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梁海战是一场于1598年12月16日在朝鲜东南外海露梁海域展开的海战。中朝联军兵分三路。明朝老将邓子龙率兵1000为先锋。陈璘率明朝水师为左军。李舜臣率朝鲜水师为右军。身先士卒的邓子龙遭到日军的围攻,寡不敌众,被日军火箭击中战死。与此同时中朝联军赶到,对残余日军进行歼灭性打击。战争过程中朝鲜名将李舜臣中弹阵亡。此次海战中朝联军攻歼灭日军战舰数百艘,《宣祖实录》记载为二百只烧毁,一百只捕获,斩首五百,捕虏百八十余,溺死者不知数。除去逃走的日船外还有数百名岛津兵逃上岸,后被小西舰队(小西军团趁着海战正进行的时刻从南海岛另一端逃走了)收容带回日本。露梁海战的胜利标志着万历朝鲜战争的结束,是东亚战争和世界战争史中的里程碑,但日军主力仍成功借机撤回日本。
导读:明万历二十至二十五年(1592至1597年),日本两次侵略朝鲜。明朝应朝鲜国王的请求派兵援朝抗日。1598年7月日本丰臣秀吉死,侵朝日军准备撤回日本。1598年10月中朝联军将日将小西行长围于顺天。11月18日,日将岛津义弘率军万余,搭乘战船500余艘,援救被围于顺天的小西行长。中朝水师采用炮轰、火攻、白刃搏斗多种战法,经过两天多激战,歼灭日军近万人,摧毁、俘获战船400余艘,基本全歼岛津义弘部日军。岛津义弘仅率50艘战船逃脱,同突围的小西行长一起,于11月23日逃回日本。没有退出的残敌,皆被中朝联军歼灭。历经7年的日本侵略战争,到此结束。
16世纪80年代,丰臣秀吉结束了日本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统一全国,继而制定了征服朝鲜、吞并中国、迁都北京的侵略计划,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发动侵朝战争。朝鲜在两月内战败,三都八县国土丧失殆尽,不得不向明政府求援。明政府任命李如松为提督,率兵援朝,明军入朝参战的第二年年初(公元1593年),即收复平壤、开城和汉城,日方提出议和并停战。4年后(1597年),丰臣秀吉再次增兵北犯,侵朝兵力达60余万,战舰近3000艘,在中朝联军的全力反击下,日方损兵折将,被压缩在朝鲜南部一隅。1598年8月,丰臣秀吉病死,遗命撤军。完全掌握制海权的中朝联军水师,决定在朝鲜半岛以西海域设伏,打击或者全歼日本撤退部队。
在丰臣秀吉病故前夕,被压缩在朝鲜东南沿海的顺天、泗川、南海一带的日军已经开始偷偷撤退,此时尚余46000人,准备分三路自海上逃跑。当时中朝联军水师共26000人,约800艘战舰,截断驻顺天首先逃跑的一路日军后路,驻泗川、南海一带的两路日军妄图通过露梁海峡驰援,中朝水师联军在露梁海峡以西设伏。1598年11月19日丑时,两军相遇,海战爆发。遭到阻击的日本援军掉头南下,次日清晨发现伏兵后又向北回师,再次遭到联军拦截,联军分北、西、东三面对日军合围,此时,“月挂西山,山影倒海,半边微明,我船无数,从阴影中来,将近敌船,前锋放火炮,呐喊直驶向贼,诸船皆应之。贼之我来,一时鸟铳齐发,声震海中,飞丸落于水中者如雨”(柳成龙《惩毖录》)。明水师70多岁的老将邓子龙身先士卒,在座舰被日舰包围后,亲率精兵300名抵近日舰后登船与日军肉搏。中朝将士同仇敌忾,激战一夜,日军损失战船40余艘。日军无心恋战,下令突围。日本舰队乘着大雾弥漫,勉强冲出包围圈。联合舰队紧追不舍。邓子龙的旗舰一马当先,冲入敌舰,被火箭击中,老将邓子龙顽强战斗到最后一口气,不幸壮烈牺牲。朝军将领李舜臣发现邓子龙的旗舰起火燃烧,立即赶来救援,不幸途中被流弹击中。他将衣甲交侄儿李莞,吩咐其代替自己指挥作战,不久,就合上了双眼。中朝两国老将以身殉国,气贯长虹,激励联合舰队全体将士更加英勇杀敌。这时,明将陈蚕、季金率领的增援舰队赶到,这支刚出现的生力军,又将日舰层层包围,分割聚歼。又经过半天激战,直到中午,大部分日军舰船或焚毁沉没,或被联军俘获,弃船上岸的日军也在陆上被歼。至此,露梁海战以及持续6年的日本侵朝战争结束。
露梁海战简介:露梁海战是一场于1598年12月16日在朝鲜东南外海露梁海域展开的海战。此次海战中国明朝和朝鲜王朝的联军给与一部日军歼灭性的打击,对战后朝鲜半岛200年的和平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598年11月,日军无心恋战,由蔚山出逃,明军分道进击。加藤清正率乘船撤退。明军由陈璘提督水师,副将邓子龙、游击马文焕等皆由其统属。以战舰数百,分布忠清、全罗、庆尚各个海口。就在日军将领撤退之时,陈璘派遣邓子龙偕同朝鲜名将李舜臣联合出击,在露梁海上截击想援救小西行长的日军援军立花宗茂、岛津义弘、小早川秀包、高桥统增、宗义智、寺泽广高等部。邓子龙年逾七十,仍然意气风发,率三巨舰向日军进攻,并自为前锋,与日军决战。
战斗时曾携壮士三百人跃入朝鲜战舰以救援,直前奋击,日军死伤无数。但其他战舰却误掷火器于邓子龙的战舰,使战舰起火,结果邓子龙无路可退,壮烈牺牲。而李舜臣领兵来援,率龟甲船冲入敌阵,但却被日军包围,结果不幸身中流弹而亡,他死前叮嘱不许张扬,并把军旗交给部下代为发号施令,以继续战斗。
随后副将陈蚕、季金等领军赶至,夹击日军,日军则因为成功让小西行长脱困而且战且退。而得以逃脱登岸的日军又为明朝所歼,而有大批的日军焚溺而亡。这时刘綎方进攻小西行长,并夺取桥寨,陈璘以舰队一同攻击,再焚烧日军战舰百余艘。小西行长的友军岛津义弘引舰队来援,陈璘亦将其击败,结果来援日军只得扬帆退去,立花宗茂则作为殿后接应小西行长让其余日军成功撤退。然而对日军而言,此战的目的仅是救出被围困在顺天的小西行长并撤退回日本,并非求战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露梁海战背景:明万历年间,日本国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了全国。但国内仍有一些拥兵自重的封建主难以控制。为了缓和国内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丰臣秀吉把国内的注意力引向国外,制定了占领朝鲜,征服中国,进而向南洋扩张的军事侵略计划。作为第一步,向朝鲜提出了“假道入明”的狂妄要求,理所当然地遭到了朝鲜政府的拒绝。
万历二十年(1592年)四月十三日,丰臣秀吉发动了第一次侵朝战争,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中国称为“壬辰战争”。日本侵略军乘大小舰船700余艘,由对马岛渡海,翌日晨在釜山登陆,分北、南、中三路发起进攻。只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就占领了汉城、开城和平壤。朝鲜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于是,朝鲜王遣使向明朝求援。朝鲜是中国的友好邻邦,唇齿相依,且“关白(指日本首相丰臣秀吉)之图朝鲜,其意实在中国。”(明援朝经略宋应昌语,见《明史·纪事本末》卷六十二)鉴于这种情况,明朝廷遂决定发兵援朝抗日。万历二十年(1592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明军入朝参战。1593年初,连克平壤、开城。四月二十日,收复汉城。日军退据南部诸道,并提出议和。不久,实现了停战。
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日本太政大臣丰臣秀吉第二次发兵侵朝。应朝鲜国王李昖请求,明朝援军与朝军协同作战,东南会战后,侵朝日军被压缩在朝鲜东南沿海的顺天、泗川、南海一带。1598年7月,丰臣秀吉死,侵朝日军准备撤回日本。盘踞在朝鲜东南一隅之日军,除驻蔚山之第一军主力已先期撤退外,尚有兵力4.6万余人,其撤退部署是:东部驻西生浦、梁山、竹岛各部,于十一月先行撤退,在釜山集结,候船返国;中部居昌之敌,就地上船迳返本国;西部驻顺天、泗川、南海、固城之日军,待东部日军撤离后,分头到巨济岛集结,再乘船回国。
当时,中朝联军水师主力2.6万人,约有800艘战船,部署在古今岛一带海面,掌握了朝鲜半岛西南海域的制海权。明朝水师提督陈磷最先获悉日军撤退的情报,决定在海上阻击日军,并作出了相应的部署:(1)联军水师主力由古今岛向前推进,前出到左水营、猡老岛以东海面;(2)在左水营建立基地和联合作战指挥所;(3)以一部兵力占领猫岛(今韩国全罗南道顺天东南),封锁光阳湾(顺天东南),控制露梁津海峡(今韩国庆尚南道西南),截断小西行长所率第三军之退路;(4)以一部兵力在露梁海峡及其以东海域巡逻,监视泗川、南海、固城各地日军之动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露梁海战经过:驻朝鲜西部日军接到撤退命令后,拟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十一月十一日起开始撤退。驻顺天之第二军先撤,接着,驻泗川、南海、固城之日军,依次到巨济岛集结,候船回国。十一日晨,第二军部队登船待发。其先遣部队驶至光阳湾口的猫岛附近海面时,受到中朝联军水师的拦击,退路被截断。为了突破重围,第二军编组了一支冲锋船队,连日向联军水师发起攻击,均未能奏效,只得向驻泗川、南海之日军求援。
此时,驻泗川、新城之日军第五军主力,在岛津义弘率领下,已经登船,只待涨潮出发,驶往巨济岛。岛津义弘接到小西行长的求援信后,当即率领这支庞大的船队,于十八日夜乘月色向露梁海峡疾驶,企图突入光阳湾,解小西行长之围。中途与从南海开来之宗智义部船队会合。两支船队会合后,共有兵力万余人,舰船500余艘,于午夜开始通过露梁海峡。
陈璘、李舜臣获悉日援军西进的情报后,立即着手调整部署,决心在露梁以西海域,包围和歼灭救援之敌。其作战部署是:
1.以副将邓子龙率兵1000人,驾3艘巨舰为前锋,埋伏于露梁海北侧,待日船队通过海峡后,迂回到侧后发起攻击,切断其归路;
2.以陈璘率明朝水师主力为左军,泊昆阳之竹岛与水门洞港湾内正面阻击,待机出击;
3.以李舜臣率朝鲜水师为右军,进泊南海之观音浦,待机与明军夹击日军。
十九日丑时,石曼子(即岛津义弘)率军万余、战船500只西上,进入露梁海明军预伏地,遭陈璘部阻击,调头南下。天亮,日军发现前有伏兵,又向北回师,遭到北岸邓子龙部截击。联军三面合围,在露梁海与日军展开激战。此时,“月挂西山,山影倒海,半边微明,我船无数,从阴影中来,将近贼船,前锋放火炮,呐喊直驶向贼,诸船皆应之。贼知我来,一时鸟铳齐发,声震海中,飞丸落于水中者如雨。”(《柳成龙惩毖录》卷二第六十八页) ...查看更多
露梁海战:我们在反思中日甲午海战的同时,也应当重新审视露梁海战——中日间爆发的另一场海战冲突,以史为鉴。露梁海战是明朝万历二十六年十一月,也就是公元1598年,中朝两国水师和日本水师在朝鲜半岛以西海域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海战。
16世纪80年代,丰臣秀吉结束了日本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统一全国,继而制定了征服朝鲜、吞并中国、迁都北京的侵略计划,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发动侵朝战争。朝鲜在两月内战败,三都八县国土丧失殆尽,不得不向明政府求援。明政府任命李如松为提督,率兵援朝,明军入朝参战的第二年年初(公元1593年),即收复平壤、开城和汉城,日方提出议和并停战。4年后(1597年),丰臣秀吉再次增兵北犯,侵朝兵力达60余万,战舰近3000艘,在中朝联军的全力反击下,日方损兵折将,被压缩在朝鲜南部一隅。1598年8月,丰臣秀吉病死,遗命撤军。完全掌握制海权的中朝联军水师,决定在朝鲜半岛以西海域设伏,打击或者全歼日本撤退部队。
在丰臣秀吉病故前夕,被压缩在朝鲜东南沿海的顺天、泗川、南海一带的日军已经开始偷偷撤退,此时尚余46000人,准备分三路自海上逃跑。当时中朝联军水师共26000人,约800艘战舰,截断驻顺天首先逃跑的一路日军后路,驻泗川、南海一带的两路日军妄图通过露梁海峡驰援,中朝水师联军在露梁海峡以西设伏。1598年11月19日丑时,两军相遇,海战爆发。遭到阻击的日本援军掉头南下,次日清晨发现伏兵后又向北回师,再次遭到联军拦截,联军分北、西、东三面对日军合围,此时,“月挂西山,山影倒海,半边微明,我船无数,从阴影中来,将近敌船,前锋放火炮,呐喊直驶向贼,诸船皆应之。贼之我来,一时鸟铳齐发,声震海中,飞丸落于水中者如雨”(柳成龙《惩毖录》)。
明水师70多岁的老将邓子龙身先士卒,在座舰被日舰包围后,亲率精兵300名抵近日舰后登船与日军肉搏。中朝将士同仇敌忾,激战一夜,日军损失战船40余艘。日军无心恋战,下令突围。日本舰队乘着大雾弥漫,勉强冲出包围圈。联合舰队紧追不舍。邓子龙的旗舰一马当先,冲入敌舰,被火箭击中,老将邓子龙顽强战斗到最后一口气,不幸壮烈牺牲。朝军将领李舜臣发现邓子龙的旗舰起火燃烧,立即赶来救援,不幸途中被流弹击中。他将衣甲交侄儿李莞,吩咐其代替自己指挥作战,不久,就合上了双眼。中朝两国老将以身殉国,气贯长虹,激励联合舰队全体将士更加英勇杀敌。这时,明将陈蚕、季金率领的增援舰队赶到,这支刚出现的生力军,又将日舰层层包围,分割聚歼。又经过半天激战,直到中午,大部分日军舰船或焚毁沉没,或被联军俘获,弃船上岸的日军也在陆上被歼。至此,露梁海战以及持续6年的日本侵朝战争结束。 ...查看更多
此次海战中国明朝和朝鲜王朝的联军给与一部日军歼灭性的打击,对战后朝鲜半岛200年的和平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露梁海战的胜利标志着万历朝鲜战争的结束,露梁海战是东亚战争和世界战争史中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