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同时也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他性格多疑,刻薄寡恩,尽管如此,崇祯却赢得了后世人的普通同情,人们大多认为他不该是个亡国之君。为什么这么说呢?崇祯是非常勤政的。这比他的前任好得太多。根据史料记载,朱由检同志二十多岁就已经有白头发,眼角长鱼尾纹,“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
但正如许多明粉所评论的那样,勤奋并不代表你优秀。工作再努力、再勤奋,方向错了,也是白搭。朱由检宵衣旰食,光《罪己诏》都写了六次,可最终也没有迎来大明王朝的复兴。
公元1644年3月19日,崇祯帝在北京煤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年仅33岁。临死前,他留下了遗诏:“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短短61个字,道尽了这位皇帝凄凉的心境。当然,明朝灭亡的原因很多,比如两线作战,内有流寇为患,外有东北鞑子为祸;打仗总是没钱,主要原因是崇祯运气不好,碰上了小冰期,取消了工商税;崇祯本人治国能力不行,没有好老师教等等。
然而,崇祯帝最后遗诏的内容也暗藏了明朝灭亡的部分原因,那就是——诸臣误朕!我们试图从这一角度解析明朝灭亡的原因!崇祯年间的官员和前朝的官员到底有什么不同?
皇帝就算能力一般,掌舵的内阁官员能力不错的话,明朝这艘大船还是不会翻船的。我们比较一下嘉靖、崇祯两朝官员的人员构成有哪些不同!
嘉靖当老板的时候,手下有几位著名的牛人,比如刘大夏、杨一清、杨廷和,一代大神王阳明也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这些团队成员既有在中央政府下属部门工作的经验,又有在地方长期工作的基层经验。他们对于明朝整个官僚体系以及运转情况有着深刻的了解。
但到了崇祯当老板的时候,情况就有很大不同了!木匠皇帝朱由校驾崩时,留给崇祯的班底主要有刘一燝、韩爌、朱国桢等,但这些都是庸碌之辈,能力一般。他们缺少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和实操性较强的治国理念!同样是面对宦官专权,杨一清可以机智地发动太监来揭发刘瑾,而之后的叶向高、刘一燝、朱国桢等人却对九千岁魏忠贤毫无应对办法,结果就是任人宰割。
崇祯上台之后,一举铲除魏忠贤,整个阉党集团几乎被消灭。他开始重用东林党人,但用着用着,朱由检就发现这些读书人的能力确实很一般,并没有真正解决内忧外患,于是再次启用身边的太监。崇祯一朝,孙承宗的能力很强,但年龄不饶人,很难有大的作为。再加上崇祯刚愎自用、急躁的性格,孙承宗也很难有发挥的空间。
明朝前期,也有一些不作为的皇帝,但政局稳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官僚体系成熟,班子成员治国经验丰富。崇祯的悲剧就在于,自己虽然勤政,却没有太祖朱元璋那么英明神武,充斥内阁的大多是政治、行政经验不足的人员,政权崩溃也就可想而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阳历4月25日),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攻占了北京城,明朝崇祯皇帝在煤山(今景山)自缢殉国,明朝灭亡。对于上述这段历史,许多人都耳熟能详,不过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疑问,那就是在崇祯帝殉国前,明朝在南方还有百万大军,在陪都南京还有一套完整的备用中央机构。崇祯为什么不选择南迁呢?
其实这个问题在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过了。当时明朝面临的形势已经非常凶险,北方的满清步步逼近山海关,而南方的农民起义军又成烽火燎原之势,官兵在各路战场上节节败退。朝廷中有官员建议崇祯皇帝在此时应该前往山东祭孔,然后南巡至南京。当然,祭孔和南巡都是冠冕堂皇的理由,说的直白点就是北京快顶不住了,皇帝赶紧逃到陪都南京吧!
当时明朝面临什么样的情况,崇祯皇帝自己心里大致也有数,所以对于这个南巡的提议,他也是很感兴趣的。可是,朝廷上一群东林党大臣却坚决反对,他们提出的理由自然是义正言辞,比如天子应该镇守京师,在此形势之下万万不可逃离。崇祯是个死要面子的皇帝,你说劝他南巡是可以的,你说他逃离京师,那他的面子怎么挂得住。
提出南迁建议的大臣眼看既然皇帝走不了,那就劝太子去南京吧。可这下崇祯皇帝不乐意了。太子如果去了南京,万一北方形势告急,南方的大臣拥戴太子即位,不管他老子的死活,那崇祯帝到时候可就彻底凉了。这种事情在宋朝的时候就发生过。因此,南迁之事就这样没有下文了。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初二,李自成率起义军主力誓师东征大明王朝的心脏——北京。此时,崇祯皇帝如果决定南迁的话,依然还是有充足时间。不过,皇帝和大臣之间还是在走和不走的问题上相互扯皮,这一扯就把最后的机会都丢失了。
崇祯皇帝之所以要顾全面子,不坚持南迁,也是有他的底气。首先,北京城固若金汤,在明朝历史上曾有多次被敌军包围的情况,但最后都能化险为夷;其次,京城周边有辽东、蓟州、宣府、大同、昌平、密云,共六大军镇,里面驻扎了战斗力强悍的戍边官兵。如果李自成的军队胆敢进犯京师,那么正好可以里应外合,将李自成在北京城外围一举歼灭。
不过,这次崇祯皇帝彻底失算了。首先是他想不到李自成的进军速度如此迅速,仅仅过了一个月时间,李自成的部队离北京已近在咫尺了。而且李自成还派兵截断了崇祯帝南逃的路线,这下崇祯是不要面子也走不了了。
其次,在崇祯眼里战斗力强悍的戍边官兵,此时已不堪一击。大同、宣府、昌平三大军镇官兵举城投降。崇祯急命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密云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进京勤王。结果,辽东总兵吴三桂带兵缓慢行军,山东总兵刘泽清谎称坠马负伤来不了,密云总兵唐通虽然把军队带到了,但还没开打就全军投降了。
最后,崇祯皇帝认为固若金汤的北京城又是什么情况呢?李自成的起义军三月十七日抵达西直门开始攻城。十九日凌晨,内阁首辅魏藻德和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城门,迎李自成入城。崇祯皇帝在绝望中自缢殉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朝代的兴衰是世人所无法预料的,也是世人所无法决定的。在中国古代,开国帝王往往踌躇满志地建立起了一个新的王朝,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孙万代,能将自己所建立的王朝传承下去,但事实总是事与愿违。
每个亡国之君,都带着些许的悔恨,又或者是对于自己荣华富贵终结的遗憾,离开人世。然而,有些亡国之君却会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比如崇祯皇帝。在崇祯皇帝自杀时候,他杀遍了妻子女人,却唯独放走了自己的三位皇子:太子、定王和永王。
1644年,李自成于西安建立了大顺王朝,不久后,发兵北伐,攻克了大同、宣府和居庸关,最后直指北京。北京告急,崇祯下令众将来救北京,却鲜少有人回应。最终,北京因为兵力不足而城破。崇祯见已无回天之力,本着朱氏子孙的硬气,选择于煤山自尽。
在崇祯自尽前,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勋戚周奎、田弘遇家,而后将周皇后、袁贵妃以及长平公主、昭仁公主赐死。而后又砍死了妃嫔数人,并命令左右去催懿安张皇后自尽。
做完这所有的一切事情之后,崇祯于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并在其蓝色袍服上大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那么,为何崇祯要杀遍妻子女儿呢?在中国古代,一个朝代灭亡后,其后宫之中的所有女性的分配权,就交到了新皇帝手中,倘若新皇帝是个慈善之辈,或许这些人还有点活路。
倘若新皇帝是个好女色又或者残暴之徒,那么,这些女性就逃不了被侮辱的命运。同时,倘若安排她们离开宫廷,这些女子也很难生存下去,未来生活必定十分凄苦。为了自己的妻子、女儿能够清清白白离开人世,也为了她们的生命中没有痛苦,因此,崇祯选择了将他们杀死。
然而,为何崇祯却独独放走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呢?其实,中国自古以来,流传着一句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而皇子的存活,代表着一个朝代还拥有卷土重来的机会,倘若有人拥护,倘若在远方还有着爱国人士,那么,明朝便还有最后的一线生机。
因此,崇祯将自己对未来的希望寄存在了这三个儿子的身上,希望他们能像南宋一样,建立起南明,为自己争一口气。然而,命运却没有眷顾崇祯,他的愿望最终并没有获得实现。
由此不难看出,崇祯之所以杀了妻子女儿,而放走了三个儿子,是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明朝末年,崇祯继位当了皇帝,他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干掉了魏忠贤。一时间举国欢庆,但是出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朝廷没钱了。以前魏忠贤在的时候,虽然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但好歹还能弄点钱,维持国家正常的周转。
魏忠贤倒了之后,朝廷穷啊。崇祯皇帝以身作则,推行勤俭节约,好好的一个皇帝将自己的日子过的紧巴巴。虽然崇祯皇帝很节俭,但是依然解决不了问题,军队没钱,士兵没工资,常常会出现哗变的情况。崇祯一看,这不行啊,赶紧问问国库的账上还有多少钱,得到的却是只有四十万两白银的回答。
这个时候一帮大臣开始搞事情了,他们上疏皇帝,情真意切,反正各种华丽的辞藻都用上了。目的只有一个,让崇祯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救济国家。说起来也有道理,国家都是你的,让你那点私房钱出来, 不过分。
崇祯一看,彻底懵了,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啊。大臣一听是真的不信,都什么是时候了,还在这抠门。崇祯都要哭了,他说我是真没钱啊。但崇祯到底是聪明的,他立刻号召大臣们捐钱,我没钱,你们有啊。
但是这帮大臣比崇祯还要扣,别看平时一个一个能说会道,一到出钱的时候,都不说话了。最后崇祯一个一个给他们做工作。老丈人率先响应号召,唤出了三千,首辅魏藻德捐出了五百,剩下的就是有个意思。其中最大方的还是章德门外的一个老汉,听到崇祯的号召,立刻捐出了四百。
虽然大家踊跃捐款,但是一个个太抠了,最后崇祯的军队还是被李自成打败了。李自成本身就是为了发财,最后他跟别人说,在崇祯的小金库里搜出了黄金一百五十万两,白银三千万两。于是众人得出了崇祯扣,为了自己的小金库,连国家都不要了。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国榷》记载:“大顺军进拷索白银七千万两,侯家什三,阉人什四,官什二,估商什一,余宫内帑金银器具以及鼎耳门环细丝装嵌,不及十万。”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李自成进城以后,勒索别人得到了七千万两的白银,最后在皇宫里只搜刮了不到十万两白银。那么李自成为什么要跟别人说在崇祯的小金库里弄到了几千万两呢?
原因无非就是接着这个名义,掩盖自己在城里的恶性,并且顺便给崇祯弄点污名。可怜的崇祯,江山丢了不说,最后还弄了个抠门的恶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崇祯是明朝作为大一统王朝的最后一个年号。明朝败亡之后,李氏朝鲜一些士族私下仍然使用崇祯年号,如崇祯纪元后八十三年(1710年)、崇祯后再癸丑(1733年)、崇祯后百三十八年(1765年)等等,这被称作“崇祯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