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广大“百姓困穷,财力俱竭,安居则不胜冻馁,死期交急,剽掠则犹得延生,于是始相聚为群盗”,最终各地义军风起云涌,大隋朝摇摇欲坠。此时,太原的李氏集团开始起兵,迅速攻克长安,翦灭群雄,建立唐王朝。
李氏集团行动的起点就是晋阳起兵,关于“晋阳起兵”《新/旧唐书》记载得十分清楚。
我们来看看,《旧唐书?高祖纪》记载:“太宗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举义兵”,“高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
而同书《太宗纪》也载:“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
《新唐书?高祖纪》记载:“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阴结豪杰,招纳亡命,与晋阳令刘文静谋举大事。计己决,而高祖未之知,欲以情告,惧不见听”。当李渊得知真相后,先是“大惊”,“阳不许,欲执世民送官,己而许之。”
从以上两书的记载可见,都认为太原起兵的首谋为李世民,而李渊只是被动接受,甚至还被“胁迫”。
那么,历史真的就是这样吗?
我们暂且不论李世民是否修改过《新/旧唐书》,先来看看其他史书的记载。
据《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李渊得知自己被任命为太原留守时,暗地里高兴得不得了,对李世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然历山飞不破,突厥不和,无以经邦济时也。”
可见,李渊早有“叛逆”之心。
再来看看《旧唐书》里的其它记载。如《旧唐书?字文士及传》记载,早在晋阳起兵前四五年,李渊就与字文士及在涿郡“尝夜中密论时事”,要知道此时的李世民才十三四岁,不可能“胁迫”他爹吧。
又如《旧唐书?夏侯端传》载,615年,隋炀帝任命李渊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命其剿灭当地的起义军。此时,副使夏侯端劝他早作反隋准备,李渊“深然其言”。
可为什么很多史书描写晋阳起兵前的李渊“爱好酒色,昏庸无能”呢?不得不说这是李渊的高明之处。
要知道,起兵就是谋反,弄不好要诛九族的。
再说 李渊的母亲为隋文帝独孤皇后姐姐,李渊和杨广还是表兄弟关系,他的一切都是杨家所给。
加上当时社会上流传着“李氏当为天子”的童谣,生性多疑的杨广就将李渊派遣到山西、河东担任抚慰大使,负责平定内乱,之后又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另外派了王威、高君雅为副守将监视李渊。
李渊哪里敢明目张胆地“起兵”?
早有吞并天下的李渊,起兵前首先主动与突厥“联合”,“讨好”李密,还注重培养人才,求贤若渴,招兵买马。
晋阳起兵后,李渊听取谋士意见,以“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为战略方针,将军队三分,分为左、右、中三路实施进攻,李渊担任整场战争的总指挥,长子李建成为左军大都督,次子李世民为右军大都督,四子李元吉为中军大都督。
而当时隋朝大部分兵力都被调往镇压农民起义军,李氏集团的大军才能势如破竹,连连胜利。
仅用六个月的时间,李渊就攻占长安,拥立隋炀帝孙子代王杨侑为帝,即隋恭帝,改元义宁。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五月,隋恭帝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称帝,定国号为“唐”,隋朝覆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公元617年,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事件莫过于李渊父子的“晋阳起兵”。“晋阳起兵”加速了隋朝的灭亡,历史上关于晋阳起兵的主角,存在着非议,有些认为是李世民,而有人认为是李渊,近些来诸多中外学者对相关史料进行重新研究,晋阳起兵的真相进一步水落石出。
李渊祖辈上都是朝廷的大臣,出生于贵族家庭,作为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外甥,隋炀帝杨广的姨表兄弟,七岁即袭唐国公,后为太原留守,高官显爵,位高权重。
那么,他为何要起兵反隋呢?李渊起兵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一夜风流,对于一个人来说,本来不是什么大事,最多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然而,对于一个重要而关键的人物来说,那就不仅要改变这个人物自己的命运,而且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历史进程,甚至可以起带改朝换代的动力作用。
中国历史上也曾发生过一夜风流的事情,这件事的主角不是其他人,正是本文的主人公李渊,正是一夜风流的发生,导致了李渊决定起兵反隋炀帝,那么一夜风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具体经过又是怎样的呢?说起来李渊的一夜风流并非出自本意,而是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李世民设下的陷进当中。
隋炀帝荒淫无道,隋朝末年各地均爆发了不同程度的起义,他身边的人们都建议他起义反隋,但是碍于与杨广是表兄弟和身份原因,一直不愿意背叛朝廷、不愿意背叛隋炀帝。为了让李渊能够下定决心起兵,李世民设计了一夜风流。
李世民找到宫监裴寂要他负责实施,宫监裴寂是管理行宫的官吏,也是李渊的副手,与李渊情同手足。裴寂早有造反之意,为此他便假借公务之便在行宫内设宴邀请李渊,裴寂与李渊喝酒时刻意劝酒,三杯两盏之间,就将李渊给灌醉了,于是裴寂又给李渊安排了两名宫女伺候他。
酒后易乱事这句话说得真不错,李渊便在酒醉之后稀里糊涂地与他的姨表兄弟的这两个美人上了床。事后知悉此两名宫女正是受到隋炀帝冷落的妃嫔,后悔都来不及了,李渊虽对造反存在犹豫的心理,但这次已经犯下了滔天大错,如果被隋炀帝知道了,那恐怕就是株连九族的事情了,终于下定决心起兵反隋。
此外李渊起兵反隋的原因必定还有其他的理由。隋朝末年的时候,隋朝在隋炀帝的治理下民不聊生、国力衰竭,为了反抗隋炀帝以及隋朝的统治,各地农民不断起义,但是各地均自发组织了农民起义军。
但是各方均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推翻隋朝廷,并且战乱的爆发使得百姓生活更加艰苦,考虑到这些,李渊做足了充足的准备,并在短短一年内推翻了隋朝的统治,结束了这种战火纷飞的境地,为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公元617年农历七月份,李渊在晋阳正式起兵,随后,李渊和李世民父子率领三万军队浩浩汤汤攻入长安城。
晋阳起兵前,中国的政权还集中在隋朝统治者手中,晋阳起兵后,中国的政权已经发生转移,李渊废掉隋炀帝,将隋炀帝称为太上皇,拥护隋炀帝之孙杨侑为新皇帝,变相掌控了国家的实权,成为真正的统治者。
公元618年,隋炀帝在在江都被杀死,李渊有了充分的理由废掉杨侑,直接推翻隋朝的统治,自己称帝建立政权,李渊于公元618年登基为皇帝,改国号为唐,年号武德,立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登基后,穷兵黩武,大兴土木,开凿运河,人们怨声载道,最终演变为全国各地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公元615年,隋炀帝杨广命表弟李渊为太原留守,北边防备突厥,境内镇压农民起义。
李渊和隋炀帝杨广还有一层关系极为特殊,他们是姨兄弟,李渊的母亲和杨广的母亲是亲姐妹,所以李渊是隋朝的重臣。隋朝眼看要灭亡,李渊要么做杨广的忠臣和隋朝一起灭亡,要么抛弃隋朝,在风起云涌的起义中分一杯羹,他选择了后者。正当李渊、李世民密谋起兵时,李渊属下的一个校尉叫刘武周的,发动兵变,杀死马邑太守,自称天子,国号定杨。这可不得了,按连带责任李渊不杀头也要下狱的。此危急情势下,李渊对李世民说:“事急矣,可举事。”
六月,正式起兵。李渊自为大将军,以大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分别为左、右大都督,以四子李元吉留守太原,兵发长安。十一月,攻克长安。立隋炀帝的孙子代王杨侑为皇帝,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李渊自为大丞相、唐王。这时隋炀帝还在孤岛扬州困着,眼睁睁看着李渊起兵,无能为力。短短四个月,李渊父子就以太原的兵力,攻入长安。他们采取了什么策略,进军这么神速呢?
一是李世民设局“逼”李渊造反。当时,隋政权已呈土崩瓦解之势。李渊也动过逐鹿中原的念头,但考虑到跟隋朝皇室的关系和造反的风险,迟迟拿不定起兵的主意。于是,李世民派裴寂趁着李渊醉酒的机会,偷偷地将皇帝行宫里的几位美女送入他的寝室中,陪他过夜。李渊酒醒后发现身边有皇宫美女,大惊之余差点没吓死。这可是给皇帝戴帽子,杀头大罪啊,没办法无奈地答应了李世民起兵。
二是东结突厥。桃色事件后,李渊为避免突厥包抄后路,立即亲自写信给突厥始毕可汗称臣,并说明起兵的好处。起兵南下之前,突厥送来战马千匹。南下至龙门时,突厥始毕可汗又派500人、2000匹马赶来助战。突厥人、马的补充,使李渊的骑兵力量大大增强。
三是东和李密。李渊起事后,东面还有30万人马、战将千员的李密起义军,为不致成为自己的掣肘,李渊也给李密写了一封信,信中一面吹捧李密,表示对李密的拥戴;一面表示自己胸无大志,无意灭隋,从而使李密放松了对他的警惕防范。
四是乘虚而入。当时,隋炀帝远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关内隋军力量薄弱;中原瓦岗军与王世充激战方酣,均无暇西顾。因此李氏父子进军神速,十一月间攻入长安。次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杀,五月,李渊废黜杨侑,自己称帝,改国号唐,隋朝灭亡,唐朝建立。
晋阳起兵是李唐王朝推翻隋朝的第一步,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由于李世民修改了史书,所以后世史学界对于晋阳起兵的细节一直有争议。到底谁参加了晋阳起兵的密谋呢,公认的看法是四个人,重要程度排名如下:李渊、裴寂、刘文静、李世民。当时大儿子李建成在河东暗自广结英豪,招兵买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七月初四日,李渊在晋阳宫城东的乾阳门街军门前竖白旗誓师,并任命四子李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郡守,让其留守晋阳。李渊在誓文中历数了隋炀帝杨广的种种罪恶,宣布要“兴甲晋阳,奉尊代邸,扫定咸洛,集宁寓县”。初五日,李渊亲率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及义师甲士3万自太原挥兵南下,直指关中。
七月,李渊与长子建成、次子世民挥师南下,先后破霍邑(今山西霍县)、渡黄河,向西南挺进。当时,隋炀帝远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关内隋军力量薄弱;中原瓦岗军与王世充激战方酣,均无暇西顾。因此李氏父子进军神速,十一月间攻入长安。李渊进入长安不久,就宣布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隋恭帝。恭帝进封李渊为唐王,以李建成为唐王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国公;封李元吉为齐国公。公元618年(义宁二年)李世民徙封赵国公。公元618年3月,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
五月,李渊即位,国号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李渊以李世民为尚书令。不久,又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公元617年(大业十三年)十一月初九日,李渊率军攻陷长安,立隋炀帝之孙杨侑为帝,是为隋恭帝。隋恭帝任命李渊为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录尚书事,进封唐王。
第二年五月,隋恭帝被迫禅位于李渊,李渊即皇帝位于长安,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李渊在次子李世民、僚属裴寂、刘文静等人的帮助下,诛杀了隋炀帝监视他的王威、高君雅。派刘文静出使突厥得到了始毕可汗的支持,派李建成、李世民夺取西河郡。六月,正式起兵。李渊自为大将军,以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为左右大都督,以四子李元吉留守太原,兵发长安。在霍邑大破宋老生,从龙门渡黄河,开永丰仓赈济百姓。关中有其女李三娘等人起兵响应。十一月,攻克长安,以代王杨侑为皇帝,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李渊自为大丞相、唐王。次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杀,五月,李渊废黜杨侑,称帝,改国号唐,隋朝灭亡,唐朝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