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亦称外家、戚畹,指东亚封建社会中的君主(中国皇帝、日本天皇、朝鲜、越南、琉球国王)的母族、妻族,即君主母亲或妻妾娘家的人。外戚干政是古代皇帝的外戚利用皇帝年幼或者无能把持朝廷政权的现象。相对的有宦官干政。
外戚干政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叫历朝历代的皇帝头疼不以的一个问题。外戚都是皇后、皇帝妃嫔的娘家,或者太后的母家;这些人虽然与皇室子弟并不是同一个姓,但也确确实实的是皇帝的亲戚,是皇室的人。他们位高权重,往往喜欢拥立年纪尚小的孩子当上皇帝,而后真正的大权则由这些外戚掌握。外戚干涉政事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而在汉朝时期尤为激烈。从汉初,吕家开始便层出不穷。然而这历朝历代,最为成功的外戚干政,变要当属武家,武曌了。从入宫选秀开始,武曌一步步的走向了皇后之位,然后是太后,最后成为了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官方承认,并且拥有实权的女帝。虽然最后武曌被逼退位,而武家也下场凄惨。
可武家算是历史上极为成功的一次外戚干政的例子了,他们不但成功的干预了唐朝的整治,甚至取而代之的使武曌成为了皇帝;把李家的天下变为了武家的天下。除了唐朝的武家,还有为我们所熟知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在清朝时后宫便不得干政,然而仍旧有许多妃嫔干涉政务,慈禧便是其中最为出名的一位。慈禧的权利欲望极为强盛,从同治年间,慈禧便开始垂帘听政;清朝的大权,全部都落在了慈禧的手上。皇权在古代那是一个极大的诱惑,而外戚;虽然是外,可也占了个戚字,自然不会对权利无动于衷。所以历朝历代,虽然每个皇帝都对这种事头疼无比,甚至到后来还出现了后宫不得干政的规定也还是屡禁不止。
什么是外戚干政?外戚干政,是指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的统治君主的母族、妻族通过和统治者的亲密关系,利用为母为妻的身份干预朝政,提拔娘家亲戚,把持朝政的现象,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实例,特别发生于皇帝幼下或者无能的情况下。外戚干政是古代封建社会统治阶层权力扩散的一种普遍现象,在东南亚特别是中国、日本、朝鲜等国家,非常普遍,这是由于这些地区的社会习性影响的,因为在亚洲国家,父母和子女的亲密关系即使到了成年也一样很亲密,子女对父母的依赖要比西方国家亲密,这也是外戚干政产生的根本背景,中国自古以来就以重孝尊老为传统美德,做为封建统治者更应该做好榜样,因此,即使生在帝王之家,也必须要有这种美德。
外戚干政产生的另一个必备条件就是,统治君主年幼或者无能,导致大权旁落,这在中国西汉、东汉特别明显,可以说中国古代的外戚干政主要就发生在汉朝,西汉自汉武帝以后,外戚干政成为了汉朝的特色,一直流传到东汉末年,外戚干政能持续这么长时间,也与西汉、东汉君主多以幼小年纪被立有关,因为年纪幼小,就有母亲、祖母摄政、外戚干政的机会,而且外戚干政多是皇帝的母家亲戚,相比妻族干政,在古代还是比较少见的。因为外戚干政,容易发生朝代更迭的危险,后世的统治者大多意识到了外戚干政的危害,尽管有所措施压制,但是如果出现特定的局面,比如像汉代那样的还是很容易发生外戚干政的。
刘邦的妻子是吕公的女儿吕雉。而刘邦能够娶到吕雉实属高攀,而他之所以能够娶到这个貌美如花的吕雉,还要归功于刘邦有一副好面相。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年,吕公迁居沛县,因与县令交好,而不断地有人前来拜访。刘邦只是前来凑个热闹,扬言愿出一万贺钱,因而被请入上座。吕公此人善于看面相,当他细细地看过刘邦的面相之后,立马变得非常恭敬,表明刘邦的面相无人能及,他日必定大富大贵,同时也提出想要将吕雉许配给刘邦。就这样,刘邦娶到了比自己小了十五岁的吕雉。
年龄问题暂且不提,吕雉不得不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刘邦虽然不曾正式婚配,但却已经有了一个私生子。所以,当初吕雉下嫁之时,想必并不情愿。
刘邦早年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又整日厮混于街头巷尾,吕雉就只能带着一双儿女下地耕作。她除了要维持这个家,还得在刘邦逃命于芒荡山之时,还得长途跋涉地为他送去衣物。
等到刘邦称帝之时,本以为可以苦尽甘来的吕雉,却发现刘邦的身边已经没有了她的位置。她虽然依然被封为了皇后,但是刘邦专宠戚夫人,吕雉因此备受冷落。
等到刘邦想要易储之时,是吕雉力挽狂澜,求得商山四皓出面,才保住了其子的太子之位。可见,吕雉不同于一般后宫中的女人,她有智谋,有手腕,这样的女人不会甘于困在后宫的。等到刘邦去世,刘盈继位,吕雉就成为了朝政的实际掌权者,但不得不说的是吕雉的政策为之后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查看更多
明代皇室有规定,大凡公主的婚配,多选择民间英俊善良的男子,不许文武大臣的子弟娶公主为妻,这是为什么呢?
明朝的皇帝非常忌讳外戚干政,担心大臣武将用子女联姻的手段来干预朝政,甚至发生抢班夺权的危机。为了彻底斩断外戚干政的危险,明皇室便下了死命令,不许皇家和大臣武将联姻。所以,皇家公主的婆家往往都是寒门之辈,在政治上没有多大的地位,也就不会通过联姻的方式来施加影响力。从洪武大帝到崇祯皇帝,虽然宦官干政的危险没有消除,在特定的年代还非常剧烈,可是,外戚干政倒是有效地避免了。
明代皇室的公主都是金枝玉叶,掌上明珠,对她们的婚嫁,皇家自然都极其重视,无不是千挑百选,风光大嫁!
于是,民间男子争当驸马爷,成为明代一道独特的风景。由于官府和民间脱离,皇家又高高在上,如何了解驸马爷,如何挑选驸马爷,成了一个大难题。那个时候,没有科学的鉴定方法,只能靠口碑相传和别人的推荐。驸马爷的好坏高低、优良中差,也就完全凭一张嘴而已。
网络配图
谁才敢长一张给皇帝家做媒的玲珑嘴呢?自然是皇帝家最亲的人了。而离皇帝最近的莫过于宦官,于是,为公主牵线搭桥的人,大多是宦官。遇到道德品质良好的宦官,自然会尽心尽力地为公主挑选一个称心如意的驸马;倘若遇到一个唯利是图的小人,自然会从中以权谋私,这就给民间骗婚之辈留下了一个出口。于是,有众多民间男子,挂羊头卖狗肉,通过贿赂宦官近臣,向皇室骗婚,诈娶公主,谋求富贵。这种事在明代简直是层出不穷,堪称一个个历史奇闻。
皇帝秘密调查准女婿,才知对方是骗子
明弘治八年(1495年),民间有个大款叫袁相,他向内宫太监李广大肆贿赂,目的就是请李广帮自己娶到一位公主,让自己可以攀龙附凤。李广便利用各种机会,极力向弘治皇帝推荐袁相,对其大肆吹捧,漂亮话说尽了。弘治皇帝信任李广,便同意招袁相为女婿。弘治皇帝还亲自召见了袁相,感觉还可以,便和袁相的父母约定了大婚的日期。 ...查看更多
历史上皇帝是唯我独尊的,但是有的时候也很无奈,因为初登大位,政权不稳,往往被外戚干预,运气好的等自己羽翼丰满将大权夺回,运气不好的,直接被外戚操控成了傀儡,更有甚者,还有可能有杀身之祸,如果说外戚干政最严重的朝代无疑是汉朝,但是呢,应对外戚干政最6的皇帝,小编认为是汉武帝,这里介绍两件大事,看人家是如何处理外戚干政的。
汉武帝
汉武帝初登大位时,奶奶窦太后还活着,窦氏一族在朝堂上还很有话语权,而他的亲娘王太后也开始崭露头角,他的弟弟田蚡也跃跃欲试,汉武帝受着两头领导,一个是自己的亲奶奶,一个是自己的亲娘,两头都想说了算,而汉武帝自己干啥都不方便,于是乎,他任命窦婴为丞相,而自己的舅舅田蚡为太尉。这里稍微说一下田蚡,这家伙是个典型的小人,早期窦婴得势的时候,在人家府里装孙子,这不自己的外甥成了皇帝了,他仗着姐姐撑腰就嚣张起来了。而窦婴这个人比较正直,跟田蚡也聊不到一块去。
汉武帝
后来窦老太后死了,汉武帝就不待见窦婴了,就任命田蚡当丞相,后来呢田蚡气焰更是嚣张,竟然要把窦婴在城南的田地收归自己所有,结果被窦婴直接怼回去。田蚡怀恨在心,后来田蚡娶小老婆的时候,王太后命令所有列侯都要去庆贺,于是窦婴带着灌夫就去了,结果灌夫喝高了,越发看田蚡不是东西,就指桑骂槐了一番,被田蚡给扣下了,灌夫是窦婴的好朋友,不能不救,但是求了半天田蚡也不答应,于是乎,窦婴就直接找汉武帝评理,汉武帝心说好戏要上演,就让窦婴和田蚡公开辩论,结果两方互爆猛料,汉武帝说这俩谁对啊,群臣有支持这个的,也有支持那个的,这事就让王太后听到了了,王太后对汉武帝说,我还没死呢,就有人来欺负我弟弟,我死了我弟弟还能活吗,给我使劲收拾。于是汉武帝就开始派人调查,还别说真查出来窦婴有毛病,因为汉景帝生前曾给窦婴一个遗诏说可以给他免货,可汉武帝在宫中没找到存档,这家伙问题就大了,这是欺君之罪,所以汉武帝就干净利落的将他灭门了,而窦婴死后呢,田蚡也回过味来了,下一个目标就是他自己,所以他也抑郁的死了,汉武帝呢就靠这俩外戚内斗,自己从中取得了最大利益,朝廷的话语权就回到自己手里。
汉武帝坟墓
另外一件事呢,是他看惯了前朝和本朝的外戚作乱,所以他让刘弗陵为太子,然后呢处死了他的母亲钩弋夫人,这样他的儿子就不会被外戚架空了。通过这两件处理外戚的事情,可以看出咱们的汉武帝的确是一代圣君,他在各个领域都很有建树,而不单单是因为打击了匈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汉书·外戚传赞》:“夫女宠之兴,由至微而体尊,穷富贵而不以功,此固道家所畏,祸福之宗也。序自汉兴,终于孝平,外戚后庭色宠著闻二十有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