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越国

"

越国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由钱镠在公元907年所建,国都杭州。先后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等中原王朝为正朔,并且接受其册封。强盛时拥有13州疆域,约为现今浙江省全境、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市)、上海市和福建省东北部(福州市)一带。吴越国历三代五王,至公元978年钱弘俶"纳土归宋",立国七十二年。

吴越国

吴越国——五代十国之一

五代十国历史:吴越政权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虽然林升的本意是讽刺南宋统治者纸醉金迷不愿收复北方故土,但却无意中为杭州城打造了一张城市名片。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强大的女真骑兵南下,攻下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逃难至杭州,建立南宋,定都杭州。在南宋存在的一百五十年时间里,杭州物尽东南,繁华盛极,是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超级大都市。不过南宋时的杭州却不是历史上第一次建都,在南宋之前二百年,杭州还有一次建都的经历,这就是五代十国时期杭州人钱镠建立的吴越政权。

  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钱鏐生于杭州临安,钱镠长大后跟江湖中的武林高手学了一身好功夫,善使一条大槊。钱镠也不能白学了这身好功夫,此时正值黄巢“作乱”,天下分崩,大鱼小虾米都从水底跳了出来,准备捞上一票。

  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五月,浙西狼山(今江苏南通狼山)镇遏使王郢扯旗造反,在苏浙福建一带横冲直闯,祸害两浙。浙西临安石镜镇守将董昌受上峰指派在杭州一带征募壮士入伍,董昌见钱镠不是个等闲货色,便让钱镠做他的副手。从此,钱镠踏上了提着脑袋谋富贵的道路。钱镠初出江湖,必须要有两手绝少,不然吃不开。钱镠果然不是庸手,和王郢干了几个回合,就把王郢给摆平了。

  乾符六年(公元879年),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率军入浙,准备借路去福建,正好要路过钱鏐的地盘。

  钱鏐手下只有三百多人,根本不够黄巢几十万大军吃的。便设了一计,钱镠带着二十个不怕死的好汉藏在路边的草丛里,等到黄巢军过来时,钱镠和弟兄们张箭就射,射倒了不少,然后钱镠带弟兄们冲杀出来,黄巢军不知道伏兵底细,一阵大乱。钱鏐不敢和黄巢力拼,后撤至一个叫八百里的镇子上。钱镠想了一个天下无双的点子,他找来个在路边卖东西的老奶奶,告诉她:“后边如果有大军过来,问您前面的人跑哪了,您就说他们屯兵八百里。”然后钱镠开始做好厮杀准备。黄巢也想看看带二十多人就敢在他黄巢头上拔毛的是个什么人物,率军追了过来。黄巢人生地不熟,果然问起了那个老奶奶。老人家就照钱镠说的回复。黄巢是北方人,哪知道八百里是个地名,以为杭州兵前后扎营了八百多里地。黄巢这次入浙只是借道,一听吓了一跳:“刚才那几个人就把我吓成那样,八百多里的杭州兵,那得几十万?”觉得强龙压不过地头龙,率军在浙江开辟了七百多里山路,进入福建闯世界去了。钱镠又做了回东道,在后面招呼了一下,狠捞了一把。

  此时庐州刺史杨行密和大盗孙儒却在钱鏐的家门口厮打,还不时踢上钱鏐一脚,弄的钱鏐好不窝心。孙儒派大将刘建锋夺去了润州,钱鏐开始严防北路,润州就算我送的,以后少打我的主意。杨行密到底比孙儒命硬,把孙儒给克死了,润州顺便成了杨行密的家产。杨行密虽然对杭州有意,但钱鏐可不是孙儒,便开始专攻淮南。钱鏐也在不断的壮大实力。到了景福二年(公元892年),钱鏐已经开始坐大,李晔根本管不了钱鏐,谁有本事就封谁的官。钱鏐巴不得有朝廷的任命,这样才能捞取更多的政治利益。拜钱鏐为镇海军节度使,成为浙江最有实力的一路军阀。

  钱鏐好歹喝过几年墨水,知道要成得大事,没有几个趁手的人才是不行的。无论是政治斗争还是军事斗争甚至商场竞争,说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钱鏐开始广揽贤才,武有杜棱、成及、顾全武,文有皮光业、林鼎、罗隐等人。在这些士人中,知名度最响的无疑是人称丑才子的罗隐。

image.png

  罗隐字昭谏,唐文宗李昂太和七年(公元833年)生于杭州。罗隐是晚唐著名诗人,虽然有些恃才狂傲。罗隐性忠直,恃才狂傲,对朝中用事的达官显贵经常连讽刺带骂。有次罗隐乘船写诗,船工告诉罗隐不要在这里丢人,舱中有贵人。罗隐大怒:“狗屁贵人!我罗某用脚指头夹笔写东西都比他们强百倍,不过靠着祖荫才混出头的,怕个球!”当官的最不喜欢就是这样的人,官越大,越不需要人才,需要的只是奴才,因为人才多数都不太听话,只有奴才最听话。罗隐屡试不中,只好落魄江湖。罗隐本有机会攀上高枝的,唐宰相郑畋向来看重罗隐之才,也知道自己的女儿非常崇拜罗隐,便把罗隐召至府中作诗,郑家小姐本以为罗隐是个风流才子,便隔帘相见梦中情人,哪知罗隐长相丑陋,让郑家小姐大失所望,从此不再读罗隐诗。虽然落魄,但罗隐依然不改名士本色,在流落到魏州时,因为没钱吃饭,便去找当时的魏博军节度使邺王罗绍威,自称是罗绍威的叔父,让侄子给点钱吃饭。罗绍威手下大怒:“这个叫花子敢污辱大王,宰了他!”罗绍威知道罗隐名声在外,杀了他只能臭了自己的名声,大笑:“罗隐何人?我能做他的侄子已经万分荣幸了。”罗绍威真是个人物!大摆依仗,到城外以子侄礼给罗隐下跪磕头,罗隐受之如常。罗绍威同样也是个人物,再瞅瞅东汉末年江夏太守黄祖是如何对待狂骂曹操祢衡的,怪不得罗绍威能大事,以文人客气点,才能显出自己的肚量。

  罗隐在魏州吃饱喝足了,程去杭州找工作。罗绍威送给罗隐盘缠钱一百多万,并给钱鏐写了一封推荐信,说我叔父天下大才,钱公不公殊为可惜。罗隐不知道钱鏐为人如何,便作诗一首送于钱鏐,中有名句:“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漫英雄。”钱鏐见诗大笑,知道罗隐是个性情中人,象罗隐这样的人物平时请都请不来,哪还敢不敬?用罗隐为掌书记,参预军政。罗隐虽然谋了个安稳的饭碗,但倔驴脾气依旧。钱镠喜欢吃鱼,命令西湖渔民每天都要送鱼给他吃,渔民每天打鱼很辛苦,挣不了几个钱。罗隐知道后,便写诗挖苦钱鏐:“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何如;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意思是说如果姜太公到西湖来休闲垂钓,也得给钱公送鱼,钱鏐是个做大买卖的,知错就能改,不再向渔民索鱼吃。罗隐诗名重天下,他的咏史诗尤其出色,有一首《登夏州城楼》:“寒城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气魄宏大,让人心折不已!

  钱鏐在杭州如何,朝廷根本管不到,由钱鏐玩去。钱镠做的真绝,在越州这块新征服的土地上接受朝廷诏命,以此向世人证明:他,钱镠才是这块土地上真正的主人!然后风风光光的回到杭州,在老家招摇了一圈,让乡亲们看看,甚至还把小时候经常爬的一棵大树封为“衣锦将军”。

  钱鏐弄到这份家业实在不容易,他不敢过于放纵自己,钱鏐每次睡觉时都枕着一个小圆木枕头,每当辗转翻身时小圆枕就会掉到地上,钱鏐都惊跃而起。不为别的,只会时刻警醒自己:“天下不太平!”强大的政治军事机器必须有一个强大的经济基础做支撑,在五代十国这个天崩地裂的大乱世中,相对中原乱局,浙江没受到唐末战乱太大的波及,经济发展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浙江临近东海,经常受海患影响。钱鏐发动民力在钱塘江修建海塘,并疏通了河运,保障了浙江经济不受自然灾害影响。而且钱鏐大力扶持养蚕业,五代十国时,吴越出产的丝织品冠绝天下,这也是吴越和各国进行贸易的大宗,赚足了银子。

  钱鏐不仅和内地进行贸易,还扩展海外市场,和北方的契丹、日本等国有商业往来。在钱鏐的精心治理下,杭州一跃成为富甲天下的大都会,吴越从钱鏐建国一直到钱俶降宋,都没有经历过战乱。到了宋朝,杭州更是盛极一时,尤其是在南宋。“奉旨填词”的柳永曾有一阙快灸人口的名作《望海潮》: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杭州以及浙江的发展,无论如何都少不了钱鏐的一份贡献。

  钱鏐治下的吴越政权对中国文化还做出了一个巨大的贡献,一说出来大家全都知道,那就是著名的《百家姓》。《百家姓》开头第一句就是“赵钱孙李”,赵是大姓,但钱姓并不多,为什么会这样排呢?因为写《百家姓》的那位就是吴越人,这时吴越已经归投宋朝,所以宋朝赵姓做为国姓排在第一,吴越的国姓钱姓也自然排在第二位。

  无论中原如何改朝换代,吴越都基本不受影响,钱鏐的外交政策是对中原政权称臣以换取在和淮南军对抗时的战略空间,这种外交战略无疑是正确的。李存勖灭梁后,钱鏐继续向李存勖称臣。李存勖刚统一中原,也管不到吴越,按朱梁对钱鏐的旧例处理。钱鏐也老了,玩不动了,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

  钱鏐的儿子很多,但钱鏐最喜欢七子钱传瓘。钱传瓘被杨行密当做人质扣押在宣州(今安徽宣城),后来田頵造反被杀,钱传瓘趁机溜回杭州。除了钱传瓘立过大功外,钱传瓘曾在淮南做过人质,钱鏐觉得很对不起传瓘,钱传瓘自然也就无形中增加了不少感情分。钱鏐把儿子们都叫过来,告诉他们:“我准备在你们里头挑一个做嗣主,你们都把自己立的功劳说出来吧,功劳最大的准备接班。”这帮弟兄其实也知道钱鏐早就属意传瓘,谁也不会自找麻烦,皆道:“吴越立国,首功在父亲,要说兄弟们中间立功最著、德行最深者,无如老七传瓘。”钱鏐就是要他们把这话说出来,以免日后兄弟们扯皮赖账,遂封钱传瓘主政镇海、镇东军,算是确立了钱传瓘的储君地位,保证吴越政权的顺利交接。

  如果景福二年(公元892年)钱鏐任镇海军节度使算起,钱鏐已经统治杭州四十年了,钱鏐从一个乡下小子入伍当董昌的马前卒,一步步的爬到了人生的最高峰,成为当时强大的割据势力。人生的艰险、奢华的享受,钱鏐都尝遍了,已经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在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三月间的一个雪夜里,八十一岁的钱鏐在杭州寿终正寝。唐明宗李嗣源闻知消息,辍朝七日,并谥钱鏐为吴越武肃王。

  钱鏐真是高寿!钱鏐比五代十国帝王中第二寿星李嗣源大了足足十四岁(同年李嗣源死去,寿六十七岁),就是纵观中国历史,能活到钱鏐这个岁数的聊聊无几。屈指算来:梁武帝萧衍(86岁)、宋高宗赵构(81岁,和钱鏐一样,死在杭州)、元世祖忽必烈(81岁)、清高宗弘历(89岁)。

  钱鏐死后,钱传瓘在老父灵前痛哭流涕,一连四天不吃东西,侍从劝他保重身体,钱传瓘只是勉强喝了点粥。到了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四月,钱传瓘即王位,为了避讳,改名钱元瓘。

image.png

  在五代十国时期有这样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创业的第一代军事能力普遍较强,但到了第二代在军事上基本不及格。虽然有些第二代很早就开始在军队中培养威望和能力,但总体来说,明显不如第一代。原因很复杂。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第二代人成长起来后都开始过上富贵生活,因为没有第一代那样对富贵极度的渴望和出身社会底层的那种狠劲,所以在军事上都很难有做为。在乱世中出头,一定要狠,在这样一个时代,过度的善良就是懦弱,过度的懦弱就是无能,最终只能被人吃掉。

  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赵匡胤消灭南汉后又开始准备攻南唐的李煜,知道钱弘俶心存顾虑,写信给钱弘俶:“李煜太不听话,所以朕必须教训教训他。你待我恭顺,我心中有数,你不要相信什么唇亡齿寒的鬼话,你不负朕,朕必不负你!”话说的容易,钱弘俶又不傻,当然知道李煜玩完下一个肯定是自己。而且自己家底子薄,哪够赵匡胤吃的,反正早晚要亡国,不如多送给赵匡胤点人情,以后好谋个金饭碗。

  在开宝八年(公元975年)赵匡胤出兵江南时,钱弘俶奉召从背后给李煜捅上一刀,亲率三军北上,再一次攻取常州。同时命偏师领水军从太湖上出宜兴,专给李煜添堵。李煜此时被宋军折磨的焦头烂额,根本没有富余的兵力对付可恨的钱弘俶,钱弘俶在苏南一带纵横,在常州大败南唐军,攻下常州。

  不久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北上。钱弘俶给赵匡胤帮上了大忙,赵匡胤自然对钱弘俶高看一眼。南唐一亡,江南只剩下吴越的钱弘俶和泉州的陈洪进。陈洪进地盘比吴越小多了,对宋朝“奴颜卑膝”,钱弘俶岂肯落到后面,甚至于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正月走水路去汴梁朝见赵匡胤。宋朝文武请赵匡胤扣下钱弘俶,灭了吴越,赵匡胤并不着急,三年两年他还等得起。可谁知道在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赵匡胤突然去世,晋王、开封尹、“千古一帝”赵光义继位,这时钱弘俶已经回到杭州。

  赵光义不比哥哥宽厚,因为刚继位没什么军功,赵光义便打算起了吴越,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二月,赵光义让钱弘俶进京朝见。钱弘俶不敢不去,刚到汴梁,市中就传言赵光义准备对吴越动手的消息。

  钱弘俶知道再也拖不下去了,何况自己在赵光义的手里,谁知道赵光义能干出什么事来?钱弘俶如果把吴越献给宋朝,仍然不失王公之位,虽然不如在吴越威风,但至少可以保全家族性命。

  钱弘俶上奏请天子接收吴越,赵光义刚开始还做做样子,不同意。钱弘俶这次是下了决心,连上三章,赵光义“终于”接受了钱弘俶的好意,下诏夷吴越国为两浙路,吴越十三州、五十五万户口尽入宋朝,吴越灭亡。赵光义封钱弘俶为淮海国王。消息传到吴越,文武将校无不痛哭:“大王至此不归矣!”

  亡国就意味从此命悬他人手,是生是死,只能看自己的造化。不过因为南方各国中,只有吴越是主动归降宋朝的,所以赵光义对钱弘俶还算宽厚。当然也可能是钱弘俶身边没有美女,不然孟昶李煜的下场就是他的前车,呵呵。钱弘俶知道赵光义为人狠毒,行事极为谨慎,生怕哪点做不到位,遭来杀身大祸。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二月,赵光义亲征河东,扫灭北汉,钱弘俶随驾北行。一路上钱弘俶对赵光义唯唯小心,有次早会,天还没亮,加上风雨大作,钱弘俶不敢少怠,带着儿子钱惟浚见驾,这时其他官员一个都还没来。赵光义深受感动,劝钱弘俶:“朕知卿忠心可昭日月,但卿也上了岁数,好歹顾着点身体,以后入见时,不要起的这么早。”赵光义这会跟好人似的,当初怎么对待李煜的?

  在城下饮酒时,赵光义心情大好,赐卫士羊肩卮酒,笑看卫士大吃大喝,然后回顾钱弘俶。钱弘俶冰雪聪明,当然知道赵光义让他说点好听的,这谁不会。钱弘俶大赞:“此正所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也。”赵光义果然大喜。不久,北汉皇帝刘继元弹尽粮绝,素衣出降。

image.png

  北汉是宋朝统一战争中最难缠的一个对手,灭北汉之战过程极为艰苦,是真正的血战,和灭后蜀南汉南唐根本没法比。赵光义这才知道钱弘俶不战而降多么难得,又夸了钱弘俶:“卿能保全两浙,兵不及刃,顺归天命,实在太了不起了。”钱弘俶哪敢托大,忙叩首拜谢。回京后,钱弘俶依然战战兢兢的在赵光义的手掌上讨生活,平平安安的多活了十年,真是不容易。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八月,在李煜被赵光义下牵机药毒死整整十年后,钱弘俶死于开封,死因不明,年整六十岁。非常巧合的是,钱弘俶生于八月二十四日,又死于八月二十四日。吴越国是五代十国时期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前后差不多一百年,而且也是大大小小前前后后十几个政权中政局最稳定、结局最完美的一个,宋朝没有对吴越动一兵一卒。钱弘俶识时务之举保全了吴越近百年的经济发展成果,老百姓在钱氏统治下没有经历重大动乱,这份功劳是要记在钱弘俶头上的。同时钱氏建立的吴越国也是浙江历史上唯一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建国,对浙江以后近千年的影响,可谓深远。可以说,浙江之盛,兴于南宋,始于吴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揭秘:吴越为什么能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做到百年不衰?

  大家都知道在五代十国中王权的更迭相当频繁,今天你称王明天他登基,天下纷争,群雄四起,战乱致使人口锐减,田园荒芜,百姓民不聊生。比如后汉才经历了3年就被后周所灭,而其它王朝也才十几二十年的命运,但是吴越国却存在有百年之久,到978年才纳土归宋。那么这个位于二浙地区的小国,是如何在乱世纷争中求得生存,难道是上天的庇佑?小编为此查阅多本历史书籍,总结得出以下四点原因。

image.png

  第一, 对内实行保境安民和休养生息的方针,重视农业发展,大修水利,吴越国地处两浙,常年有潮水内灌,为防止沿海村庄被海潮吞没,动员大批劳力,修筑塘江沿岸捍海石塘,这种坚固的海堤,不仅能保护江边良田和村庄免受潮水侵蚀,而且具有蓄水抗旱的作用,使得周边良田旱涝保收。

  第二, 对外开展外交政策,与周边国家有着良好的文化、经济交流,吴越国是与契丹国建交最早的国家,两国的交往除了在政治上交换情报外,还有经济贸易,用吴越国的丝绸和瓷器、香料换取契丹国的马匹。日本和朝鲜等国也是吴越国的外交伙伴,这种经贸往来对吴越国的经济发展和军事力量起到了巨大的推作用,功不可没。

  第三, 在军事上休兵止戈,深知吴越国是二浙的一个小国,难免会有被更大王朝的吞并的风险,所以从来没有对外发动过大的战争,一直对中原其他王朝谨守臣节,等待可以一统中原的人出现在,后来赵匡胤建立宋朝,吴越国以和平的方式纳土归顺,是历史上少有的佳话,也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做了很好的表率。(说到这里我就想起了宝岛台湾,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平纳土归顺统一)。

image.png

  第四,“钱氏家训”,吴越国高祖钱镠对家人有着严格的家训,在家训的开头就写有:“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做人以立品为先,有才无德的人,是极其危险的。在家训中强调读书为第一等的事,读书子弟为第一等人;婚姻原则看中的是教养和素质,对家世和财富则从来不提;更重要的要属家训中所提到的家国观,提出了作为社会人的担当和责任,在那个人人都想称霸的时代,却一心追求中国统一。

  吴越国能成为遍地烽烟中的一个世外桃源,是吴越国王深知战乱带给百姓的痛苦以及对外政策示好外交手段,和严格的家训叮嘱子孙:度德量力而识事务,如遇真君主,宜速归附。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即所以爱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吴越国拥有丰富的资源,为什么向大宋纳土投降?

  钱俶,吴越国国王,在位三十二年,他继位期间,对吴越国后期的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五代时期中国常年处于烟火连天,杀戮满地,十里无尹,百里无村的状态,历史上称五代为中国最黑暗的时期一点都不假。

  但是,这说法一定要除去东南部的吴越国,因为这个国家历代国王都是以保境安民作为执政的第一要义。奖励垦荒、兴修水利、鼓励农商是每一个执政者必须要做的事,所以吴越国在当时战乱的年代称得上是人间唯一的“乐土”,尤其是钱俶在位期间,国富税敛,重农亦重商的政策使吴越国后期的手工业、纺织、丝绸、印刷、造瓷等方面都得到蓬勃发展。

image.png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发达的王国最终直接向大宋缴械投降了,丝毫没有挣扎。这也让很多历史爱好者觉得很纳闷,如此一名仁君,国力强盛、人民爱戴又手握重兵的钱俶为何不战而降呢?

  原因一:先祖的遗训

  五代十国时期,钱俶爷爷在位期间。以善治国,以保境安民为国策,也就是说所有的战争能不参与就不参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上贡求和。因此在病逝的时候曾告诫后代,一定要量力而行,要识时务,如果遇到真正的统一者即纳土归降,以免生灵涂炭

  原因二:不敌对手,迫不得已

  当时,吴越国周边的割据政权几乎尽数被北宋消灭,钱俶作为一国之君其实心里很明白,以本国长期安稳的状态,士兵将领长期未经战场,哪里是北宋的对手?因此心里也犯嘀咕,如若不然就和赵匡胤商量解除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以君之身向其示弱;为保黎民免于战火钱諔甚至把吴越的军队册呈于北宋,说白了就是你别打我,我把军队情况都告诉你。但是对方并不乐意,钱諔百思不得其解,到底哪里惹他了?非要干了我吗?

image.png

  幸好他有一谋士比较聪明,告诉他其实朝廷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让我们赶紧纳土投降,否则真会惹来杀身之祸。

  原因三:佛教的影响

  作为一个资深的佛教信徒,佛学思想已经深入骨髓,钱俶一生修建庙宇无数。曾为祈求国泰民安耗巨资建造雷峰塔,此塔又称“皇妃塔”也就是不老神剧《新白娘子传奇》里的那座。把吴越国变成硝烟弥漫的战场是他绝不想看到的。因此为了三千里的锦绣河山,为了十万将士的生命和无数黎民百姓的幸福生活,最终选择了纳土归宋

image.png

  原因四:百越国的执政理念

  作为一个王国,为保黎民免受战火的侵袭,没有什么要求是不能达成的,国王外交以忍气吞声、尽量满足对方要求为己任,国家对中原诸国的供奉力度绝对是数一数二的,钱俶在位期间曾先后恭事后汉、后周和北宋。北宋灭了其他国家后其谋臣曾担心钱俶不愿意投降,赵匡胤哈哈一笑道:不必担心,只要把其国君召来,扣押几日,稍示威胁又以礼待之,吴越必降。

  果不其然,钱諔回国后就归顺朝廷了,赵匡胤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富庶的江南之地。由于在北宋统一天下的时候钱俶提供了大量的财力支持,尤其在灭南唐期间,吴越曾派兵帮助大宋,所以为北宋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受到了很大的优待,宋太宗为表达感激之情,依然让他做吴越国的国王,给予全国兵马大元帅的称号。

  在钱諔60大寿那天,宋太宗派人带着贺礼前去贺寿,可谁知钱俶在这天夜里突然暴毙,死因未知,有人说是宋太宗派人暗杀的,但笔者觉得可信度不大,对一个六十岁的老人,又没什么造反之心杀他没什么作用,反而会被世人说三道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赵匡胤、柴荣等人为什么能容忍吴越国存在了72年?

  五代十国是一个纷乱的时代,各路英雄豪杰依次登场,一个又一个国家和王朝兴起又灭亡,小的国家要想在大国的夹缝中生存已属不易,而钱氏的吴越国却仅以一军十三州的地方(大约今天浙江加江苏南部)在乱世中存在72年(907年到978年),实在有他的过人之处,而与吴越国同时存在的中原政权的领导人们有李存勖郭威柴荣赵匡胤等猛人,那我们来看看这个小小的国家是如何熬过这些猛人的吧。

  吴越国由钱镠建立,钱镠原是唐朝的武将,在唐末时在剿灭叛乱之后任杭州刺史,之后钱镠的原上级、时任越州刺史的董昌称帝,被钱镠平定,之后钱镠领有杭州和越州两州之地。朱温代唐后,封钱镠为吴越王,这才有了历史上的吴越国。

image.png

  吴越国虽然仅仅领有一军十三州的地方,但是却历经了三代五王72年,而与此同时,位于中国北部的汉人政权已经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被称作五代,这些朝代的皇帝中有大名鼎鼎的朱温、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郭威、柴荣等能战善战或心狠手辣之人,再加上之后大宋王朝的赵匡胤,可谓猛人辈出,但是钱氏的吴越国却坚持了下来,靠的就是下面几个法宝。

image.png

  法宝一——善事北方大国

  钱镠作为吴越国的建立者,有着十分清晰的思维,他知道以吴越国的小小地盘,根本没有能力与北方的政权抗衡,即使与身边的南唐(以及南唐的前身南吴)都无法抗衡,所以如果采取对抗的策略,那么吴越国肯定坚持不了几年,所以钱镠在去世时留下遗言,告诫后世子孙要“善事北方大国”,即要以北方大国的马首是瞻,只有这样北方的政权才不会有消灭钱氏吴越国的想法,甚至还会保护吴越国。

  钱镠生前一直遵循这个指导思想,而钱镠死后的几任国王,也都对此政策坚持不渝,这样才保证了吴越国的存在,而中原的王朝也对吴越国不薄,册封其为吴越国王,还任命国王为兵马大元帅。

  法宝二——甘做牵制南方政权的棋子

  小国要在大国的夹缝中求生存,必须明白自己的地位,吴越国从立国之初就清楚了自己的定位,它就是大国制衡的棋子。

  当时的中国分裂为十余个国家和地方政权,而占地最大的自然是北方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而除了这五个朝代之外,最大的国家当属南方的南吴和南唐,南北双方常年征战,吴越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处于南吴和南唐的背后且与北方政权之间有水路想通),成了北方大国们争取的对象,北方大国希望吴越国能够在南吴和南唐的背后起到牵制的作用,使其不能够全力向北。

  因此,吴越国有了它存在的作用,所以即使北方大国的猛人们,也不愿意先消灭吴越国,因为如果没有了吴越国,南吴和南唐就没了后顾之忧,而吴越国也乐于做这样的棋子,用有限的兵力和财力维持政权的存在。比如在北宋攻打南唐的过程中,吴越国也出兵出钱作为一路攻打南唐,为北宋出了很大的力。

  吴越钱氏能够在五代十国这样的乱世中,历经李存勖、郭威、柴荣和赵匡胤等猛人而不倒,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小国生存之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唐末五代藩镇割据,战乱频仍,钱镠采取保境安民和"休兵息民"的战略方针,重农桑、兴水利,发展与契丹、日本、朝鲜等国海外交往,使两浙之地有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