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们的天子叫秦王,少年时就见识非凡,长大后英明神武。先前天下大乱,国家分崩离析,战争频仍,生灵涂炭。你们的秦王早就有了远谋大略,兴慈悲之心,救苍生,平海内。其风俗教化和大德恩泽遍布海内外,四方仰慕称臣。老百姓十分感激,于是演奏歌唱《秦王破阵乐》。
我们这边听到关于他的赞颂,已经很久了,关于他的盛德声誉,请问都属实吗?你所说的大唐国,就是指秦王的国家吗?”
隔着汪洋和大漠,信息封闭不通,古印度戒日王说起了自己所了解到的唐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通过戒日王的一番话,我们对唐朝统一战争的了解或许会更加深刻。
隋大业十四年(唐武德元年,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改元武德。
先前天下大乱,国家分崩离析,战争频仍,生灵涂炭,此时的唐朝仅占有关中(今陕西)、河东(今山西)一隅,注意并不是统一了全国。
他相当于先占一个皇帝位置和名号,也只不过是抢占了一个重要的先机,大大小小的数支地方起义军队或割据势力,紧紧的环绕在唐朝的周围。
其中比较著名和规模比较大的有:薛举、李轨、刘武周、梁师都、王世充、萧铣、林士弘、窦建德、杜伏威等。
面对这样的形势,李渊和他的谋士们经过讨论以后决定:“先固关中,东攻中原,再平江南。”的战略方针。
估计李渊可能是一个围棋高手,一开始就占据了天元的地方,因为关中土地最为肥沃,而且军队都是很有战斗力的军队,嗯,对。
先站稳脚跟再说。
当李渊在关中立足了以后,他直接面对的威胁来自于薛举、李轨和刘武周三人,于是唐朝政府决定各个击破,一边武力征讨,一边分化瓦解。
1
薛举,李世民成名的垫脚石
薛举,他据有陇西之地,拥兵13万,自称“西秦霸王”。
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秦帝薛举进攻唐朝,把长安打的门户大开。
李渊这个时候着急了,于是立刻命令秦王李世民为元帅,统领八总管约40000人的兵力前往迎战。
唐朝开国后的第一场大战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战斗刚刚开始打响,七月四日,就发生了一件事情,令人啼笑皆非:
李世民,他拉肚子了,这个病在古代可是要命的哟。
没有办法,李世民只得命行军长史刘文静、司马殷开山代替指挥,躺在病床上告诫二人:“薛举孤军深入,粮食不多,士卒疲惫,假如来挑战,小心不要应战。等我的病痊愈后,为你们打败他。”
可惜啊,殷开山在高西南列阵仗着人多,不加防备,被薛举秘密进袭唐军背后。
壬子(初九),大将军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均被俘,李世民只有率军返回长安,薛举占领高墌,把浅水原交战中收集的唐兵死尸堆成了京观。
不过上天还是眷顾大唐的。
八月,薛举恰好病死在路上,其子薛仁杲(gǎo )继位。
这种情况下,李渊有利的把握了机会:
李渊乘机派使赴凉州(今甘肃武威)封李轨为凉王,以孤立薛仁杲,同时派李世民率军进攻薛仁杲军。
历史总是相似的,坚壁清野的战术在这里淋漓尽致的体现了:
秦王世民至高,仁果使宗罗将兵拒之;罗数挑战,世民坚壁不出。
诸将咸请战,世民曰:“我军新败,士气沮丧,贼恃胜而骄,有轻我心,宜闭垒以待之。彼骄我奋,可一战而克也。”乃令军中曰:“敢言战者斩!”
宗罗睺多次挑战,李世民坚守不出。
果不其然,六十多天以后,薛仁杲的军队粮食吃完了,李世民迎来了降将胡郎等人。
在经历了一场残酷的追击战后,窦轨拉住李世民的马苦苦地劝道他,不要追了。
这个时候,一个很好的成语出现了。
李世民说:“我考虑这个问题很久了,现在我军取胜势如破竹,机不可失,舅舅不要再说了!”
于是大军蜂拥而上,最后,唐军俘虏薛仁杲的一万多名精兵,五万名男女。
武德二年(619年)二月,李渊又派使联络吐谷浑击李轨,策反其大臣安修仁发兵攻凉州城,擒李轨,唐又占河西五郡,完成了对西北的统一。
2
柏壁之战
武德二年(619年),马邑 (今山西朔县)定杨可汗刘武周发兵南下,关中大震。
李渊六神无主,下令放弃河东。
秦王李世民上表称:“太原是王业的基础,国家的根本;河东地区富饶,京城靠它供给,如果全部放弃,臣深感愤恨。希望给臣三万精兵,必定可望消灭刘武周,收复汾、晋。”
这时候,他真的赢得了李渊的心啊,帝至长春宫以送之。
李世民出招主要这么几个,个个精确命中要害:
第一,攻心。
李世民发布王教晓谕百姓,百姓听说李世民率军前来,无不前来归顺。
休兵喂马,大军则坚壁不战,宋金势力势力因此日益衰落。
第二,坚壁清野
是不是和上一次一样的感觉?
《资治通鉴》:诸将咸请与宋金刚战,世民曰:“金刚悬军深入,精兵猛将,咸聚于是,武周据太原,倚金刚为捍蔽。军无蓄积,以虏掠为资,利在速战。我闭营养锐以挫其锋,分兵汾、隰,冲其心腹,彼粮尽计穷,自当遁走。当待此机,未宜速战。”
所有的机会都是留给有耐心的人的,敌人利于速战,我就拖。
第三,后发制人
四月十四日,与唐军相持约5个月的宋金刚军终因粮秣断绝,被迫以寻相部为后卫,向北撤退。
一昼夜急行军二百余里后,总管刘弘基抓住马缰绳规劝道:“大王现在可以了,不如等粮草凑齐以后,再打,您要爱惜自己啊”
李世民说了句名言:
世民曰:“金刚计穷而走,众心离沮;功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必乘此势取之。若更淹留,使之计立备成,不可复攻矣。吾竭忠徇国,岂顾身乎!”
追到了介休这个地方,李世民率领精骑从宋金刚背后袭击,宋金刚大败,唐军杀了三千人。
这时候,李世民收服了一个很重要的人:尉迟敬德
"世民得敬德,甚喜,以为右一府统军,使将其旧众八千,与诸营相参。"
我们也可以看到李世民的识人也非常厉害,屈突通恐怕尉迟敬德会反复,屡次向李世民提起,但李世民不听。
刘武周听说宋金刚的遭遇后,大为惊恐,放弃并州逃入突厥。
最后突厥腰斩了宋金刚,刘武周也被突厥人所杀。
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典型战例,李世民夺回了河东,对巩固关中,尔后争夺中原具有重要意义。
3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李渊下诏秦王征王世充。
李世民征慈涧(今河南新安县东三十里),王世充退守洛阳,唐军蚕食洛阳附近的城镇,切断郑军的粮线,驻军于洛阳北邙,进逼洛阳。
唐军势大,王世充遣人向夏王窦建德求救。
窦建德于是派遣礼部侍郎李大师等人赴唐军,请求唐停止进攻洛阳。
李世民留下使者,但不予答复。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有一个秘密的武器,那就是玄甲黑骑。
结合了李密的“内军”和突厥“重骑兵”的做法,李世民打造了一只无敌的精锐之师。
在击败薛举,吞并陇右骑兵以后,唐的骑兵部队大大加强。
(陇右骑兵是当时天下三大最精锐部队之一,还有另外两个分别是张须陀军团和隋炀帝身边的骁果军团)
行台仆射屈突通、赞皇公窦轨带兵巡行营屯,突然与王世充遭遇,交战失利,秦王李世民带领黑甲队救援,王世充大败,唐军俘获王世充的骑将葛彦璋,俘虏歼灭了六千多敌人。
王世充逃跑回城。
同时,李世民派遣将军李君羡截击王玄应(王世充的太子)运粮,最后王玄应只身逃脱。
李世民四面攻城,昼夜不停,十几天未能攻克。
总管刘弘基等人请求班师回朝,李世民说:“ 洛阳孤城,势不能久,功在垂成,奈何弃之而去!”
于是下令全军:“ 洛阳未破,师必不还,敢言班师者斩!”
众人才不敢再提班师一事。
李世民写信给王世充,晓以祸福利害,王世充也没有回复。
ps:战争的惨状
当初皇泰主迁百姓入宫城时,有三万家,到这时不足三千家。
地位高贵的公卿,这时连粗糠都吃不饱,尚书郎以下官吏,需自己亲自参加劳动,还往往饿死。
洛阳城内缺粮,一匹绢值三升粟,十匹布值一升盐,服饰珍玩,贱如土芥。
百姓把草根树叶都吃光了,就一起澄取浮泥,放入米屑作成饼吃,食后都得病,身体肿胀脚跟发软,饿死的人交错着倒在路上。
己卯(二十一日),窦建德写信给李世民,请唐军退到潼关,退还夺取的郑国土地,重修原来的睦邻关系。
李世民召集将佐商议此事,众人都请求避开窦建德的兵锋。
郭孝恪说:“世充穷蹙,垂将面缚,建德远来助之,此天意欲两亡之也。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伺间而动,破之必矣!”
记室薛曰:“今宜分兵守洛阳,深沟高垒,世充出兵,慎勿与战,大王亲帅骁锐,先据成皋,厉兵训士,以待其至,以逸待劳,决可克也。建德既破,世充自下,不过二旬,两主就缚矣!”(大意就是分兵而拒)
李世民大喜,就按这个策略来。
萧瑀、屈突通、封德彝都认为,不如撤退保守新安,以便等待时机。
李世民却说:“世充兵摧食尽,上下离心,不烦力攻,可以坐克。
建德新破海公,将骄卒惰,吾据武牢,扼其咽喉。
彼若冒险争锋,吾取之甚易。
若狐疑不战,旬月之间,世充自溃。
(两种情况讨论)
城破兵强,气势自倍,一举两克,在此行矣。
若不速进,贼入武牢,诸城新附,必不能守;两贼并力,其势必强,何弊之承!吾计决矣!”
决定:屈突通等人辅助齐王李元吉围困东都,李世民率领三千五百名骁勇向东赴虎牢。
王世充在城楼上看到了这一幕,却不知唐军意图,竟不敢出城交战。
癸未(二十五日),李世民进入虎牢。
甲申(二十六日)将骁骑五百,出武牢东二十余里,觇建德之营。
世民谓尉迟敬德曰:“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
又曰:“贼见我而还,上策也。”
去建德营三里所,建德游兵遇之,以为斥候也。
世民大呼曰:“我秦王也。”
引弓射之,毙其一将。
建德军中大惊,出五六千骑逐之,从者咸失色。
世民曰:“汝弟前行,吾自与敬德为殿。”
于是按辔徐行,追骑将至,则引弓射之,辄毙一人。
追者惧而止,止而复来,如是再三,每来必有毙者,世民前后射杀数人,敬德杀十许人,追者不敢复逼。
五月戊午(初一),李世民放一千多匹马在黄河边放牧以引诱窦建德。
唐军密探报告:“窦建德探听到唐军草料用完,在黄河以北放马,准备袭击武牢。”
己未(初二),窦建德果然倾巢而出,北靠黄河,西临汜水,南连鹊山,连绵二十里(他算的上是一个排兵布阵的大师)。
唐军诸将都十分惊慌,李世民带几名骑兵登上高丘望敌阵,对诸将说:“贼起山东,未尝见大敌,今度险而嚣,是无纪律,逼城而陈,有轻我心;我按甲不出,彼勇气自衰,陈久卒饥,势将自退,追而击之,无不克者。与公等约,甫过日中,必破之矣!”
《曹刿论战》中所说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也是这个道理。
建德列阵,自辰至午,兵士饥倦,皆坐列,又争饮水,逡巡敛退。
太宗曰:“可击矣!”,亲率轻骑追而诱之,众继至。
建德回师而阵,未及整列,太宗先登击之,所向皆靡。
淮阳王李道玄挺身冲锋陷阵,直冲出敌阵后方,又重新返回冲入阵中,几番进出,身上聚集的箭像刺猬毛一样,勇气仍然不减,放箭射人,都应声倒地。
太宗率史大奈、程咬金、秦叔宝、宇文歆等挥幡而入,直突出其阵后,张我旗帜。贼顾见之,大溃。追奔三十里,斩首三千余级,虏其众五万,生擒建德于阵。
李世民斥责窦建德道,:“我自讨王世充,何预汝事,而来越境,犯我兵锋!”
建德曰:“今不自来,恐烦远取。”封德彝入贺,世民笑曰:“不用公言,得有今日。智者千虎,不免一失乎!”
丙寅(初九),王世充投降,俯下身汗流浃背。
世民曰:“卿常以童子见处,今见童子,何恭之甚邪?”
李世民说道:“你总认为我是个小孩,如今见了小孩,为什么这么恭敬?”
王世充只能不停的叩头谢罪。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窦建德被送至长安处斩。
李渊历数王世充的罪状,王世充回答说:“臣罪固当诛,然秦王许臣不死。”
李渊于是赦免他,并且贬他为庶人,流放巴蜀。
但谁曾想到,最后的结果是:
没几日,王世充仇家-----独孤机的儿子独孤修德,趁著防守不备杀掉了王世充及其兄长。
至此,唐朝除依靠突厥势力朔方梁师未平外,基本统一全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意气风发的朝代,这个朝代被后世称为“大有胡气”。唐朝的战争是很频繁的,突厥、回纥、吐蕃、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曾经都是唐朝的敌人。
贞观年间,唐朝在东突厥、吐谷浑、高昌、薛延陀、高句丽、吐蕃、龟兹等用兵的胜利,也正是这些胜利,让大唐被世界所畏惧。大唐为此进行了上百年的猛烈拓边,终于让领土面积达到了巅峰。
当然,对于大唐而言,最能让它阵痛的还是塞北边患,东突厥的颉利可汗,曾经让李世民蒙受作为一个皇帝最大的羞辱,所以唐太宗想要灭掉东突厥的决心,超过了十万铁骑的寒光。
我们知道,拓边需要军队,唐朝军队的战斗力如何呢?
唐朝有一支很能打的正规军,不过据说这支军队总人数才50万。宋朝、明朝,正规军都是200万,唐朝才50万,怎么能够开疆扩土呢?
“少而精”这句话就是形容唐朝军队的,唐朝是有“胡风”的,不像中原人民性格那么温顺。大唐的强悍和豪爽是后世少有的,大唐女子也可以骑马射箭。大唐的人民以去边疆作战为荣,可以说是“全民皆兵”的。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妇女老少都可以上阵杀敌。
大唐实行府兵制,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军事政策,一部分人供养军队,保障军士的生活,让他们上阵杀敌能够心无旁骛。府兵制就是农兵合一,需要用兵的时候,自带干粮武器,戍守边境。有人说,国家不花一两银子,瞬息集聚起百万雄兵。话虽然有点夸张,但大抵还是不错。
大唐的兵力一度达到60万,起码有50万兵力用来戍边,国内驻守的士兵不多,既然军人出自百姓,关键时刻百姓也可以卫护自己的国家。
大唐还接纳了很多叛将,这些叛将大有用处,有的是突厥的,有的是契丹的,他们对“自家打法”太熟悉了,而且只要给他们足够的尊重和信任,足够的福利和品阶,他们打仗是强悍不畏死的,何况这些叛将还带了大量的军队,充实了唐朝的兵力。
分化瓦解对手,是唐朝常用的军事手法之一,也就是将东突厥分成一个部分,在部落内部搞分裂。
联合对手的对手,打击对手,是封建王朝玩得最熟的一套把戏,李世民就是靠着这样的手段打败东突厥的。
说起李世民打败东突厥,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东突厥的运气。那一年,东突厥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雪灾,羊、马、人冻死一片,可别小看这雪灾,强极一世的匈奴帝国就是被雪灾毁灭的。在这个时候,突利背叛了颉利可汗,投降了李世民。
贞观三年,唐朝大将李靖、李勣、苏定方率领大军,给颉利可汗送上一份“大礼”。颉利可汗成了有史以来第一个被中国军队活捉的草原最高首领,也是可怜。
从大唐对突厥一战我们可以看出,唐军之所以能令草原震撼,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府兵制的推行,让军士无后顾之忧,国家又可以少花钱。
第二,大唐开明的政策,对异族将领的信任和栽培,是能够克敌制胜重要的因素。
第三,大唐的名将多,个个拿出来都是一条好汉,能敌百万之军。
第四,战术,战术。
唐朝一改前朝对步兵的倚重,大力发展骑兵,骑兵不但精通骑射,擅长主动出击,武器也比较先进。唐朝军队已经用上了火器,攻坚能力和野战能力都比较强。
而且唐朝的士兵文化素质还特别高,他们都会做诗,还会写文章,他们是关中良家弟子和归化胡人的年轻贵族组成,有着建功立业的渴望。打仗对于他们而言,是荣誉,是登科及第的梦想,所以他们打起仗来特别有斗志,意志力也很强大。
唐朝士兵的“装备”被称“武装到牙齿”,这是因为府兵制的实行,让士兵都DIY了。他们的装备都是自己出钱买的,据《新唐书》记载,人均一张弓,三十支箭,横刀一把,磨刀石一块,毡帽一个,行李箱一个,当然,还有吃的:人均携麦饭九斗、米二斗。
所以说唐朝士兵“武装到牙齿”,一点也不夸张。
大唐的强大,不是今人所能揣测的,当时大唐在亚洲的声望,也是任何一个国家,包括阿拉伯都无法比拟的。当时西方的长毛猴子,只能遥远眺望着繁荣富庶的中国,世界一切文明都为中国让路。
不过,大唐后期因为政策的失误,中央将财政大权、赋税权力都交给地方的节度使,导致节度使拥兵自重,导致安史之乱,让大唐走向末路,这也是统治者完全没有料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我们这边听到关于他的赞颂,已经很久了,关于他的盛德声誉,请问都属实吗?你所说的大唐国,就是指秦王的国家吗?”
隔着汪洋和大漠,信息封闭不通,古印度戒日王说起了自己所了解到的唐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通过戒日王的一番话,我们对唐朝统一战争的了解或许会更加深刻。
隋大业十四年(唐武德元年,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改元武德。
先前天下大乱,国家分崩离析,战争频仍,生灵涂炭,此时的唐朝仅占有关中(今陕西)、河东(今山西)一隅,注意并不是统一了全国。
他相当于先占一个皇帝位置和名号,也只不过是抢占了一个重要的先机,大大小小的数支地方起义军队或割据势力,紧紧的环绕在唐朝的周围。
其中比较著名和规模比较大的有:薛举、李轨、刘武周、梁师都、王世充、萧铣、林士弘、窦建德、杜伏威等。
面对这样的形势,李渊和他的谋士们经过讨论以后决定:“先固关中,东攻中原,再平江南。”的战略方针。
估计李渊可能是一个围棋高手,一开始就占据了天元的地方,因为关中土地最为肥沃,而且军队都是很有战斗力的军队,嗯,对。
先站稳脚跟再说。
为了了解当时的战争情况,我们还有一张图可以看的更加的清楚一些。
当李渊在关中立足了以后,他直接面对的威胁来自于薛举、李轨和刘武周三人,于是唐朝政府决定各个击破,一边武力征讨,一边分化瓦解。
1
薛举,李世民成名的垫脚石
薛举,他据有陇西之地,拥兵13万,自称“西秦霸王”。
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秦帝薛举进攻唐朝,把长安打的门户大开。
李渊这个时候着急了,于是立刻命令秦王李世民为元帅,统领八总管约40000人的兵力前往迎战。
唐朝开国后的第一场大战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战斗刚刚开始打响,七月四日,就发生了一件事情,令人啼笑皆非:
李世民,他拉肚子了,这个病在古代可是要命的哟。
没有办法,李世民只得命行军长史刘文静、司马殷开山代替指挥,躺在病床上告诫二人:“薛举孤军深入,粮食不多,士卒疲惫,假如来挑战,小心不要应战。等我的病痊愈后,为你们打败他。”
可惜啊,殷开山在高西南列阵仗着人多,不加防备,被薛举秘密进袭唐军背后。
壬子(初九),大将军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均被俘,李世民只有率军返回长安,薛举占领高墌,把浅水原交战中收集的唐兵死尸堆成了京观。
不过上天还是眷顾大唐的。
八月,薛举恰好病死在路上,其子薛仁杲(gǎo )继位。
这种情况下,李渊有利的把握了机会:
李渊乘机派使赴凉州(今甘肃武威)封李轨为凉王,以孤立薛仁杲,同时派李世民率军进攻薛仁杲军。
历史总是相似的,坚壁清野的战术在这里淋漓尽致的体现了:
秦王世民至高,仁果使宗罗将兵拒之;罗数挑战,世民坚壁不出。
诸将咸请战,世民曰:“我军新败,士气沮丧,贼恃胜而骄,有轻我心,宜闭垒以待之。彼骄我奋,可一战而克也。”乃令军中曰:“敢言战者斩!”
宗罗睺多次挑战,李世民坚守不出。
果不其然,六十多天以后,薛仁杲的军队粮食吃完了,李世民迎来了降将胡郎等人。
在经历了一场残酷的追击战后,窦轨拉住李世民的马苦苦地劝道他,不要追了。
这个时候,一个很好的成语出现了。
李世民说:“我考虑这个问题很久了,现在我军取胜势如破竹,机不可失,舅舅不要再说了!”
于是大军蜂拥而上,最后,唐军俘虏薛仁杲的一万多名精兵,五万名男女。
武德二年(619年)二月,李渊又派使联络吐谷浑击李轨,策反其大臣安修仁发兵攻凉州城,擒李轨,唐又占河西五郡,完成了对西北的统一。
2
柏壁之战
武德二年(619年),马邑 (今山西朔县)定杨可汗刘武周发兵南下,关中大震。
李渊六神无主,下令放弃河东。
秦王李世民上表称:“太原是王业的基础,国家的根本;河东地区富饶,京城靠它供给,如果全部放弃,臣深感愤恨。希望给臣三万精兵,必定可望消灭刘武周,收复汾、晋。”
这时候,他真的赢得了李渊的心啊,帝至长春宫以送之。
李世民出招主要这么几个,个个精确命中要害:
第一,攻心。
李世民发布王教晓谕百姓,百姓听说李世民率军前来,无不前来归顺。
休兵喂马,大军则坚壁不战,宋金势力势力因此日益衰落。
第二,坚壁清野
是不是和上一次一样的感觉?
《资治通鉴》:诸将咸请与宋金刚战,世民曰:“金刚悬军深入,精兵猛将,咸聚于是,武周据太原,倚金刚为捍蔽。军无蓄积,以虏掠为资,利在速战。我闭营养锐以挫其锋,分兵汾、隰,冲其心腹,彼粮尽计穷,自当遁走。当待此机,未宜速战。”
所有的机会都是留给有耐心的人的,敌人利于速战,我就拖。
第三,后发制人
四月十四日,与唐军相持约5个月的宋金刚军终因粮秣断绝,被迫以寻相部为后卫,向北撤退。
一昼夜急行军二百余里后,总管刘弘基抓住马缰绳规劝道:“大王现在可以了,不如等粮草凑齐以后,再打,您要爱惜自己啊”
李世民说了句名言:
世民曰:“金刚计穷而走,众心离沮;功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必乘此势取之。若更淹留,使之计立备成,不可复攻矣。吾竭忠徇国,岂顾身乎!”
追到了介休这个地方,李世民率领精骑从宋金刚背后袭击,宋金刚大败,唐军杀了三千人。
这时候,李世民收服了一个很重要的人:尉迟敬德
"世民得敬德,甚喜,以为右一府统军,使将其旧众八千,与诸营相参。"
我们也可以看到李世民的识人也非常厉害,屈突通恐怕尉迟敬德会反复,屡次向李世民提起,但李世民不听。
刘武周听说宋金刚的遭遇后,大为惊恐,放弃并州逃入突厥。
最后突厥腰斩了宋金刚,刘武周也被突厥人所杀。
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典型战例,李世民夺回了河东,对巩固关中,尔后争夺中原具有重要意义。
3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李渊下诏秦王征王世充。
李世民征慈涧(今河南新安县东三十里),王世充退守洛阳,唐军蚕食洛阳附近的城镇,切断郑军的粮线,驻军于洛阳北邙,进逼洛阳。
唐军势大,王世充遣人向夏王窦建德求救。
窦建德于是派遣礼部侍郎李大师等人赴唐军,请求唐停止进攻洛阳。
李世民留下使者,但不予答复。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有一个秘密的武器,那就是玄甲黑骑。
结合了李密的“内军”和突厥“重骑兵”的做法,李世民打造了一只无敌的精锐之师。
在击败薛举,吞并陇右骑兵以后,唐的骑兵部队大大加强。
(陇右骑兵是当时天下三大最精锐部队之一,还有另外两个分别是张须陀军团和隋炀帝身边的骁果军团)
行台仆射屈突通、赞皇公窦轨带兵巡行营屯,突然与王世充遭遇,交战失利,秦王李世民带领黑甲队救援,王世充大败,唐军俘获王世充的骑将葛彦璋,俘虏歼灭了六千多敌人。
王世充逃跑回城。
同时,李世民派遣将军李君羡截击王玄应(王世充的太子)运粮,最后王玄应只身逃脱。
李世民四面攻城,昼夜不停,十几天未能攻克。
总管刘弘基等人请求班师回朝,李世民说:“ 洛阳孤城,势不能久,功在垂成,奈何弃之而去!”
于是下令全军:“ 洛阳未破,师必不还,敢言班师者斩!”
众人才不敢再提班师一事。
李世民写信给王世充,晓以祸福利害,王世充也没有回复。
ps:战争的惨状
当初皇泰主迁百姓入宫城时,有三万家,到这时不足三千家。
地位高贵的公卿,这时连粗糠都吃不饱,尚书郎以下官吏,需自己亲自参加劳动,还往往饿死。
洛阳城内缺粮,一匹绢值三升粟,十匹布值一升盐,服饰珍玩,贱如土芥。
百姓把草根树叶都吃光了,就一起澄取浮泥,放入米屑作成饼吃,食后都得病,身体肿胀脚跟发软,饿死的人交错着倒在路上。
己卯(二十一日),窦建德写信给李世民,请唐军退到潼关,退还夺取的郑国土地,重修原来的睦邻关系。
李世民召集将佐商议此事,众人都请求避开窦建德的兵锋。
郭孝恪说:“世充穷蹙,垂将面缚,建德远来助之,此天意欲两亡之也。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伺间而动,破之必矣!”
记室薛曰:“今宜分兵守洛阳,深沟高垒,世充出兵,慎勿与战,大王亲帅骁锐,先据成皋,厉兵训士,以待其至,以逸待劳,决可克也。建德既破,世充自下,不过二旬,两主就缚矣!”(大意就是分兵而拒)
李世民大喜,就按这个策略来。
萧瑀、屈突通、封德彝都认为,不如撤退保守新安,以便等待时机。
李世民却说:“世充兵摧食尽,上下离心,不烦力攻,可以坐克。
建德新破海公,将骄卒惰,吾据武牢,扼其咽喉。
彼若冒险争锋,吾取之甚易。
若狐疑不战,旬月之间,世充自溃。
(两种情况讨论)
城破兵强,气势自倍,一举两克,在此行矣。
若不速进,贼入武牢,诸城新附,必不能守;两贼并力,其势必强,何弊之承!吾计决矣!”
决定:屈突通等人辅助齐王李元吉围困东都,李世民率领三千五百名骁勇向东赴虎牢。
王世充在城楼上看到了这一幕,却不知唐军意图,竟不敢出城交战。
癸未(二十五日),李世民进入虎牢。
甲申(二十六日)将骁骑五百,出武牢东二十余里,觇建德之营。
世民谓尉迟敬德曰:“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
又曰:“贼见我而还,上策也。”
去建德营三里所,建德游兵遇之,以为斥候也。
世民大呼曰:“我秦王也。”
引弓射之,毙其一将。
建德军中大惊,出五六千骑逐之,从者咸失色。
世民曰:“汝弟前行,吾自与敬德为殿。”
于是按辔徐行,追骑将至,则引弓射之,辄毙一人。
追者惧而止,止而复来,如是再三,每来必有毙者,世民前后射杀数人,敬德杀十许人,追者不敢复逼。
五月戊午(初一),李世民放一千多匹马在黄河边放牧以引诱窦建德。
唐军密探报告:“窦建德探听到唐军草料用完,在黄河以北放马,准备袭击武牢。”
己未(初二),窦建德果然倾巢而出,北靠黄河,西临汜水,南连鹊山,连绵二十里(他算的上是一个排兵布阵的大师)。
唐军诸将都十分惊慌,李世民带几名骑兵登上高丘望敌阵,对诸将说:“贼起山东,未尝见大敌,今度险而嚣,是无纪律,逼城而陈,有轻我心;我按甲不出,彼勇气自衰,陈久卒饥,势将自退,追而击之,无不克者。与公等约,甫过日中,必破之矣!”
《曹刿论战》中所说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也是这个道理。
建德列阵,自辰至午,兵士饥倦,皆坐列,又争饮水,逡巡敛退。
太宗曰:“可击矣!”,亲率轻骑追而诱之,众继至。
建德回师而阵,未及整列,太宗先登击之,所向皆靡。
淮阳王李道玄挺身冲锋陷阵,直冲出敌阵后方,又重新返回冲入阵中,几番进出,身上聚集的箭像刺猬毛一样,勇气仍然不减,放箭射人,都应声倒地。
太宗率史大奈、程咬金、秦叔宝、宇文歆等挥幡而入,直突出其阵后,张我旗帜。贼顾见之,大溃。追奔三十里,斩首三千余级,虏其众五万,生擒建德于阵。
李世民斥责窦建德道,:“我自讨王世充,何预汝事,而来越境,犯我兵锋!”
建德曰:“今不自来,恐烦远取。”封德彝入贺,世民笑曰:“不用公言,得有今日。智者千虎,不免一失乎!”
丙寅(初九),王世充投降,俯下身汗流浃背。
世民曰:“卿常以童子见处,今见童子,何恭之甚邪?”
李世民说道:“你总认为我是个小孩,如今见了小孩,为什么这么恭敬?”
王世充只能不停的叩头谢罪。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窦建德被送至长安处斩。
李渊历数王世充的罪状,王世充回答说:“臣罪固当诛,然秦王许臣不死。”
李渊于是赦免他,并且贬他为庶人,流放巴蜀。
但谁曾想到,最后的结果是:
没几日,王世充仇家-----独孤机的儿子独孤修德,趁著防守不备杀掉了王世充及其兄长。
至此,唐朝除依靠突厥势力朔方梁师未平外,基本统一全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浅水原之战
浅水原之战,发生于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十一月,唐朝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浅水原(今陕西长武东北)对陇西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所部的作战,此役一举击败薛仁杲,夺取陇西,除去关中西面的一大威胁势力。此役李世民采用后发制人,疲敌制胜,坚壁不出,穷追猛打的策略,反败为胜。
此战,唐争取李轨成功,使薛军侧后受到威胁;李世民再战浅水原,闭垒以待,抓住有利战机前后夹攻,并乘势追击,使其兵不得聚,从而获胜。
在浅水原之战中,李世民巧妙地利用步兵和骑兵两个兵种在攻守上的不同优势,在长期的正面坚壁挫锐之后突然加以狂风暴雨般的背后突袭,从而获得会战的胜利,而此后又趁破竹之势以骑兵快速突击,攻灭敌人的老巢。这一套兵法成为后来李世民连破强敌的典范之作,如后来击刘武周、宋金刚、窦建德、刘黑闼等人,所采用的战术与浅水原之战都不无相似。利用骑兵奇袭敌军侧背,当己方占有骑兵优势时还不困难,但如浅水原之战那样,唐军在骑兵上全然占劣势,却仍然能取得全胜,这不能不归功于李世民过人的军事才能。
柏壁之战
柏壁之战,发生于武德二年(619年)三月至次年四月,是秦王李世民平定北方割据势力刘武周、宋金刚的关键战役,李世民在柏壁(今山西新绛西南)及其北地区消灭刘武周割据势力的重要作战。
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攻陷太原,派大将宋金刚继续南进,先后占领晋州、绛州、龙门等地。十一月,李世民率关中精兵,在龙门渡过黄河,屯兵柏壁,与宋金刚军相持。唐军占据有利地形后,用以饱待饥之策,坚壁不出,养精蓄锐。宋金刚军远道而来,补给困难,日见饥困。次年4月,宋金刚军中粮食吃尽,只好逃走。李世民引兵追击,大败宋金刚军,俘杀数万人。
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典型战例。李世民采取先疲后打方针,以主力坚壁蓄锐,待机破敌,遣偏师袭扰敌后,断其粮道,逐渐削弱敌之力量,积极创造战机,适时转入进攻,在进攻中力排众议,穷追猛打,连续作战,终获全胜,且收服大将尉迟敬德。唐军夺回河东,对巩固关中,尔后争夺中原具有重要意义。
虎牢之战
虎牢关之战,发生在唐朝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七月至四年(公元621年)五月,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洛阳、虎牢关(今中国中部河南省荥阳汜水镇西北)各个击破王世充军(郑军)、窦建德军(夏军)的一次极其重要战役。
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将智谋、勇猛、耐心、果断等各种统帅才能发挥到了极至,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窦建德仅率数百骑逃遁,随后,洛阳的王世充也被消灭。天下的局势完全转向了对唐军有利的一面。
李世民一举平定窦建德、王世充两大集团,统一中国北方,奠定唐朝版图基础,军功显赫,李渊特设天策上将策封李世民,也间接导致日后的玄武门之变。
唐灭刘黑闼之战
武德五年六月,刘黑闼再次起兵,至十月已尽复故地(参见下博之战),齐王李元吉畏其兵强不敢东进,朝野震动,朝臣多主张秦王李世民领军平乱。当时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日益尖锐,太子中允王珪、太子洗马魏征担心李世民击败刘黑闼后声望更高,遂劝李建成请求亲征,自取功名,并趁机结交山东地区豪杰,以保皇位继承权。十一月,高祖李渊诏令李建成将兵讨刘黑闼,陕东道大行台及山东道行军元帅、河南、河北各州均受其指挥,有权便宜从事。十一月二十二日,李元吉派兵在魏州(治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北)击败刘黑闼弟刘十善军。
刘黑闼挥军南进,自相州(治安阳,今河南安阳)以北州县皆归附,唯魏州总管田留安拒守。刘黑闼久攻魏州不下,便南取元城(今山东莘县西南),再回军攻魏州未果。十二月十一日,刘黑闼军陷恒州(治正定,今属河北),杀唐恒州刺史王公政。十六日,幽州大总管李艺收复廉(治今河北藁城)、定(治安喜,今河北定州)二州。十七日,田留安击败刘黑闼军,俘其莘州刺史孟柱,6000将卒降唐。十八日,唐并州刺史成仁重破刘黑闼军范愿部。刘黑闼久攻魏州不克,李建成和李元吉率唐军主力北至昌乐(今河南南乐西北),与刘黑闼对峙。李建成纳魏征建议,在军事进攻同时,辅以释放囚俘,瓦解刘黑闼军。
刘黑闼粮草已尽,部属多逃亡,或缚其将官降唐。刘黑闼见众心涣散,又恐唐军内外夹击,遂夜逃馆陶(今属河北),永济渠桥未架好,难以渡过。二十五日,李建成和李元吉率大军追至,刘黑闼命部将王小胡背水列阵,自己却见桥已搭好,即过河西逃。刘部将士见主帅先逃,军心涣散,被唐军击败,赴水死者数干人,余者皆弃甲投降。唐军乘胜过桥追击,刘黑闼率数百骑逃脱。李建成命骑将刘弘基追击。六年正月初五,刘黑闼逃至饶阳(今河北饶阳东北),从者仅百余人,欲入城求食,被其饶州刺史诸葛德威诱至城边擒获,送于李建成。刘黑闼和刘十善在洺州被杀,河北地区复为唐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唐朝统一战争,是唐朝建立后,对隋朝末年在中国各地建立的割据政权进行的统一战争。
武德元年到武德二年(618年—619年),李世民率唐军打败金城的薛举、薛仁杲父子。又以反间计俘虏了李轨,不费刀兵便尽有河西之地。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率军民反击,消灭了刘武周,恢复了对代北的统治。经过三次军事政治活动,唐朝不仅关中根据地巩固了,而且扩大了地盘,势力得到发展,可以集中力量经营中原和江南,实现统一目标。同年,瓦岗军已瓦解,山东大部分郡县已降唐,打败了中原地区的王世充和窦建德,后又镇压了刘黑闼、徐圆朗、高开道,唐朝在河南、河北、山东地区确立了自己的统治。武德四年又将两湖地区岭南并入唐朝版图,武德七年灭杜伏威部将辅公祏,江南平定。到武德七年(624年),除朔方的梁帝梁师都以外,唐朝已在全国建立了自己的统治。梁师都依靠突厥贵族的庇护,才得以割据朔方。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乘突厥衰乱,派兵攻灭了梁师都。
最终唐朝得以扫灭群雄,重新统一天下。李世民在此统一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即位后又开创了“贞观之治”,造就了唐朝的盛世。
背景
隋朝在农民起义战争的冲击下四分五裂,贵族、官吏、豪强地主纷纷拥兵割据。隋太原留守李渊乘机起兵,夺取都城长安,于隋大业十四年(唐武德元年,618年)称帝,建立唐朝,改元武德。但是此时的唐朝仅占有关中(今陕西)、河东(今山西)一隅,国内尚还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数支地方起义军队或割据势力。当时,主要割据势力有:薛举、李轨、刘武周、梁师都、王世充、萧铣、林士弘、窦建德、杜伏威等。李渊为了统一中国,采取了先固关中,东攻中原,再平江南的方略。于是,唐朝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
经过
唐朝统一战争主要包括秦王李世民率军平定薛举、薛仁杲父子、刘武周·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的战争,与赵郡王李孝恭、李靖平定萧铣、辅公祏的战争,吴王杜伏威平定李子通、林士弘的战争,太子李建成平定刘黑闼的战争。
平定北方
李渊在关中站稳脚跟后,首先对威胁关中的薛举、李轨和刘武周采取武力征讨与分化瓦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各个击破。
薛举据有陇西之地,拥兵13万,自称西秦霸王,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在金城(今兰州)称帝,国号秦,早与李渊争夺关中,未得逞。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秦帝薛举进攻唐朝。唐军与秦军在高摭对阵。不久由于统帅李世民生病,唐军被秦军打败。八月,薛举病死,其子薛仁杲(gǎo )继位。李渊乘机派使赴凉州(今甘肃武威)封李轨为凉王,以孤立薛仁杲,同时派李世民率军进攻薛仁杲军。两军在浅水原交战。李世民取坚壁疲敌战法,挫伤了秦军锐气,一举击败了秦军,一举歼敌10万之众,俘虏了薛仁杲。唐占陇西地。
武德二年(619年)二月,李渊又派使联络吐谷浑击李轨,策反其大臣安修仁发兵攻凉州城,擒李轨,唐又占河西五郡,完成了对西北的统一。
武德二年(619年),马邑 (今山西朔县)定杨可汗刘武周发兵南下,打败了留守太原的李元吉,九月攻占太原,继派大将宋金刚挥军南下,攻陷唐朝数州。不久又打败裴寂。关中大震。李渊想弃河东,被李世民劝止,遂派其率军渡河进击,与刘武周部将宋金刚对阵于柏壁 (今山西新绦西南)。李世民以主力坚壁不战,待刘武周士气低落,以少量兵力扰敌,断其粮道。切断了刘的退路。两军相持五月之久,宋金刚终因粮尽兵疲而引军北撤。李世民率军穷追,将军秦叔宝、殷开山在美良川打败刘武周的大将尉迟敬德,日行200里,连败宋军,斩数万人。刘武周、宋金刚逃奔突厥,不久被杀。经三年征战,唐已拥有西至陇右,南拥巴蜀,北据河东的巩固的根据地。从此唐朝统一了北方。
统一中原和江南
武德二年(619年),郑王王世充废隋皇泰主,在洛阳称帝,建国号郑,改年号开明,成为中原最大的割据势力。李渊在巩固关中后,于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派秦王李世民率军10万攻王世充。同时派太子李建成、唐俭等保障其侧翼安全。李世民鉴于洛阳城坚,王世充兵强,在攻克慈涧(今洛阳西)后,即分兵阻断其南北救援道路,自率主力屯于北邙(芒,今洛阳北)包围洛阳。同时派兵攻占洛阳外围要地,河南各郡县纷纷降唐。王世充几次突围,均被唐军击回。王世充派人向窦建德求救。时,窦建德已在河北称夏王,他怕郑亡夏更加孤立,难以对抗唐军,遂亲率10万大军救援洛阳,结果被李世民阻于虎牢前进不得。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李元吉出兵洛阳,讨伐王世充。经过多次战争,唐军扫清了洛阳的外围据点,包围了洛阳。王世充危在旦夕。此时河北的夏王窦建德率兵十万来援助。李世民率兵三千,抢占了虎牢关,趁夏军疲惫时发起猛攻,将夏军击败,俘获窦建德。王世充见大势已去,开城投降。窦建德部将刘黑闼再次起兵失败,后引突原兵返回河北,一度恢复了失地,但不久兵败被杀。这时,唐王朝控制了黄河流域,取得了河南、河北的统治权。
同年,唐朝赵郡王李孝恭、庐江郡王李瑗、将军李靖等
率兵进攻割据江陵、巴蜀、湖南一带的萧铣。
萧铣于武德元年(618年)称帝,国号梁,建元鸣凤,置百官,均循前梁(南朝梁)故制,其势力范围东至九江,西至三峡,南至交趾(今越南河内),北至汉水,拥兵40万,是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但其心胸狭窄,多疑,滥杀功臣,深怕部将恃功不能控制,借口营农把兵员解散还乡,只留宿卫数千人,将士离心离德。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渊乘机派李孝恭、李靖利用长江水涨,率军进攻江陵。唐军顺江而下,大败萧铣勇将文士弘于清江,直逼江陵。萧铣大惧,临时征兵又来不及,急命宿卫军出战,结果大败而回。无奈,只得出降。
接着,唐军又击败在庭州(今江西赣州西南)称楚帝的农民领袖林士弘,使唐占据了长江中游及岭南地。江淮农民起义军首领杜伏威、辅公拓先后降唐。后辅公拓又图再起,在丹阳(今南京)自称宋帝。李渊派军讨伐,在博望山、青林山大败宋军,直扑丹阳。辅公拓弃城东走武康(今浙江德清西),后被俘杀。至此,唐朝除朔方梁师都依靠突厥势力未平外,基本统一全国。
对刘黑闼的战争
武德七年(624年),由于李渊杀了窦建德,窦建德的部下刘黑闼以替窦建德报仇为口号起兵反唐,自称汉东王。李世民、李元吉率兵讨伐,击败汉军,刘黑闼逃走。不久,汉王刘黑闼复叛。鲁王徐圆朗和燕王高开道起兵响应。李建成率兵迎战,将刘黑闼击败擒杀。高开道和徐元朗相继兵败。至此,除了朔方的梁师都外,唐朝已经统一了中国。依附于突厥的梁帝梁师都于贞观二年被唐将柴绍击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最终唐朝得以扫灭群雄,重新统一天下。李世民在此统一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即位后又开创了“贞观之治”,造就了唐朝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