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耳流亡

"

  重耳流亡是指晋献公之子,重耳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到各国进行流亡的生涯。

重耳流亡

重耳流亡——晋献公之子各国进行流亡的生涯

骊姬之乱: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逃亡之路

  晋文公,生于公元前697,卒于公元前628年,名重耳,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与齐桓公齐名,为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六七六年,晋武公的儿子姬诡诸继承了君位,号称晋献公。晋献公还是太子的时候,武公为他娶

  妻贾姬。贾姬无子。后来他又娶过两位夫人,一个叫狐姬,是大戎主的侄女,生子重耳,一个是小戎允姓女子,生子夷吾。献公的父亲武公晚年时,又娶了个年轻夫人叫齐姜,是齐桓公的女儿。这齐姜青春年少,过门不久,就和姬诡诸勾结上了,到武公死后,诡诸干脆把他的继母娶了过来,做了夫人,后来还生了两个子女。男的就是申生,女的就是后来嫁给秦穆公的那个长女,名叫伯姬。这样,献公就有了三个儿子——重耳、夷吾和申生。若按年龄说,申生最小,但因为申生的母亲是齐桓公的女儿,所以“子以母贵”,被晋献公立为太子。

  献公五年(公元前六七一年),率兵攻打骊戎(即西戎族)。骊戎主又送给献公两个美女。这两个人是姐妹俩,姐姐叫骊姬,妹妹叫少姬。那骗姬生得十分美貌,又会花言巧语,所以很得献公宠爱。

  过了几年,骊姬生下儿子奚齐。献公就想废掉齐姜,更立骊姬为夫人。有一天,他召来了太卜郭偃问道:“废齐美,立骊姬,好不好?”郭偃占卜后说:“不好啊,不吉利!”献公一心宠爱驱姬,不他的话。于是又请来了另一个太卜有另一种方法占卜,谁知他也说:“先后不分,长幼无序,不应该立骊姬为夫人。”尽管如此,献公还是选定吉日良辰,来到太庙祭告了祖宗,册立骊姬为夫人。

  骊姬被立为夫人后,在文武百官中引起了不少议论。大卜史苏私下和大夫里克说;“不好了,晋国快要灭亡了,这可怎么办?”

  里克大吃一惊,问:“亡晋的是难呀,”史苏说:“还不是新夫人骊姬。”

  里克摇摇头,表示不信。

  史苏进一步解释道:“唉,夏宠幸妹喜,夏朝灭亡;纣王宠幸妲己,使商朝灭亡;幽王宠幸褒姒周朝崩溃。今献公宠幸骊姬,晋国还能不灭亡吗!”

  里克听了,边点头,边感慨地说:“有理,有理。”

  献公把骊姬立为夫人后,还想立奚齐为太子,就和骊姬商量。骊姬一听,感觉时机还不成熟,怕大臣们反对,便跪下假惺惺对献公说:“申生早已立为太子,为天子、诸侯和世人所知。如废申生立奚弃,妾宁愿去死。”说罢声泪俱下

  再说,晋献公有两个心腹大夫。一个叫梁五,一个叫东关五。晋国百姓都称他们为“二五”。这两人专会阿谀奉承、拍马溜须。谁知献公偏偏喜欢他们,委以重任,派在外地视察国事。骊姬想立奚齐,心里早已火烧火燎,可是还得装模作样。她想把此事交给“二五”去办,但又不便直言明说。骊姬身边有个能说会道的优施,捉摸透了她的心事,便乘机献计说:“夫人想立奚齐为太子,这还不容易嘛?以封疆为名,把三位公子封分在外,不就可以从中行事啦?!”

  骊姬听罢转忧为喜,忙说:“谁能替我办这件大事呢?”

...查看更多

晋文公重耳登位后做了些什么使他成为春秋五霸?

有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六十二岁即位的晋文公凭借着多年的政治经验和多年的流亡生涯,即位后就先烧了三把火。

第一把火首先是安定人心,晋惠公的旧臣吕省和郄芮害怕遭到晋文公的报复,就想谋杀他。他们计划放火烧他的宫室。寺人披听到了他们的阴谋,想预告晋文公,但是文公拒绝让他觐见,因为他有曾经两次刺杀文公的案底在。寺人披并不认为自己有罪,他说,当年他要刺杀文公,完全是奉命行事,忠于主上。并提醒他,过去齐桓公没有记恨管仲的一箭之仇。晋文公听了,便宽恕了他。寺人披就揭露了吕省和郄芮的阴谋。

这样,吕省和郄芮得知机事不官,就只好逃走,不久就被秦穆公俘获并毫不留情地杀死了。

至此,晋文公下了一道命令,说惠公、怀公时的乱党头子全已清除,其余概不追究。但原来支持过惠公、怀公的大臣们还是不敢相,外面谣言很盛。文公正为此事发愁,那个曾经挟带他行李逃跑的管家来见他了。文公当然很生气,见面就骂。但管家却说:“像我这样的人来见您,自然有我的道理。现在外面谣言四起,说您不肯赦免以前有罪的人,如果您能用我做车夫,在街上走几圈,大家看到像我这样的人尚且能蒙您原谅,那就不会担心了。”重耳觉得有道理,照他的话去做,果然平息了谣言,安定了人心。

重耳烧的第二把火是大封功臣。他从狄国接回季隗,从齐国接回齐姜,从秦国接回文赢(即怀嬴,因为她原是晋怀公即公子圉之妻,故称怀嬴;后改嫁重耳,做了晋文公之妻,故称文嬴),跟他逃难的那帮大臣各表功绩,论功封赏。“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封爵。”赏赐的标准则是“导我以仁义,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赏;辅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赏。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以力事我而无补吾缺者,此受次赏。”

百余年后,晋国贤大夫叔向与上卿韩起谈起文公流亡十九年却能成功夺位的传奇故事时,曾经做过一番精辟的论述。

叔向说:“我先君文公……好学而不贰,生十七年,有士五人。有先大夫子余(赵衰)、子犯(狐偃)以为腹心,有魏犨、贾佗以为股肱,有齐、宋、秦、楚以为外主,有栾、郄、狐、先以为内主。”意思是说,晋文公的成功,首先有赖赵衰、狐偃、魏犨、贾佗这般亲信随从的悉力辅佐,流亡在外又得到了齐、宋、秦、楚等国的帮助,更关键的是在国内还有栾、郄、狐、先等大家族作为内应。

这些人都是功臣啊。

其中文公的舅舅狐偃、连襟赵衰、以及魏武子(魏犨)三人的功劳最大,史学家公认。《史记》把先轸也称为“五贤士”之一,此人后来成为晋楚大战中晋军的三军元帅,声名显赫。但是,典籍中都没有先轸伴随文公出亡后的记载。只有“栾、郄、狐、先以为内主”的说法,《水经注》引《古本竹书纪年》还说:“秦穆公率师送公子重耳……狐毛与先轸御秦……退舍(三十里)。”可见,狐氏家族(不算狐偃)和先氏家族实际可能是晋文公在晋国内部的内应,秦穆公率军送文公回国时,先轸还率军阻击秦军,结果却不战先退三十里,加入了文公阵营。狐毛虽有随文公出亡的记录,但史书却也没有提起他在文公身边有过什么言行,反倒也有率军御秦的说法。史载上的矛盾,很可能是史家弄错了。

史载,这些功臣们一个个争先表述自己的功劳,唯有介子推未言割肉煮羹之功,文公就忘了封赏他。

介之推心情郁闷,又不愿意表功,只好对着母亲发牢骚说:“晋献公有九个儿子,现在就剩下主公一个还在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继承爵位的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主公还能是谁?主公是上天立的,而那几个人还都以为是自己的功劳,这不是荒谬吗?盗窃别人的钱财的人被叫做小偷,何况这些窃取上天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的人呢?下面的人现在在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在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我难以和他们相处了。”

于是他带着母亲隐居山林。晋文公得知以后,派人四处寻找,但还是没有找到,只得以绵上之田虚封介子推。民间还流传着文公为逼介子推出山而放火烧山,介子推宁肯烧死也不愿出面,结果与母亲双双被焚的传说。据说“寒食节”就是因为悼念介子推。不过这种放火烧山的说法仅仅是民间传说,史无所出。

后人皆以介之推贤,而说重耳忘恩。其实非也,纵观介之推之功,仅仅够得上那种“以力事我而无补吾缺者”,最多能够受次次赏。想当年重耳流浪在外,立这种功劳的又何止一人,介之推怎么好意思当众提他这点功劳?重耳记不起来也是自然。再说,用自己的肉给主子吃,这种人,我觉得还是敬而远之为好。这可能是重耳有意不提他的功劳的原因。

吕氏春秋》说,介子推不肯受赏,出走前曾赋诗一首悬于宫门之上,曰:“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诗中将君主比作龙,五贤士比作五蛇,并以“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以鸣自己所遭到的不公正待遇。此说也不足为信。介子推曾对其母说:“身欲隐,焉用文之,文之,是求显也。”如是,介子推一心淡出世事,以求退隐山林,那有何必作诗悬于宫门来为自己鸣不平呢?所以,到了《史记》中,这首诗就变成了“介子推从者”悬书宫门,也就是他的随从所为。介子推只怕仅仅是一个因为封赏不公而退隐山林的人,是文公流亡时的一个普通随从。如果史载介之推对母亲所发的牢骚确有其事,那么,这更加只能证明介之推根本不了解晋文公。他认为,重耳得以继位是上天的功劳,与五贤士无关,五贤士表功就是贪天之功,这显然是不符合实情的。

相比起颠颉而言,介之推还算是幸运的。

颠颉应违反军纪而被晋文公处决。

...查看更多
晋文公重耳六十岁登基:历经磨难周游列国终称霸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竭,群龙无首,狂魔乱舞。国力强者,说话铿锵,干涉他国内政没有商量;国力弱者,自己的地位都靠大国支撑,就不得不沦落为某位老大跟班,而且,跟得屁颠屁颠。哪怕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周天子,也不过就是天下诸侯的工具,如此而已。

  春秋时期的那个天下,就是国力强悍者说话的天下。

  就在齐桓公励精图治处心积虑争霸天下的时候,晋国王室却发生内乱。

  呵呵,搞建设,N多代人呕心沥血,都还不一定到达理想的境界。搞破坏,就那几个正好有些权势的家伙弄弄“理乱”,即大功告成。晋国,从周王室开始分封起,就是一个与王室关系非常紧密,地位非常重要的一个封国。它的立国始祖乃是周武王的儿子,也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到曲沃武公和其儿子献公的时代,经过父子两人披肝沥胆,承上下的共同努力,最终也使晋国在东周那个时代,走向了勃兴之路。但是,本可以争霸天下的晋国,却因为晋献公晚年宠年轻漂亮的夫人骊姬,上演了一出以庶位而血肉相残的悲剧。

  唉,怪不得我们中国人会说,女人是祸水,有很多惨剧,女人还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骊姬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公元前656年,骊姬的儿子奚齐被立为储君,长子申被逼自杀,另两位公子重耳和夷吾亡命异乡。

  不得不逃啊,不逃,当然还有一条路可以走:与申一样,死路。

  中国人相信预兆,据说,重耳公子在逃亡的路上,就碰到了预兆。

  重耳显然是仓皇出逃的,也就是说,在他得到仅有死路的信息时,已经没有时间作充裕的逃亡准备。得到消息,他已经离死不远,如果腿脚儿慢一个半拍,恐怕早就死翘翘矣。还好,手下人行动迅速,总算簇拥着他蜂拥而去。只不过太匆忙矣,随身既无粮也无钱,而且还无依无靠,那个狼狈啊……好在保住了性命。幸运的是重耳公子十分爱好结交贤士,一批重要的贤人始终跟着他,不离不弃。

  可是,贤人也不能当饭吃啊。

  逃亡路上,他饥肠辘辘,却正好看见一群农夫在田野里吃饭,也许年份较好,也许野菜正香,一伙人欢天喜地大快朵颐。看得重耳那个口水啊……实在是止不住矣。于是,跟班狐偃就去讨饭。

  农夫们见一帮贵族打扮的人讨饭,便没了好气:我们连野菜都不够,哪有多余食物……给你?

  其中一农夫更是缺德,起身捧来一大块泥土,塞到重耳手上:这个给你吧!

  原来贵族也有没饭吃的时候,活该。

  哇塞,原来仇富心理在春秋的时候就有啊。

  囧哟,要饭不成,却要来一块土。

  重耳气得要命,举鞭就要打。狐偃立刻阻拦:公子,好兆头啊!得土不就是得国家吗?这是上天对您恩赐的预兆啊。

  啊,原来这样!

  重耳翻身下马,恭敬地向农夫行大礼,然后带着他的跟班们,头也不回策马而去。

  留下傻愣愣的农夫,自顾自地……瞠目结舌。

  呵呵,重耳公子可把农夫弄糊涂矣。

  贵族也,不可理喻。

  他当然不会明白,一块土,对失国公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公元前651年,就是齐桓公蔡丘会盟诸侯的那一年,晋献公死翘翘也。奚齐继承君位,但还没有过上国君瘾儿,即被大夫里克等刺杀,在晋献公灵前,也死翘翘矣……这下子,晋国更乱。

  公子夷吾运气好,公元前650年回到晋国继位,即晋惠公。

  这小子继位后,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决定刺杀同是天下沦落人的难兄难弟重耳。

  唉,都是权力惹的祸,特殊状态和特殊境遇下,亲兄弟比敌人还可怕。

  不是亲兄弟,还真不会派人刺杀。

  那个时候,重耳已经逃到狄国避难。重耳的跟班听说杀手来也,再次簇拥了重耳,仓皇出逃。这一回,他们逃去了齐国。这个时候,齐桓公刚刚当上天下老大不久,当然礼贤下士,而且还把女儿齐姜嫁与重耳公子。这下安逸也,饱暖思淫欲……重耳失去斗志,安享于寓公呢。

  7年后,齐桓公去世,齐国乱矣。但重耳公子迷恋安逸的生活,不愿离开齐国。

...查看更多

晋文公重耳逃难二十年竟在七个老婆帮助下成就霸业

  老婆多有的时候真的挺好的,看看春秋战国时的,晋文公重耳。话说当年晋国骊姬乱政太子申生被杀,聪明的晋国公子重耳选择了逃亡。这一年重耳四十三岁。和重耳一起选择逃亡的是这么几个人,赵衰、狐偃咎犯(重耳的舅舅,狐季姬的兄弟)、贾佗、先轸和魏武子。这五个人都是贤能之人,特别是赵衰我日后在谈到《赵国女事之赵氏孤儿》的时候,还要讲到他,他是战国时赵国的始祖。

  重耳这一走就是将近二十年,他到过狄、齐、卫、曹、宋、郑、楚、秦很多国家,遇到过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说“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就源于他到楚国时与楚王的一个约定。重耳回到国内即位的时候,已经六十岁了,也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从四处游历,到回国即位再到称霸,重耳遇到了很多事儿,也遇到了很多人儿。

  这些事显示出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和令人感动的真情,这些人有好人也有坏人。当然,单独把重耳的故事拿出来写,并不是因为他是春秋五霸之一。而是因为晋文公称霸前后,遇上了许多有意思的女性故事。重耳在他的一生中遇到的各种女性的故事就好像一部华丽的乐章一样,动人且婉转,可以说重耳每到一个重要的人生阶段总有一个女人出现在他的面前,就像每段乐谱上都要出现的高音谱号一样。所以,看重耳一朝的女性故事就像是听一场盛大的交响乐一样,你必须安静、凝神且充满了期待地去听。

  重耳逃亡的第一站是狄,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这是他的“姥姥家”。狄君对这位外孙的到来非常的高兴,把征伐廧咎如(狄人一部落的首领)时,俘虏的他两个女儿叔隗(wei,三声)和季隗送给了重耳,重耳娶了季隗,而让赵衰娶了叔隗。季隗生了伯鯈、叔刘,叔隗生了赵盾(晋国未来的重要人物)。一切都很平静,重耳娶妻生子在狄国过得算是十分的舒服,这一过就是十二年。“咱也不能这样过,咱也不能这样活,生活就像深深地漩涡,想好了你再过。”重耳好像突然听到了这首歌,而给他唱这首歌的就是他的亲弟弟夷吾。

2.png

  其实,重耳有的时候真的是一个很随遇而安的人,如果他的弟弟夷吾不惦记着他的话,他可能终老于狄国。可是晋惠公即位后做了一件事情,让重耳不得不照着这首歌词去做了,《史记.晋世家》:“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得到了最高权利的晋惠公夷吾怕哥哥回来和自己争夺统治权,干脆派人去暗杀这个隐患。这件事情被重耳提前知道了,重耳只好重新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了。齐国,只有奔这个国家去了,要说狄国是“姥姥家”,那齐国就是“舅舅家”,重耳之所以把目标选择在这里不仅是因为晋国与齐国世代的友好关系,还因为此时齐国正是齐桓公统治的兴旺的时候,此时去投,可以得到齐桓公的资助,完全有可能和晋惠公抗衡。

  重耳要走了,问题也来了,妻子和孩子怎么办?重耳这时对季隗说了一句话,这句话被记载在了《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这句话被后世很多人所诟病,认为重耳是一个无情寡义的男人,他有什么权利让一个女人等他这么多年,而不再出嫁。如果大家仔细想想,就不难得知,这其实是重耳在极度苦闷之下说出的一句真情的寄语,酷似现在的某些恋人因为某些原因暂时不能结婚,而说的“你要等我”之类的话。季隗说的话也颇为顽皮:“我今年都二十五岁了,再等二十五年我就进棺材了,我还嫁给谁去啊?我只能等你了。”

  我想这句话是季隗含着眼泪说的,因为她知道,重耳不会再回到狄国了,两个人能不能再见面也是个未知数。等待其实就是爱,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在后来发生的事情看来,季隗没有看错人,自己的丈夫是有情有意的,他没有让自己等待二十五年,重耳回国即位后,狄人把季隗送还给了晋文公重耳,晋文公非常感激狄国。真情的付出终于等到了丈夫真情的回报,这是一种有情人应得的眷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晋文公重耳逃亡的故事 晋文公欲伐卫指什么

  能在历史上留名的人必然是有他的过人之处,比如南唐后主李煜据说是双瞳,朱元璋长相奇丑无比。但是晋文公这个我就不清楚了,在最开始知道他名重耳的时候,我以为他的耳朵有什么问题,然而事实证明,他是个很正常的人,并且很有能力。

  

重耳雕塑


  在外流亡这么多年,最终还能回来成为晋国的君主,最终带领自己的国家走向巅峰,这一切除了运气以外,还有能力。再者,在流亡的时候,重耳的桃花运也不错。

  当然他也有黑点,这件事情一直让我觉得很荒诞。

  在他流亡的时候又一个忠臣一直跟他到最后,名为介子推。在他快被饿死的时候,介子推甚至割下自己的肉来给晋文公充饥。我个人觉得臣子能做到这儿份上,真的是忠心到一个极致。但是晋文公在成功之后,不知道是工作太忙还是什么,所有人都封赏了唯独少了介子推。所有人都在为介子推感到不平,这么多怨念终于促使晋文公想起了这么件事儿,这么个人。他赶紧去给他补上迟来的各种封赏,但是介子推这人也搞笑,宁死不屈,我就不接受你的封赏。

  甚至带着自己的母亲躲到了山上,就是为了做个普通人。真是越看越觉得这里面有什么更深的内情,然而我们无从得知。最后晋文公放火烧山想逼介子推下来,没想到的是推最终抱着母亲在一颗大树下被烧死了。临死的之前还留下遗言,只愿晋文公是个明君。

  晋文公心有愧疚,便定下这一天为寒食节。 ...查看更多

重耳流亡事件简介,经过了哪些地方?

  晋文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姓姬,名重耳,晋献公的儿子,公元前636年到公元前628年在位。他和齐桓公齐名,为春秋五霸之一。

  晋献公有五个儿子,申生是太子,是晋献公所娶大戎族女子狐姬生的儿子。重耳、夷吾为狄人所生,奚齐、卓子分别是妃子骊姬和她陪嫁的妹妹所生。献公晚年宠爱骊姬,骊姬为了让奚齐继承君位,害死了太子申生,重耳、夷吾也被迫出逃。

  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了内乱。后来夷吾回国夺取了君位,他想除掉重耳,重耳被迫再次流亡。重耳在流亡途中经过齐、曹、宋、郑、楚、秦等国,受到了齐桓公、宋襄公楚成王秦穆公的友好接待。重耳在晋国算是一个有声望的公子,因此流亡时一批有才能的大臣如谋臣赵衰等人都愿意跟着他。

image.png

  重耳流亡路上

  有一次,楚成王在宴请重耳的时候,开玩笑地说:“公子要是回到晋国成为国君,将来怎样报答我呢?”

  重耳说:“贵国有的是金银财宝,叫我拿什么东西来报答大王的恩德呢?”

  楚成王笑着说:“这么说,难道你就不打算报答我了吗?”

  重耳说:“要是托大王的福,我能够回到晋国成为国君,我愿意跟贵国交好,让两国的百姓过上太平的日子。万一两国发生战争,在两军相遇的时候,我一定退避三舍。”(古时候行军,每三十里叫做一“舍”。“退避三舍”就是自动撤退九十里的意思。)楚成王听了并不在意,却惹恼了旁边的楚国大将成得臣。

  等宴会结束,重耳离开后,成得臣对楚成王说:“重耳说话没有分寸,将来准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还不如趁早杀了他,免得以后吃他的亏。”

  楚成王不同意成得臣的意见,正好秦穆公派人来接重耳,就把重耳送到秦国去了。

  原来秦穆公曾经帮助重耳的异母兄弟夷吾当了晋国国君。没想到夷吾做了晋国国君以后,反倒跟秦国作对,还发生了战争。夷吾一死,他的儿子又同秦国不和。秦穆公才决定帮助重耳回国。

  公元前636年,秦国护送重耳的大军过了黄河,流亡了十九年的重耳回国即位。重耳四十三岁出逃,六十二岁回国,流亡在外十九年,历经磨难,终于当上了国君,即晋文公。

  晋文公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为了实现他称霸天下的愿望,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安定民心,选拔贤能的大臣,奖励有功的将领,鼓励农民发展农业生产。他减轻赋税,减轻刑罚,救济贫苦的老百姓,在灾荒的时候打开粮仓,免费发放粮食,这些措施让人民能安居乐业,故他受到了百姓的拥戴。从此晋国国家安定,一天天强大起来。

  晋国国内安定以后,晋文公便开始了一系列的对外战争和外交活动。

  他即位的第二年,周王室发生内乱,周襄王的异母弟弟王子带联络戎狄人,想杀掉周襄王自立为王。周襄王逃到郑国避难。晋文公知道这是一个立功的好机会,他发兵杀了王子带,护送周襄王回到京城。周襄王大摆酒席慰劳他,还赐给晋国四座城池,晋文公的地位不断提高。

  当时,与晋国有力量争霸的是长江流域的楚国。晋文公想成就霸业,必须向南扩展疆土,打败楚国。公元前632年,楚成王率楚、郑、陈、蔡、许等国军队围攻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楚在城濮展开决战,晋文公兑现以前的承诺,对楚军退避三舍,最终晋国大获全胜城濮之战奠定了晋国称霸中原的基础。

  晋文公打败楚国后,在践土给周襄王修建了行宫,还把陈、蔡和楚国的俘虏献给周天子。晋还和齐、鲁、宋、卫等七国国君和周王室大臣王子虎订立盟约,正式称晋文公为盟主。不久又在温地召集诸侯,周襄王也被邀请赴会。周襄王赐给晋文公象征霸主权威的礼器,及黄河以南大量土地;任命晋文公为诸侯之长,命令他安抚四方,监督和惩治危害周天子的人,从此晋文公成为诸侯霸主。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因病去世,他一共在位九年,终年七十岁。作为杰出的政治家,晋文公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对中国春秋时期的历史发展却产生了巨大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重耳在国外颠沛流离了19年,辗转了8个诸侯国,直至62岁才登基做国君。他即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晋国很快就强盛起来。后来又经过关键性的城濮之战,晋文公重耳终于在花甲之年当上了中原的霸主。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