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莲居士

"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青莲居士

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李白

李白是怎么赞美杨贵妃的?《清平调》一点也不清平!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清平调》鉴赏,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诗人都是浪漫的,对着美景、美人总是文思如泉涌,因此,在古代文人笔下,有许多描述美人的诗词流传了下来,从《诗经》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些诗句都尽可能的告诉世人这如花容颜何其夺目。

  特别是四大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关于她们的画作、诗词无不在歌颂这些美人的倾国倾城,而对于杨贵妃的描述可以说是最多的。

  一来杨贵妃地位特殊,当时受到唐玄宗的专宠,很多诗人为了巴结权贵,就写了很多诗作来赞美杨贵妃;二来杨贵妃是真的美,就连李白看到了她,也一连写了三首诗作来赞美她。

image.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古代四大美女

  李白为杨贵妃写的这三首《清平调》,一点也不清平,绝美的华丽辞藻,七言乐府诗体,句句华美引人入胜,杨贵妃的美丽容颜恍若眼前。

  《清平调》总共有三首,每一首都有四句七言,每首都从不同角度来描述杨贵妃,直到现在依然让世人赞叹,还被改成了流行乐曲,邓丽君、王菲等著名歌星都翻唱过。

  李白写《清平调》的时候还有一个故事,李白虽然才名在外,但是仕途的发展却没那么顺利,因为唐朝还是很看重出身门第的,得不到一个有身份的人引荐,是很难入朝为官的。

  李白的才气让贺知章特别赏识,因此,在李白到长安之后,贺知章就忙不迭的安排机会让李白见到了唐玄宗。李白才思敏捷,果然如贺知章所料,一下子就被唐玄宗赏识,封了翰林。

image.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贺知章

  有一天河南又进贡了开得正艳的牡丹,唐玄宗安排了歌舞酒宴,和杨贵妃月下品酒赏花,醉意朦胧,看杨贵妃是越看越美,越觉得自己获得了一枚珍宝

  可是唐玄宗居然找不到合适的诗词来咏叹站在身边的美人,觉得十分扫兴。身边的宦官看出了唐玄宗的想法,就赶紧搜肠刮肚找出一些名家的诗句应景。

  唐玄宗却不答应了,自己的这枚瑰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有朕有,怎么可以用这些别人用过的辞藻来形容我的宝贝?要咏叹,肯定要是最新的、原创的作品啊!

image.png

  图片:杨贵妃画像剧照

  这时唐玄宗想到了李白,赶紧让人去请李白过来,考验这位才子的时候来了。

  李白到了之后,唐玄宗就和他说:来,你现在做首诗夸夸我的杨贵妃吧。这个时候的李白刚刚从一场酒会中被抓过来,比唐玄宗更醉,意识不清醒,可是却也明白了唐玄宗的意思。

  只是李白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平常让他谦卑已经很难了,酒后更不会收敛,他当即说,在这里没有桌椅写字不方便,并且自己穿着靴子不方便入座。

  原本安排歌舞的是著名音乐家李龟年,新作了一首曲子想要抢风头,却被唐玄宗喊停,让李龟年拿着金花筏,让李白作诗,而高力士则被唐玄宗吆喝去帮李白脱靴子。李白借着七分酒意写下《清平调·三首》。

image.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清平调·其一》

  开头两句就让世人惊叹万分,一般我们都喜欢将美人比作花,如花般娇艳,如花般明媚,可是李白却反其道而行。

  “云想衣裳花想容”,这句却是写天上的白云为什么要更换如此多的衣裳?是因为向往绝世佳人的美丽容颜;花为什么那么注重自己的容颜?是因为希望像美人般娇艳。连云和花都比不过美人,这杨贵妃该是有多美啊?

  “春风拂槛露华浓”,意为春风吹抚过栏杆,带来的露珠让花朵更加娇艳。表面上是描写牡丹的国色天香,侧面却表达了恩宠正盛的杨贵妃美得耀眼夺目。

  第三四句充分展示了李白的浪漫主义色彩。“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在向世人述说这么绝色的容颜,如果你不是群玉山头飘过来的仙女,就是瑶台殿前的女神。

image.png

  图片:杨贵妃剧照

  这首七言乐府诗只有28个字,却字字都描绘出了杨贵妃令人神往的容颜,这其中也许有李白夸张的成分所在,经此诗的渲染,想必杨贵妃本人都会被自己迷倒了。不见其人胜见其人,是这首诗最厉害的地方。

  原本杨贵妃因为这首诗对李白已经渐有了倾慕之心,可是后面的另一首诗《清平调·其二》却成了李白一蹶不振的祸源。

image.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清平调·其二》

  这首诗是用了对比的手法,来描绘杨贵妃的美艳以及唐玄宗的恩宠。

  “一枝红艳露凝香”,一支带着凝香沾着露水的红牡丹,暗暗散发着魅力的芳香,令人心驰神往。“云雨巫山枉断肠”,有了这支国色天香的红牡丹,即便是巫山的女神也不足以思慕,让女神都暗自伤怀。

  这句诗可以说是一箭双雕,同时取悦了杨贵妃和唐玄宗,杨贵妃美得仙女都比不过,唐玄宗果然没爱错。

  后两句“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还有哪个美人能够比得过杨贵妃?就连飞燕也要加倍努力通过美妆来博得恩宠了。

  这首诗抑古博今,杨贵妃也是个喜欢文墨的美人,对于李白的这两首诗自然是欣赏异常,期间还被许多路人揣测二人有私情,但后来却是杨贵妃暗暗给李白使了绊子。

image.png

  图片:美艳的杨贵妃剧照

  原来高力士和李龟年两个人,对伺候过李白作诗这件事耿耿于怀,在之后几次唐玄宗想要召见李白的时候都挡住了,并且还在杨贵妃面前说李白作诗诋毁她。

  “可怜飞燕倚新妆”,不就是把杨贵妃和赵飞燕对比了吗?杨贵妃听信了谗言,对着唐玄宗吹枕边风。

  可怜李白就此错过了仕途发展的机会,郁郁不得志,之后离开长安,浪迹天涯,还被人诬陷,最终草草结束了一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李白为何叫青莲居士?揭秘“青莲居士”的由来及含义

  在历史长河中,李白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李白祖先谪居西域碎叶,起因为触犯“十恶之条”,被迫背井离乡,前往不毛之地,在边疆困顿数十年;后来遭遇碎叶被困,武周去世,中宗复位,于是李白家族趁乱回归,却又被安置到偏远的川蜀,瘴气肆虐,道途险阻,其中辛苦谁能体味?

  既来之,则安之,迫不得已,寓家蜀地,从此李白家族开始在四川扎根,而李白也在川蜀生活了二十年。关于李白家族迁往蜀地何处,大的方位历史资料有记载,《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记载:“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上安州裴长史书》:“少长江汉”,也就是说李白从小生长在江汉(广汉)地区,然而由于古人的记载一般只限于郡县,因而具体乡镇相对难以考据。

  后人根据李白早期的诗词来考据曾经的大致生活地,《赠江油尉》、《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以及《别匡山》等可以确定李白学习的地方,尤其是《别匡山》:“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大匡山又名戴天山,一名大康山(清代《江油县志》)。宋代杨天惠的《彰明逸事》云:“李白本邑人,隐居戴天大匡山。”,吴曾《漫录》云:“白尝读书于大、小康山。”,基本上可以判定李白少年时期在大匡山一代生活,所属县邑为彰明县。彰明县在唐代属于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县,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避玄宗李隆基讳改为昌明县。

  本来确定了郡县,也算后代考据之功,可是人们偏偏要寻根问底,找到李白生活的具体乡镇(按照当地意思为出生地),于是,青莲乡便跃然而出,其根据是李白自号青莲居士,而当地有青莲乡,于是,便得出青莲乡为李白的生活地(当地说法为出生地)。

image.png

  李白生于碎叶,一则证据详实,再则也是如今学术界大多数人所共识。因此出生地为青莲乡自然是不存在的,那么青莲乡是不是李白的生活地?由于小到乡镇的的考据实在太难,因此笔者也不敢贸然断定是抑或不是。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所谓的青莲乡是李白自号青莲居士的来历,这就是牵强附会了。

  首先,李白五岁随家族从碎叶迁居四川时,正是唐代神龙元年(705年),当时昌明县还叫昌隆县,而查找唐宋两代的典籍中,绵州只有“清廉乡”之称,而无“青莲乡”之记载。元符二年(1099年)彰明(今属江油)县令杨天惠《彰明逸事》记云:“清廉乡(白)故居遗址尚在,废为寺,名陇西院。”,只能说明即便当时李白生活在此地,也只能是“清廉乡”而不是“青莲乡”,故而谓李白以居地“青莲乡”为号是没有根据的。

  那么,李白的青莲居士的自号从何而来?遍查李白诗词,自号青莲居士源自李白的诗词《荅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而这首诗是李白晚年的诗词,因而李白自号青莲居士是晚年的自谓,为何做如此说?我们来简单探讨。

  “青莲”意思是青色的莲花,是一个包含佛理的名词。佛教认为莲花清净无染,因而青莲是佛教中很重要的一个意象,在南北朝时期,多有青莲的诗词,诸如南朝(梁)江淹《莲花赋》:“发青莲于王宫,验奇花于陆地。”(观音大士生于王宫,坐青莲花上。);梁元帝《玄览赋》:“紫绀之堂临水,青莲之台带风。”;北周庾信《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序》:“从容满月,照耀青莲。”;《维摩经》曰:“目浄修广如青莲”等等。青莲都是和佛教有关的词汇。

image.png

  唐代高僧玄奘《大唐西域记·呾叉始罗国》:“掬除洒扫,涂香散花,更采青莲,重布其地,恶疾除愈,形貌增妍,身出名香,青莲同馥。”,唐代诗人李群玉的《法性寺六祖戒坛》:“初地无阶级,馀基数尺低。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惊俗生真性,青莲出淤泥。何人得心法,衣钵在曹溪。”,在《全唐诗》和《全唐文》中,“青莲”绝大多数都与表达佛道意义的内涵有关,我们就撷取李白关于青莲的诗词一观。

  在李白的《僧伽歌》中有:“此僧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青莲”意思为清净无染;《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说明青莲出污泥不染;《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清风生虚空,明月见谈笑。怡然青莲宫,永愿姿游眺。”,这里的“青莲宫”指的是道教场所;《庐山东林寺夜怀》:“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指的是佛教禅寺。

  唐代是一个文化异常繁荣的时代,儒释道并行,然而国教是道教,因为李唐尊奉老子为祖先,道教为老子所创,于是道教处于最高地位,而佛教在唐代整体也很繁荣,可是相比到脚还是要逊色,并且曾经有“会昌法难”的灾难。李白所处的唐玄宗时期,道教是绝对的国教。

  李白从小受到儒家教育,博学多才,“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可以说诸子百家皆有涉猎,儒释道经籍自然不在话下。年轻的时候冀希望于“致君尧舜”,然而限于身份,无法参加科举获取功名,可是在李白内心世界里,依然是有着建功立业的宏达愿望,“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可是现实的无奈,使得李白仕宦受阻,因而中年以后转而追求玄幻的道家境界,这从多首诗词中可以看到,也可以这样说,李白的浪漫豪放的诗词,大多和道教有关。可是李白并不否定佛教,而且也和佛教高僧交往。总之,李白是以儒家为基础,主要崇尚道教,兼信佛教的充满玄幻色彩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者。

image.png

  “安史之乱”是唐代处在一个由盛唐转向衰弱的转折点,到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再加上李白晚年颠簸流离,参与李璘夺权之争,身陷囹圄,身家性命几乎不保,被流放夜郎,生活困顿,因而对人生产生感慨万分,然而李白对于自己的情操和理想并无完全放弃,用“青莲居士”自号,以“青莲出尘埃”表明自身的品行高洁,再则用“居士”表明对黄老的崇信。因而,青莲居士是李白晚年境遇的描述和心理寄托。

  因而,可以看得出,李白自号“青莲居士”和曾经的生活地是没有关系的,再加上即便原来生活地有“清廉乡”,也只能是“清正廉洁”之意,而不是青莲出污泥的佛教含义。因而可以判定,用青莲乡来考证李白的“青莲居士”不寻在逻辑关系。

  当然,有这种可能,李白由于声名远播,在其去世后,当地为了纪念李白,因而把原本的“清廉乡”改为“青莲乡”也是情理之中。正如其他很多地方,都在名人去世后或者在世的时候,以名人的自号命名,就拿如今的“中山县”就是以孙中山先生的化名“中山樵”来命名的,然而,不能用“中山县”来证明孙中山先生出生在此,因为这是因果倒置。又如“尚志市”是为了纪念抗日英雄赵尚志,然而赵尚志是朝阳人,后世不能因为尚志市来考证赵尚志出生在朝阳市一样。同理,不能用“青莲乡”来考证李白,我想这个道理很浅显。

  以上论述,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在考证一个名人的时候,既不能循环论证,又不能因果倒置。而在历史上,关于名人出生地和生活地的争夺历来有传统,明代心学家李贽的《李白诗题辞》曾言:“呜呼!一个李白,生时无所容入,死而千百馀年,慕而争者无时而已。”。世事皆如此,许多名人,在世时无人关注,去世后名声大振,于是乎,纷纷扰扰,牵强附会,强拉硬拽者此起彼伏,无他,大多由于利益驱使的缘故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揭秘青莲居士李白的家族来历,他到底是哪里人?

  在历史长河中,李白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李白曾经给唐太宗的曾孙吴王李祗写过三首诗,名为《寄上吴王三首》,毫无愧祚地自称“小子忝枝叶,亦攀丹桂丛”,意思是他也是当今皇帝老李家这颗大树上的枝杈,与那些金枝玉叶是同气连枝。据说吴王并没有异议,默认了他为同宗。那么真的是这样的吗?

  必须知道的一个故事:

  大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捕入浔阳狱,八、九月间,经宣慰大使崔涣和御史中丞宋若思的营救出狱,十月左右病卧于宿松山。此时,正逢宰相张镐率军东征睢阳(在今河南境内),平定安史叛军,李白就写了《赠张相镐》诗二首给他。在第二首中,李白叙述了自己祖先的功业: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苦战竟不侯,富年颇惆怅。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英烈遗厥孙,百代神犹王。

image.png

  揭开李白家庭之谜

  诗人自称为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认定自己是汉代飞将军李广的二十五代孙。当年李广全身心投入抗击匈奴的事业中,身经大小七十余次战斗,气概象秋风一样劲壮,其谋略为人惊叹,其功绩为人景仰,可是由于意外的挫折没有能够得到封侯,让后人无不痛惜。他英武的气概与壮越的情怀留传给了他的子孙,直至百代之后还旺盛地保持着。

  诗人自豪地说他自己就是李广的后裔之一。无独有偶,李唐王室也认为他们是李广的后裔。当年飞将军李广的后代有一支定居陇西成纪,这也就是唐代郡望中赫赫有名的陇西李氏。李白与李唐王室不约而同地宣称是陇西李氏,这样看来,李白与李唐王室关系确实相当密切了。

  不过,今天许多专家指出,唐人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诚实。当时望族势力强大,地位崇高,许多人都喜欢冒充着姓,什么清河崔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铺天盖地,甚至李唐王室都有假冒陇西李氏的嫌疑,来历颇为不明。李唐王室利用手中的职权,使自己的血统合法化了,但李白这一族却未能跻身其中。

  李白一族号称李广十六世孙李暠之后,天宝元年,唐玄宗下诏让李暠后裔中的绛郡、姑蔵、敦煌、武阳四支编入宗正寺,正式认可他们为金枝玉叶,但李白家一族却没有通过审核,被排除在外。后来不少细心的专家如郭沫若等发现李白在与皇室宗亲交往时,称呼颇为混乱,经常与人家谱牒中的排行不合。有人就私下里揣摩:当年李白一家从西域回来时,为了站稳脚跟,抵御当地人歧视的眼光,就假冒是李暠之后。

  李白一家是否假冒陇西李氏,还待专家学者的进一步考察。不过,他们来自西域的说法,已经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据有关碑铭记载,李白的父亲名为李客。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名字呢?陈寅恪先生解释说,那是因为李白的父亲是西域人,西域人的名字与华夏不同,所以称他为“胡客”,也就是外乡人的意思,“客”并非他父亲的本名。

  李白本来出生于碎叶,即在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托克马克附近,大约五岁左右,李白的父亲牵着他从河西走廊来到陇南,然后沿岷江而下,最后驻足在绵州昌隆,即今天的四川江油。既然从西域迁过来,在财产丰饶的前提下,为什么不到通都大衢去居住呢?俞平伯先生又告诉我们,李白的父亲是因避难或避仇或避官司等难以名言的原因躲到了这个偏僻的小州,所以行为很低调。

image.png

  从隐姓埋名的角度来看,李白的父亲做得很成功。即使他培养了这样一个流光四溢的天才儿子,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可能不引人瞩目,但一代又一代的专家学者绞尽脑汁也无法挖掘出半点关于李客的信息。李白的族叔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介绍李白的身世时说,李白一家在神龙初年逃到四川,“复指李树而伯阳”。所谓“复指李树”,这句话其实说得很含混,可能意味着李白一家在西域已经不用“李”姓,回到四川后才回复本姓。

  也可能暗示李白一家本来与“李”姓毫无关联,正如老子李耳一样,很偶然地选择了这样一个姓氏。葛洪《神仙传》记载:老子的母亲在李树旁生下了他。老子一出生就能说话,指着李树说要“以此为姓”。倘若是后者,那么李白一族就与皇室没有任何牵连了。

  “青莲居士”的称号,据说也体现了李白对西域若明若暗的情愫。明代大才子杨慎在《丹铅续录》中信口说:“李白生于彰明县之青莲乡,其诗云‘青莲居士谪仙人’是也。”后人大抵也这样理解。但世上还是很多认真仔细之人。北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杨天惠出任彰明县令,亲自到李白故居调查,发现当地名为清廉乡,此“清廉”非彼“青莲”。

  在李白研究领域曾经最居权威的学识渊博的王琦,则解释说,“青莲”语出自西竺,梵语称作优钵罗花,清净香洁,不染纤尘,李太白的自号可能源于此意。这就是说,“青莲居士”的称号确实寄寓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但诗人思念的可能不是五岁后的那个家乡,而是出生之地西域——西竺之地,它在古人眼中也属于西域。

  又有专家指出,李白之所以对西域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是因为他有着胡人血统,有着胡人的身体特征。胡怀琛先生曾经详细调查了李白的国籍,最后对李白的相貌提出了质疑。李白的超级追随者魏颢,原名魏万,又曾改名为魏炎,一心希望目睹李太白的风采,历经千辛万苦,跑遍大江南北,终于在广陵撵上了李白。他看到的李白是什么样子呢?在《李翰林集序》中,他描写到:“眸子炯然,哆如饿虎。”头大目深,似乎与古书中所说的什么“碧眼胡僧”的样子差不多。胡怀琛先生得出结论说,这或许说明李白的母亲竟不是中原地方的人。

  专家们还说,岂止李白的母亲,甚至李白一家的人名字都指向了西域。李白有位妹妹名叫月圆,日出与东,月生于西。李白的父亲给女儿取这样的名字,就是告诉我们她的来历,李白不是也说:“金天之西,白日所没。

  康老胡雏,生彼月窟。”李白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伯禽,小名为明月奴。“明月奴”,按照今天说法,就是“西方来的小家伙”。至于大名“伯禽”,原是周公旦的长子,本名为“鲤”,与“李”谐音。而李子原产西方,正如南朝大诗人沈约《咏李诗》所云:“青玉冠西海,碧石弥外区,化为中国实,其下路成衢。”

  专家们辛勤考证的成果我们固然不能轻易否定,但也不能轻易引申,把天下所有“李”姓或名为“明月”的人都当作“西方人”,更不能同意他们把李白咏月的诗歌都当作对故土的怀念,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乃至“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有着名学者说:“联系李白一家的经历,再来考察这首诗的情绪,应该认为李白之咏月具有比喻意义,……原来都寄寓对远西出生之地的怀念。”这种理解,还是不应该更好。

  不管是皇室同宗,还是西域胡人。我们看中的是李白的才华和情怀。李白一生为我们留一下了许多经典的着作,这些才是我们应该去重点关注的对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李白他的名字由来有何故事?揭秘青莲居士名字背后的故事

  在历史长河中,李白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近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诗仙李白的名号无人不知,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诗人之一。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代表作《将近酒》《蜀道难》《静夜思》等。年少成名。辞亲远游,仗剑天涯,一生游历206州县,八十多座山川。形成独有豪迈奔放的浪漫主义风格。李白出生西域,后随父迁至四川绵阳。李白直到七岁也没有正式的名字,那么李白这个名字是怎么确定的?十一找到了两个版本,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个版本,一年春天,李白一家人在院子里游玩,李父看到院子里什锦繁花,郁郁葱葱心中十分高兴,想考一考李白,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笑了笑道:火烧叶林红霞落。李白直到父母只说了前三句,希望自己能接最后一句, 他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开口答到:李树怒开一树白。李父高兴极了,这一个白字不正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的品质吗,李父灵机一动,决定用这句第一个字和最后一个字给孩子起名吧。于是给七岁的孩子起名叫李白。

image.png

  第二种说法来自李阳冰的《草堂集》: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中写到: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李)枝以复姓,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名之与字咸取所象。文献中指出李白是名字是因为李白母亲梦到太白金星后有了身孕,根据梦象取了李白的名字

image.png

  李白一生浪迹江湖,游历山川。结交朋友,把酒言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