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汝南袁氏

"

汝南袁氏东汉时期的著名世族,在东汉末年湮灭,祖籍在汝南郡(今河南商水西南)。自袁良以后,至其孙袁安官至司空、司徒,安子袁敞及袁京皆为司空,京子袁汤为司空、太尉,汤子袁逢亦至司空,逢弟袁隗亦至三公、太傅。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故号称"四世三公"。

汝南袁氏

汝南袁氏——东汉时期的著名世族

袁绍家世大揭秘:汝南袁氏为何“五世六公”?

  汝南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及天下”,是东汉第一大家族。在《三国演义》中提到袁氏时往往会提到“四世三公”。而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刘备却提到袁绍家世“四世五公”。为何会出现两种描述呢?它们究竟谁对谁错呢?所谓“三公”,是历朝历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级职务,西汉时以丞相、大司马、御史大夫为三公,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在当时,一家之中有一人累进三公高位,已属不易。而汝南袁氏更是因为家中出了多位三公高官无愧于天下第一大家。

  在《三国演义》中经常看到的“四世三公”,这里的“三公”是名词,意指汝南袁氏连续四世出了位极人臣的三公高官。那么,汝南袁氏究竟哪几世出了三公高官呢?汝南袁氏所出的第一位“三公”是袁绍的高祖父袁安,袁安历仕汉安帝汉章帝汉和帝三朝,曾先后担任司空、司徒。而袁安的儿子袁敞则担任过司空,袁敞的侄子袁汤则先后历任司空、司徒、太尉,袁汤的两个儿子袁逢、袁隗也先后位列三公。这就是《演义》中袁氏“四世三公”的由来。

  而《先主传》中刘备所说的“四世五公”其意则是指袁氏一门四世出了袁安、袁敞、袁汤、袁逢、袁隗五位三公。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袁逢的侄子袁绍先后历任大将军、太尉之职。由此可见,袁氏一门直至覆灭前,五世共计出过六位三公,以及袁京、袁彭等多位地方大员。由此看来,我们对汝南袁氏进行一番评头论足时,不免要称赞袁氏一门“五世六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东汉时期的著名世族:汝南袁氏的历史发展

  汝南袁氏东汉时期的著名世族,在东汉末年湮灭,祖籍在汝南郡(今河南商水西南)。

  自袁良以后,至其孙袁安官至司空、司徒,安子袁敞及袁京皆为司空,京子袁汤为司空、太尉,汤子袁逢亦至司空,逢弟袁隗亦至三公、太傅。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故号称"四世三公"。

  袁绍,是袁逢之庶长子,袁逢将袁绍过继给其兄袁成。袁绍在少帝朝官拜司隶校尉,至献帝时任大将军。

  据考证,袁氏是虞舜的后裔。西周初,周武王追封先贤后裔,封有虞氏之裔妫满于陈(今河南准阳),建陈国。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他的十一世孙有个叫诸公,字伯媛。伯媛的孙子涛涂,以祖宗字媛命氏。春秋时,媛氏世袭陈国上卿。当时媛、辕通用,故媛涛涂又写作"辕涛涂"。至西汉初,辕氏后裔政将"辕"字的"车"旁去掉,邕以袁为氏。唐宋时期的姓氏书名如《古今姓氏书辩证》等对此均有详细记载。

  据《汝宁府县志》载,汝南古为沈蔡诸国之地,战国时在楚魏二境之交,秦属颖川郡。到汉朝时设置汝南郡,隶属豫州,领县三十七,包括了今天的平舆、项城、西华、漯河、潢川以及安徽的阜阳、蒙城在内的大片疆域,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战乱、官职调任等原因,虽然汝南袁氏又派生出许多支脉,向海内外广为发展,但发端于袁安的汝南袁氏始终是最为兴旺的一支。

  袁逢的嫡子袁术则官至后将军,后自取玉玺,自立为帝。

  由血缘上来看,袁绍、袁术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由宗法来看,则两人为从兄弟。而学者记录,往往分歧。

  袁绍、袁术均是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枭雄。因为二人曾率领关东诸侯讨伐权臣董卓,董卓遂把身处洛阳的袁隗和袁基(袁术之兄)一家二十余人杀害。

  后来,袁术因自立为帝,遭受各群雄攻伐而死,其子袁耀投奔东吴势力。袁绍欲与曹操争天下,但于官渡之战被击败后不久病死,其子袁谭、袁尚袁熙因夺位而相争,终于先后同被曹操所灭。

image.png

  东汉袁安没作官的时候,客居洛阳,很有贤名。一年冬天,洛阳令冒雪去访他。他院子里的雪很深,把袁安困在了雪里,洛阳令叫随从扫出一条路才进到袁安屋里。袁安正冻得蜷缩在床上发抖。洛阳令问:"你为什么不求亲戚帮助一下?"袁安说:"大家都没好日子过,大雪天我怎么好去打扰人家?"洛阳令佩服他的贤德,举他为孝廉。

  袁氏后人,念祖上德行,后人以卧雪堂为堂号。卧雪堂为袁氏第一门。

  在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袁氏名人辈出。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篡》载,"袁氏自后汉魏晋至梁陈,正传世二十八人,三公、会仆一十七人。《新唐书?宰相世系》等书记载,袁政后裔袁干封贵乡侯,袁干的八世孙袁良(东汉汝南人),其孙袁安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以严明著称,后官至司徒。和帝时,外戚窦宪兄弟专权,他不避权贵,多次弹劾窦氏兄弟的专横,为时人称颂。袁氏自袁安以后,兴旺发达,其子孙后代,累世官宦,四节五公,与东汉一代相终始(风《重修汝南县志》),历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据清嘉庆元年(1796年)编纂的《汝宁府志》及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编印的《重修汝南县志》载,历代汝南袁氏封爵位的有六人,为各种史志收编的汝南袁氏名人有二十多位,如袁良、袁安、袁汤、袁逢、袁绍、袁术等,不少人在《东汉书》中列有志传。

  随着历史的发展,汝南袁氏虽然已经迁徙分布到海内外许多地方,但仍有大量袁氏后裔在汝南县本土生息繁衍。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其先出于舜。周武王灭商朝以后,为存先世之后,封舜的后代妫满(史称胡公满)于陈。妫满13世孙陈大夫辕涛涂是袁姓的始祖,也是汝南袁氏的始祖。其封邑阳夏是袁姓的根据地。陈国在春秋时期被楚国灭掉,子孙分流。

  如同弘农杨氏,汝南袁氏是一门累世专攻一经的家族,世传孟氏《易》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揭秘:“天下袁氏归汝南”的汝南袁氏家族是怎么崛起的?

  在东汉中后期,除宦官和外戚专权外,有两大家族一直深深的影响或者改变着朝廷的格局。一个是弘农(今陕西华阴)的“弘农杨氏”,一个则是汝南(今河南驻马店)的“汝南袁氏”。

  弘农杨氏,是杨氏的名门望族,一世祖为西汉名臣,贤相杨敞(杨敞是司马迁的女婿)。自玄孙杨震官太尉,位列三公后,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相继位列三公。弘农杨氏当时即被誉为“四世三公”。弘农杨氏的后代更有三国时期的杨修隋文帝杨坚宋朝杨家将,近代的杨虎城等贤臣名将。

  再看和弘农杨氏并列为东汉两大家族的汝南袁氏。汝南袁氏的始祖是举家从陈郡阳夏移居汝南郡汝阳县的袁昌。而袁昌之子袁安则把汝南袁氏家族带上了封建国家的天梯之路。

image.png

  袁安于汉明帝期,先后任楚郡太守、河南尹。在职十余年,政号严明,断狱公平,京师肃然,名重朝廷。汉章帝时袁安先后任司空、司徒,更是为朝廷所倚重。

  袁敞,袁安三子,廉洁守法,不逢迎权贵,在汉安帝时期,代刘恺为司空。袁安之孙袁汤在桓帝即位初期即升任司空,历任司徒、太尉等高位。曾孙袁逢、袁隗更是分别担任汉灵帝的司空及太傅。

  “汝南袁氏”从袁安,到袁敞,到袁汤,再到袁逢,袁隗,四世居三公位,因而被称为“四世三公”。袁绍是司空袁逢的庶子,后来过继给了其二伯袁成。而袁术则是司空袁逢的嫡长子。

image.png

  袁绍和袁术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袁绍曾任西园八校尉之中军校尉,后袁绍接管八校尉,诛杀宦官,与董卓抗衡。董卓被杀后,袁绍先占据冀州,后又夺青、并二州,然后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了河北。在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两年后袁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

  袁术最初任虎贲中郎将,相当于现在的中央警备团团长,负责保卫国家最高领导人。袁术后来与袁绍、曹操等同时起兵,共讨董卓。董卓被杀后,与袁绍对立,被袁绍、曹操联合击败,袁术又割踞淮南,得传国玉玺后,僭越称帝。不久即接连遭到孙策吕布、曹操三方的叛盟与打击,最后呕血而死。

image.png

  东汉末期,袁氏名人辈出,不仅限于袁术袁绍等人。东汉时期选士唯“论族姓阀阅”,所以汝南袁氏的子弟,在察举、征辟中照例得到优先。汝南袁氏的门生故吏遍及天下,成为官吏集团中的重要人物。

  据考证,袁氏是虞舜的后裔。很多中国的大姓都起源于中原地区,包括袁氏,而袁氏的发展中心则位于汝南,即所谓的汝南袁氏,也就是说天下袁氏归汝南。汝南在今天的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

  关于汝南袁氏的始祖袁安有个故事。洛阳下大雪,别的人都除雪出外乞食,独有袁安门前积雪如故,也不求亲戚帮助一下,洛阳令都佩服他的贤德。所以后来用“袁安困雪”来褒扬高士生活清贫但有操守。而袁氏后人,念祖上德行,以卧雪堂为堂号。卧雪堂为袁氏第一门。

image.png

  有传言,东汉末年,汝南袁氏已然断绝,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历代皆有汝南袁氏的后人为官,而卧雪堂已然形成了一种“卧雪家风”。卧雪家风是袁安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近代的民国枭雄袁世凯就是汝南袁氏的后裔,其家族宗谱更以“汝南家声旧,舜裔世泽长”自诩。

  而作为袁氏发展中心的汝南县,本地仍有大量的袁氏后裔生息繁衍。据统计,现今汝南全县二十个乡镇中有一百多个自然村有袁姓居民,总人数两万多。以“袁”命名的村子有袁庄、老袁庄、后袁庄、小袁庄等十多个。

  随着历史的发展,汝南袁氏已遍及海内外诸多地方。而天下所有的袁姓人,已然把“卧雪家风”发扬光大,深深地影响和改变着他们自己和身边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董卓怎么灭汝南袁氏全族的?阻挡仕途的人都铲除

  董卓并没有什么世家大族的出身,然而他能从一个小山村里走到东汉的大殿堂,也是证明了自己有过人的能力、而且也能抓住机遇,可他成功的背后一定少不了世家大族力量的支撑。后对《后汉书》、《三国志》等史书上关于他的传记中,我们也能找到些许的痕迹。这些痕迹表明了汝南袁氏对董卓仕途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董卓也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他把东汉将都城从洛阳又迁回了长安。并且迁都的过程中,干了许多坏事,有强杀富人,把洛阳城烧毁,还有挖掘皇室的祖坟等。所以别人都认为他是一个不可饶恕的恶人。可在董卓心里,这些事重要性绝对比不上灭杀汝南袁氏全族。要知道在当时灭族可是最大的恶行,是会遭到报应的,可是董卓仍要这么做,原因究竟是什么下面听小编细细道来。

image.png

  司徒袁隗把董卓征辟,在进入袁隗的领地以后,董卓有各种机会官官升迁。因为董卓与袁隗的关系很好很好。众所周知董卓进京之前,他和袁绍一直保持着联合。和袁绍同在大将军何进账下的董卓的弟弟董旻,因何进被宦官杀害,趁势联合何进部下弄死何进弟弟何苗。不能不让人怀疑,袁绍、董卓当时是否真的是为当时在位的外戚何家着想,而不是另有所图。

  董卓在进京后一直忍让着袁家的态度,他想换皇帝,去找袁绍第一个商量,万万没想到被拒绝,最后两人就此断绝关系。袁绍告诉他说让他去找叔叔商量,自己也辞官离去。而董卓也并没有去怪罪或者讨伐袁术,而是又封了官职。可笑的是袁绍恰恰是在这个位置上起兵讨伐董卓的。

  袁术是袁绍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对于袁绍这个弟弟董卓也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拜了他好几个官级。可袁术和哥哥一样,不和董卓共事,最后也是辞官跑到了南阳。最搞笑的是他用董卓拜他的官职后将军为名,去起兵讨伐董卓。进京后董卓受了很多袁家人的气。就凭董卓的性格和脾气,换做别人早就弄死他了。可对袁家,董卓只能忍声吞气。而且对袁家的好也有对他的恩德,除了恩德,那就是袁家遍及天下的门生子弟。可是现在众多门生都跟随了袁绍和他弟弟来讨伐自己,这种事搁谁身上都忍不了。

  袁隗、袁基也在京城,而且也不是好惹的人,董卓也是知道的。就之前何进之死,就是他两下旨杀害。倘若自己不提防,很可能自己也会这样。所以董卓也是知道了没有可能再和袁家和好了。既然这样,那不如解了心头的憋屈,直接讲京城的袁家人残忍杀光。回顾董卓杀袁家一族的时间点。在这之前,何太后被毒死汉少帝被毒死,又烧了东汉宫,后对袁基下了杀手,前后看,就道董卓灭袁是多么的难了。废除皇帝,董卓可是说干就干。但对袁家,只是一拖再拖,最后不得已才灭了族门。东汉局面,汉灵帝听了刘焉的建议。但当时只任命了三个州牧。

image.png

  最后讲述这事之前,我有必要要给大家讲述地理概念——东汉。那为什么这么大?这是和口集中在黄河流域。而且有13个州。占东汉国土面积三分之一不到的区域,但是已经是那时候的13州的面积了。估计对袁绍、袁术来说,他们根本想不到董卓会这样做?可能现在他们才意识到董卓的心,可是事已经变成落地尘埃。史书并没有详细记载董卓杀害袁族。可是,真的来说,也并非是董卓是去非要杀了袁氏的,而是他们逼着董卓痛下毒手。史书记载讲了董卓杀死袁隗、袁基一家之后,直接回顾被杀,这件事件的历史性也十分大。就从这件事情,已经引出了两个人物那就是孙和刘。

image.png

  可是刺史被杀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这件事又恰巧刺史被杀。之前有张懿接连被杀,和整个淮河秦岭以南,面积占东汉全部面积三个之二还要多的地方,从地图上看,由西向东,这三个州每个州的面积十分大,而且超过了三个省的面积。那么我们提起荆州、扬州或益州,不是说小城市,而是几个省面积大小的区域。就像这个被杀的人,他管理的区域面积相当于现在三四个省。掌控如此大权的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杀还有又被谁杀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袁绍,是袁逢之庶长子,袁逢将袁绍过继给其兄袁成。袁绍在少帝朝官拜司隶校尉,至献帝时任大将军。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