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邯郸之战

"

  邯郸之战又称邯郸保卫战,是公元前259(周赧王五十六年)至公元前257年(周赧王五十八年)秦国与赵、魏、楚联军在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进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战。

邯郸之战

邯郸之战——在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进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战

白起为何宁愿自刎也要拒绝指挥邯郸之战?

  邯郸之战,白起为何数次拒绝指挥邯郸之战?是真的生病了还是因为觉得愧对长平之战中被坑杀的人?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白起的四大作战特点,或许看完你就会明白了。

  一、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而且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这是白起最为突出的特点。他是战争史上运用围歼战术作战的无与伦比的统帅。也是中国战争史上很善于打歼灭战的军事统帅之一。

20150419H0908_vhANu.thumb.700_0.jpg

网络配图

  二、为达歼灭战目的强调追击战,对敌人穷追猛打,较孙武的“穷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商君书·战法第十》),显然前进一步。

  三、重视野战筑垒工事,先诱敌军脱离设垒阵地,再在预期歼敌地区筑垒阻敌,并防其突围。此种以筑垒工事作为进攻辅助手段的作战指导思想,在当时前所未有。

...查看更多

揭秘白起为何宁愿自刎也要拒绝指挥邯郸之战?

  邯郸之战,白起为何数次拒绝指挥邯郸之战?是真的生病了还是因为觉得愧对长平之战中被坑杀的人?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白起的四大作战特点,或许看完你就会明白了。

  一、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而且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这是白起最为突出的特点。他是战争史上运用围歼战术作战的无与伦比的统帅。也是中国战争史上很善于打歼灭战的军事统帅之一。

20150419H0908_vhANu.thumb.700_0.jpg

网络配图

  二、为达歼灭战目的强调追击战,对敌人穷追猛打,较孙武的“穷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商君书·战法第十》),显然前进一步。

  三、重视野战筑垒工事,先诱敌军脱离设垒阵地,再在预期歼敌地区筑垒阻敌,并防其突围。此种以筑垒工事作为进攻辅助手段的作战指导思想,在当时前所未有。

...查看更多

邯郸之战秦国为什么没有赢 邯郸之战死多少人

  邯郸之战发生在公元前公元前259至公元前257年,那时正由赵孝成王即位。赵孝成王一生守卫邯郸、退却秦军、开辟疆土,但是在他在位的时期,赵国国势逐渐转衰。公元前245年,赵王去世,太子即位。  

赵孝成王

  赵孝成王

  赵孝成王名为赵丹。刚即位时,秦国攻打赵国,夺去了赵国三座城池。眼看着秦国还要继续攻打赵国,赵王向齐国求救。齐国回复说把赵王的弟弟长安君当作人质送到齐国,齐国才出兵。最后,长安君依照约定前往齐国,齐国出兵为赵国解围,这算是孝成王第一次联合齐国阻挡了秦国的进攻。

  赵王曾经做过一个梦,史官告诫赵王不要贪做不该做的事情。公元前262年,秦国进攻韩国上党,韩军不愿投降,就派使者出使赵国,称要上党即将被秦国攻下,可是韩国宁愿把上党给赵国也不想给秦国。赵孝成王知道上党被秦国士兵围住,出兵去救上党。当时的臣子都提醒赵王这是韩国想嫁祸给赵国,可是赵王不听。秦国看到廉颇来到上党,设计让赵孝成王派赵括接替廉颇,把廉颇调回赵国。蔺相如知晓这件事劝告赵王不要这么做,可惜赵王我行我素。后秦国大胜赵国,赵括被杀,赵军全军覆没

  至此,赵国国运大衰。其实赵王还是一个比较稳健的君王。他在位的时候,有一班著名的文臣武将,也算精心治国,只是后来犯了些错误,力不从心了。 ...查看更多

邯郸之战秦国为何会输 邯郸之战赵国君主是谁

  邯郸之战发生在公元前公元前259至公元前257年,那时正由赵孝成王即位。赵孝成王一生守卫邯郸、退却秦军、开辟疆土,但是在他在位的时期,赵国国势逐渐转衰。公元前245年,赵王去世,太子即位。

赵孝成王

  赵孝成王

  赵孝成王名为赵丹。刚即位时,秦国攻打赵国,夺去了赵国三座城池。眼看着秦国还要继续攻打赵国,赵王向齐国求救。齐国回复说把赵王的弟弟长安君当作人质送到齐国,齐国才出兵。最后,长安君依照约定前往齐国,齐国出兵为赵国解围,这算是孝成王第一次联合齐国阻挡了秦国的进攻。

  赵王曾经做过一个梦,史官告诫赵王不要贪做不该做的事情。公元前262年,秦国进攻韩国上党,韩军不愿投降,就派使者出使赵国,称要上党即将被秦国攻下,可是韩国宁愿把上党给赵国也不想给秦国。赵孝成王知道上党被秦国士兵围住,出兵去救上党。当时的臣子都提醒赵王这是韩国想嫁祸给赵国,可是赵王不听。秦国看到廉颇来到上党,设计让赵孝成王派赵括接替廉颇,把廉颇调回赵国。蔺相如知晓这件事劝告赵王不要这么做,可惜赵王我行我素。后秦国大胜赵国,赵括被杀,赵军全军覆没

  至此,赵国国运大衰。其实赵王还是一个比较稳健的君王。他在位的时候,有一班著名的文臣武将,也算精心治国,只是后来犯了些错误,力不从心了。 ...查看更多

一代名将白起因不听从调遣而遭赐死,最大的错误就是邯郸之战

  在秦国统一的道路上,秦昭襄王在位时间最长,虽然他的光芒一直被风流率性、作风放浪的秦宣太后所掩盖。没有宣太后,他当不上王,但有了宣太后,他却做了40年不掌权的王,从18岁的少年一直熬到50多岁,终于在范睢的鼓动下,把老妈与舅舅赶下台,亲了政。一年后,宣太后病逝。好在昭襄王比较长寿,又干了15年,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宣太后死后,秦昭襄王已经接近60岁了,但经过宣太后掌权时的历练,政治经验亦非常丰富。范睢不但帮助秦昭王把权力从宣太后和魏冉手中夺回,而且提出“远交近攻”策略,占领韩赵楚多处城池,于长平一战消灭赵国40余万军队,至此,秦最强大的对手赵国一蹶不振,山东六国再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和秦抗衡,堪称秦国继往开来的一代名相

1517209571624192.jpg

  但是秦昭襄王犯的最大的错误也是最后的错误就是邯郸之战,秦军本该借长平之战之余威,迅速攻克邯郸。但由于赵国使出反间计,秦昭襄王听信范睢谗言,排挤白起,暂缓攻赵,延误了战机。后来范睢命令王陵进攻邯郸,旷日持久,毫无进展。秦昭襄王要求白起重新挂帅出征,白起认为进攻邯郸战机已失,所以建议暂缓攻赵,养精蓄锐,以观诸侯之变,等待战机出现时再攻邯郸。但这时的秦昭襄王已丧失了审时度势的理智,白起不肯出征,他以王龁替换王陵。王龁到了前线,经过八九个月苦战,战局仍然毫无进展。战争进行了足足两年时光,并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秦军投降的现象,一代名将白起也因不听从调遣而遭赐死,秦国一统天下的步伐不得不放缓。

  秦昭襄王一生打了无数胜仗,最后一意孤行,折戟于邯郸之战。这是秦国东征过程中的一次重大挫折,但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战国时期的军政大势。此时秦国手里的底牌远胜六国,只要不犯齐之济西、赵之长平这样的决定性错误,小小的挫折并不影响大局。

1517209659579446.jpg

  秦昭襄王执政56年,愣是熬死了一直眼巴巴等待接班的太子,这样,本来没有希望走上前台的秦昭王的次子安国君一夜之间咸鱼翻身,顺理成章地被立为太子。就在新太子闪亮登场之际,千里之外的一个商人吕不韦却嗅到了商机。邯郸之战期间,在赵国当人质的安国君之子异人,在吕不韦协助下逃出邯郸,回到秦国。

  安国君生有20多个儿子,但他最宠爱的华阳夫人却一直没有生育子嗣。在吕不韦的活动下,华阳夫人成功说服安国君立异人(已改名子楚)作为继承人。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国君即位,是为秦孝文王。53岁的秦孝文王正式改元即位3天后即去世,子楚即位,是为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在历史上亦是昙花一现,在位仅3年,还没有发挥其才能就去世了。于是历史把“挥剑决浮云,东向扫六合”的任务最终留给了他的儿子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赵国方才阅历了长平之战的惨败 为什么在邯郸之战中翻盘了

  比起邯郸之战,各人仿佛对长平之战的印象愈加深入,但是异样发生在秦国和赵国之间的两场和平,赵国方才阅历了长平之战的惨败,居然就立刻在邯郸之战中翻盘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blob.png

  邯郸之战发生在公元前公元前259至公元前257年,当时正由赵孝成王即位。赵孝成王终身保卫邯郸、退避秦军、开拓国土,可是在他在位的期间,赵国国势逐步转衰。

  公元前245年,赵王逝世,太子赵孝成王赵丹即位。刚即位时,秦国攻击赵国,夺去了赵国三座城池。眼看着秦国还要持续攻击赵国,赵王向齐国求救。齐国复兴说把赵王的弟弟长安君看成人质送到齐国,齐国才收兵。最初,长安君按照商定前去齐国,齐国收兵为赵国突围,这算是孝成王第一次结合齐国阻挠了秦国的防御。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上将白起防御韩国,攻占了野王,切断了上党通往韩都新郑的路途,韩国遂献上党郡给秦国以乞降,但上党郡守冯亭却将上党擅自献赵,期望联赵抗秦。

blob.png

  赵孝成王贸然承受,遭到秦国抨击,秦王命将军王龁率军防御,从而拉开了长平之战的尾声。

  长平之战是一场秦赵之间的大决战,是秦国一致之路上的重要之战,两边共出动军力达百万之众。

  长平之战中赵国国君误中反间计,撤职了宿将廉颇,用了只会夸夸其谈赵括,而秦军却暗顶用大奖白起,且秦国国军得知赵军被围后,捉住时机,举天下之力灭赵,终极招致赵国45万雄师活活被埋。

blob.png

  并且赵国国君基本就没有认识到长平之战是决议生死存亡的大战,失利天然。

  邯郸之战是继长平之战以后的一场战争,涉及到四个国度,秦国、赵国、魏国、楚国。此中秦国自成一队,有六十五万军力,赵魏楚成为联军,有约六十万军力。可是最初,秦国没有打败赵魏楚联军,反而丧失沉重。

  秦国失利有许多缘由,第一个,就是没有事前估量好自己的气力。事先秦昭王派出征被白起回绝,由于白起注意到经历,秦军伤亡沉重,精锐部队丧失泰半。可是秦王对自己的戎行十分有信心,依然挥军伐赵。

blob.png

  第二是秦国将士的心没有赵国的齐。白起在长平之战时发明赵人的战役意志十分固执,且他们的固执在于内在的民族气质,不像秦国要靠着威逼才干激起士卒的战役热情。在邯郸之战中,固然邯郸城内伤员各处,但士气昂扬。赵国公众能够“以骨为炊”、“刎子而食”,秦国士卒却歌功颂德,筋疲力竭。

  第三是秦国没有考虑到魏楚的意向。之前在长平之战时,秦国就由于担忧魏楚的要挟而临时承受了赵国的乞降。此次邯郸之战中,魏楚成了赵国的联军,三方齐力,冲击了秦国的嚣张气焰,严峻耗费了秦国的气力。这是战国前期十分著名的一次合纵之战。

  因而邯郸保卫战之所以能大获全胜,不是由于赵国军事气力有何等弱小,而是由于秦国在长平之战后野心收缩、梦想乘胜扩展战果而片面冲击的战略同时触动了多国的基本长处,激起了赵、魏、楚、韩抱团取暖和,予以绝地还击。

  以后秦国改变方式,保持采纳之前范雎远交近攻政策,肢解了合纵同盟,秦始皇履至尊而制六合,完成了大一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邯郸之战简介 邯郸之战的结果有什么影响

  邯郸之战又称邯郸保卫战,是公元前259(周赧王五十六年)至公元前257年(周赧王五十八年)秦国与赵、魏、楚联军在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进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战。

blob.png

  背景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白起进攻韩国,攻占野王(今沁阳),切断上党(今山西省长治市东南)通往韩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一带)的道路。韩欲献上党与秦求和,但上党郡守冯亭则以上党与赵,联赵抗秦。赵孝成王接受,遣老将廉颇率军守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以拒秦。秦命白起、王龁率军进攻,廉颇坚壁固守,双方相持达三年之久。公元前260年,赵国粮粟短缺难以继续支持战争,赵孝成王听信反间谣言以擅长进攻的赵括代善守的廉颇,意图速战速决,结果被白起击败。包括主将赵括在内的四十五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从此由强转弱,这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

blob.png

  公元前259年,长平之战后,白起想乘胜进围赵都邯郸,攻灭赵国。应侯范睢妒忌白起功劳,以秦军疲劳应休整为由,建议韩国割让垣雍(今原阳县)、赵国割让六城请和,秦昭襄王同意。赵孝成王准备按和约割让六城时,大臣虞卿认为割地与秦,秦势更强,赵“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如此赵将灭亡。虞卿建议以六城赂齐国,联齐抗秦。赵孝成王用其谋,派虞卿东见齐王建,商讨合纵抗秦计划,并借魏国使者来赵连络合纵之机,与魏订立盟约。同时将灵丘(今山西省灵丘县)封给楚相春申君黄歇,结好楚国,并对韩、燕亦极力交好。在国内则积极发展生产,重整军备,进行抗秦准备。

  过程

  秦昭襄王见赵违约不割六城,反而与东方诸国合纵对付秦国,遂于公元前259年10月,令五大夫王陵率军二十万兵伐赵,直攻赵都邯郸。

  赵国大将廉颇率赵军十万顽强抵抗,赵相平原君赵胜亦散家财于士卒,编妻妾入行伍,鼓励军民共赴国难,王陵战至第二年,仍不能取胜。秦国增兵十万支援王陵,秦军五校(每“校”8000—10000人)阵亡,秦昭襄王命白起接替王陵为帅,白起称病推辞。秦昭襄王改令王龁接替王陵为主将,增兵十万继续围攻邯郸。秦军死伤过半,仍不能下。范睢于是举荐郑安平为将,率军五万携带大量粮草支援王龁,加强对赵的进攻。邯郸城内粮食耗尽,赵孝成王被迫向魏、楚两国求救。

blob.png

  公元前258年,平原君赵胜奉命出使楚国。他想在门客中选拔二十名文武双全的随行人员,却只选出十九人。一门客毛遂自荐随往,赵平原君以为他在门下三年,未闻其能,不肯带他去。毛遂说:“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赵平原君用人之际,就带毛遂同去了。这就是“毛遂自荐”。

  赵平原君一行来到楚国,向楚考烈王陈述合纵抗秦的利害关系,

  从“日出”谈到“日中”,楚考烈王还是犹豫不决。毛遂于是拔剑而前,走近楚考烈王说:“今楚地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纵者为楚,非为赵也”。楚考烈王羞愧,“唯唯”答应,“歃血而定纵”。赵平原君回国后,楚国出兵十万救赵。

  魏安僖王派晋鄙率军十万救赵。秦昭襄王派人威胁魏安僖王说:“诸侯中有敢于救赵者,败赵后首先攻先救赵者”。魏安僖王恐惧,命晋鄙大军暂停于邺(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观望。魏信陵君魏无忌依靠魏安僖王宠妃如姬盗得虎符,带勇士朱亥杀晋鄙,夺其兵权,并挑选八万精兵进击秦军。这就是“窃符救赵”。楚春申君黄歇亦率军救赵。秦军作战失利,秦昭襄王又令白起领兵攻赵。白起始终托病不出。秦昭襄王罢其官爵,白起被迫在杜邮(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自杀。

blob.png

  魏楚援军到来之前,赵胜招募3000敢死队,命李谈率领进击秦军,击退秦军30里,李谈战死,赵王封其父为李侯。

  结果

  公元前257年12月,魏、楚两国军队先后进抵邯郸城郊,进击秦军。赵国守军配合城外魏、楚两军出城反击。在三国军队内外夹击之下,秦军大败,损失惨重。王龁率残部逃回汾城(今山西省侯马市北),秦将郑安平所部2万余人被联军团团包围,只好降赵,邯郸之围遂解。魏楚联军乘胜进至河东(今山西省西南地区),秦军复败,退回河西(今山西、陕西间黄河南段)。此时韩国也加入合纵攻秦,赵、魏、楚、韩先后收复魏之河东郡以及安阳,赵之太原郡以及皮牢、武安,韩之上党郡以及汝南。

  影响

  邯郸之战严重地消耗了秦国的实力,造成秦国军队近三十万人的伤亡,推迟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

blob.png

  邯郸之战是战国时期东方诸侯国合纵抗秦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导致秦国对六国执行全面打击政策的破产。秦国被迫改变策略,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外交方针来分化离间东方各国之间的关系,为统一六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评价

  邯郸之战,是秦国独强的战略格局形成后,关东诸侯合纵抗秦取得的第一次大胜。秦昭襄王在赵国内部团结、外部合纵抗秦形势已成的情况下,单纯从兵力对比出发,认为秦强赵弱,坚持攻赵,在战略上已属失策;而在初战失利、顿兵坚城时,仍一再增兵继续强攻,置魏、楚援军于不顾,在作战指导上亦欠稳妥,因而导致失败,推迟了灭亡六国的进程。此战表明,客观条件是否具备和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对于战争胜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邯郸之战是战国时期东方诸侯国合纵抗秦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导致秦国对六国执行全面打击政策的破产。秦国被迫改变策略,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外交方针来分化离间东方各国之间的关系,为统一六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