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列强必争之地。南斯拉夫国内情况和周边情况极为复杂,长期以来人们常用1至8来表达这种复杂性,即1个党(南斯拉夫共产党)和1个领袖(铁托);2种文字或使用2种字母(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3种官方语言(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洛文尼亚语和马其顿语);4种宗教;5个主体民族(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斯洛文尼亚族、马其顿族和黑山族);6个共和国(塞尔维亚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波黑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7个邻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阿尔巴尼亚、意大利、奥地利和匈牙利);8个“联邦单位”(6个共和国加上塞尔维亚共和国境内的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自治省)。
南斯拉夫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列强必争之地。南斯拉夫国内情况和周边情况极为复杂,长期以来人们常用1至8来表达这种复杂性,即1个党(南斯拉夫共产党)和1个领袖(铁托);2种文字或使用2种字母(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3种官方语言(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洛文尼亚语和马其顿语);4种宗教;5个主体民族(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斯洛文尼亚族、马其顿族和黑山族);6个共和国(塞尔维亚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波黑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7个邻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阿尔巴尼亚、意大利、奥地利和匈牙利);8个“联邦单位”(6个共和国加上塞尔维亚共和国境内的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自治省)。
1945年二战胜利后的世界主要由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国家和苏联为首的东方共产势力国家两大集团对立而开始冷战。南斯拉夫因为铁托是共产主义者所以属于东侧的阵营,但是和波兰、匈牙利或是罗马尼亚等东欧诸国相比不同的是,南斯拉夫并非成为苏联的附庸国或是卫星国家,而是发展成为具有独立自主地位的社会主义国家。1980年铁托在没有指定继承人的情况下死去,苏联国内也在戈尔巴乔夫的指导下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罗马尼亚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也在巨变和动乱中被处死,南斯拉夫社会体制也因此由社会主义成为了资本主义,组成南斯拉夫的各国已经开此酝酿脱离南斯拉夫这个架构。此时,前南各共和国的民族主义者开始掌权。
二战结束以后,铁托领导的南共建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致力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决复杂的民族问题,承认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享有同等的自主权。应该说,铁托时代的铁腕政策和铁托本人的崇高威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作用,维持了南斯拉夫国家的稳定和民族关系的相对缓和。但另一方面,铁托和南共(后改名为南共联盟)在民族理论和实践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错误,起初过早地认为国内民族问题已经解决,后来当矛盾逐步凸现时却又简单化地采用"阶级斗争"的方式或高压政策来处理。对占国内人口比重最大的塞尔维亚族实行长期箝制、多方制约的政策,势必伤害其民族感情及对党和中央政府的信任,导致民族关系的紧张。南共联盟的这些政策失误,事实上多少也为日后南斯拉夫的民族分裂、国家解体埋下了伏笔。
1991年初,克当局突然收缴塞族聚居区警察(大多为塞族人)的武器,3月双方正式发生武装冲突,而且冲突愈演愈烈。
1991年6月25日,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共和国单方面宣布独立,引起斯洛文尼亚武装力量与南人民军发生武装冲突。经欧共体调停,冲突双方于7月7日达成停火协议,南人民军撤出斯领土,斯境内武装冲突暂告平息。事隔不久,克罗地亚当局同克境内的塞族流血冲突再起,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塞尔维亚共和国派“志愿军”去克境内为塞族人“助战”,致使冲突越来越大。南人民军随后又去干预克境内冲突,使战火愈燃愈烈。战斗主要集中在克境内的塞族聚居区,后来逐渐向克同波黑和塞尔维亚共和国的边境地区蔓延。
斯、克两共和国宣布独立后,在南斯拉夫引起连锁反应,另有一些共和国相继宣布独立,战后重建的南斯拉夫联邦制国家已逐渐解体。1991年7月7日,斯、克两共和国虽然同意推迟3个月执行其“独立”决定,但实际上并未放慢独立步伐。10月8日,两共和国正式宣告独立,并表示与南斯拉夫联邦“断绝一切联系”。1991年10月15日,波黑共和国议会通过了《波黑主权国家问题备忘录》,强调波黑是“主权国家”。11月20日,马其顿颁布新宪法,宣布马其顿为“独立的主权国家”。这样,南斯拉夫6个共和国就有4个宣布独立了。
波黑共和国位于南斯拉夫中部,同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相邻。在436万人口中,穆斯林族占43.7%,塞尔维亚族占31.4%,克罗地亚族占17.3%。波黑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领导人为满足欧共体承认其独立提出的条件,于1992年2月29日至3月1日就是否赞成波黑为独立主权国家进行全民公决。这一公决得到穆斯林和克罗地亚族的赞成,而遭到波黑境内占人口31.4%的塞族人的坚决抵制。正当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全民公决进入尾声时,在萨拉热窝教堂举行婚礼的塞族人被暴徒枪杀,激起了塞族人的公愤。
1992年3月1日,投票结果公布,有过半数的波黑公民赞成波黑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夜间,武装的塞尔维亚平民在萨拉热窝以北120公里的图兹拉,以及波斯尼亚北部布尔奇科至比耶利纳的公路、特尔诺沃至福查的公路上设置路障,武装冲突由此开始。
正当战火在波黑境内蔓延之际,欧共体国家和美国分别于1992年4月6日和7日宣布承认波黑为独立主权国家,这无疑是火上浇油,使波黑内战骤然升级。随即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宣布为独立国家。穆斯林、克罗地亚族同塞尔维亚族为争夺地盘爆发了大规模的内战。波黑内战的爆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国际社会为寻求内战的和平解决,一招接一招:经济制裁、人道主义援助、美国的空投、北约禁飞区、5国安全区、北约最后通牒和空袭等。和平计划也是接连不断:万斯—欧文和平计划、美国6点计划、5国方案、“三分波黑”方案、欧—斯和平计划、“联邦加邦联”方案等。
因为本身过于复杂的历史背景引发的问题无法完全解决,但是经由北约和联合国的介入,战火最后慢慢平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总括
斯洛文尼亚战争(十日战争)(1991年)
克罗地亚战争(1991年–1995年)
波斯尼亚战争(1992年–1995年)
科索沃战争(1999年)
马其顿内战(2001年)
斯洛文尼亚
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独立。南斯拉夫下令由塞尔维亚控制的斯拉夫联邦军进攻斯洛文尼亚,受到强烈还击。最后经欧共体调停,冲突双方于7月7日达成停火协议,撤出斯领土,斯境内武装冲突暂告平息。史称十日战争或独立战争。
克罗地亚
第一次克罗地亚战争:1991年6月,克罗地亚独立,同境内的塞族流血冲突再起。米洛舍维奇派志愿军到克境援助塞族人。战斗主要集中在克境内的塞族聚居区,后来扩散至克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边境地区。最后由美国外交调停结束战争。
第二次克罗地亚战争:此战争较血腥,克罗地亚在1991年后重组军队。在1995年再度攻打塞尔维亚。结果塞军惨败。
波斯尼亚
史称波黑战争。1992年3月1日的波斯尼亚公民投票结果公布。全民赞成波斯尼亚独立,塞尔维亚向波斯尼亚开战。虽然联合国有派兵补给援助波斯尼亚。但塞尔维亚仍是大胜。1995年,塞尔维亚再向穆族人开火。迫使北约轰炸塞尔维亚3星期。最后塞军投降。
波黑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战争中,塞族共动用近2000门大炮、600辆坦克、600辆装甲车以及一些战斗机等。波黑430多万人口中有27.8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沦为难民;全国85%以上的经济设施遭到破坏,直接经济损失450多亿美元。波黑战争自始至终伴随着外部势力的军事介入和武装干预,特别是美国以北约为工具所进行的军事干预对战争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科索沃
当1996年建立的科索沃解放军向塞尔维亚官员和阿尔巴尼亚人发动攻击时,冲突开始白热化,塞尔维亚官方开始大量拘捕,塞尔维亚警察在1998年3月开始大肆搜捕德雷尼察地区的科索沃解放军,冲突更加激烈,安理会对南斯拉夫包括科索沃实行武器禁运,但境况愈演愈烈,直至爆发战争。
1999年3月,在向南斯拉夫提出警告并在科索沃塞尔维亚人进行进攻的情况下,北约对南斯拉夫实行空袭轰炸,秘书长说这是外交失败造成的悲剧,虽然有时候“为了和平而使用武力是合法的”,但安理会在任何这样的情况下都必须参与进去。
南斯拉夫对科索沃解放军进行大规模攻击并开始大量驱逐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造成了史无前例的85万难民,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和其他人道主义机构在阿尔巴尼亚和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对难民进行多方面的帮助。
前南斯拉夫内战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物质损失,迫使大批难民离乡背井,给南斯拉夫人民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内战也直接导致了南斯拉夫的分裂和瓦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前南斯拉夫常常被人们以「一个国家、二种文字、三种语言、四种宗教、五个民族、六个共和国、七个邻国、八个政治区」来形容。
经过数百年矛盾积累和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前南斯拉夫各民族之间的积怨激化,内战爆发几乎难以避免。这时只需要一个火星,「巴尔干火药桶」就会爆炸。
谁擦出了这个火星?克罗地亚足球运动员兹沃尼米尔.博班。
民族仇恨弥漫在绿茵场
巴尔干地区民族结构非常复杂,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是前南斯拉夫三大民族。三大民族本来同源,却由于曾经被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统治,导致宗教、文字分化。
「第一南斯拉夫王国」成立后,在塞尔维亚族主导的国家政体下,各民族间的仇恨愈演愈烈。这种仇恨和对立,也影响着南斯拉夫国家队的各族球员。
1976年欧洲杯,东道主南斯拉夫队一路杀进半决赛。本来足协承诺只要打进半决赛,比赛将由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移师到克罗地亚的萨格勒布举行。
结果足协没有兑现承诺,半决赛仍然在贝尔格莱德踢。球队中的克族球员非常不爽,他们消极比赛,南斯拉夫队被联邦德国队逆转,只能去争夺季军。
季军比赛到是移师萨格勒布,这回轮到队中的塞族球员为了抗议克族球迷的嘘声,以消极比赛作为报复。结果南斯拉夫队又输给了荷兰队,杯赛期间高开低走的东道主南斯拉夫队仅获得第四名。
这时,球场上的仇恨都是以消极对抗来表达,那是因为在铁托的铁腕统治下,联邦内各共和国表面上能和平共处,包括民族矛盾在内的各种问题一直被压制下来。
80年代初铁托去世后,南斯拉夫一度陷入失去领袖的短暂迷茫状态。塞族和克族的对抗也压不住了,足球成为了克罗地亚人表达民族情绪的重要手段。
对于许多球迷来说,体育场就是他们宣泄政治诉求和社会挫折的舞台,而一些政客在绿茵场上发现了机会,开始利用自带火药味的足球运动煽动情绪。
祸起国家德比
1990年,民族主义者图季曼领导的克罗地亚民主联盟在选举中获胜,塞尔维亚领导人米洛舍维奇也不遗余力地鼓动塞族的民族情绪。
这种背景下,贝尔格莱德红星队与萨格勒布迪纳摩队的国家德比,定于5月13日在萨格勒布马克西米尔体育场举行。
双方的极端民族主义对抗情绪移情到了两支球队身上,多年来两队的球迷对抗,是欧洲公认的足球流氓案例。
「蓝色坏小子」是迪纳摩队最激进的球迷组织,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加入了内战中的克罗地亚军队。红星队的球迷组织「勇士」也不是省油的灯,其行为更像是准军事化部队和职业犯罪集团。
这次,3千名「勇士」成员从贝尔格莱德赶赴萨格勒布,比赛前一天就在大街上惹是生非。比赛开场前,「勇士」们对着克罗地亚球迷高喊「萨格勒布是塞尔维亚的」,还破坏座椅,向上层观众扔石块。
奇怪的是,现场的南斯拉夫警方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这激怒了现场上万名克罗地亚球迷,也大大刺激了迪纳摩球员们。
21岁的兹沃尼米尔.博班,是当时迪纳摩队中最有天分的年轻队员,出生于克罗地亚南部民族情绪浓厚的小镇伊莫茨基。
博班自己提到过,他是读契诃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长大的。博班从小就不是一个喜欢回避事情的人,当然也不是一个能隐藏感情的人。
国家德比在短短10分钟后便陷入暴力和混乱中,看台上一些早已血脉偾张的克罗地亚球迷看到红星队不断粗野犯规,再也控制不住情绪,率先从看台上冲入场内殴打红星队员。
训练有素的塞尔维亚球迷也抄起各种凶器,冲向克罗地亚球迷看台袭击球场内的每一个克罗地亚人。
「所有地方都失控了,有一段时间看不到球场上的草,因为全都被砖块和座椅碎片覆盖着」,迪纳摩后卫弗拉多卡普利奇说。
混战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塞族和克族青年相互间用座椅、石块甚至刀具袭击对方,有些球员也卷入其中。一直袖手旁观的南斯拉夫警方这时终于出手了,他们抡起警棍暴打冲入场地的克罗地亚球迷。
当博班看到一名警察正在对倒在地上的球迷大打出手,他跑过去,以空手道的姿态腾起身体,抬起右腿踢向这名警察。
飞踹之后,博班灵活地逃脱了警察的追赶,没有受伤。被他袭击的警察并不是塞尔维亚人,而是一名波斯尼亚穆斯林。这名警察事后说:「我完全理解博班为什么会这么做」。
确实,这一脚本来只是这个大火药桶里的一个瞬间,却因为登上各大媒体头条,成了这场骚乱的代表性一刻,这也和南斯拉夫警察扮演的角色有关。
当塞尔维亚球迷在球场内肆虐时,南斯拉夫警察不为所动。当克罗地亚球迷冲入场地,马上遭到警察们的棍棒痛击。
随后警方还调来了军车、高压水枪和催泪瓦斯对付迪纳摩球迷,又护送红星队球员回更衣室,随后红星队迅速乘坐直升机逃离了球场。
官方的说法是冲突导致61人受伤,其中警察27人,超过100名球迷被捕。但人们普遍相信,在警察各种武器的攻击下,有上千名克罗地亚人受伤。
对于克罗地亚人来说,这一个个场景似乎都是塞尔维亚人享有特权的象征,因此这幅照片极具冲击力。
博班后来接受采访时这样回忆那著名的一踹:「我是一个公众人物,我随时准备承受生命和名声可能带来的风险,这全都是因为一个理想——克罗地亚的事业」。
因为这脚飞踹,博班被南斯拉夫足协禁赛6个月,错过了1990年世界杯。这一脚也使他声名鹊起,第二年博班加入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的球队AC米兰。
几个国家的诞生
前南爆发内战的锅,博班一个人背不起,但也不能否认个人事件对历史进程影响重大。许多人认为博班的这脚飞踹,是克罗地亚独战争之路上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几百万克罗地亚人通过电视转播和报纸看到了博班踢向警察的这一脚,他们意识到博班当天所冒的风险和姿态,民族情绪被迅速点燃了。
时至今日,在克罗地亚人看来,这一踢是「反抗塞族七十年统治的象征」,他们的国家在「这一踢」下诞生了。
「这一踢」的第二年,无数与博班同龄的克罗地亚人与塞尔维亚人交战,大批球迷包括足球流氓加入了各自的军队。
当时在萨格勒布指挥「勇士」攻击克罗地亚人的阿尔坎,还成为了残忍的塞族军队领导人之一。阿尔坎后来回忆说:那场比赛之后,我们立即开始武装自己。
经过十年内战,南斯拉夫解体为多个独立国家。
历史学者认为,当年在萨格勒布的这场国家德比是内战的征兆,塞族和克族同时意识到一个事实:冲突随时爆发,积怨不可调和。而平民百姓想的是,必须马上武装起来准备战斗。
「比赛结束后,每个人都清楚什么会跟着到来」,前红星和南斯拉夫边锋德拉甘.扎扎克回忆说,「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春天,很明显,一个时代已经结束,另一个残酷而血腥的时代即将开始」。
足球可以是战争,也可以是和平
有句话说足球就是和平年代的战争,人们可能同意这样的说法,也可能反对。
至少人们看到,足球场是连接各种宗教、种族、意识形态和地域群体的一个空间。人们可以将球场当成表达仇恨的虚拟战场,而各种规则又保证比赛必须公平而且文明。
更重要的是,足球不仅可以宣泄仇恨,还可以创造和平。
1914年一战开始后的第一个圣诞节期间,英国和德国士兵踢了一场比赛,双方为此短暂停战。贝利在职业生涯的黄金年代,勇敢地前往正在血腥内战的尼日利亚参赛。交战双方为了看到球王在他们的草地上奔跑,宣布暂时休战。
象牙海岸队曾在世界杯赛事前发表声明,要求结束他们家乡的血腥冲突,否则他们不会出赛。这都是足球光明的一面,足球绝不是动员人们拿起武器。
当硝烟散去,塞尔维亚前著名球星米哈伊洛维奇的话很能反映人们的心境:
「人都是会变的,我总是喜欢把我们跟他们分得很清楚,所以需要有敌人来刺激自己。但是时间过去这么久,我学到了很多,明白了很多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从血统来说他们都是妥妥的斯拉夫人,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东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等等,导致了三者的宗教信仰不同。这个呢就好比一个客家人一个土家人和一个汉族湖南人。土家信佛客家信道汉族信儒。很显然中国这三位不打可能会相杀。为啥呢?这三者在中国国内并没有区域性的利益冲突,更没有背后的境外势力支持。而斯拉夫人就不同了,德国、美国、土耳其、伊朗等等通通都有掺和的份。
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统一的巴尔干地区,没有出现过统一的南斯拉夫,铁托借着二战后的革命之风干成了,直到铁托死之前南斯拉夫总体上也算一直在向好的方向前进。面对统一的巴尔干这在北约的意识形态上是不允许出现的。同时共产党在欧洲的最后一个国家也是北约所不能容忍的。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当时风头无两,可以说是世界的执牛耳者,自然他们的记者跑的比香港的还要快,至于报道嘛,出了偏差也不用负责,他们就是要让世界知道塞族人干出了各种不人道的事情,塞族的坦克没有停下。看到这些白左们坐不住了,当北约看到自己支持的克族目族阿族都打不过塞族的时候各种停战,休息好了再开战,但是奈何就是打不过塞族,没办法自己撸袖子上了。
但是在舆论导向上塞族一直是吃亏的。不论你米洛舍维奇为南斯拉夫的国家主权完整做了什么,只要塞族占上风那就是不对的。对穆族的所谓屠杀,在形式上和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所谓的反恐有什么区别么?而克族的风暴行动,造成的死亡和人民流移失所的人数比塞族对穆族的伤害高出十倍。米洛舍维奇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镇压反政府武装是违法的,米洛舍维奇在国家分裂不可避免的情况维护塞族人应有的权利也是违法的。最后还被叛徒绑架到了海牙。
至于审判什么的,那都不在重要了,北约的目的达到了,最后一个布尔什维克的堡垒毁掉了。至于卢旺达的是非,库尔德人恩怨,犹太人的霸道,一切的一切都是无力的,射程之内是真理。塞族人只不过是个微不足道不会进入世界主流的牺牲品而已。什么克族穆族阿族更可怜,他们只是在需求下更可怜而已,塞族人无论你可怜不可怜看到的人终究不会发出什么大的声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前南斯拉夫内战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物质损失,迫使大批难民离乡背井,给南斯拉夫人民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内战也直接导致了南斯拉夫的分裂和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