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南

"

  司南是中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发明。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河北磁山一带。据近代考古学家猜测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勺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是现在所用指南针的始祖。但并无考古实物。 现比喻行事的准则;正确的指导。

司南

司南——中国最早的指南针

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是谁发明的?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一项重大贡献。它是根据物理学上磁学原理研制而成。它最早发明于何时,是谁人发明的,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是传统的说法,也是权威性的说法是有熊国(今河南新郑市)的轩辕黄帝发明的。西晋崔豹《古今注》说:“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兵士皆迷。于是作指南车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即帝位。”

  宋代刘恕的《通鉴外记》记载:“蚩尤作大雾,军士昏迷。轩辕作指南车以示四方。”南朝梁沈约的《宋书·舆服志》有更为详细地记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士皆惑。黄帝令风后作指南车,以别四方。指南车,一名司南车。上有仙人,车虽转而手常南指。”许多史书上说黄帝造的指南车是在车上站着一个木制的人,他一只手举起来,指着南方,任凭车子怎样转换方向,那只举起的手总是指向南方。当然这些还只是根据古代传说记载的,还不是当时人记当时事。而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还是河南新郑人韩非的《韩非子·有度篇》:“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渐以往,使人主失端,东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韩非这段话作为国君怎样才不受臣子的迷惑而能明辨方向:就像人走路一样,由于地形地貌的变换,行人不知不觉地就迷失了方向,因此,要做一个司南以定其方向。它的作用和近代的指南针略同。

  《韩非子》说“先王立司南以端夕”,“先王”很可能是韩王,也可能是泛指。“端朝夕”是正方向的意思,就是明确方向。这个记述是在公元前3世纪,实际上“司南”还要更早。与此同时的《鬼谷子·谋篇》一书作了这样的记载:春秋时,郑国人到远处深山密林中采玉,怕迷失方向,便把司南装在车子上,用它来指示方向。

  至于“司南”是什么样子,张文彬编著的《简明河南史》是这样表述的:“司南用天然磁石经过加工制成的,象一把小汤勺一样的东西,然后把它放在一个光滑的木盘上,勺柄即自动指向南方。”由此看来,在春秋时期我们新郑人已使用了这种指南仪器。以后西汉刘安的《淮南子·万毕术记》也有记述,不过没有东汉王充的《论衡·是应篇》记述具体:“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还证说:司南是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勺形,勺底呈球状,将其南极磨成勺子的柄,然后放在地盘上,盘的四周刻着“八干”、“十二支”和“四维”二十四方位,盘子中央有直径5厘米至10厘米磨得很光滑的地方用来放勺,使用时,将勺轻轻一拨,使之转动,等勺停下来,它的长柄便指向南方。再后是北宋曾公亮著的《武经总要》记载的是:“指南鱼”。沈括《梦溪笔谈》则记载为指南针,说:“方家以磁石针锋,则能指南。”由此可见到宋代“司南”已演化为指南针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明明指向北方 为什么要叫指南针而不叫指北针?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但是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平常我们用的指南针,甚至是智能手机里的指南针,红色的箭头都是指向北方的。而且指南针的前身“司南”也是指向北方的,并不指向南方,那为什么要叫指南针而不叫指北针呢?

8-16040GA631L8.jpg

网络配图

  这与我国对方位的认识有关。在我国古代文化里,南为阳,北为阴,活人都以阳为尊。我国古代一直以“南”为南北方位之主,面向南方为尊位,且有“南面为王,北面而朝”之说,即面朝南方位的称帝王,面朝北方的则是朝拜君王的臣子,帝王就座议事都是面向南方。正屋的门窗都开向南。所以指示方向,也以南为主。

8-16040GAA3561.jpg

网络配图

  而且,在古代还有一个非常显眼的方向参照,那就是北极星,古代人们在分辨方向的时候,大多也是依靠北极星来分辨的,这已经是一种常识和习惯。有了这个可以指北的标志物,任何事物都是不能和它争锋抗衡的,也不允许与它争,就如同日出指东一样。而且知道了北方也就知道了南方,所以它就只能叫司南了。这种习惯流传下来,也就自然而然的带到了指南正当中。

8-16040GAI0135.jpg

网络配图

  其实国外大多都叫指北针,千趣君有些同学也管这个叫指北针。在千趣君看来这只是一种习惯,叫什么都一样,但是能明白来祖宗为什么这么叫,这是学到了一些知识,不是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我国最早的指南针是什么?司南是什么样子的

  我国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早在两千多年前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中国人就发现山上的一种石头具有吸铁的神奇特性,并发现一种长条的石头能指南北,他们管这种石头叫做磁石。古代的能工巧匠把磁石打磨凿雕成一个勺形,磁石的南极(S极)磨成长柄,放在青铜制成的光滑如镜的底盘上,再铸上方向性的刻纹。这个磁勺在底盘上停止转动时,勺柄指的方向就是正南,勺口指的方向就是正北,这就是我国祖先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叫做司南。

image.png

  传统的观点认为司南是中国汉代甚至战国时代华夏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最早的指示南北方向的指南器,还不是指南针。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河北磁山(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山一带)一带。司南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吸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面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实用的指南针。

image.png

  最早的指南针是用天然磁体做成的,这说明古代华夏劳动人民很早就发现了天然磁铁及其吸铁性。据古书记载,远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正处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更是兴盛发达,因而促使了采矿业、冶炼业的发展。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从铁矿石中认识了磁石。 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关于司南的历史起源?司南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

  据1982年3月,《光明日报》报道:磁山(在今河北省邯郸市武安)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发源地。据《古矿录》记载:《明史地理志》称:“磁州武安县西南有磁山,产磁铁石。” 又《明一统治》称:“磁州武安县西南有磁山,产磁铁石。”又《古矿录》记载:《明一统治》称:磁山,在县西南30里,土产矿石,州名取此。磁山,指南针的故乡。一篇提到司南的典籍是《鬼谷子·谋篇第十》:“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鬼谷子,战国时期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谷子村。鬼谷子活动的地方和文中所记载的郑人取玉一事,也在邯郸文化区域内。

image.png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对指南针已有详细记载:“方家以磁石磨针缝,则能指南。” 据史料记载,1074年,沈括前往河北西路(路,行政组织)查访,曾经过磁山(现在邯郸市武安境内)。

  李栓庆介绍说,武安在古代叫磁州,《辞海》对磁州的解释是: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置慈州,唐改慈为磁。以州西北有磁石山,出 磁石,州治又为磁石集散地而得名。李栓庆说,此处所说的磁石山就是现在武安境内的磁山。

image.png

  典籍记载有关指南针的事情和典籍作者,全都在古代邯郸为中心的燕赵文化区域内;在可考典籍范围内记载的中国古代指南 针,全都是用天然磁石磨制而成;且根据先秦典籍记载,产天然磁石的只有武安磁山(今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可能制造司南的地方,只能在以邯郸为中 心的燕赵文化区域内,武安极有可能就是指南针的故乡。据两千多年前战国末期成书的《管子》和《吕氏春秋》记载,中国人就发现山上的一种石头具有吸铁的神奇特性,他们管这种石头叫做慈石。司南的磁性指南特性是我国著名科技史学家王振铎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书中和东汉时期思想家王充写的《论衡》书中“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的记载,考证并复原勺形的指南器具。磁石的南极(S极)磨成长柄,放在青铜制成的光滑如镜的底盘上,再铸上方向性的刻纹。这个磁勺在底盘上停止转动时,勺柄指的方向就是正南,勺口指的方向就是正北,这就是传统上认为的世界上最早的磁性指南仪器,叫做司南。其中,“司”就是“指”的意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据古书记载,远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正处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更是兴盛发达,因而促使了采矿业、冶炼业的发展。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从铁矿石中认识了磁石。 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