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关于大明朝的电视剧,几乎都会有东厂和西厂出现,东厂和西厂是纯粹的特务机构。只有他们的头目(提督)是太监,下面的番子也就是一般的衙役。锦衣卫是皇帝的护卫亲军(卫队),只有它的下属机构“镇抚司”可以侦查办案。他们并没有特定的隶属关系(相反可以互相牵制)。可是皇帝昏庸的时候,经常让东厂的提督太监权力膨胀,插手动用镇抚司去做事。
谈到明朝,可能大家记忆最深的就是它的恐怖政治了,而作为恐怖政治的代言人——锦衣卫与东西厂,则更是大大的有名。但长久以来,人们对这三个机构的历史、职能等都不太清楚,在很多小说、电视剧中常常把它们当作幕后黑手、特务组织等随便地搬来搬去。其实东厂和锦衣卫是有较大区别的,而西厂更是前后只存在了不到十年。
一、东厂
东厂的发明者是明成祖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的皇位后,朱棣的精神一直处在高度紧张中,一方面,建文帝未死的流言不是出现,另一方面,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对新政权并不十分支持。为了巩固政权,朱棣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专制机构,但他觉得设在宫外的锦衣卫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于是决定建立一个新的机构。在朱棣起兵的过程中,一些宦官和和尚出过很大力(如著名的郑和、道衍),所以在他心目中,还是觉得宦官比较可靠,而且他们身处皇宫,联系起来也比较方便。
就这样,在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建立了一个由宦官掌领的侦缉机构,由于其地址位于东安门北侧(今王府井大街北部东厂胡同),因此被命名为东厂。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起初,东厂只负责侦缉、抓人,并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利,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到了明末,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主和厂督,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除此以外,东厂中设千户一名,百户一名,掌班、领班、司房若干,具体负责侦缉工作的是役长和番役,役长相当于小队长,也称档头,番役就是我们俗称的番子。
东厂的侦缉范围非常广,朝廷会审大案、锦衣卫北镇抚司拷问重犯,东厂都要派人听审;朝廷的各个衙门都有东厂人员坐班,监视官员们的一举一动;一些重要衙门的文件,如兵部的各种边报、塘报,东厂都要派人查看;甚至连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柴米油盐的价格,也在东厂的侦察范围之内。东厂获得的情报,可以直接向皇帝报告,相比锦衣卫必须采用奏章的形式进行汇报,要方便的多。
东厂府衙的布置比较搞笑,大厅旁边的小厅,供着岳飞的雕像,厅右的影壁上,刻着胰式芏案的故事。历届东厂厂主的牌位,供奉在大厅西侧的祠堂里,堂前还有一座“百世流芳”的牌坊。可惜东厂人员的所作所为与他们这些偶像实在相差太远,东厂番子每天在京城大街小巷里面活动,并非完全为朝廷办事,更多的是为自己谋私利。他们常常罗织罪名,诬赖良民,之后就屈打成招,趁机敲诈勒索。到了明中后期,东厂的侦缉范围甚至扩大到了全国,连远州僻壤,也出现了“鲜衣怒马作京师语者”,搞的举国上下人人自危,民不聊生。在与锦衣卫的关系上,东厂则是后来居上。由于东厂厂主与皇帝的关系密切,又身处皇宫大内,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东厂和锦衣卫的关系,逐渐由平级变成了上下级关系,在宦官权倾朝野的年代,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厂主甚至要下跪叩头。
提到东厂,大家会不会首先想到的是这样。
没错,东厂是明朝宦官机构,主要职能是侦查缉拿不法分子,威胁皇权的异端分子,是个直属于皇帝的特勤机构,素来以跋扈闻名。东厂跋扈到什么程度呢?他们有不经任何手续抓人,乃至杀人的特许权。东厂最跋扈的时代是魏忠贤掌权那会儿,目不识丁的东厂提督魏忠贤,还兼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天启皇帝朱由校的诏书都是“朕与厂臣”并称。九千岁当道,东厂番役横行,东厂的逮捕不需要任何理由,更不需要任何的司法审判,便可直接动用私刑,以致当时人人自危,更不敢妄加议论朝政。
这个让朝野战栗的恐怖组织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呢?利用宦官侦查官民动态,始自永乐爷朱棣。《《明史宦官传一》云:“刺臣民隐事诸大权,皆自永乐间始。”
成祖皇帝朱棣
永乐皇帝朱棣的皇位是从自己侄儿手中抢来的,他知道得位不正,必然难以服众,他对臣僚是不信任的,他的疑心病和变态般的焦虑,甚至超过了他的父亲,太祖皇帝朱元璋。所以,“永乐中,尽戮建文诸臣,怀疑不自安,始设东厂,主刺奸。”
独裁者,都需要秘密警察!具体而言,“永乐十八年,置东厂,命中官剌事。”所谓中官,就是宦官,太监也!
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公或督主,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通常以司礼监秉笔太监中位居第二、第三者担任,其官衔全称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提督东厂”。除此以外,设掌班、领班、司房四十多人,由锦衣卫拨给,分为子丑寅卯十二颗,颗管事戴圆帽,着皂靴,穿褐衫。其余的人靴帽相同,但穿直身。具体负责侦缉工作的是役长和番役,役长相当于小队长,又叫“档头”,共有一百多人,也分子丑寅卯十二颗,一律戴尖帽,着白皮靴,穿褐色衣服,系小绦。役长各统帅番役数名,番役又叫“番子”,又叫“干事”。
宦官当特工,并非大明朝祖制,仁宗、宣宗、英宗正统年间,东厂的权力都不是很大。不要说王振,王振权力大,不是因为他管东厂,而是因为他是文化型宦官,管着司礼监。
到了景帝朱祁钰临危称帝之后,才开始重用东厂,而且逐渐显露出让东厂领导锦衣卫的意思。
英宗朱祁镇在被幽禁七年之后,通过夺门之变,重登九五。经历过人生大变故的朱祁镇更加倚任锦衣卫侦缉官民,“以为慑服雄奸之具”。朱祁镇非但不倚重东厂太监刺探百官,反而利用锦衣卫刺探宦官。锦衣卫之威风再度雄起!锦衣卫对东厂形成了强势压迫,这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导致了“夺门”功臣、太监曹吉祥的谋反。
英宗朱祁镇驾崩之后,他的儿子宪宗朱见深一反其父做法,重用东厂宦官,其权力与日俱增!
依赖秘密警察治国的大明王朝最终国运如何?历史早已给出答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明朝是一个很有趣的朝代,也诞生了许多个历史第一,当然有好有坏,比较出名的如明朝的厂卫制度,历来让后人叹服。
明朝建国后,朱元璋为了政治需要设立了锦衣卫,锦衣卫是朱元璋创建的皇家卫队,负有侦察京师官民活动的职责,由指挥使主持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到明成祖朱棣后感觉锦衣卫已经不能完全照顾自己的统治了,于是开始设立东厂,这是一个缉捕“叛逆”的特务机关,起初直接受明成祖指挥,后来统辖权移到宦官手里,有事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权力在锦衣卫之上。
明宪宗的时候又开始增设 西厂,任用太监 汪直为 西厂提督。汪直以西厂为据点,虚构案件,捕风捉影,更勾结一些朝官结党,排除异己,陷害忠良,权倾天下。汪直极度膨胀的权力不能不引起宪宗的警觉,在其后的权力角逐中,汪直败北,被调出京城,西厂也随之解散。其为员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也遍及明朝所以地方。
明代锦衣卫、东厂和西厂都是特务机构,合称“厂卫”。厂卫制度是 明朝封建皇权膨胀的产物。
但是厂卫中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特务机关那就是 内行厂
其实内行厂是明朝厂卫中权力最大,时间最短的一个机构,当然设置和管理内行厂的也是历史上的一位大牛人,他就是刘瑾,
锦衣卫:监视官员,百姓,可先砍后奏。
东厂:监视官员,百姓,物价,锦衣卫。监察锦衣卫……
西厂:监视官员,百姓,物价,锦衣卫,东厂。监察锦衣卫,东厂
内行厂:监视官员,百姓,物价,锦衣卫,东厂,西厂。监察锦衣卫,东西厂。
关于内行厂的记载并不是很多,明武宗正德初年宦官刘瑾设立内行厂,设于在燕京荣府旧仓地,也就是四司之一的惜薪司,侦缉范围比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三个特务机构还要大,除监察臣民外,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也在监察之例(当时东厂西厂都是刘瑾的死对头),比东、西厂尤为酷烈。正德五年刘瑾倒台后,内行厂与西厂亦一同被裁撤。虽然内行厂仅存在五年,但亦残害了不少忠良。《明史.刑法志三》载:“得颛刑杀,擅作威福,贼杀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明朝是中国最后一个汉族封建王朝,中央集权达到了新的高度,由于创立者朱元璋来自于草根阶层,所以对国家的统摄力格外关注,不仅废除了实行两千年的丞相制度,而且还设立了诸多神秘组织。这些神秘组织里东厂、锦衣卫和六扇门堪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设置,既独特又神秘,在现今影视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今天就来理一理这三大神秘组织来龙去脉和顺序排名。
锦衣卫设立于明太祖洪武十五年,最初作为皇帝的十二个禁卫军卫所之一,掌管京城的守卫,相当于御林军,长官为指挥使。后来,朱元璋为了监视百官的动向赋予了锦衣卫监察职责,下设南北两个镇抚司,从事搜集情报、缉拿抓捕和秘密刑狱等事宜,也就说锦衣卫同时拥有护卫、特务、刑罚三大职能。锦衣卫官员都是皇帝安排的亲信,他们虽然官职品级不高,但是他们是直接听命于皇帝,可以对上到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下到平民百姓都给予致命打击。锦衣卫形同皇帝的左膀右臂实力之强,在洪武年间可以拉下除皇帝以外的任何人,不管你官有多大千万不要惹锦衣卫,否则下场很惨。
东厂是明成祖朱棣设立的特务机构,因办公地点位于京师东华门旁边而且从事缉拿事宜而得名东缉事厂简称东厂。东厂的职能作用主要是缉拿要犯,东厂的官员多半是宫内的太监,最高长官由司礼监排名第二的太监担任,通常称为厂公或督主。朱棣靖难之役后为了打击建文余党而在宫内设立东厂,由于东厂的长官是皇帝身边的太监而不像锦衣卫长官是外面的亲信,而且也是直接听命于皇帝,因此东厂的实际权力比锦衣卫还要大。到了明朝后期,东厂也有了刑狱,可以提审犯人。东厂的设立为宦官专政奠定了基础。
六扇门是最具有神秘色彩的一个组织,在官方它是三法司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的合称,这些衙门里每道门都有三个门,每个门有两扇,所以总共有六扇,通常用六扇门指代朝廷三法司衙门。在民间六扇门显得非常神秘,它里面有朝廷捕快也有江湖的能人异士,上达朝廷下到民间,可以说是通天达地。六扇门常常辅助国家处理一些大案要案,其影响力巨大,在民间留下了威严之名。实际上,这六扇门就是一个辅助办案的组织。
锦衣卫、东厂和六扇门这三大组织中,论权力东厂最大,锦衣卫其次,六扇门跟它们不可相提并论;论职能锦衣卫最厉害,它的职能最全,东厂只能排第二,六扇门只有司法办案这个职能为最末;论在民间的影响力,东厂和锦衣卫都不如六扇门,毕竟它是跟普通百姓接触最多,锦衣卫因为也会下到民间查案而排第二,而东厂更多的是在政治上有影响故而排在最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为了镇压人民和监视官吏,明太祖设立了锦衣卫,作为侍从皇帝的军事机构,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等事。明成祖又设立东厂,这是一个缉捕“叛逆”的特务机关,起初直接受明成祖指挥,后来统辖权移到宦官手里,有事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权力在锦衣卫之上。明宪宗时增设西厂,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为员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明代锦衣卫、东厂和西厂都是特务机构,合称“厂卫”。
厂卫是中国明代各种直属皇帝的侦讯机构的总称,其作用是侦察各级官员的言行举止,在皇帝特许下可以不经由正式司法机构的的审判过程,而处理审判并处罚犯人,该机构反映了明代君主个人独裁统治的特色。厂卫包括明太祖所设立的锦衣卫、明成祖所设立的东厂、明宪宗时由汪直所设的西厂、明武宗时设立的内行厂,其中除锦衣卫为外官,其长官指挥使通常由皇帝亲信就任外,这类机构多由宦官直接掌管,对各级官员有强烈牵制作用。
为了镇压人民和监视官吏,明太祖设立了锦衣卫,作为侍从皇帝的军事机构,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等事。明成祖又设立东厂,这是一个缉捕“叛逆”的特务机关,起初直接受明成祖指挥,后来统辖权移到宦官手里,有事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权力在锦衣卫之上。明宪宗时增设西厂,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为员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明代锦衣卫、东厂和西厂都是特务机构,合称“厂卫”。厂卫制度是明朝封建皇权膨胀的产物。
东、西厂或内行厂的头目,多由司礼监(见明代宦官)太监充任。东厂的官校也一直把司礼太监称为宗主。管东厂的太监称为“督主”,经常以司礼监秉笔太监或其他太监兼任。其下设掌刑千户和理刑百户。成化十三年(1477)设西厂时,以汪直领之。武宗时以当时“八虎”之一的马永成掌管东厂;以“八虎”的另一成员谷大用掌管西厂。当时司礼监太监刘瑾因与他们有矛盾,又另设内行厂,自成系统,权势居东、西厂之上,用刑尤为酷烈。隆庆元年(1567),冯保提督东厂,兼管御马监事;万历初,他又以司礼监太监督东厂。万历三十三年(1605),陈矩也以司礼监太监督理东厂。魏忠贤自天启三年(1623)开始,一直兼管东厂事。
锦衣卫长官的指挥使,以皇帝亲信心腹担任。其下领有十七个所和南北镇抚司,设官有千户、百户、总旗、小旗等。除侍卫掌卤簿仪仗而外,专司侦察,名为“缇骑”。
锦衣卫的性质与东西厂、镇抚司狱等机构的性质基本无差别。东厂始于明成祖,一开始就是从收买建文帝身边的宦官、刺探消息起家的机构,其特务性质更为明显,所以正式建立后即专以宦官负责,“缉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其后明宪宗又增设西厂,东西厂下面则用了一批干事,“京师亡命,诓财(敲竹杠)挟仇(报私仇),视(东厂所属)干事者为窟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锦衣卫的性质与东西厂、镇抚司狱等机构的性质基本无差别。东厂始于明成祖,一开始就是从收买建文帝身边的宦官、刺探消息起家的机构,其特务性质更为明显,所以正式建立后即专以宦官负责,“缉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其后明宪宗又增设西厂,东西厂下面则用了一批干事,“京师亡命,诓财(敲竹杠)挟仇(报私仇),视(东厂所属)干事者为窟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