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出逃事件(The Flight to Varennes,1791年6月20-21日)是法国大革命中最具戏剧化的事件之一,对大革命的发展和法国王室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出逃事件(The Flight to Varennes,1791年6月20-21日)是法国大革命中最具戏剧化的事件之一,对大革命的发展和法国王室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路易十六的出逃对法国历史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如若他当时决定留在巴黎支持宪法,法国很可能会沿着君主立宪制的方向发展,逐渐实现民主。如果他当时的逃跑成功,法国几乎肯定会立刻陷入战争。他的出逃失败推迟了法国与欧洲列强开战的时间,使制宪会议得以完成宪法。但国王被送回巴黎后,激进派和温和派就如何处理他的问题进行激烈辩论,造成两派彻底分裂,促使法国革命陷入党派相争的混乱状况。
背景
起因
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王后玛丽·安东尼特(Marie Antoinette)和王室亲信多次劝说路易十六逃往外省避难。路易起先拒绝离开,等待革命自行灭亡。但局势的发展使他改变了主意。1789年10月6日,若干巴黎妇女和数千名国民卫队士兵闯入凡尔赛宫,要求国王迁入巴黎居住。他们与卫兵发生小规模冲突,几名卫兵被杀死。王后一度衣冠不整地带着孩子躲避。此事件被称为March of the Women。当晚路易十六一家被迫搬入巴黎蒂伊尔里宫(Tuileries Palace),行动自由受到了极大限制。拉法耶特侯爵和米拉波都劝说路易十六采取妥协立场,推行君主立宪制。路易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支持制宪会议,顺从地签署了大部分法令,并在1790年7月14日攻陷巴士底狱周年纪念活动中公开宣誓将维护宪法。绝大多数法国民众相信他诚意支持革命,对他衷心爱戴,将他视为法国人民的国王。然而路易内心并不甘心王权被剥夺,通过密信告诉西班牙国王他在逼迫下的言行全部无效。1791年2月28日,有谣言称国王处境危险,数百名年轻贵族前往王宫保护,与守卫王宫的国民卫队发生冲突,一些贵族遭到殴打和侮辱,令路易大为愤怒。同时,制宪会议在1790年11月27日通过法令(The Civil Constitution of the Clergy),要求教士宣誓效忠国家、法律和国王,引起法国天主教会信仰危机,全国一半左右的神职人员拒绝宣誓。
坚定信念
1791年4月18日,路易十六企图前往巴黎近郊的一座城堡Saint-Cloud,以便与拒绝宣誓的教士庆祝复活节,但在蒂伊尔里宫门口被大群市民包围,最终未能离开。此事之后,路易十六坚定了出逃的决心。
计划
计划雏形
早在路易最终决定出逃前的1790年秋天,出逃计划便已有了雏形,目标是把国王转移到边境附近,使他可以得到外国部队的支援。在远离巴黎和激进派的地方,国王希望法国大部分忠心臣民会响应他的号召,支持他就宪法问题重新谈判,结束革命。当年10月底,有关人员开始筹划出逃的细节安排。掌管法国东北部军队的德·布耶侯爵负责在边境迎接国王,而逃出巴黎和行程计划则由王后及其密友冯·费尔森制订。
起初,布耶和费尔森都劝说国王与家人分别乘坐小马车往不同方向出逃,但遭到国王与王后的拒绝。最终王室决定11个人同道逃走,包括国王、王后、两个孩子、国王的妹妹伊丽莎白夫人、孩子的两位保姆和一位家庭教师,以及3名打扮成车夫的贵族护卫。费尔森准备了一辆双轮小马车供两位保姆乘坐,以及一辆豪华的大型马车供王室成员使用。
由于革命思想在法国士兵中传播,布耶将军决定依赖德意志和瑞士雇佣兵保护国王,而费尔森替手头拮据的王室提供了大量费用。
漫长交涉
经过漫长的交涉,奥皇终于同意在国王安全出逃后提供资金和部队支援。布耶选中了卢森堡西南部的法国边境城市蒙梅迪作为目的地,打算将国王送到距边境不到两英里的城堡。
出逃日期原本定于5月底,但随后路易十六不断推迟行程,最终定在了6月19日。此前,王后开始将自己的服装、珠宝和化妆品偷偷运出巴黎。她的行动被人察觉,引起了一名爱国女仆的怀疑。为了避开这名女仆值班的时间,王室将出逃日期推迟到了6月20日,但布耶直到6月15日才得知变化,只好临时变动部队调遣。雇佣兵的频繁来往引起了了当地民众的猜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出逃事件(The Flight to Varennes,1791年6月20-21日)是法国大革命中最具戏剧化的事件之一,对大革命的发展和法国王室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路易十六的出逃对法国历史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如若他当时决定留在巴黎支持宪法,法国很可能会沿着君主立宪制的方向发展,逐渐实现民主。如果他当时的逃跑成功,法国几乎肯定会立刻陷入战争。他的出逃失败推迟了法国与欧洲列强开战的时间,使制宪会议得以完成宪法。但国王被送回巴黎后,激进派和温和派就如何处理他的问题进行激烈辩论,造成两派彻底分裂,促使法国革命陷入党派相争的混乱状况。
计划雏形
早在路易最终决定出逃前的1790年秋天,出逃计划便已有了雏形,目标是把国王转移到边境附近,使他可以得到外国部队的支援。在远离巴黎和激进派的地方,国王希望法国大部分忠心臣民会响应他的号召,支持他就宪法问题重新谈判,结束革命。当年10月底,有关人员开始筹划出逃的细节安排。掌管法国东北部军队的德·布耶侯爵负责在边境迎接国王,而逃出巴黎和行程计划则由王后及其密友冯·费尔森制订。
起初,布耶和费尔森都劝说国王与家人分别乘坐小马车往不同方向出逃,但遭到国王与王后的拒绝。最终王室决定11个人同道逃走,包括国王、王后、两个孩子、国王的妹妹伊丽莎白夫人、孩子的两位保姆和一位家庭教师,以及3名打扮成车夫的贵族护卫。费尔森准备了一辆双轮小马车供两位保姆乘坐,以及一辆豪华的大型马车供王室成员使用。
由于革命思想在法国士兵中传播,布耶将军决定依赖德意志和瑞士雇佣兵保护国王,而费尔森替手头拮据的王室提供了大量费用。
漫长交涉
经过漫长的交涉,奥皇终于同意在国王安全出逃后提供资金和部队支援。布耶选中了卢森堡西南部的法国边境城市蒙梅迪作为目的地,打算将国王送到距边境不到两英里的城堡。
出逃日期原本定于5月底,但随后路易十六不断推迟行程,最终定在了6月19日。此前,王后开始将自己的服装、珠宝和化妆品偷偷运出巴黎。她的行动被人察觉,引起了一名爱国女仆的怀疑。为了避开这名女仆值班的时间,王室将出逃日期推迟到了6月20日,但布耶直到6月15日才得知变化,只好临时变动部队调遣。雇佣兵的频繁来往引起了了当地民众的猜疑。
逃亡经过
计划推迟
1791年6月20日深夜,王室成员化装后逐一悄悄穿过隐秘的通道溜出王宫。但拉法耶特和当时的巴黎市长巴伊意外来到王宫找路易十六谈话,使国王不得不推迟离开。费尔森将他们送上准备好的马车,在巴黎郊区的邦迪离开了他们。
成功出逃
此时他们已比原计划推迟了两个小时。国王的弟弟普罗旺斯伯爵(即日后的路易十八)也在当晚轻装出逃,成功逃入布鲁塞尔。
国王一行人离开巴黎后十分兴奋,而起初行程也比较顺利。一路上,路易十六并不费心隐藏,甚至多次下车与附近乡民交谈。到达圣默努尔德之前已数次有人认出国王,但震惊疑虑之余都没有作出反应。然而,马车到达马恩河畔沙隆时已落后原计划三个小时,原定在城外迎接国王的骑兵与当地农民发生冲突,又怀疑国王未能成功逃离巴黎,已经基本撤离。一行人傍晚来到了圣默努尔德的驿站,站长德鲁埃也认出了国王,并在马车离开后通报了市议会,后者派德鲁埃追赶国王。
德鲁埃抢在国王前面到达了距蒙梅迪三四十英里处的瓦雷纳(Varennes),传达了这个惊人的消息。瓦雷纳敲响了警钟,拦住了国王一行人。起初,代理市长答应帮助承认了自己身份的国王离开,但市议会讨论后决定拖延时间,下令国民卫队严阵以待,并向附近城镇求援。布耶手下的骑兵随后赶到,但无法救出国王。
6月21日早晨,国王出逃的消息在巴黎传开。路易十六临行前在桌上留下了一份声明,谴责制宪会议从王室手中剥夺了外交、军事和地方行政权力,并宣布他在1789年6月23日以后批准的全部法令无效。拉法耶特将军和制宪会议先后派人急速追赶。面对危机,制宪会议达到了空前的团结,通过法令开始行使行政权,同时下令法国各地开始紧急备战。
6月22日清晨,巴黎的使者到达了瓦雷纳。当地市议会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制宪会议的命令。路易十六一行人在数千名国民卫队的伴随下启程返回巴黎。一路上民众从四面八方赶来,随着马车缓缓向巴黎进发。制宪会议派出的三名代表在马恩河谷与国王会合,陪同王室在6月25日抵达巴黎。
后续影响
余波
路易十六出逃的消息刚刚传出时,很多由衷热爱国王的民众都认为他是遭到绑架。但国王留下的声明打破了他们的幻想,造成人民心理上极大创伤。民众对路易十六的支持骤减,公共场所的王室标记被黑布遮盖,出现了大量讽刺王室的图片。同时,在战争的威胁下,法国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无数人致信巴黎或公开宣誓效忠"国家、法律和制宪会议",国王不再是凝结法国的核心[1] 。
得知国王已被拦住后,制宪会议脆弱的团结迅速瓦解,代表们就国王的命运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激进民主派要求审判甚至废黜国王,认为路易已经失去了民心,不能当政。温和派则希望保持路易的王位,竭力为他辩护,并强调国王出走并未违法。巴黎乃至整个法国民众都卷入了辩论,少数人开始提出共和的可能。7月15日,制宪会议最终决定宣布国王无罪,但在次日通过附加条款,规定国王在签署宪法之后之后才能恢复王位。
法国外省即使对国王的行为表示失望和愤慨,也都基本支持了制宪会议的决定,但巴黎激进派对决议极为不满。在制宪会议辩论期间,科德利埃俱乐部(The Cordeliers)就曾组织民众举行游行示威,并多次递交请愿书要求至少在全法国就国王命运举行公决。他们在请愿不断遭到冷遇的情况下越来越恼怒,以至于含蓄地号召人民起义。7月15日晚,几百名示威者闯入雅各宾俱乐部,希望得到后者的支持。本已陷入争执的雅各宾派随即分裂,温和派在7月16日另组斐扬俱乐部。
雅各宾派起先同意起草请愿书,与科德利埃俱乐部共同行动,但随后被罗伯斯庇尔说服放弃了请愿计划。科德利埃俱乐部则组织民众在7月17日举行抗议活动。这一天是周日,人群游行来到练兵场(Champs de Mars),约6000人在请愿书上签字,在场旁观者约有5万人。傍晚,市长巴伊宣布实施戒严,拉法耶特带领士兵来到练兵场。根据当时的戒严法规定,市长需要首先三次要求群众解散,然后才能动用武力镇压。示威民众和士兵发生摩擦,卫队没有等待市长发话便向群众开枪,造成约50人死亡。雅各宾派对此事件大做文章,将它渲染为一场大屠杀,即练兵场惨案(The Massacre of Champs de Mars)。
1791年9月3日,制宪会议经过两年的工作终于完成并通过了1791年宪法。路易十六在9月14日接受了宪法,制宪会议于9月30日闭幕。路易十六出逃的风波告一段落,但损害已经造成。1792年8月10日,在法国军队节节败退的情况下,巴黎民众发动起义,推翻了波旁王朝。路易十六在1793年1月21日被送上断头台。
影响
路易十六出逃时留下的声明打破了民众对他的幻想,在制宪会议作出决定前,法国各地民众讨论国王和国家的命运,开始考虑成立共和国的可能性,为次年法国最终废除王政创造了一定的舆论基础。部分巴黎民众追随激进派要求共和,与制宪会议发生矛盾,引发了练兵场惨案,但无裤汉首次以独立于制宪会议的政治力量出现,将在未来两年内影响大革命的发展。
在国王出逃至制宪会议正式宣布他无罪期间,制宪会议掌握了立法、行政和司法的大权,为日后公安委员会专政奠定了基础。国王成功逃出巴黎助长了阴谋理论的流行,一时间人人怀疑政敌是反革命的奸细。当时,法国很多地方在恐慌中都出现了当局没有确凿证据便逮捕嫌疑犯的现象,成为共和二年恐怖专政的前奏。但与此同时,法国民众积极备战,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预示了未来称霸欧洲的法国军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1.托克维尔的错误论断
关于路易十六为什么而死,托克维尔的论断是错误的,甚至是有毒的,误导了许多人,给了拒绝改革者以理由。
托克维尔说路易十六之死是由于启动了改革。他认为: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古今中外很多坏政府的垮台不是由于启动了改革,恰恰是由于拒绝改革。路易十六也一样,被送上断头台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他拒绝改革,抵制变革。
2.法国苦专制已久
从卡佩王朝开始,由于王室领地增加,国王有了组织常备军的经济实力,法国开始走上强化专制的道路。波旁王朝建立后,路易十三的首相黎塞留和路易十四国王,使法国专制达至鼎盛。
路易十四死后,他的重孙子路易十五继位。蛮横、强势的专制演变为腐朽专制。路易十五的名言是:“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1774年,20岁的路易十六继承了爷爷路易十五的王位,这时,法国苦专制已久,滔天洪水的汇聚已经不可避免了。
3.路易十六弃用改革派
从路易十六接班到法国大革命爆发15年间,法国几乎每年都有群体性事件发生。饥民造反,农民抗税。
路易十六执政初期,财政大臣杜尔果主张改革:免除农民徭役,取消特权阶级不纳税的特权,启动政治改革。另一位大臣马尔泽布也提出改革主张:给每个人以应有的权利,取消新闻和出版检查制度,保证司法公正。路易十六却弃用了这两个主张改革的大臣。正如米涅所说,“在有人享有特权和大众受到奴役的制度下,一切为公众利益所进行的改革都是行不通的”。
改革行不通,革命就会不约而至。
4.为什么召开三级会议
路易十六的政府入不敷出。他不去裁减庞大的官僚机构,不去缩减王室和政府的庞大开支,不肯降低奢华的消费,而是想增税。
财政大臣卡洛纳曾试图以投资刺激经济,大搞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债券,铸钱币,出卖土地。不仅没解决问题,反而造成了更大的财政危机。卡洛纳设计了土地所有者必须缴纳的土地特征税,遭到了从不纳税的贵族阶级的抵制。贵族提出必须召开三级会议才能决定收税的事。法国170多年没有召开三级会议了,路易十六不想恢复限制王权的三级会议,他强行通过税收法令,遭到贵族阶层的激烈反抗,法官拒绝执行国王命令,许多地方出现骚动。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路易十六被迫同意召开三级会议。
5.路易十六无视民意导致三级会议“政变”
法国人民对三级会议寄予厚望,他们在选出代表的同时写了陈情书,全国一共有6万多份陈情书。这些陈情书要求制定限制国王权力的宪法;建立国民议会决定征税和制定法律;改革税收和司法制度;保障个人自由和出版自由;实行地方自治等。
路易十六只想通过三级会议解决财政困难,丝毫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愿望和准备,也没有意识到人民争取权利的强烈愿望所蕴含的巨大能量。
三级会议于1789年5月5日开幕,路易十六在开幕式上除了强调国家困难需要增加税赋外,对改革闭口不谈。
国王讲话之后致词的掌玺大臣巴郎登则直截了当地指出,“有人梦想改变君主政体不可移易的原则”。他要求与会人员要“愤然摒弃这些危险的改革”。
国王和掌玺大臣的讲话是拒绝改革的明确的宣言,第三等级代表认为指望国王改革已经无望。于是自行宣布三级会议为国民议会并拥有国家主权,未经国民议会批准不得征税。
对此,路易十六立场强硬,接连发表三次重要讲话,不承认国民议会,并准备动用武力。巴黎人民站在国民议会一边,驻扎在巴黎的近卫军也倾向人民,有传言巴黎民众要向凡尔赛进军,路易十六没敢轻举妄动。
6.巴黎民众为什么攻打巴士底狱
但路易十六不接受政治变革,他暗自调动军队,并撤了倾向改革的大臣内克尔的职。这两个举动令民众恐惧和愤怒,认为镇压在即,巴黎人走上街头,寻找和抢夺武器弹药,巴黎市政府也被民众夺权。7月14日,发生了法国大革命的标志性事件——攻打巴士底狱。攻打巴士底狱的直接原因是民众听说巴士底狱有很多武器弹药;还有传言说巴士底狱的大炮要向民众开火。
攻打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流血的开始。进攻者死了近百人,守卫者在投降后有几人被杀,还有一个革命领导人因有人怀疑他通敌而被枪杀。
革命一旦发生,局面就难以控制了。
7.革命者高呼路易十六万岁
路易十六由于拒绝改革失去了领导和把握政治体制转型的主导权,但他如果能认清历史大势,正视现实,甘心做一个与国民议会分享权力的国王,不会失去王位,更不会被送上断头台。
即使在巴黎民众攻打巴士底狱后,当路易十六从凡尔赛宫来到巴黎时,民众还是高呼“国王万岁”。欢迎横幅上吧路易十六称作“法国的父亲”、“自由人民的国王”。
法国大革命爆发两年后,1791年9月14日,法国通过了君主立宪宪法。根据宪法,路易十六可以坐稳立宪君主的王位,而且享有行政权和军事指挥权。
当路易十六在制宪会议上致词表示要忠于君主立宪宪法时,代表们真诚地高呼:“国王万岁!”
法国大革命最激进的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在路易十六出逃并被截回的瓦伦事件后,依然不反对君主立宪制,不反对路易十六继续担任国王。但几个月后,激进派却主张废黜并处死国王。
为什么呢?
8.路易十六刺激革命转向激进
路易十六并不甘心与国会分享权力,试图借助外部力量恢复专制。为此,他积极策动对奥地利的战争。奥地利国王是他的岳父,后来是他的小舅子,都是法国大革命坚定的反对者,并组织了反法联盟。路易十六积极主张对岳父宣战,实际上是希望法国战败,藉此恢复专制权力。当时主导国会的吉伦特派也愚蠢地主张战争,以保卫和扩大革命成果。截然相反的目的促成了一致决定。1792年4月20日,法国首先向奥地利宣战。
正是战争,导致了局势失控,把路易十六和君主立宪制推向了绝路。
战争爆发后,法国在军事上失利,路易十六的企图被人们看得越来越清楚。5月29日,议会通过决议解散了国王卫队。
7月25日,反法联军总司令布伦瑞克公爵攻进法国领土,公爵发布了一份由路易十六的拥戴者替他起草的宣言,命令法国人恢复国王权力。这份宣言刺激了法国人民,给激进派以口实。 8月10日,激进派利用其控制的各省来到巴黎的2万结盟军和巴黎民众发起了第二次革命,推翻了巴黎市政府,杀死了国民军司令,囚禁了路易十六。
之后,有人在王宫文件箱内发现了王室资助流亡者、向反对革命的贵族提供经费、串通国外势力的证据,激进派由此坚决主张审判并处死国王。他们组织巴黎48个代表团到会场向议会施压。擅长鼓动的激进派领袖罗伯斯庇尔在议会说:“路易应当死,因为祖国必须生”。
在激进革命家的鼓动和群众的压力下,国民议会判处路易十六死刑。法国大革命陷入了持续的血腥恶斗之中。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是由于路易十六拒接改革;法国大革命的失控,是由于路易十六不甘心失去权力的反反复复的抵制动作。路易十六刺激革命向激进的方向转弯。
9.迷恋权力导致硬着陆
社会转型犹如飞机着陆。法国大革命是一次硬着陆。
法国完全有可能实现软着陆,因为大多数人都主张理性和温和的转型。但路易十六没有预见到形势的危急,拒绝改革,抵制变革,不肯接受失去最高权力的现实,不肯与国民议会分享权力,结果错失了软着陆的机会。
社会转型软着陆还是硬着陆,人民是无法选择的,只有掌握权力的人才有选择的条件和机会。路易十六迷恋权力,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和选择,硬着陆的悲剧由此而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路易十六(Louis ⅩⅥ,1754年8月23日~1793年1月21日, 享年38岁),波旁王朝国王(1774年~1792年在位),路易十五之孙,王太子路易·斐迪南之子,法兰西波旁王朝复辟前最后一任国王。他既是法国历史上唯一被处决的国王,也是欧洲历史中第二个被处死的国王。
欧洲历史中被处死的国王一共有三位:查理一世(英国国王,1649年在英国内战后被处死)、路易十六(法国国王,1793年在法国大革命中被处死)、尼古拉二世(俄罗斯帝国皇帝,1918年被苏联政府枪决)。他们都是在由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过渡时的社会革命中被处决的。
继任国王
十六(Louis Χ Ⅵ,1754年8月23日~1793年1月21日, 享年38岁),波旁王朝国王(1774年~1792年在位),路易十五之孙,法兰西波旁王朝复辟前最后一任国王,也是欧洲历史中第二个被处死的国王。
1765年他的父亲死后,他被立为王储。擅长拉丁语和英语,对历史地理知识颇有兴趣,才艺俱佳。
1774年即位。大权受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左右,不过她也不懂政治,喜欢奢侈华丽的享受,比如化妆、买衣服、买首饰、开舞会、装修别墅、布置花园。使法国专制制度陷入严重危机,宫廷大臣互相争权,社会矛盾尖锐,国库空虚,债台高筑。对比起法国政治经济状态,经受不起如此奢华。她曾先后任用杜尔哥、内克等为财政总监,实行财政改革,均遭失败。因此玛丽·安托瓦内特被称为"赤字夫人"。
三级会议
1787年接受财政总监卡洛纳建议,召开"显贵会议",试图向特权等级征税,遭贵族抵制而失败。
1789年5月被迫召开中止175年之久的三级会议,因顽固维护教士、贵族的封建特权,与第三等级形成严重对立。7月11日解除受第三等级拥护的改革派财政总监内克职务,并暗中调集军队,企图驱散制宪议会,终于激发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
法国大革命
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和王室
亲信多次劝说路易十六逃往外省避难。路易起先拒绝离开,等待革命自行灭亡。但局势的发展使他改变了主意。
1789年10月6日,若干巴黎妇女和数千名国民卫队士兵闯入凡尔赛宫,要求国王迁入巴黎居住。他们与卫兵发生小规模冲突,几名卫兵被杀死。王后一度衣冠不整地带着孩子躲避。当晚路易十六一家被迫搬入巴黎杜伊勒里宫(Tuileries Palace),行动自由受到了极大限制。
拉法耶特侯爵(Marquis de Lafayette)和米拉波(Honoré Mirabeau)都劝说路易十六采取妥协立场,推行君主立宪制。路易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支持制宪会议,签署了大部分法令。
王权受限
1790年7月14日攻陷巴士底狱周年纪念活动中公开宣誓将维护宪法。绝大多数法国民众相信他诚意支持革命,对他衷心爱戴,将他视为法国人民的国王。
1790年11月27日制宪会议通过法令,要求教士宣誓效忠国家、法律和国王,引起法国天主教会危机,很多忠于罗马教皇的教士拒绝宣誓。
1791年2月28日,有谣言称国王处境危险,数百名年轻贵族前往王宫保护,与守卫王宫的国民卫队发生冲突,一些贵族遭到殴打和侮辱,令路易十六十分愤怒。
1791年4月18日,路易十六企图前往巴黎近郊的一座城堡,以便与拒绝宣誓的教士庆祝复活节,但在杜伊勒里宫门口被大群市民包围,最终未能离开。此事之后,路易十六坚定了出逃的决心。
国王出逃
1791年6月20日深夜,王室成员化装后逐一悄悄穿过隐秘的通道溜出王宫。但拉法耶特和当时的巴黎市长巴伊(Jean-Sylvain Bailly)意外来到王宫找路易十六谈话,使国王不得不推迟离开。费尔森将他们送上准备好的马车,在巴黎郊区的邦迪(Bondy)离开了他们。此时他们已比原计划推迟了两个小时。
国王的弟弟普罗旺斯伯爵(即日后的路易十八)也在当晚轻装出逃,成功逃入布鲁塞尔。国王一行人离开巴黎后十分兴奋,而起初行程也比较顺利。一路上,路易十六并不费心隐藏,甚至多次下车与附近乡民交谈。到达圣默努尔德(Sainte-Menehould)之前已数次有人认出国王,但震惊疑虑之余都没有作出反应。
然而,马车到达马恩河畔沙隆(Châlons-en-Champagne)时已落后原计划三个小时,原定在城外迎接国王的骑兵与当地农民发生冲突,又怀疑国王未能成功逃离巴黎,已经基本撤离。
一行人傍晚来到了圣默努尔德的驿站,站长德鲁埃(Jean-Baptiste Drouet)也认出了国王,并在马车离开后通报了市议会,后者派德鲁埃追赶国王。德鲁埃抢在国王前面到达了距蒙梅迪三四十英里处的瓦雷纳(Varennes),传达了这个惊人的消息。
瓦雷纳敲响了警钟,拦住了国王一行人。起初,代理市长答应帮助承认了自己身份的国王离开,但市议会讨论后决定拖延时间,下令国民卫队严阵以待,并向附近城镇求援。布耶手下的骑兵随后赶到,但无法救出国王。
返回巴黎
1791年6月21日早晨,国王出逃的消息在巴黎传开。路易十六临行前在桌上留下了一份声明,谴责制宪会议从王室手中剥夺了外交、军事和地方行政权力,并宣布他在1789年6月23日以后批准的全部法令无效。拉法耶特将军和制宪会议先后派人急速追赶。面对危机,制宪会议达到了空前的团结,通过法令开始行使行政权,同时下令法国各地开始紧急备战。
1791年6月22日清晨,巴黎的使者到达了瓦雷纳。当地市议会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制宪会议的命令。路易十六一行人在数千名国民卫队的伴随下启程返回巴黎。一路上民众从四面八方赶来,随着马车缓缓向巴黎进发。制宪会议派出的三名代表在马恩河谷与国王会合,陪同王室在6月25日抵达巴黎。
1791年9月批准《1791年宪法》,接受君主立宪制,称法兰西人的国王。
重新掌权
法国大革命时期,国王路易十六一度从巴黎潜逃后写下的政治遗书的原件,日前在美国被发现。遗书题为《致所有法国人》,共有16页。该遗书的副本有留存,但路易十六本人书写的原件此前一直未能找到。发现原件的法国专家称"这是传达历史脉搏的顶级资料"。
路易十六在其中解释了逃亡理由,并向人民呼吁"不能相信犯错朋友的教唆和谎言。请回到国王的身边。国王永远是你们的父亲和最好的朋友",以此来说明自己致力于建立的君主立宪制的正确性。
路易十六于1793年被处决,他在临死前也曾写下过一份遗书。
身送断头台
1793年1月21日在巴黎革命广场(今协和广场)被自己设计的断头台处决。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其被送上断头台之时,路易十六反而表现出了身为国王的威严,完全没有了平时那般懦弱的样子,这让许多认为路易十六只是一个懦弱君王的人都感到奇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出逃事件(The Flight to Varennes,1791年6月20-21日)是法国大革命中最具戏剧化的事件之一,对大革命的发展和法国王室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路易十六的出逃对法国历史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