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土战争(俄语:Русско-Турция Война,土耳其语:Rus-Türk Savaşı),是指17-19世纪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之间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黑海等进行的一系列战争。
土耳其上月击落俄罗斯战机后,引发两国自“冷战”以来最严重危机。俄方随后对土方迅速出台一系列经济制裁,包括禁止进口某些土耳其食品、叫停前往土耳其的旅游套餐等。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年度国情咨文中,严厉指责土耳其包庇和支持恐怖主义分子。
土俄关系何去何从?土俄双方交锋是否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战”?
诸位读者,笔者绝不是一个幸灾乐祸者,并且一直担忧中东形势一再复杂化。现在看来这个担忧并不过分。12月7日,土耳其媒体刊登照片显示,俄罗斯海军一艘战舰俄罗斯大型登陆舰“凯撒库尼科夫”号12月5日驶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时,甲板上有士兵肩扛火箭发射器。土耳其就有关照片向俄罗斯方面表示愤怒,外长梅夫拉特. 卡夫索戈鲁称这一事件是“挑衅”。
博斯普鲁斯海峡又称伊斯坦布尔海峡。该海峡将该城一分为二,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大桥就架在海峡之上,该海峡又是俄罗斯黑海舰队通往世界的唯一海口。两岸悬崖陡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根据1923年签署的协议,土耳其有义务在和平时期允许所有船只通过该海峡。换言之,俄土一旦发生军事冲突,海峡一被土耳其封锁,俄罗斯舰队就成为瓮中之鳖了。
俄罗斯和土耳其竟然翻脸了!
耳其领空,土耳其将其击落,令两国关系急剧恶化。尽管土国总统埃尔多安向俄罗斯驾驶员在跳伞后被土军射杀表示抱歉,但拒绝作出道歉。这引起普金及俄国全民震怒。
普金一怒之下,当即揭发土耳其之走极端,是为了保护总统埃尔多安的儿子偷偷运输从“伊斯兰国”(IS)极端组织手中购买的石油走私车队。
这一揭发杀伤力极强,震动整个西方世界。德国和美国媒体也随后揭发IS极端组织和土耳其的石油黑箱作业。
埃尔多安当即否认,并愿以总统乌纱帽来担保,一旦普金拿出真凭实据,立即辞职。两国元首互相对立到这种地步,怎不让人担心。
土耳其是北约集团成员国,这样的反目,岂不增加北约和俄国的矛盾。有意思的是,虽然北约秘书长口头上表示站在土耳其一边,但是北约各国首脑都不愿介入和表态。因为一旦黑买卖石油属实,会给自己造成被动。
醉翁之意不在酒
埃尔多安老羞成怒,一不做,二不休。又派坦克兵团直接开进伊拉克北部的摩苏尔地区,说是为了加入反IS极端组织的战斗做演习,遭到伊拉克政府的严重抗议。伊朗副外长阿米尔6日也为此提出严重警告并表示,这一行动未经伊拉克政府批准,不仅无助于打击恐怖主义,反而会造成动荡和威胁到整个地区的安全。
德国电视一台12月6日声称,土耳其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目前已经进入冰河期,现在又把土耳其坦克开至伊拉克北部,并拒绝撤出,是“醉温之意不在酒”,是否有意借中东当前的复杂形势,展现出其蠢蠢欲试,再次实现“中东大国”梦。
俄罗斯媒体“联邦新闻社” 说得更露骨了。他们引述俄中东问题研究所所长萨塔诺夫斯基的话称:“实际上,埃尔多安让土耳其加入打击利比亚的西方阵营,并且派兵进入伊拉克及叙利亚,借用恐怖分子或者各种机会的动乱,彻底推翻这些国家的政权,具有恢复奥斯曼帝国的野心。”
德国新闻网6日称,土派兵进入北伊拉克,说是打击IS联盟,实际上是防备伊拉克的库尔德宿敌,使自己走向更被动的境地。此外,伊拉克政府可能已不再信任北约盟军,更加偏向以俄罗斯为主的反恐联盟。
《纽约时报》5日引述约旦政治分析人士索维尔的话称,土耳其出兵伊拉克,可能会在这一地区掀起一场新的战争和动荡。
笔者不愿偏向哪一方
笔者是个局外人,虽然学过世界史,但对俄罗斯、土耳其的历史渊源和矛盾知之甚少,而且也不愿意随便偏向哪一方。
笔者最近比较同情俄罗斯的遭遇,觉得欧洲各国因为东西乌克兰内乱和克里米亚重返俄罗斯,给俄罗斯一再施加经济封锁的压力,是否有点过份?背后显然有美国挑动的阴影。现在土耳其忽然也加入进来,使俄罗斯雪上加霜,这岂不是趁火打劫?所以,普金更恨之入骨。
不过,令笔者不解的是,俄罗斯明知自己当前已经处于四面楚歌,经济捉襟见肘,极为困难。按理说,在土耳其总统已经公开表示愿缓和土俄紧张局势,理应顺水推舟。这符合中国的《孙子兵法》。
可是普金不顾一切,与土耳其反目为仇对着干。这恰恰符合了西方人普遍的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脾性,跟你豁出去了。但里面是否还有其他难言之隐?历史上的仇隙又翻出来了?
温古而知今
为此,笔者开始翻阅了一些土耳其和俄罗斯的的历史资料。没想到,在这近千年的历史潮流中,仅仅中亚和俄罗斯的关系史会如此复杂。
俄罗斯、土耳其、伊朗和中亚各国的宗教冲突、民族冲突、地域冲突、经济利益冲突以及政治演变会那么激烈,战争从未断过。仅仅俄国沙皇的统治时代,俄国统治者的扩张野心、民族侵略、经济霸权就罄竹难书,种下了极深的仇恨种子。
即使在上世纪的苏维埃时代,“斯大林主义”的俄罗斯沙文主义、对少数民族欺压、歧视,强迫他们迁移到西伯利亚、全国通说俄文,不知造成多少民族仇恨。
地处西亚的土耳其、伊朗,在地理上与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毗邻,历史联系非常紧密。
中亚五国和阿塞拜疆的居民大都信奉伊斯兰教,语言属突厥语系,与土耳其语近似,风俗习惯、历史传统与邻近的土耳其、伊朗非常接近。历史上土耳其、伊朗、俄罗斯为争夺外高加索地区曾经多次发生过多次战争。最终的胜利者是俄罗斯。
俄土战争(俄语:Русско-Турция Война,土耳其语:Rus-Türk Savaşı),是指17-19世纪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之间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黑海等进行的一系列战争,其中重要的有10次,旨在结束地跨欧亚非三洲、曾经长达数个世纪的扩张和征服的奥斯曼帝国和其藩属克里木汗国对俄罗斯的侵略。此外双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交战和土耳其在俄国内战中的干预通常也被认为是第11次和第12次俄土战争。合并黑海北部沿岸地区,取得黑海出海口。这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十八世纪下半叶起,俄土战争的起因是:围绕东方问题的国际矛盾尖锐化;土耳其企图对乌克兰和黑海沿岸国进行报复,俄罗斯依靠受奴役、信奉基督教(东正教)的各族人民日益蓬勃开展的反对兴起于亚洲大陆西部、后向欧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扩张的奥斯曼帝国民族独立运动的支持,力图在巴尔干半岛和高加索巩固自己的势力。
俄土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前后共长达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是欧洲历史上最长的战争系列,奥地利、英国、法国、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也先后参与其中。战争的结果是俄罗斯扩大了疆土,土耳其逐渐衰落。
前十次战争结局
俄罗斯扩大了疆域,南部边界伸展到黑海,西部边界推进到普鲁特河,东部边界越过高加索山脉。
第十一次
第一次世界大战传统上被认为是第11次俄土战争,俄罗斯和英、法结盟,谋取君士坦丁堡,但先是英法联军在加里波利惨败,损失50万,1917年俄罗斯又因为战争而崩溃,所辖的属地仅剩于亚洲西部地区的奥斯曼帝国趁机打下整个高加索,甚至进军南俄草原。这次算奥斯曼帝国获胜,但距离自身离灭亡也没有多少日子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第十次俄土战争指1877-1878年俄土争夺势力范围的战争。1877年4月24日,俄国向奥斯曼帝国宣战。俄军占领希普卡山口并攻克普列文。接着,双方展开拉锯战。11月,俄军在高加索攻占卡尔斯要塞,并包围埃尔祖鲁姆。1878年1月30日,俄军在斯科别列夫统率下,兵临奥斯曼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城下,3月3日.双方在圣斯特凡诺正式签订条约,承认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独立,保加利亚则成为俄国管辖下的自治国家。
背景
奥斯曼帝国曾经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不可一世的大帝国。但到19世纪下半叶已经衰落,为了挽救帝国,以穆斯塔法·雷希德帕夏和米德哈特帕夏为首的有识之士展开了一系列救亡运动,进行了民主改革,1875年底,奥斯曼帝国内外形势迅速恶化。小亚细亚的北部和中部地区发生大饥荒,财政濒临崩溃,列强干涉的阴影笼罩全国。在这种形势下,国内政治斗争炽热化。1876年5月30日,阿卜杜·阿齐兹被推翻,另立穆拉德五世为苏丹。8月31日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接替精神错乱的穆拉德为苏丹。成了了立宪君主政体,但民族矛盾在民主的旗号下蔓延,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和保加利亚相继爆发了起义,并很快波及到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这两个土耳其的藩属国。土耳其对起义进行了残酷的镇压,但却未能控制局势的变化,它在巴尔干的统治开始动摇起来。
面对这种局势,欧洲列强中的俄、奥、英三国表示了自己的特别关注。尤其是俄罗斯,它认为,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使自己在巴尔干地区既丢面子又丧失了威信和影响,它需要寻找一个机会重新回到巴尔干,恢复原有的一切。更为重要的是,俄罗斯想通过控制巴尔干进而控制由地中海进入黑海的咽喉博斯普鲁斯海峡,以便打通它谋求已久的在西南方面的唯一出海口。因此,它对土耳其局势的恶化幸灾乐祸,并积极地加以介入。
沙皇政府打着"拯救土耳其帝国压迫下的基督徒"和"保护斯拉夫兄弟"的旗号,先是通过外交途径向土耳其政府施加压力,但效果并不显著。它所提出的集体保护斯拉夫人的建议遭到了受奥匈帝国支持的英国的反对。随后又倡议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保加利亚实行自治,亦遭土耳其的拒绝。
土耳其恃仗着英国在背后的支持,力图在战场上彻底打败起义者和于1876年6月30日对土宣战的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当战场上的形势明显地有利于土耳其政府时,沙皇便于1877年4月24日正式对土宣战。5月,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均宣布加入俄方,共同对土耳其作战。
过程
多瑙河前线
宣战之后,俄多瑙河集团军各部队即开始向进攻出发地域---多瑙河运动。但由于铁路运输落后和河水泛滥,拖延了渡河时间,到6月22日,俄军多瑙河下游部队才在加拉茨和布赖洛夫强渡了多瑙河。6月27日至7月2日,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德拉戈米罗夫将军指挥的步兵第14师以及跟随其后的集团军主力在吉姆尼察地区也相继渡过该河。多瑙河集团军从西斯托沃地区的登陆场兵分三路展开进攻:西路部队进攻尼科波尔和普列夫纳;东路部队进攻鲁舒克;先头部队进攻巴尔干山口。约有7万人留在战场接近路作为预备队。约瑟夫·弗拉基米罗维奇·古尔科将军的1.5万人的先头部队急速推进,于7月7日攻占保加利亚古都图尔诺沃城,并于7月14日越过巴尔干山脉迅速占领了希普卡山口,从而打开了通向博斯普鲁斯海峡和君士坦丁堡的通道。由于俄军兵力配置不当和指挥失误,致使战期延迟。西路部队占领尼科波尔之后,未能赶在由维丁出发的奥斯曼·努里帕夏的土军抵达之前占领普列夫纳,因此,俄多瑙河集团军的交通线受敌威胁。在军中的沙皇安全被提高的首要位置,由于不想重演色当悲剧,俄军大部被迫停顿下来围攻普列文要塞,俄军速战速决的作战计划完全被打乱。
俄先头部队占领埃斯基-扎格拉城之后,遭到了从门的内哥罗开来的苏里曼·帕夏指挥的土军的反击,于是撤向希普卡。不久,新组建的南路部队来到这里,该部约有1/3是保加利亚民团。
8月,土军新任司令穆罕默德·阿里·帕夏(一个皈依伊斯兰教的德国人)率部在巴尔干开始反击。苏里曼·帕夏的部队企图在8月间夺取普希卡山口,但由于普希卡俄军英勇防御而未能得逞。土军对俄东路部队发动的进攻亦被击退。俄军对普列文进行了3次强攻,遭到惨重失败,光第二次失败就损失了1/4的士兵。米柳京承认,这样打下去,我们庞大的陆军会在极短的时间被打光。沙皇作战决心严重动摇,认为俄军陷入了极端不利,甚至危险的境地。多瑙河集团军总司令老尼古拉大公向罗马尼亚卡罗尔一世求援,4万罗军作为俄国的同盟军参战,随着俄国10万援兵的开到,构筑了70公里堑壕,进行了长达2个月的包围战,只有当土军弹尽粮绝之后,才迫使该城3万守军于12月10日投降。
随着普列文的陷落,战争发生了转折。俄军在兵力兵器等方面都取得了对土军2:1以上的优势。沙皇亲自决策,令俄军立即冒严寒向巴尔干山以南发起攻击。俄多瑙河集团军沿着150公里宽的正面多路突击,而土军因为兵力不足又不许撤退,遂被俄军进攻的狂潮吞没。塞尔维亚于12月13日加入反土战争,并将军队调到尼什城。古尔科将军的西路部队由保加利亚居民和游击队员积极协助,在严冬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越过了巴尔干山脉,在索非亚方向击溃了土军4.2万人,并于1878年1月4日占领索非亚。费奥多尔·费奥多罗维奇·拉杰茨基将军指挥的俄中路部队于1878年1月8~9日在舍诺沃战役中,包围并俘虏了魏塞尔一帕夏军队3万人。多瑙河集团军向巴尔干山以南展开了进攻,1月15~17日在菲利波波利战役中击败苏里曼·帕夏的军队,1月20日夺取亚得利亚那堡,一个月之后又向君士坦丁堡推进。
高加索前线
高加索集团军原来预计当面敌军是自己的两倍,预计进行防守作战,后来发现土军比自己人还少,就发动了进攻作战,于4~5月间占领了巴亚济特和阿尔达罕两要塞,并封锁了卡尔斯。但是,该集团军遭到艾罕默德·穆赫塔尔·帕夏军队有生力量的反击,三个进攻的支队被土军各个击破了两支,于6月退至边境,转入防御。10月间,俄将米哈伊尔·塔里埃洛维奇·洛里斯·梅利科夫在高加索阿夫利亚尔-阿拉贾战役中击溃土军。11月17日夜,俄军强攻占领了卡尔斯要塞,并向埃尔祖鲁姆发起攻击。在高加索,俄军封锁了埃尔祖鲁姆,并占领了巴统。
结局
俄军的胜利引起了大不列颠和奥匈帝国统治集团的恐慌,英国本杰明·迪斯雷利政府向马尔马拉海派出了一支英国皇家海军分舰队,摆出一副不惜决裂的态势,这迫使俄国放弃了向君士坦丁堡进军的计划。1月31日,交战双方签订停战协定,1878年3月3日签订了《圣斯特法诺条约》。该条约是由俄国外长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和沙皇等人事先炮制的,对于土耳其来说完全是一个城下之盟,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该条约规定:土耳其承认门的内哥罗、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三国完全独立;承认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获得自治,但仍留在土耳其版图内;成立大保加利亚国,并允许俄国势力在保加利亚的存在;将萨拉比亚西南部归还给俄国,将卡尔斯、巴统统阿尔达汉和巴亚齐特并入俄国版图;修改博斯普鲁斯海峡通行规则,允许俄罗斯等黑海沿岸国家的军舰通行。
《圣斯特法诺和约》的签订引起了英、奥等国的强烈不满,他们联合对俄施加压力,要求它吐出已经吞下肚的果实。德国首相奥托·冯·俾斯麦站出来进行调解,声称要做个诚实中间人,由于力量对比对俄国的极端不利,俄国被迫与列强重定《柏林条约》,对《圣斯特法诺和约》进行重大的修正:大保加利亚变成了小保加利亚;博斯普鲁斯海峡仍然不对俄国军舰开放。俄罗斯在巴尔干的影响受到遏制,它向地中海方向发展海军力量的企图再次落空。它只是收回了克里米亚战争中割让出去的领土。《柏林条约》还规定土耳其将塞浦路斯划割给英国,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则改归奥匈帝国统治。它实质上是部分地瓜分土耳其,但却远没有解决许多极其重要的巴尔干冲突问题。正是它所做的许多决定,以后成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重要推动作用的各种冲突的起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俄土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前后共长达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是欧洲历史上最长的战争系列,奥地利、英国、法国、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也先后参与其中。战争的结果是俄罗斯扩大了疆土,土耳其逐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