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桥战役是维京入侵英格兰期间,盎格鲁-撒克逊军队在英格兰国王哈罗德二世的指挥下,于1066年9月25日在英格兰东约克郡乡下斯坦福桥战役击败由挪威国王哈拉尔三世指挥的维京军队的一次战役。在此次战役中,维京人大部被歼灭,哈拉尔三世也在战斗中阵亡。此役标志维京人入侵英格兰的终结,维京时代也宣告结束。
虽然哈罗德二世击退了挪威人的入侵,但英格兰军队也元气大伤。仅仅几个星期后,哈罗德二世就战死在黑斯廷斯战役中,英格兰随后被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
斯坦福桥战役是维京入侵英格兰期间,盎格鲁-撒克逊军队在英格兰国王哈罗德二世的指挥下,于1066年9月25日在英格兰东约克郡乡下斯坦福桥战役击败由挪威国王哈拉尔三世指挥的维京军队的一次战役。在此次战役中,维京人大部被歼灭,哈拉尔三世也在战斗中阵亡。此役标志维京人入侵英格兰的终结,维京时代也宣告结束。虽然哈罗德二世击退了挪威人的入侵,但英格兰军队也元气大伤。仅仅几个星期后,哈罗德二世就战死在黑斯廷斯战役中,英格兰随后被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
背景
由于英格兰国王忏悔者爱德华于1066年1月去世,这触发了一系列围绕英国王座的战争。这些觊觎王座的人遍布西北欧,他们中的挪威国王哈罗德·哈拉尔德集中了300艘船只,携带了大约15000人的军队,入侵英格兰。他于9月抵达英格兰海岸并汇合了由托斯提·葛温森带来的更多的来自于佛兰德斯和苏格兰的补充兵员。托斯提在与他的长兄哈罗德(当时已被选为国王)争吵后,被剥夺了诺森伯兰伯爵的爵位后并于1065年被放逐。托斯提参与了1066年春天以来的在英格兰的一系列失败的进攻。1066年夏末,在前进到约克之前,入侵者沿乌斯河航行。在城外他们于发生在9月20日的福佛战役击败了由麦西亚伯爵埃德温和他的兄弟诺森比亚伯爵摩卡带领的北部英国军队。由于这次胜利,入侵者得到了约克的投降,入侵者在短暂的占领该城并掠走人质和给养后,又回到了在Riccall的船上。入侵者与诺森伯兰媾和以换取其支持哈拉尔德登上王位,同时也要求从整个约克郡给予更多的人质。
此时哈罗德二世正在南英格兰防御从法国而来的由征服者威廉带领的入侵者,威廉是另一个英国王座的觊觎者。当得知了挪威的入侵后,他带着他的侍卫以及尽其所能召集来的领主日夜不停的一起快速向北。在4天内,他的队伍从伦敦到约克郡,一共行进了185英里,这绝对可以让挪威人大吃一惊。当得知挪威人已经要求在斯坦福桥交接其他人质和给养,哈罗德二世迅速穿过约克郡并在9月25日于约定交接地点攻击了挪威人。直到英军出现 在入侵者的视野,入侵者才发现敌军已在眼前。
位置
有争议的是,在战役发生时那里是否有一个村庄和一座桥。一种推测认为,在1066年时还没有斯坦福桥,甚至直到1086年,末日审判书编成时也不没有。这个暗示和描述穿过德文特河地点的名字应当是由单词石头(stone)、涉水(ford)、桥(bridge)衍生出来的,即被水漫过的石头(stoneford)与桥梁(bridge)。在村庄的位置,在河床上有一个露出河床的岩石,曾经有水流过形成一个迷你瀑布。在枯水季节人们可以很容易的从这一处步行或骑马涉水过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斯坦福桥战役是维京入侵英格兰期间,盎格鲁-撒克逊军队在英格兰国王哈罗德二世的指挥下,于1066年9月25日在英格兰东约克郡乡下斯坦福桥战役击败由挪威国王哈拉尔三世指挥的维京军队的一次战役。在此次战役中,维京人大部被歼灭,哈拉尔三世也在战斗中阵亡。此役标志维京人入侵英格兰的终结,维京时代也宣告结束。虽然哈罗德二世击退了挪威人的入侵,但英格兰军队也元气大伤。仅仅几个星期后,哈罗德二世就战死在黑斯廷斯战役中,英格兰随后被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
战斗过程
战局对于挪威人来说极为不利,他们的军队被分割为两股,一些人留在德文特河西岸,而主力部队停留在东岸;由于事前没有想到撒克逊人会突然进攻,再加上这天天气出奇的热,挪威人把盔甲都留在了船里。撒克逊军队很快击溃了西岸的挪威军队,等到撒克逊部队的主力到达时,留在西岸的挪威人不是被杀就是逃过了河。但是撒克逊人在过桥时被拖延了一段时间。根据民间故事的说法,一名手持战斧的挪威巨人站在桥上一力阻挡了整支撒克逊军队。根据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的记载,这名巨人至少砍倒了40名英格兰士兵。最后一个英格兰人靠着半块木板漂到桥下,用长矛刺透桥板击中了挪威巨人,这才杀死了他。
不管撒克逊人受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挪威人获得了喘息之机。他们组成了一道盾墙来抵御英国人的进攻。哈罗德的军队一拥过河,排成了一道比挪威军队稍窄的阵线,随后发动了冲锋。尽管没有披戴铠甲对于挪威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劣势,双方仍然激战了数小时之久。最终挪威军队开始显露出败象,撒克逊人趁势突破了对方的盾墙防御,并对敌人的侧翼进行了合围。哈拉尔德被一支流矢射中气管,当场毙命。托斯提格也战死阵中。挪威军队开始瓦解,并且基本上丧失了战斗力。
在战役的最后阶段,在雷考看守船只的挪威军队在哈拉尔德的女儿的未婚夫埃斯泰因·奥瑞(Eystein Orri)的率领下赶来增援。因为长途跋涉,这支援军中的一些人在到达战场之前就因为劳累而跌倒甚至死去。这些战士全副武装加入战斗,他们的反击被挪威人称为"奥瑞之风暴"(Orri's Storm)。他们的确短暂的阻挡了撒克逊人的凶猛势头,但是很快因为寡不敌众而战败,奥瑞本人也被击杀。至此,挪威军队彻底溃败,撒克逊人一路追击,有的挪威人在逃跑时溺毙在河里。
难以想象在如此狭小的战场竟战死了如此之多的士兵,据说在此役七十年之后这里的土地仍然因为白骨堆积而显成白色。
后果
战后哈罗德和残存的挪威人(包括哈拉尔德的儿子奥拉夫(Olaf)和奥科尼伯爵保罗·索芬森(Paul Thorfinnsson, Earl of Okney))达成了和平协议。挪威人被允许离开英格兰,前提是他们必须发誓永不踏上英格兰海岸。挪威人来的时候乘坐300艘船,回去的时候只能坐满24艘船了,这足可见他们的人员损失之大。他们先是退回奥克尼群岛,并在那里过冬。来年春天,奥拉夫返回了挪威。挪威王国随后分裂,奥拉夫和他的兄弟玛格努斯(Magnus)分别治理一部分国家。
斯坦福桥战役结束后的第三天,也就是9月28日,诺曼人在征服者威廉的率领下在英格兰南海岸登陆。哈罗德只好带着自己这支刚刚经历过一次战斗而疲惫不堪的军队火速南下迎敌。10月14日,哈罗德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兵败被杀,宣告了诺曼征服的开始与盎格鲁-撒克逊统治时代的结束。由于众多的塞恩贵族战死在斯坦福桥和黑斯廷斯,撒克逊人很难再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来面对诺曼大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哈罗德国王的困境
到1066年9月中旬,新加冕的英国国王哈罗德·戈德温森面临着一个可怕的困境。
整个夏天,他一直在观看英格兰南部海岸准备入侵诺曼底公爵威廉。随着夏季进入9月份,跨渠道入侵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遥远。在1066年9月8日,哈罗德做出了决定性的决定,以击败他的许多海岸防线。
突然,有消息传来哈罗德,确实发生过入侵。但不是他一直期待的那个。据报道,由传说中的维京人哈罗德·哈德拉达领导的挪威人的巨大入侵力量,在哈罗德的兄弟托斯蒂格的帮助下,向北部的城镇和村庄施加了浪费。
哈罗德应该怎么做?
他应该留在南方,等待诺曼入侵的所有可能威胁在消失一年吗?或者他应该向北进军,消除Hardrada的威胁,然后回到面对现在的诺曼入侵的远程威胁?
1066年9月20日,哈罗德动员了他的部队并带着6000名战斗人员前往北方。
挪威的进步
对于哈德拉达来说,进步是迅速和致命的,不久之后,入侵者发现自己对约克市产生了影响。在哈罗德的部队向北行进的那一天,盎格鲁撒克逊人在约克南部的富尔福德门进行了战斗。
Hardrada的胜利是完全和完整的。英国人逃离战场,Hardrada和Tostig在他们的胜利中大放异彩。
与城市长老商定了投降条款,并安排双方于9月25日在约克东北部的斯坦福桥举行会议。
哈罗德国王接近
与此同时,哈罗德和他的手下已经取得了奇迹般的军事壮举 - 他们在短短四天内无情地向北行进了200英里。他于24日抵达约克郡约克郡的约克郡,距离约克以南10英里。在这里,他可能第一次了解到英国军队在富尔福德遭受的全面失败。
哈罗德再次陷入两难境地。在任何情况下,哈德拉达都不会了解他在北方的存在。他立即封锁了塔德卡斯特镇。在所有进场道路上放置警卫,他确保没有人进入或离开塔德卡斯特。
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告诉我们,第二天哈罗德进入约克并会见了城市长老。他们立刻向哈罗德投掷了他们的命运,放弃了之前向哈德拉达的投降。
去斯坦福桥
哈罗德现在开始短暂前往斯坦福桥,在那里他完全惊讶地抓住了挪威入侵者。仅仅是一名平民代表,维京人已经放松了警惕,有些人甚至还在脱离他们的战斗装备。伟大的维京编年史家Snorritells我们说“他们非常快乐”,显然过度庆祝。
根据同一个编年史家的说法,“英国人的闪亮武器就像闪闪发光的眼睛。”托斯蒂格非常清楚他兄弟的战斗品质,建议采取战术撤退。但是Hardrada却没有。他站在他的立场,准备战斗。
斯坦福桥战役
战斗持续了四个小时。挪威人的战斗非常激烈。但最终英国的优秀数字开始显现。哈德拉达落后于他最好的战士的盾墙。但无济于事。最终伟大的维京人被箭射中 - 据说刺穿了他的喉咙。托斯蒂格接受了命令但很快他也被杀了。失败现在变成了溃败。
这就是哈罗德胜利的全部,幸存者们在24条长船中一瘸一拐地回到了挪威 - 这支部队的唯一幸存者已经出现在拥有如此高度希望的200艘船上。
但双方的伤亡人数都很高。哈罗德的军队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他的许多领导人都被杀或受伤。
可怕的新闻
几天后,正是在一场胜利盛宴中,哈罗德接到了必须让他冷静下来的消息。难以想象的事情发生了 - 威廉公爵穿过英吉利海峡并以巨大的入侵力量降落在南海岸。
哈罗德国王立即激动了他的战斗疲惫的军队。他们再次开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游行。这一次是在黑斯廷斯的南部英国海岸结束,并且平衡了英国历史的所有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位置
有争议的是,在战役发生时那里是否有一个村庄和一座桥。一种推测认为,在1066年时还没有斯坦福桥,甚至直到1086年,末日审判书编成时也不没有。这个暗示和描述穿过德文特河地点的名字应当是由单词石头(stone)、涉水(ford)、桥(bridge)衍生出来的,即被水漫过的石头(stoneford)与桥梁(bridge)。在村庄的位置,在河床上有一个露出河床的岩石,曾经有水流过形成一个迷你瀑布。在枯水季节人们可以很容易的从这一处步行或骑马涉水过河。
战斗过程
9月25日,双方在斯坦福桥准备决战。挪威一边大约9000人,英军的人数则与之相当或略多。
战前,熟悉英军战法的托斯蒂格建议哈拉尔率军回到船只附近,利用船只掩护以防御英军乘马突袭。但哈拉尔拒绝了这一建议。 他举起战旗“大地摧毁者”(Land-Waster),下令全军在高地上摆出狭长的盾墙阵型,并在弓箭手外围布置一圈士兵进行护卫。 此外,哈拉尔三世还要求前排士兵将手中的长矛朝向斜上方、以防敌军乘马突袭。
同时,英军也在哈罗德指挥下以盾墙阵型向前推进。双方布阵完毕后,有20名身着锁子甲的英军骑兵来到挪威联军阵前,其中一人向托斯蒂格喊道: 你的兄弟哈罗德国王在此向你问好。你若答应他的条件与他保持和平的话,将能获得王国的三分之一。
托斯蒂格表示拒绝: 那么我的盟友挪威国王将能得到什么?
骑马者略带嘲讽地回答道: 既然他的个头比一般人都要高,那就给他一片七英尺见方的土地,不够的话再多一点也没问题。
说完这番话后,骑马者回到了英军阵中。事实上,出阵者就是英王哈罗德本人。 当哈拉尔得知此事后,也嘲讽地对托斯蒂格说道: 这矮子看着就像个小男孩,不过他在马镫上站得还挺安稳。
随后,战斗正式打响。哈罗德先派出一队人乘马向挪威军队发起冲击。但第一波攻击被盾墙所阻,挪威人的弓箭手也给英军先锋造成了不小的伤害。哈罗德见状,决定采取佯攻之法诱使挪威军队出击,以破坏其防线。
哈拉尔三世不知是计,在未携带盾牌,也未着锁子甲的情况下就挥舞长剑冲出,率军发起冲锋。双方在短促的弓箭与标枪射击后,使用严密的盾牌阵撞向对手。一场残酷而血腥的重步兵对战,在两支风格异常接近的军队之间展开。
关键时刻,哈拉尔三世被一支流矢射中咽喉,当场毙命。托斯蒂格见状立刻命令全军后撤,重新组织起盾墙防御。此时,哈罗德再次要求托斯蒂格罢兵休战,许诺饶恕后者的所有军队。 但挪倔强的挪威人死战不退,与哈罗德的精锐近卫军再次血战。托斯蒂格很快也战死沙场,挪威人败象已显。
这时,留在船上的挪威后备军急忙赶来增援。但这支后备军抵达战场时已精疲力尽,为了减少负担,他们便扔掉盔甲继续战斗。 但整场战斗已失去悬念,人数处于劣势的挪威人不断后撤。
发起追击的英格兰军队却被一位据守桥梁的挪威武士挡住去路。这位一夫当关的勇士,使用重型战斧,先后砍杀了40余名英军。最后一个英格兰人靠着半块木板漂到桥下,用长矛刺透桥板击中了挪威巨人,这才杀死了他。但他的努力也已无力回天,英军的屠戮一直持续到深夜。
还有另一种关于作战过程的说法,哈罗德的突袭使得维京人措手不及。战局对于挪威人来说极为不利,他们的军队被分割为两股,一些人留在德文特河西岸,而主力部队停留在东岸;由于事前没有想到撒克逊人会突然进攻,再加上这天天气出奇地热,挪威人把盔甲都留在了船里。
撒克逊军队很快击溃了西岸的挪威军队,等到撒克逊部队的主力到达时,留在西岸的挪威人不是被杀就是逃过了河。挪威人在东岸组成了一道盾墙来抵御英国人的进攻。哈罗德的军队一拥过河,排成了一道比挪威军队稍窄的阵线,随后发动了冲锋。尽管没有披戴铠甲对于挪威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劣势,双方仍然激战了数小时之久。最终挪威军队开始显露出败象,撒克逊人趁势突破了对方的盾墙防御,并对敌人的侧翼进行了合围。哈拉尔德被一支流矢射中气管,当场毙命。托斯提格也战死阵中。挪威军队开始瓦解,并且基本上丧失了战斗力。
在战役的最后阶段,在雷考看守船只的挪威军队在哈拉尔德的女儿的未婚夫埃斯泰因·奥瑞(Eystein Orri)的率领下赶来增援。因为长途跋涉,这支援军中的一些人在到达战场之前就因为劳累而跌倒甚至死去。这些战士全副武装加入战斗,他们的反击被挪威人称为“奥瑞之风暴”(Orri’s Storm)。他们的确短暂的阻挡了撒克逊人的凶猛势头,但是很快因为寡不敌众而战败,奥瑞本人也被击杀。至此,挪威军队彻底溃败,撒克逊人一路追击,有的挪威人在逃跑时溺毙在河里。
难以想象在如此狭小的战场竟战死了如此之多的士兵,据说在此役七十年之后这里的土地仍然因为白骨堆积而显成白色。
后果
战后哈罗德和残存的挪威人(包括哈拉尔德的儿子奥拉夫(Olaf)和奥科尼伯爵保罗·索芬森(Paul Thorfinnsson, Earl of Okney))达成了和平协议。挪威人被允许离开英格兰,前提是他们必须发誓永不踏上英格兰海岸。挪威人来的时候乘坐300艘船,回去的时候只能坐满24艘船了,这足可见他们的人员损失之大。他们先是退回奥克尼群岛,并在那里过冬。来年春天,奥拉夫返回了挪威。挪威王国随后分裂,奥拉夫和他的兄弟玛格努斯(Magnus)分别治理一部分国家。
斯坦福桥战役结束后的第三天,也就是9月28日,诺曼人在征服者威廉的率领下在英格兰南海岸登陆。哈罗德只好带着自己这支刚刚经历过一次战斗而疲惫不堪的军队火速南下迎敌。10月14日,哈罗德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兵败被杀,宣告了诺曼征服的开始与盎格鲁-撒克逊统治时代的结束。由于众多的塞恩贵族战死在斯坦福桥和黑斯廷斯,撒克逊人很难再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来面对诺曼大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斯坦福桥战役是维京入侵英格兰期间,盎格鲁-撒克逊军队在英格兰国王哈罗德二世的指挥下,于1066年9月25日在英格兰东约克郡乡下斯坦福桥战役击败由挪威国王哈拉尔三世指挥的维京军队的一次战役。在此次战役中,维京人大部被歼灭,哈拉尔三世也在战斗中阵亡。此役标志维京人入侵英格兰的终结,维京时代也宣告结束。
虽然哈罗德二世击退了挪威人的入侵,但英格兰军队也元气大伤。仅仅几个星期后,哈罗德二世就战死在黑斯廷斯战役中,英格兰随后被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
背景
1066年1月5日,英格兰国王忏悔者爱德华在威斯敏斯特病逝。这位笃信宗教的国王没有留下子嗣,于是他在临终之际要求将王位交给位高权重的西撒克逊伯爵哈罗德。然而,哈罗德加冕后不久便天生异象。据《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记载:
1066年复活节后,在全英国的天空中见到一种前所未见的迹象,有人说它是彗星。这种天象被人称之为带毛发的星,整整照耀了一个星期。
当时的英格兰虽然仍能保持统一,但它在政治上已极为虚弱,君主制也日趋衰败。随着王权衰弱,各地郡长和伯爵群起割据。哈罗德的父亲戈德温伯爵生前就多次出兵反对爱德华的统治,迫使爱德华承认他在国内至高无上的威权。哈罗德之所以能成为国王的接班人选,与他父亲的政治影响不无关系。
而当时的另一位权臣——麦西亚伯爵利奥弗里克也成为国王的巨大威胁。1055年,爱德华为了压制利奥弗里克的势力,将后者的儿子埃尔夫加放逐。但利奥弗里克父子很快就召集了一支由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组成的大军杀回国内。他们在赫里福德击败王军。于是爱德华只得恢复了埃尔夫加的爵位和领地。 英格兰王权的衰弱状况可见一斑。
哈罗德在国内的地位也并不稳固。两起重大变故极大地影响了他的威权:
其一是1064年哈罗德出访诺曼底公国时被诺曼底公爵威廉挟持。为重获自由的哈罗德宣布向威廉效忠,并承诺支持威廉在爱德华逝世后继承英格兰王位。这一公开誓言不仅赋予威廉干预英格兰内政的合法性,同时也令哈罗德失去了国内贵族和民众的支持。
哈罗德回国后不久便遭遇了第二起重大变故。他的弟弟托斯蒂格在与政敌斗争中失败,被剥夺了诺森伯兰伯爵的爵位,并在哈罗德调解未遂后率领部众逃到佛兰德斯避难。
此事也令哈罗德多面受敌。和托斯蒂格关系密切的苏格兰国王马尔科姆三世得知此事后,便宣布与哈罗德为敌,表态支持托斯蒂格。作为托斯蒂格的庇护者,佛兰德斯伯爵鲍德温五世和他的女婿,诺曼底公爵威廉也无疑将成为哈罗德的敌人。
另外,托斯蒂格还与挪威国王哈拉尔三世结盟,这使英格兰人再度面临着北欧人入侵的威胁。
总之,在哈罗德尚未登基之前,除了国内难以驾驭的大贵族之外,他还需要面对来自苏格兰、诺曼底、佛兰德斯以及挪威的潜在威胁。
内忧外患之下,哈罗德于1066年1月6日加冕。他继承王位的消息传遍了西欧各地,那些对英格兰王位觊觎已久的野心家们也开始迅速采取行动。率先对哈罗德发起挑战的人,便是当时最强大的维京统帅——挪威国王哈拉尔三世。
为了向哈罗德复仇,托斯蒂格开始四处寻找帮手。他首先与马尔科姆三世取得联系,希望能够获得后者支持。马尔科姆虽然盛情款待了托斯蒂格,但他并未给予任何承诺。
失望的托斯蒂格又试图请求佛兰德斯伯爵支持。佛兰德斯伯爵虽然对他的计划毫无兴趣,但他希望利用哈罗德兄弟的不和坐收渔利。于是便默许托斯蒂格以佛兰德斯为基地寻求支援。
1066年初,托斯蒂格分别向丹麦国王斯文二世和挪威国王哈拉尔三世派出使臣,许诺支持他们获得英格兰王位,希望其中一人能够答应他的请求出兵相助。与苏格兰国王和佛兰德斯伯爵一样,斯文二世对托斯蒂格的呼吁也毫无兴趣。然而哈拉尔三世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托斯蒂格的请求、决定出兵争夺英格兰王位。
作为当时最伟大的维京统帅,身形魁梧的哈拉尔三世身高达6英尺6英寸(1米98),比同属维京人后代的诺曼底公爵威廉还要高了8英寸。早在哈拉尔15岁时,他便与自己的兄长奥拉夫二世一同出阵,同北海帝国统治者克努特大王交战。然而在1030年的斯蒂克莱斯塔战役中,挪威军队大败,奥拉夫二世也战死沙场。
无奈之下,年轻的哈拉尔只得逃往基辅罗斯,在罗斯大公雅罗斯拉夫一世麾下担任军官,从此开始他的戎马生涯。不久后, 年方20的哈拉尔便带着500部众南下来到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在拜占庭皇帝米海尔四世手下效力,并成为了瓦兰吉卫队的统帅。
在拜占庭停留的十年间,哈拉尔征战不断,并因在1041年保加利亚战争中的杰出表现获得了保加利亚人焚毁者(Bulgar-burner)的称号。
1045年,哈拉尔返回挪威,与他的表弟斯文结成同盟,以武力夺取了挪威的统治权。 1047年他成功继承了挪威王位,称哈拉尔三世。 斯文则继承丹麦王位,称斯文二世。随后,哈拉尔三世为了恢复北海帝国的疆域多次进攻丹麦。虽然他屡次赢得胜利,但他试图以军事胜利扩展领土的行动却收效甚微。正当哈拉尔三世苦恼之际,托斯蒂格的到来让他看到了另一个良机。
虽然后世史家大多认为,哈拉尔三世选择干预英格兰王位继承的举动过于冒失,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哈拉尔三世的这场军事冒险倒也有据可循。
早在1038年,前任挪威国王马格努斯(马格努斯一世·奥拉夫森)曾与继承英格兰王位的哈撒克努特(哈代克努特)签订了一份同盟条约。 条约规定: 若一方死后无嗣,另一方则可以继承死者的王位。
因此,当没有后代的哈撒克努特于1042年逝世时,马格努斯有权根据这一条约排除忏悔者爱德华的继承权。虽然马格努斯并未采取行动,但他从未取消这份同盟条约。所以,哈拉尔认为,作为马格努斯的继承人的他,理应享有先王对英格兰王位的继承权。
除了血统依据之外,哈拉尔三世手下善战的维京军队也是他自信的来源:
2个世纪前,维京人就曾占据英格兰的半壁江山。
50年前,他们更是在杰出领袖克努特的领导下,成功征服英格兰,建立了丹麦王朝。
维京军队由以重步兵为主的职业军人构成,他们使用木制圆盾、长矛和长剑作战。部分孔武有力的精锐战士,还使用一种强力的破甲兵器——双手战斧。这种柄长1.5-1.8米的战斧只要一击便可砍透对手的盾牌和头盔,也是克制骑兵的利器。
此外,维京军队在远程武器和护甲装备方面也有优势。他们无论在海战还是陆战中都擅长使用弓箭,部队中有一定数量的弓箭手,全军在护甲的装备率上也高于英格兰人。
维京人于870年征服东盎格利亚后开始配备马匹,这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陆上机动作战能力。他们通常在行军时骑乘马匹以提高进军速度,但在战斗时仍然下马作战,以此保持重步兵在防御能力上的优越性。
另外,维京人的长船也极大地增强了他们作战的机动性。若英格兰人的数量较少,维京弓箭手便利用长船为掩体射击缺少护甲的英格兰民兵,掩护己方重步兵登陆作战。若发现英格兰人数量较多,维京人则可以迅速登船撤离。转而驶往防备较为薄弱的地区继续侵扰。
可以说,当时的维京军队已经具备了轻骑兵侦察、突袭和掩护作战的职能。配合原有的重步兵和轻步兵两类武器系统,使其获得了进行袭扰作战的一切优势条件。英格兰人则处处受制,难以组织起有效的反攻。
在哈拉尔三世调集兵员期间,托斯蒂格先行回国充当内应。他在1066年夏天,召集了60艘船满载士兵杀入亨伯河口。但他却被当地守军击溃、最后只得带着12艘船仓皇逃走。
当托斯蒂格发起第一波攻势时,哈拉尔三世也已整装待发。1066年9月,哈拉尔率领300艘船与托斯蒂格的残部在苏格兰会合后,沿乌斯河南下,兵锋直指约克。 哈罗德闻讯,也开始动员各地领主出兵勤王。
11世纪时的英格兰军队主要由临时征召的自由民组成,他们在作战时依然保留了撒克逊先祖从丹麦带来的战术风格。大部分士兵使用长矛作为主要武器,少数精锐武士以长剑和短柄战斧为次要武器。他们的常见装备还包括一面椴木圆盾和一把短刀。除了少部分贵族可以装备锁子甲和铁制头盔之外,大多数人仅身着皮制或亚麻质地的衣物。
撒克逊军队的核心力量则是国王和大贵族所率领的亲卫队(Housecarl)。这些全副武装的职业军人在各自领主的率领下,组成一个小型战斗单位。为了进一步提升机动性,这些精锐步兵还有可替换的多匹战马作为运输工具。
另外,哈罗德的麾下还有一些精锐的维京佣兵,他们也使用维京特有的长柄战斧。祖籍丹麦的撒克逊人也有一些使用北欧长弓的弓箭手,作为掩护力量。甚至还有一些北方边境的地方骑兵,继续沿用罗马帝国时代的东方骑兵战术,为步兵同行提供帮助。总体来看,双方的实力差距并不很大。
9月20日,哈拉尔三世率领大军登陆,在福尔福德击败了麦西亚伯爵埃德温和他的兄弟诺森比亚伯爵摩卡率领的北部英国军队,并成功占领约克。挪威人虽然初战告捷,但也有一定损失,于是哈拉尔在短暂地占领该城并掠走人质和给养后,决定让全军回到在Riccall船上暂作休整。入侵者与诺森伯兰伯爵媾和以换取其支持哈拉尔德登上王位,同时也要求从整个约克郡给予更多的人质。
此时哈罗德二世正在南英格兰防御从法国而来的由征服者威廉带领的入侵者。当得知了挪威的入侵后,他带着他的侍卫以及尽其所能召集来的领主日夜不停的一起快速向北。在4天内,他的队伍从伦敦到约克郡,一共行进了185英里,这绝对可以让挪威人大吃一惊。
哈拉尔得知英军主力抵达的消息后,也做好了决战的准备,但哈罗德的急行军,仍然让维京人不得不仓促应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斯坦福桥战役结束后的第三天,也就是9月28日,诺曼人在征服者威廉的率领下在英格兰南海岸登陆。哈罗德只好带着自己这支刚刚经历过一次战斗而疲惫不堪的军队火速南下迎敌。10月14日,哈罗德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兵败被杀,宣告了诺曼征服的开始与盎格鲁-撒克逊统治时代的结束。由于众多的塞恩贵族战死在斯坦福桥和黑斯廷斯,撒克逊人很难再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来面对诺曼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