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看清朝宫廷大戏的时候,往往听到“贝勒爷”三个字,我们知道这是对皇室人的一种称呼。那么,究竟贝勒是什么意思呢?清朝的四大贝勒指的又是谁呢?
贝勒的意思
贝勒,是皇室爵位,满语,全称“多罗贝勒”。原为满族贵族的称号,后来成为代宗室封爵的一个等级。贝勒为第三级,相当于王或诸侯,地位次于亲王、郡王,是清代贵族的世袭封爵。
清朝四大贝勒
清朝四大贝勒分别指的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四大贝勒是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喇登基为汗时设立的。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与其他三位亲王一同主持朝政,被称为四大贝勒时期。
大贝勒代善是太祖努尔哈赤的次子;二贝勒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父亲是爱新觉罗·舒尔哈齐;三贝勒莽古尔泰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五子;四贝勒皇太极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莽古尔泰(1587年-1632年),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五子。
莽古尔泰的母亲是富察氏,名字叫衮代,是为衮代皇后,乃是努尔哈赤的大妃,所以莽古尔泰是嫡出。而皇太极的母亲孟古姐姐,虽然自小许给了努尔哈赤,又贵为叶赫大贝勒杨吉砮之女,而且还年轻美貌,但却因晚了几年,只当了个侧室,所以皇太极乃是庶出。这给皇太极登汗位制造了一个巨大的天然瘴碍,也导致他的排位无论从军力还是身份看,都无法出于莽古尔泰之上,故而皇太极一直耿耿于怀。且孟古姐姐所属的叶赫那拉氏,后来与建州成了世仇,皇太极十岁那年,孟古姐姐病重想见自己母亲,却因两家有不共戴天之仇,被其兄纳林布禄拒绝,最后含恨而亡。再就是皇太极的母亲,其实自始至终也没能当上大妃,也就是皇后。
衮代死后,努尔哈赤的大妃是阿济格、多尔衮等人的母亲阿巴亥,此刻孟古姐姐早已死去多年,《清史稿》上所谓的“太祖孝慈高皇后”云云,那是皇太极当了大汗之后,串通史官一起做了点手脚,为自己那当了一辈子侧室,临死都见不到娘家人的可怜母亲争个名分而已。后世人不于此为意,也是念这毕竟是一片孝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皇太极,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第八子,母亲是赫纳拉氏,名孟古,是叶赫贝勒布斋和纳林布禄的妹妹。皇太极刚出生的时候,努尔哈赤非常高兴,于是就给他取了“皇太极”这个尊贵的名字。由于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的生母孟古感情甚笃,喜欢她只知侍奉丈夫而不干预政事,所以皇太极从小就深受努尔哈赤的喜爱。
在皇太极十二岁的时候,最爱他的母亲孟古因病去世了,年仅29岁。正是由于早年丧母的缘故,所以皇太子从小学会了如何在这残酷的帝皇家生存。加上皇太极比较争气,才识过人,所以深受努尔哈赤的宠爱。努尔哈赤经常带着他一起狩猎和征战,所以他骑射非常娴熟。
1612年(万历四十年),皇太极随父征讨海西女真乌拉部,连克乌拉六城,建立赫赫战功。1616年(后金天命元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称大汗,同时封次子代善为大贝勒、侄子阿敏为二贝勒、五子莽古尔泰为三贝勒、四贝勒皇太极为四大贝勒。
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喇登基为汗时,就设了四个贝勒,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
努尔哈赤死时,皇太极继承大汗位置。但与其他三位亲王一同主持朝政,被称为四大贝勒时期。他们称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各置官属”。在四人中,皇太极排在最后,这并不表示他的地位低。天命六年(1621年)二月,努尔哈赤“命四大贝勒按月分直,国中一切机务,俱令直月贝勒掌理”。这说明他们的地位和权力是同等的。
四大贝勒
大贝勒代善
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元妃佟佳氏所生,1583年七月初三出生,清太宗皇太极之兄。他的后裔可以无限世袭礼亲王王爵,是铁帽子王。万历三十五年(1607),与兄褚英、贝勒舒尔哈齐统兵袭取斐悠城瓦尔喀之民,败乌拉兵于乌碣岩,斩乌拉贝勒博克多,因功赐号“古英巴图鲁”。四十一年(1613),从努尔哈赤灭乌拉。四十四年(1616)后金建立后被封为和硕贝勒。
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从克抚顺城,败明援军。四年,在萨尔浒战役中,多立战功,继取开原、铁岭、败蒙古牢赛兵。八月克叶赫西城。六年,从破沈阳、辽阳。十一年(1626年),与诸子立皇太极为汗。
天聪元年(1627年)五月,统兵围锦州,败明援军。三年十月,从皇太极征明,趋京城、下良乡。五年,围困大凌河城,败明军四万,生擒监军张春。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死,八月,与诸王贝勒拥世祖福临即位,以郑亲王济尔哈郎、睿亲王多尔衮同辅政。在四大贝勒中阿敏、莽古尔泰先后被革去大贝勒之职,惟有代善表现乖巧,对皇太极誓表忠诚,风光一生。此外代善在顺治时曾大义灭亲杀死鼓动多尔衮自立为帝的子孙硕托与阿达礼。 在努尔哈赤诸子中,代善一系还是最显赫的一支。在清朝世袭罔替的八大“铁帽子王”中,代善祖孙三代就占了3个,即代善首封的礼亲王爵,其子岳讬首封的克勤郡王爵,其孙勒克德浑首封的顺承郡王爵。
二贝勒阿敏
阿敏(满语:ᠠᠮᡳᠨ,转写:Amin;16世纪末-1640年),清朝宗室,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次子,天聪初年四大贝勒之一。1608年与褚英征伐乌喇。后三年再伐乌喇,击败布占泰。因作战勇敢,战功卓著,天命元年与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并被封为和硕贝勒,号称“四大贝勒”,阿敏以序称二贝勒。
1619年,参加萨尔浒大战。后出征朝鲜。其后数年,数次出师进攻明境。但因桀骜不驯,不遵上命,烧杀抢掠,于天聪5年(1631年)6月被皇太极削爵囚禁,十年后病卒。
三贝勒莽古尔泰
莽古尔泰(满语:ᠮᠠᠩᡤᡡᠯᡨᠠᡳ,穆麟德:Manggūltai,太清:Manggvltai;1587年-1633年1月1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五子,四大贝勒之一。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受封为和硕贝勒。1619年,参加了萨尔浒大战,先随清太祖在萨尔浒全歼明总兵杜松所率的六万之军,复又南下歼灭刘綎部四万余众。
1620年受命追袭明军,直至浑河。1626年攻击喀尔喀巴林部,独自率兵渡河,斩俘甚众。太宗即位后,数次进攻明军,屡立战功。1632年卒。死后被揭发有谋上之罪,被追夺其封爵。 和阿敏,代善,皇太极并称四大贝勒。
四贝勒皇太极
皇太极(满语:ᡨᠠᡳ᠌ᠵᡳ,转写:Hong Taiji,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明天启六年(1626年)在沈阳继后金汗位。次年改元天聪。他对内大力推行封建化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对外相继征服了蒙古和朝鲜,并多次带兵攻打明朝,将西部边界扩张至锦州、宁远一线。
皇太极除了发展实力之外,也不断发兵入侵明朝。1636年,远征蒙古的察哈尔部,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天赐聪慧”的可汗,即“天聪”义译)。同年改国号大清、年号崇德,在沈阳称帝,正式建立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又改女真族名为满族,定满语为国语。仿汉制(重用汉人范文程),立百官。此后又以朝鲜国拒绝朝贺为由,大举南下侵略朝鲜,迫其臣服,将明朝在清朝后方的这一个重要盟友势力铲除。
1643年,皇太极逝世。其弟多尔衮与长子豪格争夺皇位,最终由第九子福临(顺治帝)继位,由多尔衮摄政。
背景和终止
努尔哈赤时代的国家制度,以议政会议为核心,八旗制度为骨干,基本上是对部落旧制的改造。国家制度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这种变革,是以皇太极即位为开端的。
加强汗权。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是经过议政会议诸王推举而继承汗位的,当时诸王均享有很大权力,尤其是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和硕贝勒,均年长于皇太极,曾与他并称“四大贝勒”。皇太极临朝时,三大贝勒并坐左右同受臣属朝拜。皇太极不能不为结束旗主并立、事权不一的局面竭尽全力。首先,扩大议政会议人选。在八旗各设总理旗务大臣,与诸王共议国政,以达到分散诸王权力的目的。
1629年(天聪三年)废除四大贝勒按月分直政事的旧制,改以诸贝勒代之。1631年(天聪五年)颁行的《离主条例》,在裁抑八旗旗主特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条例》规定,凡八旗贵族犯有私行采猎、隐匿战利品、擅杀人命、奸污属下妇人等罪愆,准其属人和奴仆告讦。告讦属实,准予离主。1632年,取消“凡国人朝见,上与三大贝勒俱坐受”的仪式,改由皇太极一人“南面独坐”。与此同时,借故囚禁阿敏,处罚莽古尔泰,二人先后死去。三大贝勒中仅剩代善一人,对皇太极唯命是从。皇太极执掌正黄、镶黄、正蓝三旗,在八旗旗主中形成举足轻重的实力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加强汗权。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是经过议政会议诸王推举而继承汗位的,当时诸王均享有很大权力,尤其是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和硕贝勒,均年长于皇太极,曾与他并称“四大贝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