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光

"

  道光三十年正月清文宗即位沿用,次年改元咸丰旻宁在位期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鸦片战争,这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道光

道光——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的年号

道光为什么要将长子奕纬踢伤致死?原因是什么

  那拉氏是正白旗内务府包衣出身,嘉庆年间被选入宫中。由于她生得有姿容又伶俐,被分到嫡皇子旻宁的府邸做了使女。

  那拉氏是个有野心的人,她不甘心一辈子只做个使唤丫头,一心想当人上人。所以,她凭美色,很快吸引了旻宁的注意。不过,旻宁并没有去向嘉庆讨要她做侍妾,只是和她暗度款曲。结果,那拉氏在嘉庆十三年为旻宁生了个儿子。

  这个儿子是旻宁第一个孩子。但是,旻宁却高兴不起来,甚至还想隐瞒不报。因为他一向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生怕被嘉庆诟病他德行有污。而这个儿子的降生,无疑让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光辉形象大打折扣。因此,他对这个新出生的儿子看都懒得看一眼,随便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奕纬。至于那拉氏,则什么赏赐也没有。

image.png

  那拉氏很聪明,她不动声色借别人的嘴,把旻宁有儿子这件事告诉了一直想抱孙子的嘉庆。

  嘉庆得知后,果然欢喜异常,亲自来看这个长孙子,并将育嗣有功的那拉氏破格封为旻宁侧福晋。

  嘉庆二十四年,嘉庆五十大寿。他看着儿孙绕膝,心情大好,于是广封后宫子孙。11岁的奕纬,也在这次被封为多罗贝勒。

  嘉庆二十五年夏天,嘉庆在热河行围时暴病身亡。旻宁遵皇太后懿诣继位,是为道光帝。

  道光帝继位后,对后宫大肆封赏。不过,有育嗣之功的那拉氏只被封了个嫔,过了一年才不情不愿地把她封为和妃。

  有意思的是,奕纬却什么也没有得到。原来道光深以奕纬为耻,一直对他非常冷漠,好事情自然就轮不到他了。

  那拉氏娘俩不受道光待见,眼看着母以子贵的愿望很难实现了。就在那拉氏沮丧的时候,道光突然对他们娘俩的态度转变了,不光对那拉氏和颜悦色,还关心起奕纬的起居生活和学业起来。

  道光为何会态度大转变呢?

  原来,在道光九年,道光的皇二子奕纲和皇三子奕继先后病逝,只剩下已经养大成人的奕纬,因此奕纬就成了道光的希望。

  道光特意为奕纬挑选了资深大儒为师,一再要求老师要对奕纬严格。老师得了命令也不敢马虎,可是奕纬自幼就没得到道光的关注,再加上宫人多势利,皇帝不关注的他们也马虎应对。因此奕纬自幼就养成了放荡不羁的个性,谁约束他,他都受不住。

  老师不敢怠慢,却又因为他身份尊贵,不敢打骂,只得苦口婆心地劝他务必好好读书。

image.png

  奕纬不喜欢读书,天天听老师的苦劝,心里也是忿忿不平。这天老师劝到情深处,说奕纬你要不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天子后,怎么治理国家?

  奕纬听后说:“我要是能继承天子之位,我第一件事就是杀了你。”

  老师一听,坏了,这教书还教出个仇人来,于是赶紧向道光汇报,并坚决请求辞职。

  道光一听,大怒,命人将奕纬狠狠打三十大板。转念一想,这些人见是皇子,一定会手下留情。于是道光夺过板子自己亲自施刑,狠狠将奕纬打了一顿。可怜奕纬哭爹喊娘,道光还不解气,待他爬起来时,又狠狠将他踢了几脚。其中有一脚正好踢在他的重要部位,这一踢奕纬没能下床,不久就病死了,卒年24岁。

  奕纬死后,没有希望的那拉氏由于不得道光宠爱,孤苦无依,再加上她本就体弱多病,不久便病死在了宫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道光如此节俭,那清朝国库为什么还那么空?

  道光皇帝是大清王朝最为节俭的一位皇帝,不仅在清朝,纵观我国历史,论帝王之节俭,道光皇帝恐怕也是空前绝后,无出其右者。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勤俭持家的皇帝,却怎么也改变不了国库帑金的一少再少,国家财政赤字亏空一多再多。清末民初的史学家蔡东潘评价道光皇帝:徒齐其末,未端其本,省衣减膳之为,治家有余,治国不足。事实是否真如蔡先生所评价?道光皇帝面对日益空虚的国家财政他又做了什么呢?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道光时期之财政状况,从而了解一下道光皇帝的执政水平和能力。

  嘉庆二十五年,嘉庆皇帝驾崩于热河行宫,39岁的皇二子绵宁继承大统,次年改元,年号“道光”,其寓意为“大道光明”。其实,道光皇帝在为皇子之时,并没有得到父皇多少偏爱,种种迹象表明,他并不是嘉庆皇帝心仪的继承人。因此,皇子时期的他便远离政治而自我修身,他热爱读书学习,也积极训练骑射武功。正是因为如此积极向上的自我修炼,铸就了道光皇帝良好的品行,他勤奋自律,朴素节俭,毫无深宫大院里皇子那般的纨绔刚愎之风,这些优良风品行在他成为皇帝之后,更是展现淋漓。

image.png

  然而,紧靠勤奋与节俭并不一定能够成为治理国家的“利器”,尤其是在传统封建社会,高度集权的社会制度之下更是如此,道光皇帝显然就是这样的典型。

  倘若,道光皇帝所处是在欣欣向荣时期,也许他的勤政加上节俭会让他的执政更加顺利,兴许还会取得较高的成就,但是,不幸的是道光时期正处在大清王朝每况愈下的没落时代。此时的大清王朝需要的是一位创造性极高,敢作敢为的有志之士,来承担治理帝国重任之人,只有这样的皇帝才可能力挽狂澜,让大清王朝死灰复燃。

  事实证明,道光皇帝不是这样的人,他没有那样的雄才伟略,所以大清王朝在他统治的三十年并没有什么“逆生长”的迹象,因此它的那些优良品质,似乎也变得黯然无光,甚至是被后人嗤之以鼻。

  那么道光皇帝到底有怎样的过失,致使国家状况一日不如一日,被后人所诟病呢?

  1、墨守成规,缺乏进取精神

  道光皇帝登基为皇帝的时候已经39岁,人到中年,所谓的性格品行早已经定型了。道光皇帝最终能够在皇位争夺之中取胜,其最大优势就是“沉稳”,所以他早已形成了墨守成规的行事风格。道光朝的近臣,前有曹振镛,后用穆彰阿,都是善于揣摩皇帝心思,深谙为官之道的典型的封建王朝官吏,他们虽身居高位且较有能力,但是他们同道光皇帝一样都是缺乏进取精神之人。当然了,就曹、穆二人来说,他们之所以能够身居高位也正是因为他们和皇帝品行“对路子”,所以归根结底还是道光皇帝的问题。

  由于道光皇帝缺乏进取精神,自然也不愿意改革创新。当国家财政岌岌可危之时,他的很多大臣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方案,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耆英提出的开矿而增加国家收入,在道光皇帝看来,开矿是一项极其危险的活动,既要克服各种作业困难,同时开山动土会招来百姓抵制,而且会惊动神灵,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被道光皇帝否决了。

  其实,一条改变大清财政危机的好路子就在眼前,那就是开放通商,如此既能够解决百姓就业问题,还可以增加国家税收,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同时,随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大清已经被迫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经过几年的通商,国家已经从中获取了很多利益,以舟山为例,原本荒无人烟的海滨小岛,在英国人驻军短短几年便发展为兴旺发达的贸易中心。然而就是面对这摆在眼前的好机会,道光皇帝都不愿意有进一步动作,哪怕是尝试一下他都不肯,原因就是这些都是悖于祖制。

  2、腐败透底的官僚队伍,国家命脉被断

  面对财政危机,不愿意改革的道光皇帝是如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呢?他的主要作为就是抄家和卖官,抄家就是针对犯有严重错误的官员的一种惩罚,将该官员的私有财产充公,当然这部分收入相对于国家的亏空来说简直就是寥寥无几。

  还有一招那就是卖官,文雅一点的叫捐官。

  卖官这个事情早在康熙年间就有过先例,但那个时候所卖的官职,多是一些虚职和闲职,主要是为了满足一下有钱人的虚荣心。可是到了道光时期,卖官已经十分普遍,而且已经不在是一些虚职或闲职,而是掌握实权的府、县之职。买官之人已经将买官作为一种投资,目的就是上任之后,搜刮更多钱财,所以,一旦这些人手中掌握权力,必然开始肆无忌惮的胡作非为,搜刮民脂民膏,中饱私囊。如此,不但国家正常秩序将会被打破,百姓生活水深火热,而且由于这些蛀虫的蚕食,导致国家根本无法保证正常税收,没有了正常税收,相当于国家被断了开源,其财政赤字也就是必然之势。道光皇帝几次大度的减免税负,其实质原因是这些税负是无论如何也收缴不上,才不得已而为之

  卖官,无异于杀鸡取卵和饮鸩止渴,看似解决了眼下的燃眉之急,其实最终的走向必是万劫不复

  3、民不聊生,起义遍地开花

  面对越来越多的苛捐杂税以及贪官污吏的大肆盘剥,老百姓生活又岂止水深火热?在这种民不聊生的大环境中,正是各种歪门邪教发展的温床。而道光皇帝面对这一波更胜一波的起义浪潮,似乎没有认真想过如何去改善民生,去解决根本问题,他能做的就是剿抚并用之手段将起义暂时消除。岂不知他这种手段,更让一些起义头子有恃无恐,通过利用人民的淳朴感情和基本需求去要挟衙门以达到个人目的,其实很多时候,那些用正义粉饰自己的起义头目,较之衙门里的贪官,可恨程度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最终,就在道光皇帝去世的第二年,也就是他的儿子咸丰皇帝继位之后改元元年,大清王朝最有声势的“太平天国”成立了。咸丰皇帝从此开了他的苦命执政,他的皇位几乎每天都是如坐针毡,如芒在背。这都是,道光时期留下的恶果所致。

  道光皇帝就是在这样庸碌中老去直至死亡,他一生兢兢业业,但是结果却令人唏嘘,别提丰功伟业,就连维持现状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同时也正是因为道光皇帝的因循守旧,致使大清帝国一次又一次的错过了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机会,他的那些目光短浅的执政方针,最终将大清带入了一个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让大清王朝这艘破败的老船更加不堪。

image.png

  其实,大清王朝的灭亡正是在道光一朝注定的,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南京条约》的签订,这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实际上在给中国带来创痛的同时,也给这个古老的帝国带来了一丝希望。可惜的是,统治者根本无意留心于此,还是以天朝上国妄自称大,这才是最可怕和可悲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道光是什么样的人?到底是有多抠门?

  在劳苦大众眼中,皇帝哪会为生计发愁,更不可能精打细算计较开销,毕竟,天下都是人家的囊中之物。然而,历史上偏偏存在这么一位“抠门”的皇帝,他始终贯彻节俭之风,不但严于律己,更是以此约束文武百官。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节衣缩食的皇帝——道光。那么,道光皇帝有多抠门呢?

  我们不妨拿出道光的爷爷乾隆与其做个对比,乾隆喜好美食珍馐,每天御膳房要做上百道菜供万岁爷品尝,朝廷每年为此要支出百万两白银,每天被浪费的剩菜不计其数。道光登基后,对这种奢侈的饮食习惯嗤之以鼻,并且,立马下令:“今后多个地区的特产不需再进贡。”

  宫里的饮食标准也在道光大刀阔斧的改革下缩水,除了皇帝和皇后以及太后三人,其他人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一顿肉。有一次皇后过生日,道光请大臣们吃饭,竟然,让御膳房做打卤面招待大伙,十分寒酸。后来,可能是道光觉得自己这么抠门实在有些过分,特批御膳房杀了两口肥猪,为宴席添上一道荤菜。

  见道光皇帝格外开恩,皇后居然十分荣幸的觉得这是道光在乎自己的表现。可以说,就个人品行来说,道光在清朝乃至中国历代帝王中,绝非贪暴、淫逸之君,相反,其“俭德”向为旧史家所津津乐道。道光治理朝政,也称得上勤、谨。如果按照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道德标准来衡量,道光大概不失为有德之君。

  古往今来能做到节约的皇帝屈指可数,能做到以节约为乐趣的皇帝恐怕仅道光一人。道光皇帝每天致力于压缩满清朝廷的日常开销,希望能给自己的后代多留些家底。虽说,这是一件造福后世的好事,但是,朝廷官员却没几个爱过抠门的日子。为了多捞些灰色收入,胆大的官员不惜暗中敛财把道光蒙在鼓里。

image.png

  道光有个独特的习惯,那就是,经常在上朝的时候跟手下的官员询问物价。每逢早朝,道光都会兴致勃勃的点名提问:“今天肉价几何?”、“昨日买两斤鸡蛋要多少钱?”然而,很少有官员正面回答道光的问题,他们不是胡乱搪塞过去,就是干脆回答不知道。

  这倒不是因为满朝文武皆贪,道光时期的文武百官中有很大一批寒门子弟,他们自然了解市场上的物价,只是,害怕贪官奸党报复罢了。虽说,道光已严格削减宫人开销,可是,内务府的大臣们哪会乖乖舍弃这块大肥肉?

  他们串通一气,在民间以正常价格采购日常用品和食材,回宫后又拟造账目,成百上千倍的从国库里报销。某次,道光皇帝看大臣曹振镛的裤子上打了几个补丁,就好奇的问道:“爱卿裤子上的补丁是花多少银子补的?”曹振镛仓促间胡乱应付道:“也就三两银子。”就是这么一句直接让道光龙颜大怒,当即宣召内务大臣问道:“上次修补朕的龙袍怎么就花了一千多两银子呢?”

  内务大臣急中生智,沉稳对答,说皇帝的衣装自然与普通人不一样,龙袍打补丁必须得送到苏州城找最好的裁缝,还得用上最好的面料。况且,龙袍非比寻常,运送的过程中得请镖局做保,若非如此,龙袍有失我们的脑袋恐怕就要搬家了,所以说,一千两银子一点都不贵。

  这番辩驳有理有据,道光无话可说。

image.png

  后来,道光又对食材的价格产生了好奇心,又召见了内务官员,询问鸡蛋的价格。内务府官员早就有了糊弄道光的经验,回答道:“每个鸡蛋三十两银子。”道光一听,大为震惊,没想到小小的鸡蛋竟然如此昂贵。换算成今天的物价,三十两银子的购买力约等于四千多块钱,道光平日里吃的天价鸡蛋必定是内务府从中捣鬼。

  某次,道光接见曹振镛的时候问他早餐吃的什么,曹振镛想也没想就回答道:“臣早上喝了碗稀粥,还剥了个鸡蛋吃。”曹振镛哪里知道宫里的鸡蛋早已今非昔比?道光听罢心下不爽:“爱卿这日子过得也太滋润了吧,居然还能吃得起鸡蛋。”道光这一席话把曹振镛直接吓得跪在了地上,很明显皇帝着了内务府的道了,自己不明不白的成了贪官污吏。

  曹振镛尽量替自己开脱,说:“今天吃的鸡蛋都是自家养的老母鸡下的,并不是在市面上采购的。”道光一听,十分高兴,原来,还有养鸡下蛋这么实惠的事,当即和皇后一起在后宫搞起了养殖业,让宫里的鸡蛋自给自足。

  我们从这些事中看出,道光是个以身作则的好皇帝,他希望能以自己作为典型,在朝廷中宣扬勤俭节约的正气。可惜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官员们阳奉阴违,不但,没有收敛铺张的举动,更有甚者,还打起皇帝的主意。满清腐朽的官场状态道光已无力改变,最终,只能眼睁睁得看着清朝走向衰弱。

  可以说,清道光皇帝是清代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公元1849年正月,道光在内外交迫中忧愁成疾。开始还勉强支撑着临朝办理政事。到第二年正月丙午日,病情加重。中午,道光死于圆明园慎德堂内,传位第四子奕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道光做了清朝最奢侈的事是什么?远超乾隆、慈禧

  在清朝的帝后中,生活最奢侈,最会花钱的,当属乾隆皇帝慈禧太后。但是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以节俭闻名的道光帝,会超越这俩人,做了清朝历史上最奢侈的一件事,也能人们看清了道光帝人生中有些虚伪的另一面。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关于道光帝的节俭,史书上有很多记载,比如他一即位,就颁布著名的《御制声色货利谕》,主要有下面几个内容,重义轻利,不蓄私财,停止各省的进贡,不再增建宫殿楼阁。同时道光身体力行,甚至穿打补丁的衣服,饮食上也追求节俭,生活也十分朴素。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故事,一次皇后过生日,百官们前来朝贺,朝贺结束后,道光帝十分高兴,下令赐宴。百官们心里很高兴,终于能狠狠的吃一回皇帝啦!结果上菜的时候,群臣们傻了眼,一人一碗打卤面!就这打卤面还是皇帝破例,特意下令御膳房宰了两头猪。

  道光帝的节俭是清朝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也可能使中国历史上最节俭的了,甚至已经到了让人觉得吝啬的地步。但是这都是表象!道光皇帝背后的奢侈,远远超乎你的想象,连乾隆、慈禧都比不上!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件事就是修建陵寝。古代皇帝事死如事生,死后要修建陵寝,作为自己的万年吉地。清朝入关后,先后在河北遵化,易县两地修建陵寝,其中道光帝的慕陵位于易县。如果从表面来看,道光帝的慕陵,占地面积小,建筑规模小,没有方城和明楼,简直无法与清朝其他皇帝的陵寝相比,也体现了道光帝节俭的思路。

image.png

  但如果你真的这么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道光帝的慕陵是外俭内奢,而且光从工程造价一项,我们就可以看出道光帝的奢侈程度,远超过乾隆、慈禧。比如乾隆的裕陵建造历时9年,耗银203万两;慈禧的定东陵也耗银200多万两,而以节俭著称的道光帝,却用了15年的时间,耗银达440万两!

  道光帝为啥花这么多钱呢?主要是道光帝的陵寝建了两次,原来按照祖制,道光帝在河北遵化清东陵的宝华峪,经过几年的建设,都已经完工了,自己的病故皇后,也已经先期葬入地宫。但后来地宫发生渗水,道光帝龙颜大怒,废弃了宝华峪,重新在河北易县清西陵的龙泉峪建设陵寝。

  其实地宫渗水,在乾隆的裕陵也发生过,当时财大气粗的乾隆帝下诏采取措施补救,并未重新修建,而以节俭著称的道光却这么任性。现在的慕陵看着节俭,但里面有玄机。比如隆恩殿,其他皇帝的都是五间,道光帝的是三间,看着很小,但道光帝的隆恩殿,全部使用金丝楠木建造的,造价惊人!

image.png

  慕陵的隆恩殿雕工精湛,天花板、雀替、门窗上一共雕刻了大大小小1318条龙,这些龙都张口鼓腮,喷云吐雾。即使到了今天,时间已经过去两百年,隆恩殿门一开,楠木香气便会扑鼻而来,人们从中不难发现道光帝节俭背后,有着超乎人们想象的另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道光三十年正月清文宗即位沿用,次年改元咸丰。旻宁在位期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鸦片战争,这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