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皇后列表

"

  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马皇后始至崇祯皇帝朱由检皇后周玉凤止,明朝皇后列表共统计明朝有32位皇后,其中4位被废黜,也有多位为追封。明朝皇后群体具有五大特征:出身寒微、外戚孱弱;相貌端庄、羸弱多病;稳重严正、宽厚隐忍;恪守职分、竭力辅政;膝下少子、处境艰危。封建皇权存在一天,女性便永远无法逃脱被无情摧残的悲惨命运。明朝为了切实保证皇帝血脉的纯正性与优良化,他们采取了许多不同以往朝代的做法。比如在挑选皇后的问题上,就在考量外在条件之外,还加上了政治需要。为避免前朝外戚干政的教训,严格控制后族的势力,明朝皇后尽可能多挑选民间的小家碧玉。

明朝皇后列表

明朝皇后列表共统计明朝有32位皇后,其中4位被废黜

明朝皇后

孝慈高皇后  --  孝愍让皇后 --  仁孝徐皇后 --  诚孝张皇后 --  孝恭孙皇后 --  孝庄钱皇后

孝肃皇后 -- 孝渊景皇后 -- 肃孝杭皇后  -- 吴废后 --  孝贞王皇后 -- 孝穆皇后

孝惠皇后 -- 孝康敬皇后 -- 孝静毅皇后  -- 孝洁肃皇后 --  孝恪皇后 -- 孝懿李皇后

孝安皇后 -- 孝端显皇后 -- 孝靖皇后  -- 孝元贞皇后 --  孝和皇后 -- 孝纯皇后

孝哀悊皇后 -- 愍周皇后

朱棣的皇后是谁 永乐大帝朱棣的贤内柱徐皇后

  明成祖朱棣的结发妻子徐皇后,明成祖仁孝皇后徐氏(1362-1407年),濠(今安徽凤阳)人。中山王徐达长女,幼贞静纯明,好读书,称女诸生。太祖闻后贤淑,召达谓曰:“朕与卿,布衣交也。古君臣相契者,率为婚姻。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棣配焉。”达顿首谢。洪武九年(1376年)册为燕王妃。高皇后深爱之。而《明史》中更明确地写道,她与自己的婆婆朱元璋的发妻马皇后也有情同母女的感情。

  徐皇后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长女。据说她自幼文静好读书,声名远播,朱元璋因此亲自召见徐达,当面为自己的四子朱棣提亲:“朕与爱卿是布衣之交。自古以来君臣相契儿女结姻。听说爱卿有个好女儿,爱卿肯不肯将她嫁与朕的儿子朱棣?”

  徐达一听皇帝竟有如此美意,顿时心花怒放,当即“顿首谢”,应允了这桩婚事。

  洪武九年(公元1376)正月二十七日,十五岁的徐氏头戴九翚四凤冠,身着青质九翟衣,在隆重的典礼之后正式成为十七岁的燕王朱棣嫡妃。从此开始了她尊贵而不平静的一生。

  做为一位皇帝的结发妻子,史书对徐皇后的描述尽管不算少,但多是官样文章。不过点滴间也仍然能让我们看出她与朱棣伉俪情深,与婆母马皇后情同母女。

  帝王家族虽然少见真情,但也史不绝书。夫妻情长婆媳谊重都不足不奇。只是当我们遍检书史,却不得不叹息,生在乱世长于富贵的徐皇后与丈夫朱棣的情谊,实在是来之不易,洪武九年那位小小亲王妃向丈夫盈盈四拜的场景,连起了几个家族横亘数十年的恩怨情仇。 ...查看更多

孝纯皇后简介 明朝崇祯帝生母孝纯皇后生平介绍

  孝纯皇后简介:孝纯皇后,刘氏。初为明光宗淑女。死后进贤妃。因儿子朱由检即位为崇祯帝,追谥生母刘氏为孝纯恭懿淑穆庄静毗天毓圣皇太后,与光宗合葬庆陵。

  孝纯皇后刘氏,祖上是海州(今辽宁海城)人,被选入太子东宫,成为朱常洛(明光宗)的妾:淑女。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为皇太子朱常洛生下第五子朱由检,即明思宗崇祯帝。刘淑女并不讨朱常洛的欢心,在朱由检五岁这年,刘淑女在朱常洛的一次歇斯底里的大发作中,不明原因的死亡。史书曰:“失光宗意,被遣,薨。”这话说得很冠冕堂皇,而实际上的情况,应该是朱常洛暴怒之下,将刘氏逼上了绝路自尽,甚至朱常洛亲自或让下人动手将刘氏活活打死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刘氏死后,朱常洛惧怕此事被父亲万历皇帝知道了会趁机废了他这个碍眼的太子。万历一直都在努力想改立自己钟爱的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为此引发了旷日持久的“国本之争”,最终由于重重阻力而作罢。心虚的朱常洛对身边的太监宫女威逼利诱,警告他们不能走漏风声,只对外谎称刘氏是病死的,将她以宫人的身份葬在西山。后来朱由检因为哥哥朱由校即位,于天二年被封为王,屈死的刘氏也因此被追封为贤妃。

  虽然朱由检成了亲王,但是由于刘氏死得不明不白,他不敢公开去祭祀自己的母亲,只能悄悄向太监打听母亲下葬的方位。朱由检居勖勤宫,问近侍:“西山有申懿王坟乎?”回答:“有。”又问:“傍有刘娘娘坟乎?”答曰:“有。”,并偷着拿些钱让侍从去为母亲祭扫。

  朱由检十七岁这一年,哥哥熹宗天启帝朱由校无子早逝,将皇位传给了他。直到这时,朱由检才真正能够光明正大地追悼自己的母亲,他追谥生母刘氏为孝纯恭懿淑穆庄静毗天毓圣皇太后,将她从简陋的坟墓中迁出,与父亲光宗合葬庆陵。

  崇祯帝五岁就失去母亲刘氏,他十分怀念生母却没有找到母亲的画像,遂让瀛国太夫人根据回忆指示画工去画母亲的肖像。他让老宫人来看画的像不像,有人说像有人说不像,崇祯帝听后更为伤感遗憾泪如雨下,后宫宫人亦因此而悲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明太祖朱元璋孝慈高皇后马氏简介 马皇后生平介绍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1332年一1382年),本名不详,是安徽宿州人,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妻子。

  1352年(至正十二年),在郭子兴的主持下,马氏嫁给了时为红巾军将领的朱元璋。

  马氏婚后与朱元璋感情深厚。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创建帝业的岁月里,马氏和他患难与共。

  历史上的贤皇后屈指可数,马秀英要算一个。但是贤惠的马秀英挡不住朱皇帝杀戮功臣的屠刀。

  马秀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皇后。据史书记载:马氏,秀英,宿州(今安徽宿县)人,祖上曾是当地富豪。父亲马公,仗义好施,家业日贫。母亲郑媪,生下马氏不久即去世了。

  马公无子,视秀英为掌上明珠。秀英自幼聪明,能诗会画,尤善史书,性格亦颇倔强。按当时习俗,妇女皆缠足,秀英坚决不缠,人称“马大脚”。

  秀英的父亲马公因为杀人避仇,逃亡他乡,临行时将爱女秀英托付给生死之交郭子兴,郭视同己出。后闻马公客死他方,益怜此女孤苦,加意抚养。子兴授以文字,夫人张氏则手把手教她针织刺绣。十几岁的秀英聪明无比,凡事一经指导,马上知晓。年近二十的马氏,出落得一副上好身材,模样端庄,神情秀越,秾而不艳,美而不骄;还有一种幽婉的态度,无论何急事,她总举止从容,并没有疾言厉色,所以子兴夫妇很是钟爱。每思与她联一佳偶,使她终身有托,不负马公遗言。

  当时正值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黑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使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又遇黄河大决口,连年黄水横流,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1352年郭子兴在濠州(今安徽凤阳)起兵响应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今安徽阜阳)的起义。凑巧朱元璋投军,每战辄胜,很为郭子兴夫妇器重,所以张氏倡仪,子兴赞同,将义女许配给朱元璋。自从朱元璋做了主帅的女婿后,人们就改称他为“朱公子”。他在军中的地位亦大大提高。马秀英与朱元璋志同道合,感情深厚。马氏随朱玩璋南征百战,忧勤相济,成了朱元璋的得力助手。

  朱元璋借助农民起义的力量,迅速发展了自己的势力。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登基于应天府(今南京),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册封马氏为皇后,时年36岁。从此,马皇后以皇后之尊留心政事,关心人民,礼待臣下,与朱元璋同心同德巩固大明王朝。

  马皇后为人富而不奢,贵而不骄,虽居高位,但仍保持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总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宫嫔敬服。

  先是太祖起兵,战无虚日,后随军中,辄语元璋(太祖)以不嗜杀人。册后以后,俭约如故,她亲自带领公主王妃刺绣纺织。自己以身作则,平时粗茶淡饭,缝补旧衣,制作新衣,样样不落。宫嫔们拟她为东汉时的明德皇后

  皇子朱植最幼,性格放荡不羁,长大后被封到开封做周王。马皇后对他极不放心,周王临行时,便派江贵妃随往监督,还把自己身上的纰衣脱下来交给江贵妃,并赐木杖一杆嘱咐:“周王有过错,就令他纰衣杖责。如敢违抗,驰报朝廷。”从此一见着慈母的纰衣,周王便生出敬畏之情,不敢胡作非为。以严为爱是马氏对待子女的原则。对宁国公主安庆公主等人,马氏要求她们勤劳俭朴,不能无功受禄。对待朱元璋的义子宋文正、李文忠等,她细心照顾视为己出。每逢岁灾辄率宫中之人节衣淡食。太祖谓已发仓赈恤,不必怀忧,后谓赈恤不如预备,朱元璋甚以为然。

  马皇后关心人民,体贴妃嫔,保护百姓臣下,功德传于宫内外。一日闲谈,马皇后问朱元璋:老百姓都安居乐业了吗?朱元璋说:这不是你所要问的。马后说:陛下是天下之父,妾为天下之母,子女的安危,做父母的可以不问吗?马皇后的对话,旨在劝朱元璋关心人民的疾苦,爱民如子。

  一次朱元璋视察太学(国子监)回来,马皇后问他太学有多少学生,朱元璋答道有数千人。马皇后说:“数千太学生,可谓人才济济。可是太学生虽有生活补贴,他们的妻子儿女靠什么生活呢?”针对这种情况,马皇后征得朱元璋同意,征集了一笔钱粮,设置了20多个红仓,专门储粮供养太学生的妻子儿女,生徒颂德不已。这说明在用人方面,马皇后非常爱惜人才。

  马氏虽贵为皇后,每天都亲自操办朱元璋的膳食,连皇子皇孙的饭食穿戴,她也亲自过问,无微不至。妃嫔等劝她自重,后语妃嫔道:“事夫亲自馈食,从古到今,礼所宜然。且主人性厉,偶一失饪,何人敢当?不如我去当中,还可禁受。”一次进羹微寒,太祖因服膳不满而发怒,举碗击后,后急忙躲闪,耳畔已被擦着,受了微伤,更泼了一身羹污。后热羹重进。从容易服,神色自若。妃嫔才深后言,并服后德。宫人或被幸得孕,后倍加体恤,妃嫔等或忤上意,马后设法调停。

...查看更多

朱允炆皇后孝愍让皇后简介 朱允炆马皇后生平介绍

  马氏,名恩慧,明惠帝朱允炆的皇后。其父是光禄少卿马全。

  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丙子,公元1396年),马氏为朱允炆生下一子,名朱文奎。同年十月,马氏被册封为皇太孙妃。

  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戊寅,公元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马氏被册封为皇后,其子朱文奎被立为皇太子。

  明惠帝建文四年(辛巳,公元1401年),马皇后又生下一子,名朱文圭。

  明成祖永乐元年(壬午,公元1402年),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以“清君侧”为名,率兵攻破南京金川门,占领南京,结束历时三年的靖难之役。攻克南京时,明惠帝朱允炆不知所终,太子朱文奎被杀,马皇后自焚而死。后被追谥为:孝愍温贞哲睿肃烈襄天弼圣让皇后。

  史书记载

  《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惠帝皇后马氏,光禄少卿全女也。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皇太孙妃。建文元年二月册为皇后。四年六月,城陷,崩于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朱高炽诚孝张皇后简介 朱高炽元配张皇后生平介绍

  明仁宗诚孝张皇后(?—1442年11月20日),名不详,永城(今河南永城高庄镇张大厂村)人,指挥使赠彭城侯张麒之女,明仁宗朱高炽元配,明宣宗朱瞻基之母,明英宗朱祁镇之祖母。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封燕王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年)封皇太子妃。

  明仁宗即位,册立为皇后。宣宗即位,尊为皇太后。英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由于英宗年幼,张皇后便成为实际上的摄政。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十八日,张皇后崩逝,谥号“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圣昭皇后”,葬献陵。

  孝顺贤德

  张皇后为指挥使张麒之女。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高炽被立为燕王世子,同时封张氏为燕世子妃。

  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又册为皇太子妃。张氏孝谨温顺,侍奉成祖夫妇尽心周到,所以很得成祖与徐皇后的欢心。 

   朱高炽生性仁厚端重,举止言行沉静有法度,但因身体肥胖不善骑射,不得成祖喜爱。成祖最喜爱次子汉王朱高煦,觉得他最像自己,有心废太子立汉王,但徐皇后和大臣们一直阻拦。而且张氏所生长子朱瞻基聪慧好学,深得成祖宠爱,成祖也很喜爱张氏这个儿媳妇,所以最后为了这些原因,才没有废太子。

  洪熙中宫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成祖病崩,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张氏被册封为皇后,长子朱瞻基为皇太子。张氏被立为皇后之后,对朝中内外政事,她莫不周知。仁宗日夜勤于政事,是位贤明的君主,可惜在位不足一年便于洪熙元年(1425年)驾崩,享年四十八岁。

  宣德太后

  宣德元年(1426年),太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尊封母亲张皇后为皇太后,张氏因而成为明代第一位皇太后。当时军国大事多受命于张氏,听从她的裁决。当时海内安宁祥泰,宣宗对母亲入奉起居,出奉游宴,四方有所进献,即便是微小物品,也一定要先奉送给张氏。两宫慈孝天下皆知。

  宣德三年(1428年),张氏出游西苑,皇后皇妃在旁侍候,宣宗也亲自扶着车陪母亲登万岁山,并且奉酒拜寿,又过了一年后,张氏前往长、献二陵拜谒,献诗颁德。宣宗亲自配带弓箭,骑马在前引导,到达河桥时,又下马扶车。京畿百姓都夹道拜观,陵旁老幼也欢呼拜迎。见此情景,张氏回过头来对宣宗说道:“百姓拥戴君主,是因为君主能使他们安居乐业皇帝应当将此牢记在心。”在返回途中,经过农家,张氏召来农家老妇询问一些生活及农活方面的事,并且赐与钱币。有的农家献上蔬菜酒浆等东西,张氏便取来赐给宣宗,还说:“这是农家的口味啊。”随行大臣英国公张辅,尚书蹇义,大学士杨士奇、杨荣、金幼孜、杨溥到行殿请求谒见,张氏对他们加以慰劳,并说:“你们是先朝旧人,要尽力辅助嗣君。”此后的一天,宣宗对杨士奇说:“皇太后拜谒二陵回来后,说起你们的办事能力时非常熟悉。她说,张辅虽是一名武臣,却通晓大义。蹇义忠厚小心,但办事优柔寡断。你呢,非常正直,说起话来直言不讳,先帝有时很不高兴,但最终还是听从你的建议,得以不做错事。还有三件事,当时先帝后悔没有听从你的意见。”张氏对外戚很严格,其弟张升为人淳厚谨慎,但皇太后仍不许他参加商议国家大事。

...查看更多

朱祁镇和钱皇后的爱情故事 英宗朱祁镇钱皇后简介

  孝庄钱皇后,明英宗元配,海州人,都指挥佥事(后封安昌伯)钱贵女。正统七年(1442年)立为皇后。十四年(1449年),英宗被瓦剌部所俘,为迎英宗回朝,她把自己宫中的全部资财输出,每天悲哀地呼天号地,祈求神灵保佑英宗。累了就就地而卧,以致伤残了一条腿。终日哭泣,又哭瞎了一只眼睛。宪宗即位,尊为皇太后,加“慈懿”徽号。成化四年(1468年)六月二十六日,钱氏病故。谥“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九月四日葬裕陵。

  朱祁镇与钱皇后的爱情

  结发情深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王朝的第六任兼第八任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不多见的一位“复辟”皇帝。他生于宣德二年(公元1427)冬天,登基为帝时年仅七岁(虚称九岁)。年号“正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皇帝很快就到了完成终身大事的时候。

  皇帝娶一个怎样的妻子,关系到他本人乃至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对于这一点,张太皇太后深有体会。张氏明仁宗朱高炽的妻子,当年朱高炽还在北平做燕王世子时,其母徐氏就亲自为长子选择了出身虽低微才智人品却非常出众的张氏为妻。后来燕王朱棣成为明王朝皇帝,张氏也应运而为太子妃。由于朱高炽不擅骑射,两个弟弟又窥伺太子位,时常离间朱高炽与成祖朱棣之间的父子关系。徐皇后去世以后,朱棣逐渐对长子不满,好几次都中了小儿子的计,削减太子的膳食待遇,打算废太子。在这要紧的时刻,亏得张氏谨慎行事从中周旋,又一向得徐皇后欢心,更调教出了一个好儿子,朱棣总算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然而张氏的丈夫仁宗朱高炽即位仅十个月就遽然辞世,张氏的儿子宣宗朱瞻基不但少年即位,而且也只十年光景就离开了人世,张氏的孙子英宗朱祁镇更是孩提即位。在这些变幻莫测的时刻,整个大明帝国的军政大事,幸亏有张氏的操持裁决,才得以顺利进行。这一切都证明,一个好皇后对皇帝、对皇朝有多么重要。

  忆及前事,张氏为自己的孙儿选择妻子就更加小心了。

  正统七年(公元1442)春,经过重重筛选,来自海州(今辽宁海宁)的少女钱氏被张太皇太后选中,成为英宗的准皇后。钱氏这年十六岁,比英宗略大一岁。

  钱氏的册后仪式,也是明王朝有史以来皇帝的第一次初婚仪式。而在此之前的皇帝们早在即帝位之前就已经完成了终身大事,册后只不过是登基以后过过场面而已。因此,在张太皇太后的操持下,钱氏立后的过程极为隆重。这也是张氏此生为朱明皇家做的最后一件大事。因为大婚典礼五个月后她就去世了。

  正统七年五月初三,英国公张辅为正使,少师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为副使,持节至钱府行纳采问名之礼;

  五月初七,成国公朱勇为正使,少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杨溥、吏部尚书郭剌为副使,持节再至钱府行纳吉纳徽告期礼;

  五月十九日,英国公张辅为正使,少师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户部尚书王佐为副使,率领仪仗大乐和放置着皇后册宝的龙亭以及文武百官,再至钱府行发册奉迎礼。在文武百官和内外命妇的叩头如仪中,十六岁的钱氏头戴九龙四凤冠,身着真红大袖祎衣红罗长裙红褙子红霞帔,在一片煊天鼓乐中被迎入紫禁城,成为少年皇帝的皇后。

  从此,十五岁的皇帝有了妻子,他不再是独自一人站在世间至尊的殿宇上迎接万众的仰视。而中国古代宫廷一段缠绵凄凉的爱情也就此以这般金碧辉煌的方式揭开了序幕。

  钱皇后出身寒微。当然,官场中的寒微看在平民百姓眼中还是很不一般的。她的曾祖父钱整,是成祖朱棣做燕王时的老部下,任燕山护卫副千户,一直对成祖忠心耿耿。祖父钱通官至金吾右卫指挥使,父亲钱贵继承了祖传的武职,多次随明成祖明宣宗北征,凭借战功升至都指挥佥事。直到女儿被选为皇后,钱贵才被提拔为中府都督同知。

  虽然姻缘的缔结是出于祖母张太皇太后之命,但英宗仍然对自己的皇后比较满意。因为钱皇后的两个亲戚在土木之变中殉国,钱皇后自己也因为英宗导致残疾,英宗十分感叹,加上钱氏家族官爵太过低微,打算效仿宣宗朝的例子给予家族爵位。

  对于丈夫的良苦用心,钱皇后深为感激,然而她并不愿意家族因为自己而无功受禄,损害丈夫的“明君”声誉,因此英宗的打算刚一提出,她就谢绝了。英宗原以为钱皇后的谦逊只是一种姿态,所以他也就再三地提出晋升丈人的建议。出乎他意料的是,钱皇后的态度完全不是客套,无论自己怎样提议,她都是推辞。明白妻子的心意后,英宗对钱皇后更为敬重。

  对于帝王家庭来说,娶后纳妃最大的目的就是多生子嗣。钱皇后对此也非常了解,她因此从不阻挠英宗亲近后宫妃嫔宫娥。于是宫人们一直喜讯不断。在这些女子中,一个来自北京昌平的民家女子周氏最为突出,正统十年(公元1445)她先为十八岁的英宗生下一个女儿重庆公主,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又为二十岁的英宗生下了庶长子朱见浚(后改名朱见深)。除周氏之外,还有万氏王氏等宫妃,陆续在一两年间为英宗生下了三个儿子。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这么多的女人都生下了龙子凤女,唯有六宫之主的钱皇后在生育方面却一直不如人意。立后六七年间她虽然得宠,却一直未能为丈夫孕育儿女。不过英宗和自己的父亲宣宗不同,他对皇后终能生育嫡子一事抱着极大的希望,因为他害怕如果传位给庶子,会导致钱皇后类似胡废后的结局。英宗本人虽是个出生不满百日就得封太子的庶长子,但同样的事情却没有发生在英宗的儿子身上。庶长子朱见浚已经两岁,英宗仍然没有将他册封为太子,而是一直耐心地等待钱皇后怀胎的消息。

  然而中宫怀妊的喜讯还未等到,意外就发生了。

...查看更多

朱祁镇贵妃周氏简介 明宪宗朱见深生母孝肃周太后

  孝肃皇后(15世纪-1504年),周氏明英宗朱祁镇贵妃,明宪宗朱见深生母,昌平人。父周能后追赠为宁国公,弟周寿后封为庆云侯,周彧后封为长宁伯。周贵妃曾经再三破坏礼法与英宗的遗愿、排挤并欲取代钱皇后的嫡后地位。最终的谥号为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皇后。

  周氏,是昌平(今北京昌平)人。明英宗的皇妃,是宪宗皇帝的生母,昌平(今北京昌平)人。天顺元年,周氏被封为贵妃。宪宗皇帝即位,她被尊封为皇太后。当年十月,周太后的生日那一天,宪宗皇帝下令让和尚道士设置斋戒。礼部尚书姚夔率领大臣们到设斋的场所为周太后祈祷,给事中张宁等人上奏章指摘他们行为不当。宪宗皇帝认为张宁等人的指责有道理,下令从此以后再有和尚道士等设斋祈祷时,文武百官都不准到场烧香。

  成化二十三年四月给周太后上尊号为“仁寿皇太后”。孝宗皇帝即位,周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当初宪宗皇帝在位的时候,侍奉周太后极为孝顺,每五天向她请安一次,酒宴时必定亲自出席作陪。周太后有什么要求都满足她,唯恐她不高兴。在钱太后合葬于裕陵这件事上,周太后百般刁难。宪宗皇帝向她婉转解释,才使她勉强同意。孝宗皇帝生于西宫,他的母亲纪氏皇妃死后,是周太后把他放在自己身边养育成人,关怀备至。

  到孝宗皇帝即位后,侍奉周太后也极为孝顺。周太后患痈疮,很长时间才得以痊愈,她写给大臣们的告示说:“自从英宗皇帝去世后我以太后的身份住在长乐宫,宪宗皇帝以整个天下为我养老,二十四年如一日。我这次偶然患了痈疮,皇帝夜间为我的健康向天祈祷。春天祭天时也因此而停止设宴,对我经常慰问探视,终于使我这老年人的病,获得健康安宁。用昔日与今天相比,宪宗与孝宗皇帝父子两代,行孝则相同,我对此十分满意。”

  弘治十一年的冬天,清宁宫失火,周太后移居仁寿官。第二年,清宁宫重新修好,周太后还搬回清宁宫。周太后的弟弟长宁伯周有一块田地是被赏赐而来的,有关衙门请求对这块地加以测量,孝宗皇帝不许。周太后说:“怎能因为我的缘故违背皇家法度。”便让把这块地交还公家。弘治十七年三月,周太后病故,谥号“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睿皇后”,合葬于裕陵,采纳了大学士刘健、谢迁、李东阳的建议,在奉慈殿单独祭祀周太后,不礻付祭于太庙,仍然称她为太皇太后。嘉靖十五年,周太后又与纪太后、邵太后一同被转移到皇帝陵墓的祭殿上接受祭祀,她们的神主牌位上只写“皇后”而不写皇帝的谥号,以此来区别正妻与侧室。此后穆宗皇帝的母亲孝恪皇后、神宗皇帝的母亲孝定皇后、光宗皇帝的母亲孝靖皇后、熹宗皇帝的母亲孝和皇后庄烈帝的母亲孝纯皇后的祭祀仪式,都遵循这一办法。

  人物评价

  周贵妃曾经再三破坏礼法与英宗的遗愿、排挤并欲取代孝庄钱皇后的嫡后地位。

  家庭成员

  父亲

  周能

  弟弟

  周寿、周彧

  夫君

  明英宗朱祁镇(睿皇帝)

  儿女

  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崇简王朱见泽、重庆公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明景帝朱祁钰废后孝渊景皇后简介 汪废后生平

  贞惠景皇后汪氏(1427-1506),亦称“汪废后”,明景帝朱祁钰的第一任皇后。性格正直刚烈,一生坎坷,因反对景帝废黜英宗的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位而被废为庶人。英宗复位后,降景帝为郕王,汪氏复称郕王妃。郕王朱祁钰去世后,经英宗同意,汪氏免除殉葬,从宫中迁至郕王府,寿八十而终。明武宗时尊谥“贞惠安和景皇后”。

  汪氏姿色美丽,正统十年(1449年),册汪氏为郕王妃。正统十四年冬,明英宗朱祁镇被俘,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帝,册汪妃为皇后。汪皇后生下女儿,没有生下儿子。

  汪皇后性格刚毅偏执,心怀仁德,见京师诸死事及老弱遇害者暴骨原野之时,心怀不忍,令官校掩埋安葬。景泰三年,景帝欲立自己的儿子(杭贵妃所生)朱见济为太子,而废原太子朱见深(景帝侄子,英宗长子),汪皇后竭力反对,因而触怒景帝,被废,杭妃被立为皇后。

  英宗复位的时候,降景帝为郕王,汪氏复称郕王妃。郕王逝世后,英宗让其后宫嫔妃殉葬。当论及汪氏殉葬与否时,李贤不赞同,以汪氏已废且幽禁深宫,况两女年幼,应不予殉葬。朱见深复立为太子后,知道汪氏当年支持继续以他为太子,因而对汪氏相当孝敬,亦上言于英宗。经英宗同意,汪氏得以活命,从宫中迁至郕王府。昔日英宗被俘后,钱皇后在宫日夜为丈夫奔忙忧劳,汪皇后也时常安慰她,慰恤有如妯娌。及至出宫,在钱皇后的照顾下,汪氏得以将所有私产和服侍她的宫女太监都带出宫中。汪氏在外府斋素事佛。每至岁时令节,孙太后与钱皇后必召汪氏入宫中饮宴,叙家人礼。一天,明英宗想起自己的一件玉玲珑来,问太监刘桓,对曰被汪氏拿去,命内官去拿回来。内官再三索取,汪氏皆对曰“无有”。其左右劝汪氏归还玉玲珑,汪氏称:“是实有之,但景帝虽废,亦尝为天子七年,一腰系,何不可消受,乃迫取耶。且景之天下尚归之上,何有此数片玉。当上索时,吾实怒而投之井矣。”明英宗不快。后又有太监称汪氏出宫时,所携甚多,英宗命人没收她从皇宫带走的全部财物,得银二十万两,他物称是。

  宪宗即位后,因昔日汪氏曾保护自己,对其厚礼优待。汪氏二女稍长,随其母亲斋素,并矢志不下嫁。宪宗强之,始嫁其一女于王宪。汪氏父亲汪瑛先封为都督,于天顺改元之后降为兵马指挥使,然而随亦进为锦衣佥事,终后之世皆无恙。

  正德元年十二月,汪氏薨逝,终年80岁。帝臣议祭葬礼。大学士王鏊建议道:“以妃嫔之礼入葬,祭祀以皇后之礼。”遂合葬汪氏于金山景泰陵。正德二年,明武宗上尊谥曰“贞惠安和景皇后”。南明弘光帝即位,改上谥号“孝渊肃懿贞惠安和辅天恭圣景皇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朱祁钰的第二任皇后杭皇后简介 肃孝杭皇后生平

  杭氏(?--1456),明代宗(景帝)朱祁钰的第二任皇后。死后谥为“肃孝皇后”。英宗复位,削皇后号,毁所葬陵。她作为明代宗继皇后的身分不被明朝正史认可。算是明代后妃中的一位悲剧人物。

  平步青云

  喜事还没有完。第二年,明英宗亲征蒙古被俘。国难之际,朝廷拥立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登基,年号“景泰”,是为明代宗,又称为‘景泰帝’或景帝。杭氏被册封为妃。

  登基之初,代宗立哥哥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景泰三年(1452),代宗欲废黜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汪皇后坚决反对,并劝说代宗之所以能即位纯属侥幸,万不可将朱见深废去。汪皇后因此触怒代宗而被废去,之后朱见深也被废去,改立朱见济为皇太子。杭妃母以子贵,被立为皇后。

  短短几年时间,杭氏就由普通的民间女子成为当朝皇后,且儿子又是太子,真可谓平步青云了,她的父亲杭昱也被封为锦衣卫指挥使。杭皇后沉浸在幸福中。

  然而人生难料,这样的风光无限她只享受了短短的四年。

  香消玉殒

  景泰四年十月(1453),皇太子朱见济夭折了,年仅5岁。杭皇后悲痛欲绝,卧病不起,很快在景泰七年二月(1456)崩逝。代宗也颇为悲伤,谥为”肃孝皇后“,又为她修建陵墓,号曰”寿陵”,任命皇后的哥哥杭敬、弟弟杭敏为锦衣卫百户。

  值得一提的是,杭氏当了好几年皇后,至死其兄弟才被赐锦衣卫百户。而代宗晚期的宠妃唐贵妃,在还没当上贵妃时,其父唐兴就一再的升官,从百户而千户。杭皇后死的当年,唐氏被封为皇贵妃,其父又从锦衣卫千户升任指挥佥事。另一个娼妓出身、在杭皇后去世当年才刚刚入宫的李惜儿,其弟李安更是在当年七月十八就封锦衣卫百户,不到一月又被赐“香火院”。

  和这些女人相比,代宗对杭皇后何其薄也,可见她生前不是很被丈夫重视,能当皇后更多还是因为生了儿子。她的早逝,不仅仅只是伤心儿子夭折,还有对失宠的恐惧。

...查看更多

明宪宗朱见深吴废后结局怎样?吴废后怎么死的

  明宪宗朱见深吴废后结局怎样?吴废后怎么死的

  明宪宗朱见深的结发妻、废后,顺天人。天顺八年(1464年)七月立为皇后,仅一个月后就谋冤被废。史称“吴废后”。

  明孝宗在冷宫出生后,吴氏曾偷偷抚养过几年。孝宗即位念及吴氏的恩情,命服膳皆如母后礼。正德四年(1509年)吴氏逝世。刘瑾欲焚之。大学士王鏊力持不可,以妃礼下葬,无谥号。

  得以善终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宪宗去世,皇太子朱祐樘继位,史称明孝宗。他念及吴氏当年的恩情,把被遗弃二十多年的吴氏从冷宫放了出来,当作母亲来奉养,下令吴氏的穿着和膳食都按照太后的制度供应,但没有正式给她平反,也没有给予正式的名分。她的哥哥吴瑛从“羽林卫指挥使”升任“都指挥佥事”,入锦衣卫百户。吴氏风雨一生,晚年才算因为当年的善举得到了一点善报。

  武宗正德四年(1509年),吴氏去世,年60岁上下。太监刘瑾要按普通宫女的制度把她的遗体焚烧、草草安埋。大学士王鏊认为不可。明武宗也觉得吴氏对父亲孝宗有保全抚育之恩,但是被祖父宪宗废除,不能合葬在茂陵,就同意按照大学士李东阳、王鏊的建议,用明英宗惠妃王氏的葬礼规格,安葬在北京金山,但没有谥号。

  吴皇后其实肯定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因为看不过宫女万氏的嚣张,逞一时之快,不顾后果廷杖万氏,虽然出了气,但是付出了一生命运转换的代价,最后要不是大学士王鏊据理力争,吴皇后可能真的要在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了。她一个人孤独的躺在坟墓中的时候,是不是会为自己当年那轻率冲动的行为而后悔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明宪宗朱见深孝贞纯皇后王氏简介

  孝贞皇后,王姓,其名正史无记载(-1518年),中国明朝时期皇族女性,西安清平乡楼峰﹝今衢州市衢江区全旺镇楼山后村﹞人。为明宪宗朱见深第二任皇后。

  宪宗为太子的时候,明英宗为其选择合适的配偶,于是选出十二名美女,最后留王氏吴氏、和柏氏三人于后宫。明英宗中意王氏,但在太监牛玉的劝谏下,最后由宪宗嫡母钱皇后、生母周妃选中吴氏。

  天顺八年(1464年)七月,册立吴氏为皇后。一个月之后,宪宗欲废去吴皇后,周太后疼爱儿子,便随着宪宗废黜吴氏,改册王氏为皇后。 万贵妃宠冠后宫,王皇后不妒不闹,从不要万贵妃对自己执妃妾之礼。宪宗多次欲废王皇后改立万贵妃为皇后,但王皇后为人非常小心隐忍,无故可废,因此王皇后终于得做皇后二十余年,但期间被临幸仅仅数次。

  明孝宗即位后,尊嫡母王皇后为皇太后。明武宗即位后,尊王氏为太皇太后。正德五年(1510年)十二月,上徽号曰慈圣康寿太皇太后。正德十三年(1518年)二月,王太皇太后逝世,年60多岁,上尊谥曰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合葬茂陵,祔太庙。 原本孝贞皇后是宪宗第二任皇后,理应不能系帝谥,不过由于宪宗元配皇后吴氏因得罪万贵妃被废,故而得以系帝谥也。

  站在今天的时代回头看,其实当了皇后也未必幸福。与她同时代的万贵妃侍宠而骄,横行后宫,王皇后便成为大明赫赫庙堂楼宇阴影中的影子,尚未学会绽放,就要习于凋零。

  轶事典故

  仙泉溪上,一座石桥跨越溪水两岸,古桥、老树、溪水、人家,构成一幅温婉美丽的江南图景。“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在此处体现得淋漓尽致。古朴的石桥上垂下丝丝缕缕的藤蔓,使得“积庆桥”三个字若隐若现,更添了一抹朦胧之美。在桥上纳凉的老人告诉我们,他们脚下的这座积庆桥,建于明弘治年间,是明孝宗朱祐樘为报答王皇太后救命之恩而建的。何谓“积庆”——“积”是颂扬王皇后所积恩德,“庆”是庆幸弘治皇帝自身,在被万贵妃多次暗害之际,幸而得到王皇太后的保护,他才顺利登上了皇位。

  史书记载

  《明史孝贞皇后王氏传》

  孝贞皇后王氏,上元人。宪宗在东宫,英宗为择配,得十二人,选后及吴氏、柏氏留宫中。吴氏既立而废,遂册为皇后,天顺八年十月也。万贵妃宠冠后宫,后处之淡如。孝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武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正德五年十二月上尊号曰慈圣康寿。十三年二月崩,上尊谥曰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合葬茂陵,祔太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宪宗朱见深孝穆皇后纪氏简介

  孝穆皇后(15世纪?-1475年),纪姓,名不详。中国明朝时期皇族女性,出身贺县。为明宪宗朱见深妃,。在瑶族民间传说中,因瑶话纪李不分,又称李唐妹。

  早年生涯

  纪氏本为蛮族土官之女,成化年间,宪宗征讨蛮族,纪氏故乡被毁,与其他女子一同被俘虏后入了宫廷。由于纪氏警敏通文字,且长得美丽机敏,因而成为负责管理内藏的女史。时万贵妃专宠,又善妒,对于后宫有孕的女子都加以迫害。宪宗偶到内藏,与纪女史谈话,喜爱纪氏的才华因而临幸之。事后纪氏发现自己怀孕,恐慌不已,服用堕胎药,但未成功。

  万贵妃知道纪氏有妊后,非常愤怒,命宫女前去究治。宫女怜悯纪女史,于是向万贵妃谎报纪女史得了一种肚涨的病痞,而非有娠。万贵妃相了,就将纪氏打发到西内安乐堂居住。之后,于成化六年(1470年)七月生下皇三子朱祐樘。纪氏大惧,要守门宦官张敏把婴儿抱出去溺死。张敏说:“皇上还没有儿子,为什么要放弃?”于是把婴儿藏于他室,瞒着万贵妃用粉饵饴蜜哺之。朱祐樘直至五六岁,还不敢剪胎发。当时吴废后废居西内,离安乐堂很近,知道这件事,往来哺养,宪宗一直不知道。

  灭顶之灾

  柏贤妃生下皇二子朱祐极,却被万贵妃所害而亡,追谥为悼恭太子。悼恭太子死后,后宫久无子女降生,朝中上下都皆以为忧。成化十一年(1475年)的一天,宪宗召张敏栉发,对镜子叹气:“我老了,还没有儿子。”张敏伏地说道:“臣死罪,万岁已经有了儿子。”宪宗愕然,问哪里有?张敏说:“我说了之后就会死,皇上得为小皇子做主。”太监怀恩也说道:“张敏说的是事实。皇子潜养西内,今已六岁,一直隐匿消息不敢传出去而已。”宪宗大喜,马上去西内,遣使者去接皇子。使者来到,纪氏抱着儿子泣道:“你去吧,我恐怕是活不了了。你见到一个身穿黄袍面上有须的人,他就是你的父亲。”

  小皇子穿着小绯袍,乘小舆,拥至阶下,胎发披地,扑进宪宗怀里。宪宗把他抱置膝盖上,抚视久之,悲喜泣下:“真是我的儿子,这么像我。”命令怀恩赴内阁向诸臣宣告这件事。群臣皆喜。明日,群臣恭贺,颁诏天下。命纪氏移居西六宫永寿宫,数度召见。万贵妃得知后,日夜怨泣:“群小绐我!”同年六月,纪妃暴薨。有人说是万贵妃迫害致死的,有人说是自缢。宪宗下诏追封淑妃,上谥曰恭恪庄僖。张敏得知纪妃死后,甚为惧怕,遂吞金而死。

  身后

  小皇子立为皇太子后,时宪宗生母周太后住在仁寿宫,亲自将皇太子带在身边抚养。 一天,万贵妃召太子去她的宫里用餐,周太后教太子:“去吧,但是不要吃她的东西。”太子到了贵妃的宫里,万贵妃赐食物,太子说:“已经饱了。 ”万贵妃又命人进羹,太子反问:“这羹里有毒吗?”万贵妃大为恚怒:“小小年纪就这样,日后一定对我不利。”因而气怒攻心,成疾而亡。

  太子即位后,为明孝宗,追尊生母为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纯皇后,迁葬茂陵,别祀奉慈殿。

...查看更多

明宪宗朱见深孝惠皇后邵氏简介

  孝惠皇后(15世纪?-1522年)邵氏明宪宗朱见深贵妃,明世宗朱厚熜的祖母,杭州昌化人。父为邵林。嘉靖元年,上尊号曰寿安太后。十一月逝世,世宗本来想在第二年二月迁葬茂陵,大学士杨廷和等说道:“祖陵不当数兴工作,惊动神灵。”不从,还是葬入茂陵。谥曰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太后,别祀奉慈殿。嘉靖七年七月,改称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太皇太后。嘉靖十五年迁主陵殿,称皇后,与孝肃周太后、孝穆纪太后一样。终谥为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后。

  姓氏:邵氏

  名字:不详

  籍贯:杭州昌化人

  父亲:邵林

  夫君:明宪宗朱见深

  儿子:兴献王朱祐杬,岐惠王朱祐棆,雍靖王朱祐枟

  孙子:明世宗朱厚熜

  封号:宸妃——贵妃——皇太后

  尊号:寿安太后

  谥号: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太后——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太皇太后——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后。

  陵墓:明茂陵

  邵氏家境贫穷,少女时代曾先后婚聘七人,皆在圆房前早逝。父亲邵林只得把女儿卖给杭州镇守太监,邵氏由此入宫。邵妃知书达礼,善诗文,又姿色美丽。成化时,一夜邵氏独坐房中吟诗,被成化帝听见,甚为欣赏,由此得幸。

  成化十一年(1476年),生朱祐杬。成化十二年封为宸妃。邵妃生兴献王朱祐杬,岐惠王朱祐棆,雍靖王朱祐枟。明宪宗病重时候,又进封她为贵妃。

  兴献王朱祐杬就是明世宗朱厚熜的生父,后来被追为兴献帝。兴献王就藩的时候,邵妃不得随从,留在宫中,母子常用诗赋彼此相寄。明武宗朱厚照死后,因为既无子嗣又无亲兄弟,其母张太后选中朱厚熜,立为皇帝。世宗当上皇帝时,邵妃不但老了而且眼睛也瞎了,喜亲孙为皇帝,摸世宗身,自顶至踵。世宗尊为皇太后。嘉靖元年,上尊号曰寿安太后。十一月逝世,世宗本来想在第二年二月迁葬茂陵,大学士杨廷和等说道:“祖陵不当数兴工作,惊动神灵。”不从,还是葬入茂陵。谥曰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太后,别祀奉慈殿。嘉靖七年七月,改称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太皇太后。嘉靖十五年迁主陵殿,称皇后,与孝肃周太后、孝穆纪太后一样。终谥为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明孝宗朱祐樘孝康敬皇后简介 明孝宗张皇后生平

  明孝宗张皇后,河北兴济人,父为国子监生张峦,母金氏。成化二十三年二月,张氏选立为太子妃;十月,立为皇后。孝宗笃爱皇后,不立妃嫔,帝后宫中同起居,如民间伉俪。孝宗以皇后故,颇为优待外戚,追封岳父张峦为昌国公,封妻弟张鹤龄为寿宁侯、张延龄为建昌侯。妻弟嚣张跋扈,言官时常进谏,孝宗努力为之调解。武宗即位后,严厉打击舅舅嚣张行为。武宗无子而终,张太后和首辅杨廷和定策立兴王世子朱厚熜为新君,即嘉靖帝,由此引发了争夺名分的惨烈大议礼。嘉靖获胜后,打击报复张太后,借故杀死其弟,张太后凄凉去世,葬礼被严重减杀。

  孝康敬皇后张氏(1470—1541年),明孝宗皇后,兴济人,父国子监生张峦。生明武宗朱厚照、蔚悼王朱厚炜和太康公主朱秀荣。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选为太子妃。弘治明孝宗朱祐樘即位,册立为皇后。明武宗登基,尊为皇太后。正德五年(1510年),上尊号“慈寿皇太后”。明世宗嘉靖帝入继大统,称“圣母”,加尊号“昭圣慈寿”。嘉靖三年(1524年),加“昭圣康惠慈寿”,改称“伯母”,十五年(1536年),复加上“昭圣恭安康惠慈寿”。二十年八月八日去世,谥“孝康端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十月九日葬泰陵。

  张皇后,兴济(今河北沧州市北)人。按照明代中期以后选后的制度,皇后一般都出身于平民之家。张氏的父亲张峦,原只是一个秀才,以乡贡的名义进入国子监,也就是说从地方学校保送进了国立最高学府读书,成为国子监生。张氏出身于这样的读书人家庭,家教自然还可以。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二月初六日,张氏与时为皇太子的孝宗成婚。同年的九月,张氏被正式立为皇后。

  身处粉黛成群的后宫中,孝宗这样的情形的确让人费解。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第一,张后本人的性格较为活泼,对孝宗有足够的吸引力和约束力。史称张后“骄妒”,从后来她在政治斗争中扮演的角色来看,张后确实绝非庸常之辈。

  第二,大臣谢迁的劝谏。本来,皇帝广纳嫔妃是极正常的事情,一般情况下大臣也不会反对。例如,成化朝的时候,群臣因为宪宗二十八九岁还没有儿子,竟纷纷上书要求皇帝广纳嫔妃。那么,谢迁何以会多此一举呢?事情是这样的。弘治元年(1488年)二月,御马监左少监郭镛请预选淑女,等孝宗服除后在其中选两名女子为妃。当时的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谢迁就上言说:“六宫之制,固所当备。而三年之忧,岂容顿忘。今山陵未毕,谅阴犹新,奈何遽有此事?”意思是说,皇帝选妃,自然是应当的。但是,宪宗的陵墓尚未完工,皇帝居丧的草庐还是新的呢,怎么就谈起选妃的事来了?孝宗号称以孝治天下,曾经定下了为宪宗皇帝守孝三年之制———“三年不鸣钟鼓,不受朝贺,朔望宫中素服”。因此,谢迁既有这么一说,选淑女以备嫔妃之选的事情就搁置下来了。

  虽然明孝宗朱佑樘对张皇后非常好,但她的结局非常悲惨,她的儿子明武宗朱厚照死后因为没有子嗣,奸臣江彬等心怀不轨,太后与大学士杨廷和定策禁中,迎立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为帝,史称明世宗。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世宗入继,称张太后为圣母,上尊号曰“昭圣慈寿皇太后”,也同时尊他的亲祖母邵氏为寿安太后。日子一久,世宗对张太后的淡薄态度就慢慢展露出来,他尊封自己生母祖母,对张太后并不十分礼遇,如有臣子上奏还降罪,又改称圣母为伯母。张太后弟弟犯罪,张太后苦跪求情不果,一病不起。终于,晚景凄凉的张太后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八月崩,谥号为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而她刚刚死后,世宗就把她弟弟处死了。崇祯十七年(1644年)十二月乙卯朔丙寅(十二日),改谥张氏曰孝成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盖后本谥“孝康”,与兴宗常皇后谥号“孝康”字相犯而改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明武宗朱厚照皇后孝静毅皇后夏氏简介

  孝静毅皇后夏氏明武宗朱厚照皇后,上元人。正德元年,册立为皇后。嘉靖元年,明世宗入继大统,因为与夏皇后为叔嫂关系,故夏皇后不能当太后,但又要与世宗的陈皇后区别,因此上尊称曰庄肃皇后。

  正德元年(1506年),夏氏被册立为皇后,夏皇后虽美貌,却不受宠。而且明武宗多年居于宫外,因此夏皇后没有子女,可能仍是处女之身。

  嘉靖元年(1521年),丈夫明武宗驾崩后,由武宗堂弟——兴献王世子朱厚熜继承皇位,是为明世宗。而夏氏因为与世宗之间为叔嫂关系,依照中国历代皇室的传统,只有帝王之母可称太后,故身为嫂嫂的夏氏不得称皇太后,但又要与明世宗的陈皇后有所区别,因此上徽号称庄肃皇后。嘉靖十四年(1535年)正月,夏氏逝世,与武宗合葬康陵,神主升祔太庙。

  夏氏逝世后,礼臣上奏丧仪,世宗说:“叔嫂之间不需服丧,且两位皇太后均健在,因此朕在丧期内穿着青衣,而臣民以皇后之丧服丧即可。”礼部尚书夏言说:“皇上以嫂叔之间不需服丧而改穿青衣,但群臣不敢穿着丧服朝见皇上,请暂时免去朝参。”世宗许之。

  而关于夏氏的谥号,大学士张孚敬说:“大行皇后,是皇上的嫂嫂,与历代嫡配皇后不同,谥号字数宜用二字或四字。”李时不赞同,说:“宜用八字。”左都御史王廷相、吏部侍郎霍韬等:“都是皇后,又什么不同。”夏言隧聚众议论,上奏说:“古人崇尚实质的精神,因此谥号多简洁,以符合他生前的做为。至于后代所追加的谥号,则是出自臣子的怀思之情。大行皇后生于今世,宜用今制,因此大行皇后的谥号宜如历代嫡配皇后,而不论二字、四字及八字,都于礼无据。”世宗不从,命众人再讨论。群臣请用张孚敬的建议。世宗说:“用六字吧,合阴数。”于是夏氏的谥号拟定,称孝静庄惠安肃毅皇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世宗觉得当时张孚敬的话不对,传旨:“孝静皇后谥号不完备,称不上是配飨武宗。”于是改谥为孝静庄惠安肃温诚顺天偕圣毅皇后。

  史籍记载

  《明史 列传》

  明武宗孝静毅皇后夏氏(?-1535年),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父夏儒,封庆阳伯。正德元年(1506年)册立为皇后。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卒,世宗入承大统,次年上尊号曰“皇嫂庄肃皇后”。

  嘉靖十四年(1535年)正月卒。先从大学士张孚敬言,上谥为孝静庄惠安肃毅皇后。左都御史王廷相、吏部侍郎霍韬早有异议,认为皇帝、皇后均谥12字,于此仅用6字不合礼法。

  嘉靖十五年(1536年)世宗终觉张孚敬之言非是,敕曰:孝静皇后用6字与武宗皇帝12字不相匹配,乃改谥12字为:孝静庄惠安肃温城顺天偕圣毅皇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明世宗朱厚熜皇后孝洁肃皇后简介 嘉靖陈皇后生平

  孝洁肃皇后陈氏(1508年-1528年),明世宗朱厚熜第一任皇后,元城人,父亲是当地的秀才陈万言。

  嘉靖元年(1522年),陈氏姿色美丽,选美入宫,九月册立为皇后。世宗性格严厉。嘉靖七年春,世宗与皇后同坐,张妃和文妃进茗,世宗循视其手。陈皇后恚怒,投杯起立。世宗勃然大怒。皇后惊悸,当时身怀有孕,未能保住孩子,就此流产。流产后陈皇后重病,数月不愈。嘉靖帝令其迁出坤宁宫,并准备把她的皇后之位废掉(杨一清在其所著的《密谕录》中记有世宗和杨一清等讨论废后一事的全过程),与杨一清等大臣商议,考虑到陈氏已经病危,废弃有碍名声,才未实施。

  十月,陈皇后病死,谥曰悼灵皇后,葬礼从杀,葬于安葬皇贵妃、皇太子的天寿山的袄儿峪。出葬之日,梓宫出王门,百官一日临。给事中王汝梅谏劝,世宗还在气头上,不听。嘉靖十五年,礼部尚书夏言议请改谥,当时世宗的怒气早没了,于是改谥为孝洁皇后。

  明穆宗即位,礼臣上议,“孝洁皇后,大行皇帝(明世宗)元配,应该合葬祔庙。若遵遗制祔孝烈(世宗遗旨想让方皇后祔庙),则舍元配也,若同祔,则二后也。大行皇帝升祔时,宜奉孝洁配,迁葬永陵,孝烈主宜别祀。”穆宗从之。隆庆元年二月,上尊谥曰孝洁恭懿慈睿安庄相天翊圣肃皇后,合葬,祔太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明世宗嘉靖帝皇后杜皇后简介 穆宗生母孝恪皇后

  杜氏,北京大兴人,杜林之女。

  嘉靖九年(1530年),杜氏以选妃入宫,十年(1531年)三月,与其他八名选妃选出的女子同册为九嫔,是为康嫔,为九嫔中的最后一名。十五年,晋为康妃,十六年(1537年)生明世宗第三子朱载垕。不得宠。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正月,杜氏逝世,年约40岁,谥为荣淑康妃,葬金山。礼官奏请让朱载垕服三年丧,嘉靖帝不允许,以“应避至尊,不宜重服”下谕,大臣遂不敢争。

  其子朱载垕即位后,为杜氏恭上谥号孝恪渊纯慈懿恭顺赞天开圣皇后,并迁葬永陵,设牌位于神霄殿。追封太后之父杜林为庆都伯,命其子继承宗嗣。

  《明史》列传二:孝恪杜太后,穆宗生母也,大兴人。嘉靖十年封康嫔。十五年进封妃。三十三年正月薨。是时,穆宗以裕王居邸,礼部尚书欧阳德奏丧仪,请辍朝五日,裕王主丧事,遵高皇帝《孝慈录》,斩衰三年。帝谓当避君父之尊。大学士严嵩言:“高帝命周王橚为孙贵妃服慈母服,斩衰三年。是年,《孝慈录》成,遂为定制,自后久无是事。及兹当作则垂训于后。”帝命比贤妃郑氏故事:辍朝二日。赐谥荣淑,葬金山。穆宗立,上谥曰孝恪渊纯慈懿恭顺赞天开圣皇太后,迁葬永陵,祀主神霄殿。追封后父林为庆都伯,命其子继宗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明穆宗朱载垕孝懿李皇后简介 孝懿李皇后墓在哪

  孝懿庄皇后李氏,其名于史书无记载,(?-1558年),明穆宗朱载垕嫡妻。昌平人,父德平伯李铭。嘉靖三十二年二月(1553年),嫁给朱载垕,封为裕王妃。生长子朱翊釴(5岁夭折)和长女(名不详,夭折)。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四月卒。朱载垕即位后,追谥李氏为孝懿皇后,朱翊釴为宪怀太子,长女为蓬莱公主,李氏的父亲李铭封为德平伯。

  明神宗即位后,追尊这位从未见面的嫡母为孝懿贞惠顺哲恭仁俪天襄圣庄皇后。

  孝懿庄皇后李氏,北京昌平人,锦衣卫百户李铭(后以女显贵,官至锦衣卫副千户,封德平伯)之女。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九月,世宗传谕礼部,皇三子(即穆宗)、皇四子(景王)年已长成,理宜婚配,命将京城凡年龄在14至16岁的未婚女子全部送至二王馆以备选取。三天后,礼部奉诏选得良家女1200人,李氏被选为裕王妃,暂住宫内,第二年二月行迎亲礼,正式册为裕王妃。

  成婚两年后,李氏生子朱翊 ,嘉靖三十六年正月复生皇长女,嘉靖三十七年四月十三日,病故于裕王府。世宗皇帝为其亲定丧仪规制。同年七月葬于京西金山丰裕口。穆宗即位后,于隆庆元年(1567年)二月追谥为孝懿庄皇后。

  隆庆六年七月,神宗又上尊谥为“孝懿贞惠顺哲恭仁俪天襄圣庄皇后”,迁葬昭陵。

  父亲

  德平伯李铭

  夫君

  明穆宗朱载垕

  儿女

  宪怀太子朱翊釴

  蓬莱公主,明穆宗嫡出长女。母亲是王妃李氏(追谥孝懿皇后)。嘉靖三十六年八月壬寅日,此女早殇,当时她的父亲还只是裕王,她本人因为年纪太幼,还没有封爵。礼部请以郡主之礼下葬,她的祖父嘉靖帝说“未请封,无例,而且下殇也用全礼?非是”,下令葬仪减半。隆庆元年(1567年)正月,其父隆庆帝追封她为蓬莱公主,后又修缮了她的坟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明穆宗朱载垕孝安皇后简介 孝安陈皇后生平

  孝安皇后(?-1596年),陈氏明穆宗朱载垕继妻,皇后,通州人,锦衣卫副千户封固安伯陈景行之女。隆庆帝即位后妃嫔颇多,陈皇后无宠,复触帝怒,借口皇后无子多病,迁居别宫。明神宗其时为太子,事嫡母最孝,每天早晨谒奉先殿、朝父皇穆宗及生母李贵妃毕,必去嫡母陈皇后所在偏宫问安,皇后闻履声而辄喜。李贵妃得知皇后欢喜,亦欢喜。明神宗即位,上嫡母尊号曰仁圣皇太后,居慈庆宫。万历六年,尊为仁圣贞懿皇太后,万历十年,尊为仁圣贞懿康静皇太后。神宗孝事两宫无间。万历二十四年七月,陈太后崩,谥曰孝安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皇后,祀奉先殿别室。

  孝安陈皇后(?—1596年),明穆宗朱载垕继妻也,皇后,通州人。嘉靖三十七年九月,裕王妃李氏(孝懿庄皇后)薨,选陈氏为裕王继妃。隆庆元年,册立为皇后。皇后无子,又多病,而居别宫。明神宗即位,上尊号曰仁圣皇太后,居慈庆宫。万历六年,尊为仁圣贞懿皇太后,万历十年,尊为仁圣贞懿康静皇太后。

  初时,明神宗万历帝在东宫,每天早晨谒奉先殿、朝父皇明穆宗及生母李贵妃毕,必去陈皇后的地方问安,皇后闻履声而辄喜。明神宗登基后,孝事两宫无间。万历二十四年七月,陈太后崩,谥曰孝安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皇后,祀奉先殿别室。

  明史记

  孝安皇后陈氏,通州人。嘉靖三十七年九月选为裕王继妃。隆庆元年册为皇后。后无子多病,居别宫。神宗即位,上尊号曰仁圣皇太后,六年加上贞懿,十年加康静。初,神宗在东宫,每晨谒奉先殿、朝帝及生母毕,必之后所问安,后闻履声辄喜。既嗣位,孝事两宫无间。二十四年七月崩,谥曰孝安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皇后,祀奉先殿别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明神宗朱翊钧孝端显皇后简介 王喜姐生平简介

  孝端显皇后(1564年-1620年),王姓,名喜姐,籍贯余姚(今浙江余姚),生于京师,父永年伯王伟。王喜姐明神宗朱翊钧在位48年间,唯一一位亲自册立的皇后。

  出生

  孝端显皇后王氏,名喜姐,父亲是永年伯王伟,余姚(今浙江余姚)人,生于京师。

  大婚与立后

  万历五年(1577)正月,仁圣皇太后陈氏和慈圣皇太后李氏下诏礼部为明神宗朱翊钧选后举行选秀。王喜姐入选。万历六年(1578年)正月,年仅十三岁的王喜姐与朱翊钧正式举行大婚仪式,被册立为皇后。时张居正曾向两宫太后上书提到明神宗和王喜姐大婚年龄过小。

  册文:朕惟天地职覆载之常,乾元必资乎坤顺,君后理阴阳之教,国治盖本于家齐。故妫汭嫔虞,光重华之运;涂山翼禹,诞开文命之基。惟宗祧之重计攸关,肆昭代之彝章具在。咨尔王氏,星轩降秀,沙麓兆祥,躬淑哲以伣天,体安贞而应地,上副慈闱之简,下孚泰筮之占,宜表正于宫廷,用登崇其位号。兹特遣使持节,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主领长秋,母仪函夏。尔尚明章阴教,嗣续徽音,帅六壶以式万方,懋端一诚庄之行,奉两宫而承九庙,服孝慈仁敬之规,鸡鸣儆戒以相成,麟趾繁昌而益衍,用笃邦家之庆,永流图史之光。钦哉。

  婚姻生活

  王喜姐在万历十年(1582),即婚后第四年生下了皇长女荣昌公主朱轩媖,后或屡次流产,终未能再次生育。后来,在“争国本”事件中的万历二十一年(1593),明神宗曾以王喜姐尚在盛年,有可能会生育嫡子的理由,拒绝了大臣要求册封皇长子为太子的请求。直到万历二十六年(1598),明神宗才下诏正式册封皇长子为太子,并把之前拒绝的原因解释为皇长子身体孱弱和王喜姐年少又曾屡次流产,是以推迟册封稍微等待嫡子出生。

  王喜姐成为皇后后,行事端谨,孝侍婆母孝定李太后(神宗生母),得其欢心 ;明光宗为太子的时候,好几次遇到危机,而皇后多次保护了他 ;郑贵妃专宠,皇后不计较。

  喜姐在皇后生涯中时时分出后宫的开支用来赈饥荒和给士兵发军饷,数次在明神宗面前说话让他宽恕直言的大臣褒奖忠臣,采用婉转的方式进言多得到明神宗的认同。

  万历十八年,王喜姐刊刻了《观世音感应灵课》并亲自题记,祈祷宫闱清吉,国泰民安。

  万历二十四年,坤宁宫先行起火,后延伸至乾清宫,致使两宫俱毁。王喜姐遂与明神宗一同居住在启祥宫。每当明神宗参与游宴之时,王喜姐也必定跟从。同年,李敬妃(后追封为李皇贵妃)在生下皇七子后不久去世。于是明神宗把她所生的皇六子朱常润与皇七子朱常瀛交予王喜姐抚养,两子皆顺利长大,封为惠王和桂王。

  万历二十八年(1600),工科都给事中王德完上书,提到明神宗冷落王喜姐,王喜姐身边只剩几人服侍,身患重病。明神宗震怒,将王德完下诏狱。首辅沈一贯即上书明神宗言此流言一月前京中已有,于是明神宗下诏为自己辩白,而言语甚激。于是沈一贯再次上书,言京城十数年前便有此传闻,怀疑神宗欲不利于喜姐,来为爱子福王夺取太子之位。此诏谕若发,则反将证实其果有谋害中宫之意。明神宗被沈一贯说服,削王德完官职,推迟一年后终于给皇长子朱常洛行冠婚礼,立为太子 。

  死去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四月,当时与明神宗同食同休起居的王喜姐因常年辛劳服药无效后 ,在57岁时崩逝,谥号孝端皇后。自立后起正位中宫四十二年(1578——1620),颇有慈孝的美名。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后。五天后明神宗病倒,于同年七月去世。明光宗即位,上尊谥曰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光宗在位月余暴崩,待明熹宗即位后,才有时间上册宝,合葬明神宗定陵,神主祔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明初皇后颇受重视,皇帝充分认识到治国与治家、治外与治内的关系,“帝王之政必始乎内,治平之效必本于家”,因而对母仪天下、表正六宫的皇后礼让三分。中后期皇后地位大幅度下降,处境岌岌可危,那些宠妃爱妾仗着皇帝的宠幸有恃无恐,位居皇后之下却时时处处超越皇后待遇,凌驾于皇后之上。她们对皇后宝座的冲击挑衅,对皇后后妃的迫害使得皇后生存状态呈不断恶化趋势。皇后没有皇帝的庇护,只能听天由命忍辱偷生。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