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涂山之会

"

  禹在确立王权的过程中,又继续征伐三苗。他统领众多邦国君长,并以奉行天命自居,这表明他已掌握了最高的王权,取得了“夏后”的地位。经过激烈的战斗,三苗战败了。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武力征伐,通过这些征伐活动,不断加强了夏禹的王权。

涂山之会

涂山之会——夏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

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女娇为什么最后化为石头

  大禹的妻子是涂山氏女娇,其本家是上古时代东夷强大的涂山氏。大禹三十岁时,途径涂山,与涂山氏女娇偶然相遇,涂山氏女娇生得十分秀美,大禹更是魁梧英俊,两人便一见钟情了。  

1_副本2.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只是涂山氏是母系制部落,一般男子都是入赘女子的家中,当时大禹心中已雄心壮志,他想要得到舜的天下,虽然他入赘了涂山氏,强大的涂山氏便会在他的身后为他撑腰,但入赘涂山氏后必须跟随涂山氏女娇去东夷生活,他还怎么实现自己的壮志。

  在天下与爱情面前,大禹选择了天下,选择了放弃涂山氏,继续治水。对于涂山氏女娇而言,爱情重于天下,日益煎熬的思念最终让她抛开了世俗的眼光和规矩,亲自去找大禹,并且与大禹成了婚。结完婚之后的第四天,忙于治水的大禹告别了新婚妻子涂山氏女娇,急忙赶去南方去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使得涂山氏女娇思夫成疾,遂去了大禹当时安营扎寨的安邑看望大禹,并留下来照顾大禹。

  每天山上的鼓响了就可以给大禹送饭,只是一次意外,大禹不小心碰到了一块石头,使得它敲响了鼓,涂山氏赶来送饭,却发现自己的丈夫竟然是一头巨大的黑熊,仓皇而逃。大禹急忙中赶紧上前追去,只是未恢复人身的大禹让涂山氏女娇不敢作半刻的停留。涂山氏女娇跑到嵩山下,最终因为气力耗竭化成了一块石头。 ...查看更多

涂山氏抚育夏启长大,大禹为何还要毁掉涂山国?

  安徽省蚌埠市禹会村遗址是一处龙山文化遗址。遗址位于涂山南麓淮河岸边,城址占地面积30多万平方米,这里是4千年多年前涂山氏国的城邑。大禹在位时曾在这里会盟诸侯,然而为何大禹却毁掉了涂山城呢?

image.png

  5千年前,华夏部落占据着黄河中下游,而东夷和苗蛮部落也占据很大地盘。在东夷部落中有一个涂山国,涂山国不同于华夏,族长由年长的妇女担任。涂山国能够采矿冶金、货币贸易,是东夷部落的一个强国。

image.png

  舜帝时期,舜封禹为司空,让他继承鲧的事业,继续治水。禹治水路过涂山,娶了涂山氏的女儿女娇,大禹不久率众离开涂山继续治水事业。女娇生下儿子,抚养长大。

  《史记》记载:“禹娶涂山氏之子,谓之女娇,以生启也。”

image.png

  大禹从虞舜继承王位后,定都阳城(河南省登封县告成镇)。当时华夏部落的诸侯多是黄帝各支系,大禹在众多黄帝后裔支系里并没有明显的力量优势。

  大禹依仗涂山国支持,征讨共工等敌对势力,逐渐确立了权威。为了威慑东夷诸国,大禹在涂山会盟诸侯南方诸侯。这次会盟中,大禹当场杀了勾结共工的汪芒氏部落首领防风氏,所有诸侯深感恐惧,决心听从大禹的指挥。

  《国语·鲁语下》记载:“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通过会盟,禹真正实现了号令天下,成了天下的领袖。

image.png

  涂山会后,大禹打败了共工,征伐三苗,统一了长江流域,威震天来。为了加强王权,大禹毁掉涂山城,将涂山氏迁移到阳城。

  在涂山长大的启继承了禹的王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涂山上有启母石遗迹,相传启的母亲涂山氏女娇化成了石像。在夏都阳城附近嵩山南麓的万岁峰下,有一座汉代石阙,叫"启母阙",也是纪念夏启的母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大禹治水时期的传说故事,涂山之会的起源

  大禹治水的同时,还要打仗。禹时代,共进行了两场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即与共工(一部落名)和三苗的战争。

  共工氏在大禹之前治水失败了,他怀着嫉妒的心肠,不愿看到大禹治水成功,便千方百计将洪水引向大禹所在的治水工地—空桑山(今山东曲阜)。空桑山被淹没后,治水工程只好暂时停了下来。

  当时,涂山氏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在中原各方国中势力最强。皋陶为涂山氏首领,禹任命皋陶为刑官,两族结成牢固的政治联盟,对大禹治水给予强有力支持。据《尚书舜典》记载:帝舜之时,禹为司空,皋陶作士,伯益为虞。禹即帝位后,皋陶、伯益迭为首辅,涂山氏成了夏后氏最倚重的力量。为进一步获得妻族支持,大禹便携同女娇,在涂山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准备与共工决一死战。据《左传》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史记》云:“夏之兴也以涂山”。正是涂山之会确立了禹的天下共主地位。去朝见禹的人手里都拿着玉帛,仪式十分隆重。会议开始后,当时有个叫汪芒氏方国的部落首领防风氏被共工收买,有意怠慢大禹的命令。大禹当机立断,在会上杀了防风氏,以儆效尤。这说明,那时候的禹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名副其实的国王了。这使得与会所有方国之君深感恐惧,他们只得小心翼翼地听从大禹的指挥。共工很快被大禹打败,但共工的臣子相柳却不服气,妄图继续顽抗。相柳为人贪婪,时常抢夺民众粮食,民众形容他长了九个脑袋,食量惊人,每次都要吃掉九座山高的食物。大禹于是又领兵继续进攻,杀掉了相柳。共工知道不是禹的对手,便逃掉了,据说最终还是被祝融杀死。

image.png

  共工的另一个帮凶河伯,一看情势不对,态度急转直下,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忙从河里跳出来,献上了“洛书”,争取从宽处理。

  涂山大会,大禹论功行赏,对有功者赏,对作恶者惩,众人咸服。大禹又任命皋陶为相,封女娇为后妃。把留在涂山氏国培养,继续寻求妻族支持。为纪念战胜水患,禹用当时天下九州出产的铜铸了九个鼎,雕铸上奇兽异禽来代表九州,九鼎因此成为日后国家政权象征。大禹起自民间,具有浓烈的民本思想。他以富民为本,时时出访巡察,了解民情,查访贤能之士。把钟、鼓、磬、铎分别挂于厅前,发出告示:教我以道者击鼓,谕我以义者击钟,告我以事者振铎,对我述说困难者击磬,有告状者摇铎。诏命初下,天下贤士闻风而至。

  不久,大禹即指挥了对三苗的最后战争。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武力征伐,通过这些征伐活动,夏禹的王权得到了加强。

  蚩尤为九黎部落的酋长,分为九派,亦称“九黎”,即后来的“三苗”,最早生活在黄河流域,与黄帝争锋失败被杀。颛顼和帝喾时代,“九黎”趁共工与颛顼、帝喾争夺帝位时迅速发展起来。颛顼曾多次打败三苗;到尧、舜时代,三苗再次兴起,又被打败。

  到禹继承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后,三苗再度挑起事端。为进一步扩大原始居民的生存空间,统一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迫在眉睫的国家战略。因此,禹决定对三苗进行一次大规模战争。禹出兵前,在祖庙举行了一次隆重的祭祀上天和祖先的宗教仪式。

image.png

  禹手执玄圭说:“三苗为乱,上天要惩罚他们。因为他们不听教化,多次叛乱,诛杀无辜。现在,他们那里妖魔四起,天生怪异,夜里出了太阳,又下了三天血雨,炎热的夏天竟然也结了冰。种在地里的五谷也发生了变异,祖庙中出现了青龙,狗也在市中嚎哭,人民惊恐,怨声载道。我受上天、祖先之命前去讨伐他们,希望大家同心协力,英勇奋战,歼灭那些有罪之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尚书禹贡》篇。

  三苗见禹率军前来征讨,慌忙率众抵抗。但禹所率军队训练有素,士气高昂,强悍无比,三苗之众节节败退,溃不成军。开战不久,其首领就被东夷部落的弓箭手射死。首领阵亡,苗军大乱,纷纷四散逃命。三苗故土难守,大部分逃往西南地区,逐步被当地土著氏族部落融合。相传今天聚居在湖南、广西、广东及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的苗族,就是三苗后裔。

  禹征服三苗,统一了长江流域,此后一段时期,华夏大地出现了少有的社会安定的太平盛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大禹第一次大会诸侯的“涂山”,究竟在何地?众说纷纭

  涂山,亦名当涂山,俗称东山,为古涂山国所在地,据说原来是一座山,大禹治水把山一劈为二,让淮河水改道,变成由南往北流。也是大禹娶妻及第一次大会诸侯的地方。然而,涂山究竟在哪里呢?由于文献记载简略,相同地名较多,形成数种不同的意见。

image.png

  有人认为涂山在伊洛、陆浑一带的三涂山,即今河南嵩县。《逸周书·度邑解》记载,周武王营建洛包时的设想是:“其有夏之居,我南望过于三涂,北望过于岳鄙,顾瞻过于河,宛瞻于伊洛。”《左传·阳公十七年》也记载:“晋将伐陆浑,以有事于锥与三涂。杜预注曰:“三涂在陆浑。”《水经注》、《读史方舆纪要》也都说,三涂即涂山,山上有王母祠、王母润。王母即涂山之女,大禹之妻。

image.png

  有人认为涂山在寿春,即今安徽寿县。《左传·泉公七年》曰:“禹会诸侯于涂山。”杜预注此涂山在寿春县东北。据说,这里就是大禹会诸侯的地方。

  有人认为涂山在今安徽当涂。《史记·复本纪》马贞索隐引皇甫谧的说法,指出当涂有禹庙,涂山应在当涂境内,而当涂的地理位置在安徽和县对岸,马鞍山市南。直到宋代,王懋在《野客丛书》中,也说当涂有涂山。

  有人认为涂山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北45里。《越绝书》、《吴越春秋》以及《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都说涂山在越国故都会稽(浙江绍兴),并指出这里是大禹娶妻之处。

  有人认为涂山在重庆。《华阳|国志·巴志》提出,禹娶涂山氏女之涂山在江州涂山县。古之江州,即今之重庆,并说那里有禹王词和涂后调。后世文人墨客借禹娶涂山氏女的爱情故事,题咏甚多,从而使重庆说流传较广。清代陈竹波还在涂山石壁上书刻了“涂山”二字,字高阔十余丈,远远望去,气势非凡。

image.png

  有人认为涂山在今四川北川。汉代扬雄《蜀王本纪》和唐代地理书《括地志》都说,禹生于石纽山,也即今之四川北川县。唐宋许多文人曾到此一游,在岩石上留下了”石纽”、“禹穴”等珍贵笔迹。有关涂山之地处,说法繁多,实属难解之疑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涂山之会华夏历史中不得不提的一个小典故
  大禹治水有功,舜帝把王位让给他时,不就应该是名正言顺的天下之主了吗?其实并非如此,各诸侯国真正臣服于大禹的标志性事件是涂山之会。

  当时的国家形态是各王孙贵族、各诸侯自治,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小国,众多部落首领,此时大都转化成世袭贵族,分别成为各个邦国的老大。大禹刚接手建立夏朝时,又分封了众多的诸侯国。当时,具体有多少个诸侯国真心臣服于自己,大禹心里也没有底。于是他决定在各方诸侯来朝进贡时举行一次郊外祭天大典,说服一下心存疑惑或存有二心的诸侯王,巩固一下自己的威信。于是他把来朝的各国诸侯留在了阳城。

image.png

  祭祀这天,大禹稽首伏地行大礼,即跪下拱手至地,头也至地,趴在地上。此跪拜是古代的跪拜礼,为九拜中最为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典礼官高声朗诵祝词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为国为民祈福,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后半部分是讲,这个天下是舜帝禅让天受的,将来也必定传给圣贤之人,绝对不私传一家,现在决定人选是皋陶,他老成圣智,功德名声影响深远。

  大禹本想借禅让的名誉来表明自己的圣贤与公允,哪知道事与愿违,他选的皋陶虽然名声很大也是部落首领势力中最强的一位,但是他年龄太大,是个老头。祭礼之后,各诸侯纷纷散开,但是又有众多诸侯纷纷聚拢而来。大家对大禹的诚信提出质疑,一个诸侯说:“真是好笑,他推荐的皋陶,老病垂危,朝不保夕,其不是糊弄我们?”另一个诸侯接着说:“我听说大禹的儿子已经笼络了无数心腹之臣,想承袭王位。大禹哪里肯传贤人呢?”

  郊外祭天之后,大禹发现不服自己的诸侯国有三十三国之多,大多是东、南两个方向的诸侯国。于是大禹决定再在阳城东南的涂山再召开一次大会,这次以检讨自己、自我批评为主。

image.png

  大会当天,大禹盛装出席,各诸侯国按照各自国土的方向分两列排开,向大禹行稽首跪拜大礼,大禹在会台上也以稽首跪拜大礼回礼。

  跪拜仪式过后,大禹便开始的自我检讨:我德薄能鲜,不足以服众,召集大家开这个大会,是真诚的接受大家的责备、规戒、劝喻,使我知过,使我改过。我长年累月,胼手胝足,脚生老茧,治理水土,虽略有微劳,但最兢兢自戒的是个骄字。先帝亦常以此来告诫我:“如果你不自夸,天下就没有人与你争高下;如果你不自大,天下就没有人与你争功劳。”如果我有骄傲恃才夸功之处,请大家当面告知,对大家的教诲,我将洗耳恭听。

  并且承诺确保各诸侯国的独立与安全,对各诸侯国加大赏赐,规定进贡多少照之前一样缴纳。

  在大会后的回程中,皋陶突然去世,大禹听了,不胜伤悼,返都之后,立即又改荐皋陶之子伯益作为让贤之人。

  大家都知道禹受命于天,之前那些对大禹有意见的诸侯看到大禹这种态度和做法,也都表示敬重佩服,消除了之前的疑虑。

  通过这次大会,为表敬意,各诸侯国常来阳城献“金”,当时的青铜。“金”年年增多,大禹想起从前黄帝轩辕氏功成铸鼎,为了纪念涂山大会,就将各方诸侯进献的“金”,铸造成大鼎。大禹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哪一州所贡的“金”,就拿来铸哪一州的鼎,并将那一州内的山川形势都铸在上面。之前自己治水时所遇到的各种奇异禽兽、神怪等一并铸在鼎上,使各方百姓便于甄辨神怪。

image.png

  五年后,气势磅礴的九个大鼎铸成,包括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大禹把九只大鼎集中在都城阳城,借以突显九州之主,天下一统。

  九鼎便成了天命所在,代表至高无上的王权、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各方诸侯来朝见时,都要向各自的大鼎膜拜。

  后来夏朝灭亡,九鼎迁于商朝的都城毫邑。再后来九鼎迁于周朝的镐京,后又搬到洛邑。

  不过可惜的是九鼎作为镇国之宝,仅传了二千年,因周末战火频繁,九鼎神秘失踪,至今成为千古之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为了巩固王权,禹又沿颍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安徽蚌埠西郊怀远县境),大会夏、夷诸部众多邦国和部落的首领,这就是“涂山之会”。原来的众多部落首领,到此时大都转化成世袭贵族,分别成为各个邦国的君长。这次大会,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