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池之会

"

  黄池之会是春秋末年吴国倾全国之兵逐鹿中原与晋会盟的一次历史事件。

黄池之会

黄池之会——达到了吴国北伐称霸的目的

春秋战国时期吴国贪以误国的一根“歪梁”:伯嚭

  导读:贪以死贿,以身殉贪者的恶报至多一死;但贪以误国的恶果,却是某些身居高位的贪墨者百死而不能抵偿的。春秋末年,吴越争霸,为吴国最终灭亡埋下祸根的,正是伯嚭这样一个巨贪。其所谓巨贪,并不因所贪货贿为巨,而在于其身为吴国太宰的权重一时,以及由此给其贪贿后果带来的可怕的放大效应。以官为称的习惯看来自古就有,伯嚭见于史书多为“太宰嚭”。东汉袁康、吴平《越绝书》记伯嚭身世:“太宰者,官号;嚭者,名也。伯州之孙。伯州为楚臣,以过诛,嚭以困奔于吴,是时吴王阖闾伐楚,悉召楚仇而近之。” 可见一开始,他只是个被敌国利用的流亡贵族。

  春秋末年,这种“政治避难”的情况并不鲜见。在伯嚭之前,以类似原因由楚国逃到吴国的,还有著名的武将伍子胥,他的父兄也是在楚国被平王所冤杀。同为“楚仇”,但两人心术不同,忠奸有别:“嚭为人览闻辩见,目达耳通,诸事无所不知。……阖庐用之伐楚,令子胥、孙武与嚭将师入郢,有大功。还,吴王以嚭为太宰,位高权盛,专邦之枋。”伍子胥、孙武都是史上卓越兵家,攻楚大捷,直捣郢都,居功至伟,没想到最终获益升官进爵的,却是有着“览闻辩见”之口才的伯嚭,并且位极人臣,专擅一国权柄。巧言令色鲜于仁,果然:“未久,阖闾卒,嚭见夫差内无柱石之坚,外无断割之势,谀心自纳,操独断之利,夫差终以从焉,而忠臣龠口,不得一言。”阖闾伐越在姑苏战死后,伯嚭益得专权之利,竟能玩弄新主于股掌。

  按司马迁的说法,夫差继位伊始的表现倒还没那么糟:《史记·吴太伯世家》载,“王夫差元年……习战射,常以报越为志。二年,吴王悉精兵以伐越,败之夫椒,报姑苏也。”由此也可见,吴国的忠臣良将们尽管口才不佳,也还是很有战斗力的。勾践被困会稽山,派大夫文种前往求和,以让出国家、献出妻室宝物、向吴国俯首称臣等为缓兵之计,被伍子胥当场揭穿。“伍子胥谏曰:‘……今不灭,后必悔之。’”

  文种碰壁而回,勾践几近崩溃。《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说:“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种止勾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于是勾践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越大夫文种不愧一代名臣,如此“慧眼识贪”,又好个“可诱以利”!伯嚭也看出文种是个“明白人”,二人一起找到“老大”,一番花言巧语,吴王“卒赦越,罢兵而归”。 ...查看更多

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后,为什么还要选择放过他呢

  夫差心慈手软,主要是因为吴国实力不足以保证灭亡越国,他也并没有贪财好色得意忘形这些性格弱点。

  公元前 494 年,为父报仇的吴王夫差,在夫椒(今江苏省境内太湖一带)打败越王勾践,挥师攻占了越国。

blob.png

  ▍春秋时期地图,吴国与越国位于中原诸夏的东南方向(图中右下方)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在提倡甚至赞许血亲复仇的春秋时代,吴王夫差非但没有杀死越王勾践,反而放了他一条生路,为自己日后被「卧薪尝胆」的勾践击败埋下了祸根。

  对于这次吴越之战,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历史记录主要源于先秦史书《左传》和《国语》。

  《左传》和《国语》记载了夫差为什么没有杀死勾践、反而放他回国的原因:在被夫差击败后,勾践迅速派人到夫差那里讲和,提出愿意向吴王夫差称臣,并奉献「金玉、子女」给吴国,作为求和条件。

  在这些史书中,骄狂自大而又一心想去争霸中原的吴王夫差,贪图越国的财物、美女和土地,不顾贤臣伍子胥的劝阻,反倒听信了谗臣太宰伯噽的意见,接受了越国的求和,并放过了勾践一条性命。

  这种解释被后世诸如《史记》等史籍采纳,并成为了今天人们接受的「定论」。

blob.png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记载勾践向吴王屈辱求和的片段

  到了诸如《韩非子》、《说苑》、《吴越春秋》等秦汉典籍里,更是出现了勾践率领群臣亲自到吴国为奴、为夫差开道牵马、甚至为夫差尝粪等桥段。

  然而,出土先秦文献的记载,却动摇了这一「定论」。在大约成书于公元前 3 至 4 世纪战国时期的「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中,有一部被称为《越公其事》的书籍,记载了夫差与勾践的故事。

  这部成书年代可能更接近于吴越争霸时代、且没有经过后人编纂甚至篡改的史书中,对于夫差为什么没有杀死勾践的解释,与后世史书中添油加醋的「定论」有着不小的差别:后世为夫差加上的诸如骄横跋扈、贪财好色、刚愎自用、疏远忠良、亲近小人等「昏君」特征,在竹简《越公其事》中一个都没有提到。

  虽然春秋时期吴国与楚国一直都处在敌对和战争状态,然而这批楚国人所编纂的出土古文献中,吴王夫差不但对越国使者十分客气,对前来劝他不要放过越国的伍子胥也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更是没有用苛刻而屈辱的条件逼迫越国,始终都是一个谦逊克制且讲道理的明君形象。

blob.png

  后人据想象绘制的吴王夫差画像

  据《越公其事》记载,真正使得夫差没有一鼓作气彻底消灭越国的原因,还是因为吴国当时自身实力的不足。

  劳师远征的吴国军队在夫椒之战后已经死伤过半,在当时一片蛮荒的越国境内也很难得到补给。而在越国派来的求和使者口中,越国的军队也并没有彻底被吴国消灭。一旦吴国不接受求和而是试图彻底灭越,越国还有最后的八千武士可以拼死一战。

  对双方力量对比与形势加以评判之后,吴王夫差自知没有获胜的绝对把握,甚至有可能被越国反败为胜,因此才在被迫与越国和解、结盟之后,撤出越国。至于勾践及其大臣,并没有受到任何羞辱,更没有沦为吴国的奴隶。

  因此,出于对敌人的尊重、对越国实力的忌惮、以及对盟誓信义的遵守,吴王夫差还是放过了勾践。

blob.png

  「吴王夫差矛」(左)与「越王勾践剑」(右),均出土于湖北省并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虽然「卧薪尝胆」的故事并未出现,但楚竹书《越公其事》确实记载了勾践为了越国重新崛起而实行的一系列恢复措施,为最终成功伐吴复仇打下了基础。

  而夫差的之前的「善举」也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回报:勾践曾试图阻止吴王夫差自杀,并许诺将赐给他封地和仆从让他终享天年。不过,自觉羞愧难当的吴王夫差,还是选择死亡。在他死后,吴国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春秋末期的黄池之会,标志着吴国霸业的终结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国家的公祭仪式,"戎"是国家的军事行动。检阅自己的武装力量目的在于誓师(比如二战期间苏德战争时,苏联检阅检阅后,部队就直接开往前线)和示威(我们的隔壁邻居深谙此道)我国古代有几次比较有名的检阅:盟津誓师(武王伐纣),践土之盟(晋楚争霸)和黄池耀武(吴晋争霸),今天要说说的就是黄池耀武。

image.png

  春秋末期,吴国和晋国是当时最强大的两个诸侯国。吴王夫差在伍子胥的辅佐下,前494年败越王勾践,让勾践做了自己几年的马夫;前486年,在邗(今江苏扬州附近)筑城,又开凿邗沟,连结了长江、淮河;前484艾陵之战中全歼10万齐军,通过一连串的胜利和国内实力的增长,吴国迅速崛起一跃成为新兴的诸侯强国。晋国是老牌强国,实力一直位居各诸侯国前列,手下有一帮小弟(小国)。

image.png

  一山不容二虎,为争夺霸主地位,公元前482年,两国召集了一些诸侯小国来到黄池会盟,同时请了周王室来做裁判。

image.png

  就在晋国和吴国之间明争暗斗争执不下的时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实力恢复得很快,他一心想找夫差找回场子,于是趁夫差北上中原会盟的时机出兵偷袭吴国并且包围了吴国首都,夫差急于回归救援,又担心走得匆忙晋国会在背后偷袭而使自己腹背受敌,于是在隐瞒消息的同时想展示下肌肉吓唬吓唬晋国取得霸主称号,使自己可以及时回援国内。

image.png

  于是,吴王夫差亲自布置,吴国3万人的精锐部队在晋军大营前列阵,请晋国国君阅兵。按照记载,当时的场景是这样的:“(中军)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王亲秉钺,载白旗以中阵而立。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旂、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右军亦如之,皆玄裳、玄旗、黑甲、乌羽之矰,望之如墨。昧明,王乃秉枹,亲就鸣钟鼓,三军皆哗扣以振旅,其声动天地。”这就是成语”如火如荼“的来历

image.png

  吴王夫差这一手玩得漂亮,成功的吓住了晋国和各小诸侯国(晋国此时在位的国君是晋定公,他早已没有了祖宗的血性和魄力,想想晋文公,晋襄公,晋厉公,晋悼公哪个不是威名赫赫),晋定公要么是真的被吓住了,要么是觉得现在不是翻脸的时候,总之,他和他的那些小弟们不得不承认了吴国的霸主地位。

image.png

  黄池会盟没有给吴国带来实际利益,反而加速了吴国的灭亡。它达到了目的却输掉了整个吴国。不久,吴越争霸,勾践把夫差围在了姑苏山,吴国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吴王夫差和西施的爱情:吴王夫差失败得原因

  吴王夫差,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人物。他是姬姓,大家应该都熟悉,就是西周王室的后裔。因为是吴氏,继承了祖宗的产业,也就成了吴王了。他生活在春秋的时候,也是末期了,阴差阳错下就成了亡国之君。本来不该的,但是命运造化弄人。吴国在他的手中强大,也在他手中灭国了。他的父亲叫做阖闾,大家应该也熟悉的,毕竟五霸之一嘛。本来夫差也称霸了的,但是刚刚称霸就国破家亡了,所以也不算数了。

  夫椒之战,是夫差一生做的最伟大的事情。多高傲的越国国君啊,就这么匍匐在了自己的脚下,说希望夫差不要杀他,他愿意当牛做马的伺候他。他自己,他的妻子,都愿意成为夫差的奴仆,这是何等的诚意啊。夫差相信了,但是还有疑心,就派人监视着勾践。勾践特别的隐忍,夫差没抓到勾践的什么错处,后来还因为勾践为他尝粪便,深受感动,就把勾践给放回去了,这也是给自己埋下了祸根。

  打完了越国,又和齐国打,这时候吴国国力达到鼎盛了,谁敢跟咱比。夫差也有一点飘飘然了,兴师动武,开疆扩土,大动干戈,民不聊生,全然不放在心上了。黄池之会,一时荣光,却不想勾践趁虚而入。就这样,赢了名声,却失了江山。没有办法,国家不存,自己还能做什么?拔剑自刎,与世长辞,可惜只有五十五岁。

  夫差好色,拥有妃嫔美人无数。西施出生农家,在越国农村做一为浣纱女,与世无争。然而正是由于西施的美貌,牵引着她来到了国都宫殿,卷入了权力争斗的旋涡里。西施天生丽质,既然是绝色佳人,男人见了怎么不动心呢?传说范蠡见到她时竟然对她一见钟情,然而也因为被西施轻易迷倒,范蠡才想到用西施作为武器送给夫差。西施先是被引荐给勾践,在越国国都,西施得到更多的礼乐舞技的训练。勾践范蠡真诚请求西施为国效力,西施怎能不答应呢?

image.png

  从西施踏上吴国那一步开始,西施就注定了要让夫差为她神魂颠倒。一个天然美丽的姑娘被赋予国仇家恨,她的气质是与众不同,她的美丽也是带着毒性的。夫差得到西施后,深深迷恋上了西施,他男人的所有爱恋都被激发,把最好的恩宠都给了他心爱的女人。西施柔弱娇媚而又有智慧,身上还有一种神秘忧郁气息,一笑一嗔都在像毒药一样侵蚀着夫差。一个男人一旦迷恋一个女人,就会渐渐丧失了自己的判断力,何况是一个好色的男人,夫差只顾着与美女玩乐,渐渐精力就不放在朝政上,疏远了臣子,忽略了治理国家。

  这样的吴国渐渐的变得虚弱,夫差终于被勾践打败,夫差最后自杀,而西施也完成任务回到了越国。西施虽然用爱国之心去吴国为勾践做事,但是回国后却并没有得到勾践的认可,反而因害怕西施太过美丽害怕像夫差一样被迷惑,最终处死了西施。吴王夫差在历史上是一个悲剧人物,他曾经辉煌过,连霸主都做过呢。但是后来失败了,一败涂地。其中原因当然有很多,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养虎为患,放走了勾践。

  勾践是之前的敌人嘛,夫差对他是有杀父之仇的。夫差就是因为不能忘记自己父亲是怎么死掉的,所以才拼命的增强国力,讨伐越国,让越国国君成了匍匐在自己脚下的奴隶。但是夫差太过仁慈了,他以为勾践自愿当奴隶就是真正的臣服,有些人的忍耐力是你不得不敬佩的,比如说勾践。夫差因为轻信了他,觉得他真的是被自己教化了,放心的把勾践放回了国,才自食其果。到了后来,夫差也想做奴隶,昔日他的奴隶可没给他机会,没办法,他只好拔剑自杀了。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心态问题,吞并越国之后,夫差有一点点的飘飘然了。在打仗之前,他做的多好,专门派人天天看到他的时候就提醒他,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是怎么死的。夫差一定特别爱他父亲,杀父之仇啊,肯定要报。怎么报?励精图治,整顿国力,再把越国一举拿下。后来把越国灭掉之后,一下子失去了目标,也觉得自己就是霸主了,所以就骄傲自满了。美酒美人,多好的东西在等着自己呢。顺便想宣传一下自己的文治武功,要让敌人真正的归顺,所以骄傲了,自满了,于是最后也倒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黄池之会简介,历史上的黄池之会是什么样

  吴国服越国后,成为东南无与匹敌的强国,遂北上中原与诸国争霸。夫差齐景公新死,伐齐,在艾陵打败齐军。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率军沿水路北上,会晋定公于黄池(今河南封丘路南),欲争中原霸主之位。”。《东周列国志》记载晋提出吴先歃的明确条件:吴必须去王号,称公。于是夫差去王号改称“吴公”,主盟黄池大会。会盟尚未开始,越人已趁吴国空虚攻入吴都,夫差封锁后方消息,对晋国以武力相胁,最终得以主盟。黄池之会并没有给吴国带来实际利益,反而加速了吴国的灭亡。黄池之会达到了吴国北上称霸的目的,但也标志着吴国霸业的终结。

image.png

  先秦以来的史书对黄池之盟的结果有不同的说法。其中《左传》详细记载了晋国先歃血的过程,说明是晋国成为了盟主。《史记·吴太伯世家》亦记载“赵鞅怒,将伐吴,乃长晋定公。”然而在《国语》(《春秋外传》)中却提到吴国对晋国实施武力,迫使晋国尊吴为盟主。令人不解的是,《史记》中同样出现了吴国成为盟主的记载。见于《史记·赵世家》、《史记·晋世家》、《史记·秦本纪》中。盖“吴太伯世家”记载以《左传》为依据,其余以《国语》为佐证。凡此种种,《史记》中纰漏尤盛,故不予评论。而对此记载,各注家只是指明了记载不一致的现象,并没有给出正确的推论。

  当代电视剧中提到“黄池之会”时往往采用《国语》说法,主要是因为此类电视剧多用吴越争霸题材,故借黄池之会来表现吴国的最后辉煌以暗示其即将衰败。然而《国语》既为《外传》,且成书晚于《左传》,则对黄池之盟的实情还不能妄加论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在吴王夫差与中原诸侯歃血为盟时,远在千万里之外的吴都姑苏为越偷袭。黄池之会达到了吴国北伐称霸的目的,但也标志着吴国霸业的终结。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