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之战

"

  公元前127年(西汉元朔二年),匈奴左贤王部进犯上谷、渔阳。汉材官将军韩安国率700人出战,负伤败阵,退守壁垒不出,匈奴骑兵掳掠千余人及牲畜而去。“是时虏言当入东方” [1] ,汉武帝刘彻命韩安国部向东移驻右北平,以阻挡匈奴向东方深入,同时决定采取胡骑东进、汉骑西击的作战方针,令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急速出兵云中,突袭匈奴防守薄弱的河南地。卫青、李息率部出塞后,从云中向西大迂回包抄,突然掩袭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并一举击溃之。是役,汉军歼敌数千人,俘获“伏听者3071人及牛羊百余万头,收复了河南地全部土地,穿行千余里到达陇西,”。汉匈河南之战是汉匈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得益于河南地的收复,西汉王朝的北部边防线北推至黄河沿岸。役后,汉武帝在河南地置五原郡与朔方郡,并听从中大夫主父偃的建议,修筑朔方城,并招募十万内地居民至朔方实边。昔日匈奴刺向汉朝后背的利刃,迅速转变为汉军指向匈奴前胸的长戟。

河南之战

河南战役(河南之战)

河南之战是怎样爆发的?河南之战的发生过程及历史意义

    公元前127年(西汉元朔二年),匈奴左贤王部进犯上谷、渔阳。汉材官将军韩安国率700人出战,负伤败阵,退守壁垒不出,匈奴骑兵掳掠千余人及牲畜而去。"是时虏言当入东方" ,汉武帝刘彻命韩安国部向东移驻右北平,以阻挡匈奴向东方深入,同时决定采取胡骑东进、汉骑西击的作战方针,令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急速出兵云中,突袭匈奴防守薄弱的河南地。卫青、李息率部出塞后,从云中向西大迂回包抄,突然掩袭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并一举击溃之。是役,汉军歼敌数千人,俘获"伏听者3071人及牛羊百余万头,收复了河南地全部土地,穿行千余里到达陇西,"。汉匈河南之战是汉匈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得益于河南地的收复,西汉王朝的北部边防线北推至黄河沿岸。役后,汉武帝在河南地置五原郡与朔方郡,并听从中大夫主父偃的建议,修筑朔方城,并招募十万内地居民至朔方实边。昔日匈奴刺向汉朝后背的利刃,迅速转变为汉军指向匈奴前胸的长戟。

image.png

       战役背景及地理状况

  秦汉时期的河南地即今鄂尔多斯高原中的河套平原,位于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一带,是夹在贺兰山、阴山和鄂西汉朔方、并州刺史部尔多斯高原之间的一块断陷冲积平原。黄河贯穿整个平原,航运便利,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开阔平坦,土壤肥沃,水草丰盛,开发利用早,为中原农业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共同向往的沃土。

  作为蒙古高原与陕甘黄土高原的分界区域,河南地不仅在经济上具有巨大的优势,而且在军事上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从战国末年至西汉初年,中原王朝的汉族统治者和北方的匈奴统治者,在这里展开反复争夺,最终匈奴人取得胜利,占据了河南地。

  河南地距离西汉的国都长安不足千里,匈奴的骑兵只需疾驰一二日便可到达,屏蔽长安的北地、上郡等地不时成为汉匈交战的前线,长安也就一直处在匈奴铁骑的威胁之下。对于西汉王朝来说,匈奴占据河南地,就如一把锋利的尖刀插在背后,它所构成的威胁,远比匈奴对西汉边境接连不断的袭扰来得严重。

1529460637421854.png

  战役前奏

  公元前129年(汉元光六年)冬,匈奴袭扰上谷、渔阳(治今北京密云西南)。汉武帝任命韩安国为材官将军,驻守渔阳,加强东方防御。

  公元前128年(汉元朔元年)秋,匈奴兵分三路,突破长城关塞,大举进犯。左路2万余骑攻至辽西,杀辽西太守,略边民2000余人;中路杀入渔阳,击败渔阳太守军千余人,寻又败韩安国军千余骑,几近歼灭;右路进入雁门,杀略千余人。汉武帝急命卫青率3万精骑出雁门,李息率兵一部出代郡,迎击匈奴骑兵。卫青"斩首虏数千" ,挫败匈奴攻势。

  战役全程

  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春,匈奴左贤王部进犯上谷、渔阳。韩安国率700人出战,负伤败阵,退守壁垒不出,匈奴骑兵掳掠千余人及牲畜而去。"是时虏言当入东方" ,汉武帝刘彻命韩安国部向东移驻右北平(治平

刚,今辽宁凌源西南),以阻挡匈奴向东方深入,同时决定采取胡骑东进、汉骑西击的作战方针,令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急速出兵云中(治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突袭匈奴防守薄弱的河南地。

  卫青、李息率部出塞后,从云中向西大迂回。两部先沿黄河北岸(左岸)西进,在秦长城的掩蔽之下迅速推进至高阙塞(今内蒙古杭锦后旗黄河西北),切断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楼烦二王与匈奴腹地的联系。然后南下,完成对河套及其以南地区的迂回包抄,突然掩袭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并一举击溃之。匈奴二王率少数亲兵逃遁。汉军歼敌数千人,俘获"伏听者3071人及牛羊百余万头,收复了河南地全部土地,穿行千余里到达陇西,"全甲兵而还" 。(打了胜仗,战死士兵的甲胄和兵器都要回收,打了败仗就回收不了了,成了敌人的缴获了。全甲兵而还,说明没有发生打了败仗甲胄兵器被敌人缴获的情况)。

image.png

  意义影响

  汉匈河南之战,双方投入的兵力不多,规模亦不为大,但它在汉匈战争史上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西汉王朝收复河南地,使得汉朝的北部边防线更往北推移至黄河沿岸,为长安增添一道屏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匈奴对关中地区的直接威胁,这不仅仅有利于京都地区的繁荣与发展,而且也有利于西汉王朝在全国统治的加强。

  战后,汉武帝下令在河南地设置武原郡(治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与朔方郡(治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中大夫主父偃上书,"盛言朔方地肥饶,外阻河,蒙恬筑城以逐匈奴,内省转输戍漕,广中国,灭胡之本也。" 汉武帝便停止正在进行的通西南的筑路工程,"兴十余万人筑卫朔方(城)" ,又招募内地居民10万至朔方实边 ,并修缮秦代的旧长城及沿河要塞,把河南地建成一个可以向东、西、北三面出击匈奴的军事基地。昔日匈奴刺向汉朝背后的利刃,于是迅速转变为汉军指向匈奴前胸的长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历史的拐点河南之战:它的行军路线是怎样的

  汉朝建国前连年征伐,国力羸弱,修养生息,直到文景之治一直采用的是和亲政策。匈奴“外甥”也是一直欺负“舅舅”汉朝,战争不断,汉朝基本处于吃亏的状态,直到汉武帝即位。

  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达到鼎盛,战马成群。武帝反击的机会终于到了!

image.png

  公元前127年,匈奴左贤王部进犯上谷,渔阳等地,汉武帝派卫青反击。卫青采用迂回包抄斩杀匈奴数千人,缴获牛马百万。汉匈河南之战,是汉匈战争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汉朝第一次取得对匈奴作战的大规模胜利。

  公元前124年,卫青发动漠南之战,前后歼灭匈奴1万余人,同时在这次战争中,一位璀璨的新星横空出世。公元前123年,年仅17岁的霍去病带领八百骑兵追击数百里,活捉单于贵族,被刘彻封为“冠军侯”。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各领军5万发动漠北之战,卫青歼灭近2万匈奴军,霍去病更是北进千余公里,歼灭左贤王精锐7万余人,取得反击匈奴的决定性胜利,匈奴远遁,真是被打服了!

  同时张骞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西域各国也感受到了汉朝礼仪之邦大国的气概,纷纷派使节来长安留学访问。

  匈奴远遁数十年之后,人心散了,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于是匈奴出现了5个单于,相互征伐,终于只剩下两个单于—“北单于”郅支单于和“南单于”呼韩邪单于,亲兄弟。公元前60年,呼韩邪单于因为打不过郅支单于,于是归顺了汉朝,迁入关内。郅支单于见呼韩邪傍了汉朝这颗大树,于是就往西迁,将西域的康居和乌孙等国吞并,西域各国向汉朝求救。(公元前60年,汉朝建立西域都护府)。

  西域离长安甚远,西域都护府的官员犹豫不决。盖世必有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西域副校尉陈汤站了出来,对上司说到,从这边送封信到长安,批示完,大半年就没了,兵贵神速,我建议赶紧出兵援助西域各国,并留下了千古名言。

  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何等的气魄!陈汤率部进攻郅支单于。公元前36年冬,陈汤斩杀郅支单于,陈汤也被封为关内侯。

image.png

  北单于被灭了,呼韩邪单于回到了故土,他们对汉朝感恩戴德。汉元帝也将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昭君出塞,保住了汉匈边境50余年的和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汉匈河南之战,双方投入的兵力不多,规模亦不为大,但它在汉匈战争史上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西汉王朝收复河南地,使得汉朝的北部边防线更往北推移至黄河沿岸,为长安增添一道屏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匈奴对关中地区的直接威胁,这不仅仅有利于京都地区的繁荣与发展,而且也有利于西汉王朝在全国统治的加强。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