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失荆州无疑是蜀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失去荆州这一重要门户后,蜀国迅速从三国的最强者变成最弱者,不仅北伐变得更加困难,更为致命的是,大意失荆州使刘备失去了关羽这一重要将领,那么关羽在大意失荆州后,为何会一败涂地呢?
网络配图
早在关羽攻打樊城之时,曹操就曾向关羽透露过孙吴会突袭荆州的消息,但是关羽一时犹豫,认为吴军没有这样的实力,而且关羽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实力,认为樊城不日可下,而最终樊城没有攻下,反而错过了救援荆州的最佳时机,而在败退荆州之后,徐晃并没有对关羽一路追杀,此时的关羽损失并不大,而且他手中剩下的也多是蜀军的精锐,逃回蜀国不成问题,但是在此关键时刻,关羽却犯了一个致命错误,正是这个错误最终导致了关羽的死亡。
关羽是我国历史上武圣。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关羽以忠义著称于世。过五关斩六将,当年,关东军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时候,董卓派出吕布、华雄等当时猛将领兵拒关东诸侯于虎牢关。十八路诸侯在虎牢关,受阻,损兵折将,华雄勇猛无人能匹敌。
盟军主帅袁绍与诸侯商议,袁绍连说几次,谁敢出战?关羽想站出来,被刘备阻止。一连几次,都有请战的,然而,不一会儿,传来快报,出战将领,皆为华雄斩于马下。一时间,十八路诸侯震惊,皆束手无策,无人再敢出战。
网络配图
十八路诸侯,惶恐不安,关闭城门,任由董卓军士辱骂叫战,也是紧闭城门,塞住耳朵,装聋作哑。十八路诸侯脸面尽失。
这时,一个高大威猛的小兵往前一步,顺道,我去把他人头取回来。话音刚落,在座诸侯投来惊讶的目光。袁术嘲笑:哪来的小兵,不知天高地厚,你想要让敌军嘲笑我十八路诸侯无人了吗,?速速退下。关羽面不改色,目光坚定,说道:如不成功,关羽提头来见。这时,袁绍刚想说话,曹操说道:此人看起来威武雄壮,敌人也看不出来他是小兵。不妨让他试试。如果不成功,到时候再治罪也不迟。
在世人心目中,关羽是一个义薄云天、有万夫不当之勇的神人,明间称其为“武圣”,很多商人为保证交易诚心,常常在家诚心跪拜关公,可见其影响力之大。然而史家眼中,关羽的形象却与此完全不同。如《三国志》中,陈寿对关羽是这样评价的:“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关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这里的 “刚而自矜”,指的是关羽性格刚烈,骄傲自大。荆州作为刘备发家的地方,由于其地理位置与地域广度,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作为独当一面的董督荆州事,关羽有这样的性格缺陷,可以说是十分危险的。当年关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区,孙权派吕蒙乘虚偷袭荆州,导致荆州失守,人们通过阅读演义,习惯上认为关羽是“大意失荆州”,实际上,正是因为关羽的性格缺陷,才酿成了这样的悲剧。
陈寿对关羽有“刚而自矜”这样的评价,主要因为两件事:一是要入川与马超比武,另一件是声称不愿与黄忠为伍。马超比武主要还是锦马超武力出众,长得很精神,引起了关羽强烈的妒忌心,因此非要与之比武,而不屑于与黄忠为伍之事,就要细细说来了。
当时刘备自封汉中王后,论功行赏,五虎上将皆为将军,其中关羽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当关羽坐镇荆州接到任命时, 听说黄忠居然和自己的官职级别一样,不禁勃然大怒,口不择言道:“大丈夫不与老兵为伍!”费诗听到后,当即用萧何与曹参,陈平与韩信为离指正关羽。这才让关羽感觉到自己说话孟浪,这才赶紧接下了任命。
要知道,当时的刘备已经是汉中王,早非从前那个编草鞋的普通人,想要兴复汉室,必须团结各方力量,内部是绝对不能乱起来的;而关羽则认为自己与刘备同甘同苦,一路打下江山,加上其他势力对他多有敬重,自然而然的无视了自己的性格缺陷,最终酿成了“大意失荆州”这样的结局,也正因为关羽的冒失,不仅使得荆州丢掉,还连累刘备与张飞接连想着给他报酬,最终使得蜀汉实力江河日下,退出了三国争霸的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一本《三国演义》读到隆中对的时候,就已经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当然,隆中对并非因为它的名字重要,而是因为内容,隆中对的核心就是--荆州,得荆州者得天下。诸葛亮出山前一直强调荆州的重要性,而且他出山后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夺取荆州,倘若没有荆州,诸葛亮也没有信心夺取天下。
为了荆州这块地,三国中最负名望的关羽,死于荆州保卫战;张飞,也间接性死于丢荆州;而刘备虽然名为为兄弟报仇,其实也是间接性死于荆州。可以说,桃园三兄弟,皆亡于荆州。
那么荆州到底是多重要的一个地方,令诸葛亮如此看重?看一下地图。
在三国地图中荆州管辖范围。此时的中原地区因为常年累月的战争,已经没有了多少人口,而荆州虽然偏安于中原以南,但却拥有广袤的江汉平原,凭襄阳之险,免于战火,能人异士纷纷迁居襄阳,其中不乏诸葛亮、水镜等。
此时的荆州不仅有着大面积土地优势,还有着大量的人口、人才优势。刘备建立的蜀国大部分是云贵高原你的山地,荆州人口和面积远大于四川盆地,倘若刘备拥有荆州,进可占据襄阳为跳板,逐鹿中原,退可以川蜀做后盾,打持久战。
赤壁之战后,荆州被孙、曹、刘三家瓜分。刘备占五个郡武陵、零陵、桂阳、长沙还有半个江夏郡,然后刘备用半个江夏换了南郡。勉强可以算得上是“借”,历史上没有借荆州这回事。
图为刘备得到的荆州,除江夏郡属于孙权,南阳郡属于曹操之外,其余都刘备。后来刘备派关羽镇守荆州,自己入蜀作战。在夺取了汉中之后,关羽所在的荆州这边也积极配合,往北攻陷了中原门户襄阳,曹操赶忙抽兵回援襄阳,结果被关羽来了个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蜀军迅速占据襄阳。
此时,通往中原门户襄阳已经被打开,直逼中原,蜀地也已经取得汉中,威胁关内,刘备的实力达到巅峰,依然是三国中最大的势力。曹操都因此准备迁都,避其锋芒。
但很遗憾,曹操孙权迅速结盟,夹击荆州。由于刘备在荆州留下的人有问题,导致关羽腹背受敌而无援军。
图为彻底失去荆州后的蜀汉(褐色部分为诸葛亮后来占领)。刘备先后失去两位兄弟,又丢失了门户荆门,打击很大。为了夺回荆州,刘备以“雪弟恨”为由,尽起蜀地之兵75万征吴。结果被一把火少得一干二净,刘备也在退兵的路上险些被抓,被诸葛亮救获。
退兵至白帝城,刘备病重,诸葛亮接受托孤大任。此时蜀国全国之兵几乎丧失,面对上面这张地图,可想而知诸葛亮的压力有多大,诸葛亮被世人推崇不是没有理由。
关羽把荆州搞没了,刘备又把士兵给打完了,然后俩个还都死了,让孔明强行擦屁股。此时诸葛亮的潜台词估计是:“坑爹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在诸葛亮、鲁肃的《隆中对》和《榻上策》中,都提到一个军事重地——荆州!荆州被称为“四战之地”,攻则八面通衢,便于运输粮草;守则屯兵百万,易守难攻!可这样的一块肥肉却被刘备最为信任的二弟关羽在攻打樊城的时候,被东吴的吕蒙偷去了!因而关羽败走麦城,最后被小将潘璋所杀!
在此之前,刘备收到刘璋的求救信,准备入川支援刘璋,而且刘备还对荆州做好了精密的布署,“令关羽为襄阳太守(先楚国的都城,襄阳有汉水依托是荆州的军事要塞!主要防范曹魏),诸葛亮为中郎将,监督长沙、桂阳、夷陵(主要防范东吴)。张飞为征虏将军守宜都,方便随时调动!”可以说费劲心思的帮关羽安排好荆州的布署,只要关羽安心的待在襄阳,就可保证荆州额的安全!
而刘备入川却带了万余步兵,让庞统为随行军师。倘若时机一到,张飞、赵云等人就可从荆州大本营派出兵马收复益州。时机到了,张飞带的兵马也入川了,可是庞统却意外的死在了雒城之下,庞统之死让刘备伤心欲绝,因而就有人设想倘若庞统不死,那么诸葛亮也不一定会带赵云入蜀汉,这样诸葛亮和关羽一起镇守荆州,等到刘备和庞统拿下整个西蜀,整顿军士,在和荆州的关羽、诸葛恪一起挥师北上,那么刘备霸业可成!
其实这个想法是并不现实,即使庞统不死,诸葛亮也会入蜀汉,为何这样说?在庞统还没有攻打雒城之前,也就是建安16年(公元211年),诸葛亮收到刘备的军令就即刻入蜀,而庞统在公元214年才攻打雒城,却意外中流矢而亡,所以根本不会存在倘若庞统不死,诸葛亮就不会入蜀的事儿
即使庞统没死,诸葛亮也会被刘备征召入蜀,处理接手益州的相关事宜。反而庞统不死,也许会被刘备派回荆州,与关羽一起治理荆州
毕竟庞统十分的爱喝酒这和关羽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关羽失州很大程度的原因是一意孤行,身边没有一个出谋划策的军师,倘若庞统不死,那么关羽不失荆州是有可能的,这样刘备的霸业也许会早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有句话叫“马虎失街亭,大意失荆州”。
说的是马谡失街亭,关羽失荆州这两件事。这两件事又被认为是因疏忽大意刚愎自用而造成失败的典型事迹。
先不提马谡。每次听说大意失荆州这句话。我自是愤愤不平。
诸葛亮《隆中对》给刘备的战略构想是:“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荆益是蜀汉根基,缺一不可。当荆州在关二爷手上一丢失,刘关张一生纵横东汉末年矢志不渝的王图霸业之理想,都付笑谈中。
大意失荆州强调“大意”二字。这么一强调,责任全在了关二爷的身上。再引出之后蜀汉猇亭惨败,刘备身死白帝城,诸葛亮姜维以攻为守出祁山伐中原。故事一路朝悲剧方向发展,大蜀国一路悲歌。好像所有的不幸的起点,都在关羽这个大意上。
我从来不认为关羽是大意才丢失荆州。所以,听到大意失荆州这句话,自是愤愤不平。我不认可这句话里的评判。
先来看一看荆州战役之前都发生了什么。
建安二十年,刘备攻占了益州,孙权以此为借口索要先前借给刘备的荆州,刘备则借口夺取凉州后再归还荆州。当然,这是三国演义,坊间戏台的故事。
历史上的实际情况是,根本不存在借荆州一事。
东汉末年华夏十三州,荆州是其中之一,幅员辽阔,包括现今的湖北湖南全境,以及河南、广东、广西、贵州部分地区。这么大的地方,难道东吴会借给刘备?
借给刘备的是荆州里的南郡的其中一部分,严格意义上来说也不能说借,应该说换。是一种利益交换,就是刘备集团把自己所有的某地的管辖权移交给孙权集团,而孙权集团把南郡的自己所有的地盘交给刘备,这么干,双方都能捞到好处。据我研究,刘备从孙权那里换来的地方是南郡北方。且叫北南郡。
后来,孙权想要回的就是这个北南郡。刘备不是傻子,你说要回就要回?我得有既得利益才行。孙权又拿不出能满足刘备益利的筹码。那么,双方就摩擦不断。
建安二十年,刘备不还北南郡,东吴的吕蒙就开始动手,偷袭了刘备所掌控的长沙、零陵、桂阳等地,恼羞成怒的刘备亲自率军来找孙权算账,原本就镇守荆州自家地盘的关羽也对东吴虎视眈眈。眼看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序幕。恰好此时在刘备前脚占领益州之际,曹操后脚占领了汉中,直接对蜀汉政权造成威胁。为了缓解西北局势,刘备在荆州稍作了妥协,和孙权达成蜀吴荆州联合公报,发表若干重要历史文件,均强调两家平分荆州。这时,荆州问题算暂时和平解决。
没有了东南方向的顾虑,而且在此镇守的是蜀汉第一大将军关羽关云长。刘备就腾出手和曹操在汉中展开了长达两年的拉锯战,史称汉中之战。刘备军初期不利,直到黄忠在定军山斩杀曹魏的西线总司令夏侯渊后才扭转形势,再加上赵云指挥了一场漂亮的汉水之战,曹操放弃了对汉中的争夺,刘备进位汉中王。
这时,诸葛亮《隆中对》的设想已经实现。刘备在西北出汉中,关羽于东南出荆州,像一只螃蟹的一对巨钳,对曹魏展开钳形攻势,重钳出击!
就在刘备称王之时,关羽开始北伐。这就是隆中对的实施。假如一切顺利,刘备肯定会出汉中向北挺进。
当时,曹魏这边的反曹势力打着复兴汉室或者反对苛捐杂税的名义响应关羽。曹操派出了征南大将军曹仁镇守荆州曹魏所控制的南阳郡樊城。摆明是去防御关羽的。
战斗一打响,关羽就以少于敌军的兵力孤军北上,并且打得曹仁龟缩在樊城不敢出。曹魏派出左将军于禁率领七军前去解樊城之围,关羽水淹七军,斩杀庞德,生擒于禁。
不但樊城里的曹仁慌了,许都里的曹操也慌了。建安二十四年那个秋天,南方战场大雨磅礴,寒气逼人,戎马一生的曹操此时此刻真正感到了恐惧,当年年少时一人一刀刺杀董卓,官渡之战直面强大的河北袁绍,在赤壁的大火里仓皇北撤,在潼关被马超逼迫割须弃袍,往事历历在目,唯有一点相同,都不曾让其恐惧过,因为还有余地,反击的余地。而这次不同,关云长打掉了樊城战线,突进曹魏复地六百余里,围了襄阳,过了汉江。兵锋直抵国都许都。
曹魏的根基动摇了,这让他真正感到了恐惧。因为他知道这意味着自己有可能成为第二个袁绍。
建安二十四年那个秋天,关羽抵达了一生最辉煌的时刻,三国演义里用“威震华夏”这四个字来形容他。不但在三国的历史里,甚至在整个中国的历史里,恐怕只有他关云长一人有资格独享这四个金光闪闪的字。
于禁军全军覆没。曹操再派出徐晃前去支援。徐晃到达后不敢出战,连自己的属下都看不过去在骂主帅怯战。徐晃沉住了气。曹操陆陆续续派出了十二个营的兵力交给徐晃。这时,徐晃才集中优势兵力攻击关羽解了樊城之围。
隔岸观火的孙权有两个选择,要么从东线出击进攻徐州响应关羽,要么回师南郡对关羽趁火打劫。
假如选择第一条策略,估计曹魏政权就此崩盘。
东吴的最高军事决策层经过一番权衡,选择了第二条策略,攻打曹操不仅要劳师远征,而且极有可能会让刘备取代曹操一家独大,不如抄了关羽的后路,拔掉关羽这颗钉子,彻底清除刘备在荆州的势力。
在许都的司马懿,蒋济都猜到了孙权心里打的如意算盘。劝下曹操的迁都计划。
当年十一月,东吴将士隐蔽西进,对关羽展开了冬季攻势。吕蒙和陆逊唱起双簧,一人装病一人领兵。白衣渡江,偷袭江陵。
陆逊攻占夷陵、秭归,切断关羽退回西川的道路,吕蒙则拿下江陵。
南郡太守糜芳,当朝国舅爷,荆州军事集团仅次关羽的二号人物,投降东吴,献了整个南郡。关羽的整个后方就被东吴轻易拿下了。再加上唯一可对关羽施援的驻守上庸的刘封孟达拒绝援助。关二爷就败走了麦城。
这不是大意,而是无奈。和前朝楚霸王垓下之围有着惊人的相似。
身处关二爷如此境地,我想任何人都回天无力!
关羽北伐,这么大的军事行动绝对是整个蜀汉政权的主张而并非是他一意孤行。
他先打曹仁,这可是大魏国未来的大司马大将军,史书记载“曹大司马之勇,贲、育弗加也。张辽其次焉”,先秦力能举鼎的勇士孟贲,夏育能比曹仁勇多少?以八百步卒破东吴十万大军的张辽够厉害吧,曹仁比张辽还厉害。曹仁被他打得龟缩樊城,已经做好了弃城的准备。
他再打于禁,史书记载于禁“最号毅重”,是曹家最稳重的将军,跟随曹操南征北战30年,伐陶谦,战吕布,拒袁绍,斩刘辟,杀眭固,降梅成。是可以带着一个警卫排就可以平叛的狠角色,可以说在荆州战役之前,曹魏阵营找不出战绩比他更高的将领。于禁被关羽水淹七军,活活生擒。
他最后打徐晃。这是曹营治军第一的将军,几乎一生未尝败绩,曹操都亲口说徐晃是“吾之周亚夫”。徐晃根本不敢出来和关羽叫板,等优势增援抵达后,他才敢出来以多打少。
而且曹仁身边还有个满宠,于禁身边还有个庞德。徐晃身边是整整十二个精锐营。
这是一场关系到曹魏国运的战役,曹操向荆州战场源源不断投入兵力物力财力,这是一场关系到东吴国运的战役,孙权不惜破坏联盟不宣而战。
这是一场关系到蜀汉国运的战役,可是关二爷除了孤军奋战什么增援都没有。失败是在所难免,而非大意。
他前面的对手是三国历史上最华丽的阵容之一,彼时曹家大将夏侯渊阵亡,张郃防御西线,张辽镇守东线,剩下的最能打的几位曹仁于禁徐晃全部抵达襄樊战场轮番来战。他身后的对手,是吕蒙和陆逊这两个东吴大都督级别的人物,在不断玩阴谋耍诡计捅刀子。
攻不破樊城他能想到,盟友反水他也能想到,他想不到的是自家国舅爷竟然卖了铁桶一样的大后方。
世人往往说关羽太傲。举两个例子吧。先前糜芳大意烧了粮草,关羽出征在即,留下话,“当还治之”,回来收拾你。这也被认为是糜芳因为惧怕关羽凯旋归来后处罚自己而选择投降东吴。孙权曾向关羽提亲,关羽回答虎女怎么会嫁犬子,自己的虎女怎么会嫁给你的犬子?。
他是镇守一方的统帅,任何人犯了军法都要遭到处罚,否则怎能服众,恐怕是看在糜芳是国舅爷的份上才说一句“当还治之”,而不是“当即治之”。
蜀吴时战时和,关系亦敌亦友十分敏感,这个节骨眼上孙权跑来提亲,这样的事情刘备看在眼里会怎么想。恐怕是孙权在玩诡计挑拨离间吧!关羽不但拒绝,并且还讲出不好听的话来,无异是对刘备表达了忠心。
关二爷的情商智商都是数一数二的,何来傲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荆州之战,是三国时代的一场关键战役,也是刘备集团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千百年来被尊为“武圣”的关羽,不仅在这场败仗中丢了性命,还留下了一生之中的最大污点。而“大意失荆州”也从此成为了一个成语典故,用来比喻因骄傲轻敌和疏忽大意而导致的失败或损失。
近年来,很多历史研究者翻出了各种文献记录,指出关羽丢荆州其实是由于实力不济,并非其自身大意的问题。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丢荆州这件事情上,究竟谁应该负主责?而作为荆州的军事总指挥,关羽就真的没有任何的责任?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还是翻开史料记载,从几个方向上去分析一下。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关羽举兵出击,攻打樊城,是因为自身的傲气。他眼红张飞,黄忠,赵云等同僚,在入蜀战役中屡建战功,而自己驻守荆州,只守不攻,毫无寸功。故而他也要率军攻城掠地,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巩固自己的地位,尤其是维持其“五虎上将之首”的称号威望。
其实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分析过关羽其人,他固然有几分桀骜,但在忠心这一点上是没得说。真要像小说中说的那样,关羽傲气到了敢于抗令,甚至在军国大事上都敢自作主张的地步,那刘备会让他镇守荆州?换句话说,刘备既然都把荆州交到关羽手里,那至少说明他信任关羽,而且关羽也会事事听命于他,尽忠职守。
所以,所谓关羽为了争功,不听刘备号令,擅自进攻曹军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
我们再来看看,《三国志-蜀书-关羽传》的记载:“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这一段的意思是说,刘备给关羽升官,并授予了他符节黄钺,等于是给了他总领各路军马的权利。很明显,是刘备给关羽下了命令,让他率军进攻樊城,而关羽仅仅是奉命行事而已……
刘备为什么要给关羽下这样的命令?他难道不知道,这样会有多大的危险?
镇守樊城的是曹仁,一向以防守强悍而闻名。
就关羽那几万人马,就算是倾巢而出也未必有绝对胜算。
更别说,旁边还有东吴这个不稳定因素,孙权可是一直都捏着借据,要求刘备兑现之前“拿下益州,即还荆州”的承诺。
其实,早在一年前,刘备刚拿下益州的时候,孙权就来讨还过荆州,而且双方已经兵戎相见。刘备原本想拉开架势和江东军大干一场,但迫于北方的军事压力,不得不割地讲和,将主要兵力都调到汉中一线,和曹操对峙。
此时的荆州,由于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都被孙权拿下,还在刘备控制下的不过湘江以西的三郡,地盘尚不足原来的一半……现在,关羽几万人马守在这里,倒还算安全,毕竟地盘不大,现有的兵力可以做到严密防守,孙曹两家都不敢轻举妄动。
然而,如果关羽率军离开荆州,反守为攻,就会一下子打破现有的战略平衡。不管是他进攻孙曹之中的哪一家,都可能被另一家趁虚而入,抢占荆州袭了后路,到时候别说是地盘难保,就连自己都难以全身而退。
关于这些问题,刘备不可能不知道。他命令关羽冒险出击的可能性只有一个,那就是他这边的战事吃紧,在汉中阳平关这一线上,他已经顶不住曹操的进攻。让关羽出兵的目的,就是迫使曹操分兵作战,以减轻汉中这边的军事压力……
我们再来说说汉中之战,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刘备这一战打得是顺风顺水:诸葛亮妙计频出,黄忠斩了夏侯渊,张飞打败张郃,魏延还一箭射中曹操面门,老曹两颗门牙从此光荣下岗……其实,真正的汉中之战,完全是一场比拼耐力的消耗战。刘备虽然占有蜀中地利,但毕竟是以一州地盘在硬扛大半个天下,实力相差非常巨大。
曹操知道,要是让刘备占据了荆州和益州,有了稳定的根据地,以后再想要消灭他,就难上加难。所以,他必须要趁刘备在蜀中立足未稳之时,对其施以巨大的军事压力,尽量将其剿灭在襁褓之中,才能永绝后患。
而刘备这边,为了顶住曹操大军的压力,只能不断透支蜀中的人力物力,几乎已经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而且这还不算什么,刘备最大的隐患是在粮草储备上,因为之前刘璋在蜀中所积攒的那么些家当,已经基本耗光。为了继续支撑战场态势,刘备不得不横征暴敛,搞得新收的两川之地民愤四起,怨声载道……
所以说,刘备也是出于无奈,才不得不让关羽主动出击。
虽然这样要冒着丢掉荆州的危险,但是对于左支右拙的刘备来说,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
说完了刘备的战略,我们又来说关羽。
应该说,关羽一开始的表现是非常不错的。虽然进攻樊城不利,但是却巧借暴雨水势,将曹操派来的援军全数歼灭,还生擒了曹军主将于禁庞德。正所谓“水淹七军”,简直算得上教科书式的“围点打援”范例。毫无疑问,这样的战果不但达到了刘备的战略目的,还大大超出了预期。曹操不得不继续分兵救援樊城,对汉中的进攻步伐也就此放缓,令刘备这边赢得了喘息之机。
既然战略目的已经达到,那关羽下一步应该怎么办呢?
正确的做法是,关羽应该利用水淹七军大胜的余威,同时震慑孙曹两家,然后迅速撤兵,加强防守。同时,派出多股小规模的部队充作疑兵,从各方面继续骚扰曹军,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这样既能巩固前期战果,也能迷惑敌人,让其摸不清自己的战略动向,更令东吴不敢轻举妄动。
然而很显然,关羽误读了刘备的战略用意,将刘备原本计划中的“策应战”,打成了拼死拼活的“进攻战”。
我们翻开《三国志》,结合《关羽传》,还有《徐晃传》,《吕蒙传》,《陆逊传》等传记,去大致还原一下,关羽失败的过程。
关羽借着大胜的威风,先是拒绝了孙权的联姻(这点其实做得没错),然后率荆州军主力北上,继续围攻樊城,结果中了徐晃的疑兵之计,被拖在偃城举棋不定,后来还被徐晃打了个长驱直入。
另一方面,吕蒙装病骗过了关羽,暗地里白衣渡江,占领了烽火台,掐断了关羽的情报系统。
再一方面,关羽又中了陆逊的“笑里藏刀”之计,表面上给关羽戴高帽,拉关系,实际上陆逊却偷偷率兵占领了南郡西边的秭归夷道,从另一个方向上合围了关羽。
最后,被关羽任命防守大后方的糜芳和傅士仁,也被成功策反,南郡和公安两座城池,兵不血刃被吕蒙占有……
荆州就这样完全落入了孙权之手,而关羽的几万人马进退两难,前有曹军的徐晃曹仁,后有江东的吕蒙陆逊……在四面八方都被合围的态势下,一支孤军又能有何作为?粮草断绝,士卒逃散,只能是全军覆没,败走麦城的结局。
看得出,关羽无论是战略上大局观,还是战术上的用兵水平,其实都不咋样。他并没有违抗刘备的命令,但是却误解了刘备的战略意图。也许,他并没有像《三国演义》上所描述的那样,傲气贪功,自作主张出击。但他确实是在水淹七军的大胜过后,头脑飘飘然,萌发了进一步扩大战果的冒进思想。
他并没有想到,既然刘备命令他出击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那么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荆州的得失。要是真的能领会,并遵照刘备的战略思想,在水淹七军过后采取正确的战术,完全有可能避免城破身亡的结局。
当然,也仅仅是有可能,毕竟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军事实力都远远强于关羽这边的几座城池和几万人马。若他们真心想以武力攻取,关羽在实力不足又外无援兵的窘况下,守不住的可能性也是更大的。只不过,这再怎么也比冒然而出,被人端了老窝要来得好。死守顽抗到最后,就算是失了荆州丢了性命,那也是宁死不降的英雄,不至于被后人冠以“大意”二字,还成了流传千古的反面教材典型……
综上所述,关于荆州的丢失,固然是源于刘备的战略冒险,但关羽作为具体的战役指挥官,同样要负有战术上失误的责任。具体说来,在丢荆州这件事情上,刘备应负战略上的主责,但这是他实力弱小的无奈,可以理解。
而关羽,虽然只负战术方面的次责,但却是无可推卸的……不过,这大概也就是关羽真实能力的体现,被后世尊为“武圣”的他,其实也就一普通将军的水平。缺乏战略眼光的他,无法独当一面,统兵大将的职务对他来说,是小材大用了……
PS:荆州的丢失,使得诸葛亮当年定下的《隆中对》,彻底成为泡影。“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想不到到头来,却是为了保住益州,牺牲了荆州……
其实归根结底,这还是实力上的差距,作为弱小一方的刘备,面对曹操这样强敌,不得不采取战略上的冒险,以求出奇制胜。事实上,刘备的冒险已经达到了目的——保住益州,虽然付出的代价很大,但也是他必须要接受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一本《三国演义》读到隆中对的时候,就已经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当然,隆中对并非因为它的名字重要,而是因为内容,隆中对的核心就是——荆州,得荆州者得天下。诸葛亮出山前一直强调荆州的重要性,而且他出山后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夺取荆州,倘若没有荆州,诸葛亮也没有信心夺取天下。
为了荆州这块地,三国中最负名望的关羽,死于荆州保卫战;张飞,也间接性死于丢荆州;而刘备虽然名为为兄弟报仇,其实也是间接性死于荆州。可以说,桃园三兄弟,皆亡于荆州。
那么荆州到底是多重要的一个地方,令诸葛亮如此看重?看一下地图。
在三国地图中荆州管辖范围。此时的中原地区因为常年累月的战争,已经没有了多少人口,而荆州虽然偏安于中原以南,但却拥有广袤的江汉平原,凭襄阳之险,免于战火, 能人异士纷纷迁居襄阳,其中不乏诸葛亮、水镜等。
此时的荆州不仅有着大面积土地优势,还有着大量的人口、人才优势。刘备建立的蜀国大部分是云贵高原你的山地,荆州人口和面积远大于四川盆地,倘若刘备拥有荆州,进可占据襄阳为跳板,逐鹿中原,退可以川蜀做后盾,打持久战。
赤壁之战后,荆州被孙、曹、刘三家瓜分。刘备占五个郡武陵、零陵、桂阳、长沙还有半个江夏郡,然后刘备用半个江夏换了南郡。勉强可以算得上是“借”,历史上没有借荆州这回事。
图为刘备得到的荆州,除江夏郡属于孙权,南阳郡属于曹操之外,其余都刘备。 后来刘备派关羽镇守荆州,自己入蜀作战。在夺取了汉中之后,关羽所在的荆州这边也积极配合,往北攻陷了中原门户襄阳,曹操赶忙抽兵回援襄阳,结果被关羽来了个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蜀军迅速占据襄阳。
此时,通往中原门户襄阳已经被打开,直逼中原,蜀地也已经取得汉中,威胁关内,刘备的实力达到巅峰,依然是三国中最大的势力。曹操都因此准备迁都,避其锋芒。
但很遗憾,曹操孙权迅速结盟,夹击荆州。由于刘备在荆州留下的人有问题,导致关羽腹背受敌而无援军。
图为彻底失去荆州后的蜀汉(褐色部分为诸葛亮后来占领)。刘备先后失去两位兄弟,又丢失了门户荆门,打击很大。为了夺回荆州,刘备以“雪弟恨”为由,尽起蜀地之兵75万征吴。结果被一把火少得一干二净,刘备也在退兵的路上险些被抓,被诸葛亮救获。
退兵至白帝城,刘备病重,诸葛亮接受托孤大任。此时蜀国全国之兵几乎丧失,面对上面这张地图,可想而知诸葛亮的压力有多大,诸葛亮被世人推崇不是没有理由。
关羽把荆州搞没了,刘备又把士兵给打完了,然后俩个还都死了,让孔明强行擦屁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里面的一段“大意失荆州”让人影响深刻,在这个里面也说出了关羽失掉荆州的原因。,但是大意失荆州真的是“大意”吗?
首先第一点原因,对手太多。建安二十三年以前,魏将曹仁先对关羽发起攻击开始讨伐。 关羽的对手名将也就只有曹仁一个,曹仁所驻扎的樊城对面,襄阳的守将叫吕常,吕常虽然和曹仁相比是差一些的,但是也是一位比较优秀的将领。而后因为宛城侯音的叛乱,曹操又让庞德来帮助曹仁。但是就算这样,曹仁的状况也并没有那么顺利,所以曹操又派于禁去帮忙,还带了七军共三万多人的大军,但是还是不敌关羽,水淹七军,于禁被抓,庞德被杀,樊城也被水淹了。
在当时来帮助曹仁的还有一个叫满宠的,他有勇有谋,本来是有人劝曹仁放弃樊城逃走的,但是曹仁和满宠不听,死守樊城,好不容易等到了援军徐晃。徐晃虽然来了,但是带领的士兵人数很少,而且也都是新兵,能力是比较小的,于是就屯兵在阳陵陂。这样会稍微引起关羽的猜疑心,自然无法全心投入到攻下樊城的战争上。再加上之后曹操又前后派遣了徐商、吕建等人前去帮助,一边假装要断关羽后路,却占了关羽军所占的偃城,逼得关羽连忙撤兵,但是又在后方派兵夹击关羽,最终兵败身亡。
所以整个战争,关羽面对了敌人众多,出名的有曹仁、徐晃、于禁、庞德、满宠、吕蒙、陆逊等人,不太出名的还有赵俨、吕常等,以及参与到袭击荆州的吴将朱然、潘璋等人。
还有就是手下的叛变。在关羽出兵襄樊的时候,守备南郡的主要将领是糜芳、傅士仁,傅士仁,虽然在历史上的战绩都不多,但是糜芳,也算是刘备的早期时的将领。刘备在徐州时,糜芳和哥哥糜竺就到了刘备的帐下,不过当时的刘备势力还很小。后来曹操还拉拢过两人,但是糜芳却是很果断的选择跟随刘备,也在之后共同经历了艰难刻苦的日子,而且糜芳的妹妹也嫁给了刘备,这样来看,糜芳是怎么样也不会投降的。但是他却在吕蒙袭击南郡时开城投降了。
关羽在荆州占领了南郡、武陵、零陵三郡,而其中的武陵、零陵是少数民族最多最活跃的地方,所以这里算是主要提供战略资源的,而关羽的主要力量是在南郡,所以在他们俩投降之后,所有的人都被吕蒙夺去了,包括家眷,吕蒙也正是通过安抚家眷的方法去扰乱关羽及士兵的军心,最终瓦解,关羽也被擒斩。
所以说,关羽的战争不只是因为关羽的“大意”,他面对了众多的敌人,腹背受敌,还有这属下的叛变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因,而且关羽面对的绝对不是士兵将领这么简单,这些本身就已经是十分有能力,还有名气的将领了,所以“大意失荆州”也是由于很多原因导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在三国争霸的历史当中,有一件事情,对于三国势力的形成和对峙有很大的影响。就是关于荆州的争夺问题,战略地位重要的荆州对几大势力都很重要,东吴当时把荆州借给刘备,说好了要还回去的,但是这到手的肥肉哪有肯轻易吐出来的,在刘备取得四川之后,孙权就想把荆州收回,但是在诸葛亮的眼中,荆州这个重要的战略要地绝不能失去,这就产生了对于荆州归属问题的争夺。
由于通俗小说的广泛流传,大家对于关羽失去荆州这一件事情,认为是麻痹大意了,其实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分析,我个人认为关羽的性格在三国将领当中是非常差的一个。后世,认为关羽是义气的代表人物,其实关羽这个人,在实际当中是一个恃才傲物,瞧不起其他将领的人物,他对于自己的自己上司诸葛亮,他就很瞧不起,就这么说吧,在蜀汉政权当中,关羽能瞧得起的,也就刘备和张飞了,这就是很让人恐怖的一件事情了.
在一个集团内部,如果把自己的人缘维护的很差,这说明了很多问题,首先表明了关羽的情商实在是堪忧,当然由于刘备的关系,关羽和张飞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特别是在蜀汉内部,在利益集团分化当中,刘关张三人的关系只会更加紧密,这也决定了项羽有资格蔑视别人,但是这最终也害了项羽,因为性格方面的缺陷,导致了后来项羽轻易发动了襄樊战役,就是这场战役断送了项羽的生命。
荆州的战略意义,在诸葛亮的规划当中是十分重要的,诸葛亮当时认为占领了四川和荆州两处要地之后,伺机等待魏国发生动荡之时,分两处进兵,同时进行北伐,可以取得有利的地位。同时,荆州也是一个重要的粮食产地,能够保证蜀汉进行北伐时的粮食产地稳固,所以这就决定了荆州所具有的重要性。诸葛亮也就派出了关羽这员大将进行镇守,但是我们也分析了关羽的性格,有一点狂妄自大,在刘备和诸葛亮四川稳定之后,他认为后方稳定,可以进行自己的计划了。
关羽认为后方稳定,可以发动自己的襄樊战役,其实关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目光是多么的短浅,以及自己的外交手段低劣,当时东吴对于荆州来说是志在必得的,多次派人与关羽进行协商,因为关羽的性格原因,多次对东吴使者采取了蔑视态度,导致关羽与东吴的关系一度很紧张。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手段,自己的后方不稳定,突然发动战役,这就给了东吴极大的机会。
最终东吴也发现了关羽的战略错误,最终在关羽发动襄樊战役之时,偷袭了项羽的后方,其实项羽开始的时候,在后方是部署了重兵,但是由于东吴认识到项羽这个人的性格,就派手下实行外交策略,大肆吹捧关羽的能力,导致关羽认为东吴是不可能偷袭自己后方的,这时候也由于魏国军队的支援,导致关羽前线兵力不足,他急需抽调后方兵力进行增援,就这样导致了,荆州后方空虚,这也就决定了项羽最终的命运是如何了。
关羽狂妄自大的性格,让他轻易发动了襄樊战役,战略眼光的短浅以及性格的暴躁,让他对于东吴的意图认识不足,特别是对于襄樊战役,开战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后方蜀国并没有派出援兵,关羽并没有急速结束战役,而是持续把后兵力抽出,这就断了自家的后路。轻易发动襄樊战役,面对魏国不断大力压境的大军面前,在没有支援的条件下,项羽轻信了东吴的外交辞令。抽调后方兵力进行支援,导致东吴有机可乘,夺取了荆州。其实东吴完全是摸着关羽的性格脾气了,对其实行的外交手段也十分有效,导致了关羽认为东吴和魏国不可能联手进攻荆州,他可以腾出手来集中力量解决魏国军队,这狂妄自大,目光短浅的性格,决定了项羽最终的命运,关羽的这些性格因素决定了自己会让人摸透他的行事规律,可见性格决定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大意失荆州,即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失去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
赤壁之战后,荆州七个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刘备入蜀(四川),留关羽镇守占据的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其中南郡是刘备向东吴借的。刘备得到蜀川后,将长沙、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相当于还了南郡)。后来关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区,孙权派吕蒙乘虚偷袭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失陷,导致荆州三郡失陷。大意失荆州,现比喻因疏忽词语解释
粗心大意、骄傲轻敌的意思。
三国时期,诸葛亮派关羽镇守荆州。关羽出兵攻打曹操,孙权乘虚而袭荆州,导致荆州失陷。
现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导致失败或造成损失。可用来劝诫他人不要“大意失荆州”;也可以用来为自己的失误作辩解,如:我这是“大意失荆州”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大意失荆州,现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导致失败或造成损失,有粗心大意、骄傲轻敌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