南渡”。

  登基前言

  公元317年,长安已是陷落。当此时,皇帝司马邺被俘,西晋就此灭亡。西晋的星辰就此黯淡,自是会迎来下一光景。

  这不司马睿就显山露水了。司马睿何人?他在此之前是镇守建康的亲王,也就是西晋已亡皇帝司马邺的堂叔。事实上,他地位不高,名望也是。他在晋怀帝的时候被派去江南,在那里原是没有民众挺他的。那他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东晋的?

  收拢民心

  说起来,虽然司马睿不被人看重,但是他有一批北方的士族官员。这些人当中王导极有名望,自然司马睿都会去听他的。那时,刚到建康,初来乍到的他,江南大士族瞧不上他,也不来拜见。于是王导请来他的堂哥王敦,这个王敦是个扬州刺史,倒是有不小势力。在两人参谋之下,决定在当地的禊节那天,摆出阵势,彰显威武。于是在王敦王导两人的故意排阵势之下,从此,江南大族纷纷拥护司马睿,司马睿于是在此地站稳了脚跟。

image.png

  以上是大致背景和为登基为帝所做的铺垫。

  登基为帝

  当西晋灭亡后,晋元帝司马睿登基。他登基那会儿,见着王导便拉他一同接受百官朝拜。此后,若是王导上朝,晋元帝都起立相迎。不得不说,晋元帝是个不忘本的人。在他看来自己之所以有今天,是这两兄弟的支持,所以十分厚待这两人,也恩惠及其家人。

  王与马,共天下”。说的便是王氏同司马氏一同掌管大权。

  惨淡结尾

  然而不久之后,军权越发膨胀的王敦对晋元帝不屑一顾。晋元帝自然也是心里有数,渐渐开始疏远起王氏兄弟。当时,王敦手中拥有晋国最大的兵力,不满之下起兵把司马睿的亲信大臣杀了个片甲不留。可这王敦仍然让司马睿好生当个皇帝,这不,司马睿便活生生被气到病了,就死了。唉,不把实权握住,从刚起步到后来司马睿都太过依靠王氏兄弟,想想,尤其是王敦,本身有很大势力,怎会甘于此?何况人家那时助你,也必是有所求。

image.png

  晋元帝死后,其子司马昭继位,。公元前324年,司马昭下诏讨伐王敦,王敦再次起兵东下,在围攻建康时,病死在军营里,军队也随之溃散。司马昭也只当了3年皇帝便驾鹤西去,他5岁的儿子司马衍接替他的皇位,由其母庾太后辅佐。后苏峻起兵叛变,在公元328年攻陷建康,庾亮逃走,庾太后自杀。不过苏峻后也被陶侃杀害,由此内战告一段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永嘉南渡:对汉族保存中原的文化带来了便利 还加强了南北的沟通

  众所周知,因为气候的变化或是战乱等原因,能够一直待在一处繁衍后人的人很少,大多数人的祖先都迁移过。有的是小范围的迁移,还有的则是举国迁移。历史上永嘉南渡就是汉族的一次大规模迁移。春秋年间到西汉末年这段时间里,可谓是我国历史的温暖期,秦汉每年的平均气温比现在大约高一度左右,所以当时的江南很湿热,是不利于发展农业经济。到了西汉末年东汉初期,进入了寒冷期,到唐朝初期,东晋16国达到了巅峰。

image.png

  所以,从东汉末年,三国时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气温一直较为寒冷。此时江南的湿热消失,气候适宜农业发展,中原的汉族人开始向江南地区南迁,所以江南的部分地区人口变多了,耕地面积也扩大不少。受汉族人南迁的影响,北方的游牧民族也开始往内陆迁移。因为气候寒冷,所以霜雪的天气变多了,草会提前枯黄,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游牧民族也因此向内地迁移。

  东汉的领导者想着要增加内地的劳动人口,加强北方的军事实力,因此非常支持少数民族人口向内迁移。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就有了中原移民的潮流,西晋陷入八王之乱之后,少数民族开始反对西晋,中原地区的流民也开始谋反,此时可谓乱世,也拉开了16国历史的篇章。公元311年四月,羯族人石勒击败了西晋太尉带领的10万兵马,2月后,洛阳失守,西晋的王公大臣都死了,有30000多人,史称永嘉之祸。之后不长时间,西晋就灭亡了。永嘉之祸后,中原非常混乱,汉族人接二连三地开始向南迁移。

image.png

  之后,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朝,没想到北方的部分地区爆发了蝗灾,北方的各地百姓也开始南迁,加上南迁的贵族,可谓是大范围的南迁。据史籍记载,当时有超过十分之一的北方人迁移到了南方,到了南宋,这场南迁的风潮才宣告结束。史称永嘉南渡。晋朝重建后,百姓认为其是正统王朝,纷纷南迁,汉族人在南方就这样得到了较高的地位,不仅对汉族保存中原的文化带来了便利,还加强了南北的沟通,让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融合,让中华文化发展壮大。所以,这次大范围的南迁可谓很有益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永嘉南渡:中原汉族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南迁

  衣冠南渡,亦称作衣冠南度,这是一个历史事件,大意指我国中原文明大规模转移向现南方地区。一般认为,差不多从中华文明诞生一直到北宋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原地区都是政治经济中心。

  后伴随战争、政局动乱、人口、政权所作在地的变迁等,我国历史上有3次大规模的文化、经济中的转移,文学界一般描述为“衣冠南渡”,但史学界一般仅特指中原政权南移的永嘉南渡、建炎南渡为特指的“衣冠南渡”,通常在该词之前加前缀限定,如“晋衣冠南渡”、“宋衣冠南渡”,“永嘉衣冠南渡”、“建炎衣冠南渡”等,来做区别。

image.png

  永嘉五年(311年),匈奴攻陷洛阳进而掳走晋怀帝,杀太子司马诠、宗室、官员及士兵百姓三万余人,挖掘陵墓和焚毁宫殿,十万晋军被歼。史称永嘉之乱,或永嘉之祸。

  永嘉是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西晋一朝刚经历过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西晋王朝开始走向分崩瓦解,匈奴、鲜卑、羯、羌、氐等族趁虚而入,出现了“五胡乱华”之格局,北方社会动荡不安,迫使士族和百姓大量南迁,为逃避战乱,门阀士族带领家眷、民户流徙到江左一带,这是有史以来中原汉族的第一次大规模南迁。史称“永嘉南渡,又称“南渡之变”。

  西晋渡江后,在建康(今南京)定都,史称东晋。中原汉族士族等臣民相随南逃,王导依赖南渡的北方士族,并团结江东豪强,协助西晋宗室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永嘉南渡'在很大程度上也客观促进了长江中下游的经济发展,为之后江南一带及整个南方的大开发奠定基础。

image.png

  司马睿

  东晋开国皇帝(318年 - 323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313年(永嘉七年)西晋愍帝封司马睿为丞相、大都督中外军事。晋愍帝被俘后,司马睿在晋朝贵族与江东大族的支持下于317年称晋王,建元建武,318年即帝位,为晋元帝,323年去世,时年四十七岁。

image.png

  司马睿即位后,因为在皇族中声望不够,势力单薄,所以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稳。但他重用王导,王导运用策略,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马睿,使北方南迁的士族也决意拥护司马睿,稳定东晋政权,维持偏安局面。司马睿十分感激王导,任他为宰相,执掌朝政。时人谓之“王与马,共天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永嘉南渡在很大程度上客观的促进了长江中下游的经济发展,为之后江南一带以及整个南方的大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