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锁国令

"

  锁国令(seclusion orders)是日本江户幕府关于禁止对外交通和贸易的法令。1633-1639年先后发布5次.16世纪中叶起,葡、西、荷等西欧列强先后来日本传教、贸易。为禁止天主教传播,防止商人富豪与幕府对立,巩固幕藩体制,幕府的对外政策从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时起,开始向锁国政策转变。1616年,规定欧洲船只只能在平户、长崎两港停泊交易,1624年,拒绝与西班牙通商。30年代后,加快锁国步伐,连续5次发布锁国令。直到1854年美国海军军官培里率舰叩关为止。

锁国令

锁国令——日本的“闭关锁国”政策

黑船事件是怎么回事?黑船事件经过几个阶段

  历史上的黑船事件,指的是在1853年7月8日的时候,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的这一事件。下面就让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黑船事件也叫做是黑船来航事件,在日本嘉永六年的时候,美国海军准将马休·培里亲自率领舰队驶入了日本江户湾浦贺海面的事件。当时马休·培里带着美国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的国书向江户幕府致意,最后双方在第二年的时候就签定了《日美和亲条约》。当时是在19世纪上半期,那时的日本在锁国这一政策下并局限与东北亚这一角的时候,此时的世界正在处于快速转变的时期,而像英国、法国、俄国和美国等国成为了新一波称霸世界的强国。这些国家在经历了产业革命、交通革命等革命的洗礼之后,逐渐开始为了产业革命后所需要的原料、市场、殖民地与转运站积极经营远东。

  在此之后,双方在横滨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而这一条约可以说是日本与西方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签订条约之后,其他的西方列国也开始跟随美国,开始向日本提出通商的要求。于是像英国,俄国,荷兰等的西方国家都与日本签订了相关的不平等条约。为此,日本在这样的压迫下,不得不结束了本国的锁国时代,幕潘体制也开始随之瓦解。在1853年的7月8日,美国海军派培里准将率领舰队强行驶入江户湾的浦贺及神奈川地区。在美国的武力胁迫下,日本幕府不得不接受开港要求,最终在1854年3月31日的时候,日本与美国在神奈川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这一条约,而这一事件就是著名的黑船事件。

1.png

  在1853年7月8日的这一天,日本发生了“黑船事件”。美国东印度舰队的准将马休·培里率领了有4艘战舰前进驶入日本江户湾,并通过用武力的方式来威胁日本幕府停止“闭关锁国”的政策。至于事情的发生与经过就让我们会回顾到这一段历史当中。历史上的“黑船事件”的发生过程主要有两个阶段:首先是第一个阶段:在1853年的7月,当时美国的准将马休·培里率领了4艘战舰前进驶入日本江户湾口,并通过武力的方式来威胁幕府打开国门。面对马休·培里所带来的黑色铁甲军舰,日本人也是第一次见到。马休·培里赠给幕府显示工业文明的火车机车模型和电报机,而幕府却只能用大力士搬来回赠的大米来展示自己国家的实力。对于此次的马休·培里来行事件,令日本大为震惊,并且也使得日本深深的感受到自己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因此,在日本的历史上将这一事件称之为“黑船来航”。由于当时日本在不开国就开火的威逼下,日本幕府不敢拒绝开国的要求,但是又害怕在接受培里的要求后,会受到国人的斥骂,于是就约定培里在下一年在给予答复。第二个阶段:在1854年2月13日的时候,培里再次率领着舰队来到了日本,此次的一共有7艘军舰,并一直深入江户湾内,面对培里的强硬姿势,日本幕府也只能接受培里开国的要求,于是双方就签订了日本与西方列强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后期阶段,日本被迫结束了锁国时代,幕潘体制也最终瓦解。

...查看更多

“黑船事件”过后,日本是如何摆脱幕府迎来“新生”的?

  对于江户时代的日本来说,不时出现的西洋海上舰船是漫漫太平岁月中搅人清净的几声虫鸣,却不知西方殖民者基本完成对南亚、东南亚的征服后,正以难以匹敌的坚船利炮积极向东亚渗透,最终将虫鸣之音化为雷鸣之声。

  建国后国力急剧膨胀的美国,需要为横渡太平洋前往中国的船只获取可靠的补给站,因此渐渐成为最积极要求日本幕府打开国门的国家,并最终实现了这一目标。1837年,美国商船摩利逊号开入江户湾要求通商,却立即遭到炮击,只得悻悻而回。幕府还声明以后将照此办法,来航洋船一概击之。

blob.png

  日本江户幕府时代的朱印船。

  面对不断加剧的沿海危机,江户时代的兰学家行动起来,渡边华山和高野长英撰写《慎机论》、《梦物语》等书,抨击“击攘政策”,主张与西方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但幕府的反应却是展开迫害运动,致使两人先后自杀,以此为代表的一场“蛮社之狱”,竟使得掌握西洋情报最多的兰学家群体凋零。

blob.png

  江户时代后期著名兰学家高野长英画像。

  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打败清军后迫使清政府开放国门,签订不平等条约。消息传到日本后,终于震动了老中水野忠邦为首的幕府高层,连忙于1841年将佐贺藩内学习荷兰军事的高岛秋帆及其门徒们请至关东,在武藏德丸原展示使用荷兰造洋枪洋炮、按照荷兰军队教程实施的作战战术。又于1843年撤销《异国船只驱逐令》。但因为“天保改革”计划引发反对声浪,水野忠邦于1844年便下台了,高岛秋帆竟然也很快被逮捕入狱,门徒四散。自此以后,虽然不断有消息传来,英美俄等国将派遣舰队前来迫使日本通商,但幕府完全成为埋头的鸵鸟,无所作为直至美国佩里舰队到来。

blob.png

  身处内忧外患之中的幕府管理者——水野忠邦。

  1848年,美国吞并加利福尼亚成为新领土,并在当地发现金矿,引发“淘金热”,无数美国移民涌向太平洋海岸。为了太平洋上的贸易和捕鲸事业,迫使日本打开国门已刻不容缓。终于,1853年7月8日,马休·佩里准将率领“黑船”舰队抵达浦贺港,坚决不肯退去。幕府于7月14日在久滨里举行仪式,接受美国总统国书。约定明年春季再来之后,佩里终于离去。“黑船来航”事件将德川幕府整个体制矛盾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

  第一个矛盾,幕府的外交体制是“大君外交”,将军作为“大君”在处理对外事务时是日本最高元首的身份,但在日本国内,日本名义最高元首仍是天皇。现在作为美国元首的总统递交来国书,这烫手山芋是将军自己处理了呢,还是扔给天皇(即请求天皇“赦许”)——那到底谁是日本元首?

  第二个矛盾,毫无疑问美国人坚船利炮,一旦开战,身为岛国的日本比泱泱大国的清王朝更难实施抵抗,更不用说只掌握六七万直属旗本、家人的幕府。但如果动员日本各地大名自行组织武力防御,则又违反了“强本弱末”政策,会动摇幕藩体制根基。

  第三个矛盾,如果幕府想要凭借自身的力量抵抗外敌入侵,那么武士军队就必须改制为近代军队。西方近代国民军队从武器编制到建军思想、征兵体制、训练方法,与武士军队的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如此彻底的改革形同将世代传袭的武士军队灭亡,甚至将颠覆“士农工商”之封建社会基础。如此釜底抽薪的改革搞还是不搞?

  第四个矛盾,西方国家的目的在于通商,幕府也终于明白在此新时代中,与各国通商互换有无,才能培植产业、增进财富,巩固幕府统治。与外国通商还需要日本撤销藩国壁垒,即全国的政治、经济要由现代统一政府来组织。那么作为德川幕府统治基础的幕藩体制还能够继续存在吗?

  综上所述,“黑船来航”事件将一大堆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社会之矛盾,一股脑压至德川幕府面前,而且这些矛盾都有此特点:无论幕府采取保守的或激进的对策,都会相应产生更多的矛盾,所以幕府眼前根本没有好的选择。后世的历史学家无法指摘幕府面对危机时不够努力,但努力的后果如何呢?

blob.png

  日本人笔下的马休·佩里。

  针对第一个矛盾,幕府首席老中阿部正弘只得打破“大君外交”由将军包办外交决策之惯例,向朝廷汇报“黑船来航”事件,又向各国大名征求意见,而对象不仅包括谱代大名,还包括从来无资格参与幕府决策的外样大名。如此一来,看似一时之间责任被分摊了,但由此发端,天皇、公卿、外样大名,直至各国中下层武士乃至平民,都参与到政治外交事务中来。

  当佩里依照约定率领规模更大的“黑船”舰队于1854年2月再次来到日本,并以更加恫吓性的姿态对待幕府之后,终于迫使幕府于神奈川签订《日美和亲条约》,打开日本国门。西方各国随后纷至沓来迫使幕府订约。反幕府公卿、外样大名的嘴皮子越发摩擦飞快,而中下层武士乃平民干脆动刀动枪,开始搞“尊皇攘夷”,“天诛”亲幕府人士。——将军必须要面对不但在名义上,而且在事实上失去日本元首之权力的现实。

  针对第二个矛盾,幕府只好承认“二百年升平,武力衰微”的现实,采取了撤销大船建造禁令、建造海岸防御炮台、兴建炼铁反射炉和关口铸炮厂、向荷兰订购蒸汽船、开设长崎海军传习所、录用兰学家创建藩书调所等等措施,1856年陆军讲武所亦宣告建立。林林总总的决策在短短两三年内便陆续付诸实施,堪称果断又迅捷,可是当美国在1857年又向幕府施加外交压力之时,幕府仍然没有实力断然拒绝,虽经艰苦谈判,只得于1858年签署《日美修好通商条约》,在关税自主权、领事裁判权(事实上的治外法权)、单方面最惠国待遇等方面丧权辱国,并导致黄金外流、物价飞腾、破产失业者不计其数。如此一来,尊皇攘夷运动更加甚嚣尘上,幕府大老井伊直弼虽发动“安政大狱”加以镇压,激进分子却于1860年将井伊“天诛”砍杀于樱田门外,史称“樱田门之变”。幕府越是搞改革,全社会就越是纷纷攘攘,而以西国大名为首的诸侯也趁此混乱局势,购买枪炮轮船、经营贸易、推行殖产兴业、组建编制近代军队。支撑幕藩体制的“强本弱末”政策自行瓦解。

  针对第三个矛盾,幕府必须以近代化的海军、陆军对应艰难时局,却无法保证掌握近代军事技术的家臣与陈旧古板的幕府保持一条心。1864年,胜海舟在神户开设海军操练所,幕府却很快以加入其中的坂本龙马等人思想激进为由,于翌年将操练所关闭。1862年,面对陆军讲武所成果寥寥之状况,幕府颁布了《兵赋令》,但兵源和兵饷仍然来自于旗本领地之上贡,这支幕府“步兵队”在1864年镇压天狗党叛乱中的表现完全不能令人满意。

  1863年年初,天皇派遣公卿三条实美向将军德川家茂传达朝廷赦令,限期责令幕府攘夷,由此攘夷运动进入高潮。8月,因为偶然斩杀英国人之“生麦事件”,萨摩藩被英国舰队报复炮击,史称“萨英战争”。由于在6月朝廷规定攘夷期限到时,幕府毫无动作,最积极的长州藩遂自行在下关向外国船只开炮。英、法、荷、美终于忍无可忍,于1864年9月纠集四国联合舰队炮击下关,史称“下关战争”。这场战争的后果是长州藩激进派在高杉晋作、桂小五郎等领导下,更加倚靠成员大多为庶民身份的“奇兵队”等武装团体。这一类军事团体是对“士农工商”之封建阶级制度的颠覆,更是未来实行国民普遍征兵制度所创制“皇军”之鼻祖。普遍装备洋枪洋炮的“奇兵诸队”之战斗力还高于为了军饷打仗的幕府陆军。

blob.png

  现位于横滨市鹤见市生麦的砍杀事件纪念碑

  针对第四个矛盾,幕府别无选择,必须在军事、政治、经济各层面上将自身树立为具有全国性统治力的政府,而首要任务便是镇压骚动的西国强藩——但这项首要任务却完全失败。1864年7月京都发生的“池田屋事件”标志着斗争进入白热化,长州藩激进派很快组织队伍上京攻打皇居,被负责防卫的会津、萨摩等藩军联手打败,史称“禁门事变”。一个多月之后,沦为“朝敌”的长州藩又遭四国舰队蹂躏,幕府于年末所发动的“第一次征长战役”之形势似乎好得不能再好。然而此时历史拐点出现了——数月前还与长州藩激战于皇宫禁门的萨摩藩军,以西乡隆盛为首的指挥层转向了,连同公卿们一通忽悠,“第一次征长战役”竟不了了之。随后经由坂本龙马等牵线,萨、长两藩秘密联合,大量洋枪洋炮流入长州。如此形势急剧逆转,其实与幕后洋人的活动相关——1865年幕府与法国已经打得极为火热,以出卖日本多项主权利益(例如由法国公司垄断生丝贸易)为代价,换来法国提供经济、军事乃至政治改革指导等许多援助。而与法国竞争的英国则转头去扶持被自己教训了一顿的萨摩藩,西乡、大久保等有识之士通过“萨英战争”认识清楚日本与西方列强的差距,必须整个推翻封建体制,日本才有出路,于是接受英国援助,转入倒幕阵营。

blob.png

  西乡隆盛。

  其后的历史进程可用“一泻千里”来形容:1866年中,幕府终于醒悟过来,发动“第二次征长战役”,但此时积极予以配合的大名藩军已少之又少,幕府军由海、陆多条线路发起的进攻全部失败,威信扫地。末代将军德川庆喜急忙实施最后一轮改革:《兵赋令》取消,由旗本领地缴纳金钱直接用来雇佣士兵、购买法国武器、由法国教官训练,但还来不及获得足够成果,便被迫于1867年10月向朝廷“奉还大政”,此举试图以退为进。然而倒幕阵营步步紧逼,1868年1月初“挟天子以令天下”,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随后双方军队在京都附近的鸟羽、伏见进行决战,幕府军大败。倒幕诸藩联军摇身一变成为持有天皇赐予“锦之御旗”的“官军”,由西乡隆盛担任实际总指挥,一路势如破竹进军至江户城下,德川庆喜自行宣布退位,江户“无血开城”。德川幕府就此覆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清朝时期日本为何也出现了“闭关锁国”?日本的“锁国令”是怎么回事?

  锁国令(seclusion orders)是日本江户幕府关于禁止对外交通和贸易的法令。1633-1639年先后发布5次.16世纪中叶起,葡、西、荷等西欧列强先后来日本传教、贸易。为禁止天主教传播,防止商人富豪与幕府对立,巩固幕藩体制,幕府的对外政策从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时起,开始向锁国政策转变。1616年,规定欧洲船只只能在平户、长崎两港停泊交易,1624年,拒绝与西班牙通商。30年代后,加快锁国步伐,连续5次发布锁国令。直到1854年美国海军军官培里率舰叩关为止。

blob.png

  历史解释

  锁国是日本江户时代德川幕府实行的外交政策。于1633年颁布第一次锁国令开始,直到1854年美国海军军官培里率舰叩关为止。当初实行政策时锁国亦称呼为海禁,锁国这名字是由兰学者志筑忠雄在1801年提出。当然日本与外国的贸易关系并非完全中止,但仅允许与特定对象进行,包括与荷兰人在长崎出岛进行贸易,而明朝清朝在长崎亦有贸易来往。此外对马藩与朝鲜、萨摩藩与琉球国以及松前藩与虾夷有贸易关系。

blob.png

  背景

  自从西班牙传教士圣方济各沙勿略来到日本传教(集中在长崎市),不少日本大名及各阶层人民均信奉天主教,后来江户幕府实行禁教令,信徒被迫更改信仰以及被流放到外国。后来为了阻止外国传教,决意与亲天主教的西班牙及葡萄牙断交。

blob.png

  原因

  在安土桃山时代有不少基督教的传教士来航日本并且在日本传教,但是在江户幕府确立以后,将军开始颁布了“禁教令”,从而开始有锁国的念头。面对幕府的禁教令,在九州地方爆发了岛原之乱。后来在德川第三代将军家光的统治下完成了锁国的制度。江户时代中期发生了“费顿号事件”,导致了锁国的程度提升到另外一个地步。费顿号事件即一艘英国船伪装成荷兰船并且驶入长崎胁持长崎奉行所裏面的职员要求给予食物、水和柴薪,当长崎奉行交出这些物品后便扬长而去的事件,这件事件使得长崎奉行松平康英切腹。震怒的幕府下达了“异国船打退令”,又称“无二念打退令”,下令所有外国船只一靠近日本本土就予以炮弹攻击,促使了日本的完全锁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日本一共实行了多少次“锁国令”?日本锁国令的内容是什么

  当天主教在日本蓬勃的发展的时候,德川幕府意识到天主教的发展对自己整个国家的统治有威胁的时候,德川幕府便行了严厉的禁教政策,和严厉的锁国令。其实德川幕府实行锁国令的根源,就是自己的统治受到了威胁。

blob.png

  主要内容

  内容

  1、禁止日本船出海贸易和日本人与海外往来,偷渡者要处以死刑;

  2、取缔天主教的传教活动,对潜入日本的传教士应该予以告发和逮捕,以防止天主教在日本的蔓延;

  3、对驶抵日本的外国船只实行严密的监视,贸易活动也由幕府进行严格的管制。

  这样,日本的“锁国体制”最终确立起来了。

  目的

  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幕府的统治,维护封建的剥削制度。日本实行锁国政策,制止了西南大名利用海外贸易增强割据实力的倾向,巩固了德川幕府在全国的统治地位。

  其次,全面禁止日本商人出海进行贸易,切断了国内商业资本与海外市场的直接联系,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小农经济免受冲击,以维护封建的剥削制度。

  再次,在日本的历史上,被压迫的群众曾以宗教为旗帜进行过武装暴动,由此可根除宗教在日本农民中的影响,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blob.png

  危害

  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从其主观动机来说,无疑为了防范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渗透、维护日本的国家独立,从客观的效果来看,在一定的时期内也确实起到了预期的作用。但从长远看,这种政策只能延缓民族危机的来临,而其最终的结果必然酿成更为严重的危机。因为:

  (1)在日本实行锁国的200多年间,西方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先是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再到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西方国家的实力增强;而日本由于实行锁国政策,贸易停滞,使国内经济几乎与世界市场隔绝,严重地影响了新的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延缓了封建经济解体和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同时与外国交流终止,使江户时期的日本文化失掉了开阔与雄伟的精神。这就使本来已经落后的日本,进一步被资本主义的西方抛在后面。

  (2)锁国政策巩固了幕藩封建体制,当这一体制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时,锁国政策的反动作用也就更加明显了。

  略历

  元和二年(1616年)中国(明朝)以外的船只限定停泊于长崎及平户

  元和九年(1623年)英国的平户商馆被关闭。

  寛永元年(1624年)与西班牙断交,禁止船只进入。

  寛永八年(1631年)奉书船制度开始。朱印收以外的朱印船必需有老中奉书。

  寛永十年(1633年)第1次锁国令。禁止奉书船以外船只渡航。此外,禁止滞留外国5年以上的日本人回国

  寛永十一年(1634年)第2次锁国令。再次通达第1次锁国令的内容。

  寛永十二年(1635年)第3次锁国令。中国(明朝)、荷兰以外的船只只能进入长崎,禁止所有在外的日本人回国。

  寛永十三年(1636年)第4次锁国令。与贸易没有关系葡萄牙人妻子(包括日本混血儿)总共放逐了287人到澳门,其余滞留在出岛

  寛永十四-十五年(1637年-至1638年)岛原之乱

  寛永十六年(1639年)第5次锁国令。禁止葡萄牙船只入港。

  寛永十七年(1640年)葡萄牙船只要求再次通商。幕府处死61名使者

  寛永十八年(1641年)锁国制度完成。荷兰商馆迁移到出岛。

  正保四年(1647年)2艘葡萄牙船来到日本,要求恢复外交关系。幕府拒绝。

blob.png

  幕府态度

  在颁布“异国船打退令”后,日本锁国迈向了完全的态势。后来却发生了“摩利逊号事件”,使得幕府的态度改变。一艘美国船“摩利逊号”接载日本难民前往九州却差点遭受炮击,导致了日本国内的不满。后来幕府为了镇压反对锁国的人们,下令予以逮捕,也就是“蛮社之狱”。在清朝鸦片战争战败后,日本无法坚持锁国制度,所以颁布“薪水给予令”,让所有异国船在来到日本本土后禁止上陆,只是提供柴薪、食物和水后离开。

  黑船事件

  1853年和1854年美国海军军官佩里(又作培理)分别率领五艘和七艘军舰(日本方称为黑船)从浦户和江户湾登陆,并呈交美国总统的国书。(史称“黑船来航”)在1854年的来访中签订“日美和亲条约”。1858年日本和美国签订“日美修好通商条约”和“安政条约”(美,荷,俄,英,法),锁国告终。

  对外贸易

blob.png

  大致上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由幕府直接控制,在长崎负责荷兰以及中国之间的贸易。

  第二种是由藩主,与该国特定的贸易,即对马藩的宗氏与朝鲜、萨摩藩岛津氏与琉球国、松前藩松前氏与虾夷(北海道)的对外贸易,这四个港口开放,被日本称为四口。

  附

  1633年,译文据中川清次郎著《西力东渐本末》,1943年版,第196-198页。

  一、除特许船只以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

  二、除特许船只以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外国。如有偷渡者,应处死罪,偷渡船及船主,一并扣留。

  三、以去外国并在外国构屋营居之日本人,若返抵日本应即处以死罪。但如在不得已之情势下,被迫逗留外国,而在五年之内归来日本者,经查明属实,并系恳求留住日本者,可予宽恕。如仍欲再往外国者,即处死罪。

  四、如发现有耶稣教蔓延之处,汝二人①应即前往戒谕。

  五、发现耶稣教教士者,应予以褒赏。告发人之功绩优良者,赏银百枚。其他告发人,依其忠行情节,酌量褒赏。

  六、外国船来到,应即呈报江户。并应按照往例,通告大村藩主,请其派遣监视舰船。

  七、如有发现传播耶稣教之“南蛮人”或其他邪言惑众者,应即押解至大村藩之牢狱。

  八、外国船所在各种货物不得由某一地方全部包购。

  九、禁止官吏在长崎直接购买外国船之货物。

  十、外国船之货物应列单呈报江户。但可以按照往例令其交易,不必等待江户批示。

  十一、外国船装来之生丝,应于确定价格后,全部分配于五处②。

  十二、生丝以外之其他各种货物,应在生丝价格确定后,按丝价标准,各立行情,进行交易。(附:货物之买卖,限于价格确定后二十日内交易完毕。)

  十三、外国船之归期,限于9月20日以前,迟到之船,其归期限自驶到之日起,五十日以内。

  十四、禁止外国船将卖剩之货物寄存于日本,并禁止日本人接受此等寄存。

  十五、五处之商人限于7月20日以前抵达长崎。迟到者不列入分配额中。

  十六、驶抵萨摩、平户及其他任何之港口,交易必须按照长崎之丝价,在长崎丝价未确定前,不准交易。

  上列诸条,应各遵守查照办理。

  宽永10年2月28日 此令 曾我又右卫门 今村传四郎 幕府五大臣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1853年和1854年美国海军军官佩里(又作培理)分别率领五艘和七艘军舰(日本方称为黑船)从浦户和江户湾登陆,并呈交美国总统的国书。(史称“黑船来航”)在1854年的来访中签订“日美和亲条约”。1858年日本和美国签订“日美修好通商条约”和“安政条约”(美,荷,俄,英,法),锁国告终。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