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

"

在1809年的第五次反法同盟中,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率领的法军部队试图渡过多瑙河向奥地利卡尔大公率领的军队发动进攻,遭到卡尔大公所率领的奥地利军队以优势兵力进行的阻击和反攻,法军占领多瑙河右岸的埃斯林和阿斯本两个村庄与前来进攻的奥军展开激战。

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

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法军和奥军的对决

拿破仑金字塔大战:扫清了法军通往埃及障碍

金字塔战役,是拿破仑进攻埃及的重要一战,这次战役后,法军通往埃及的障碍被扫清了,那么金字塔战役简介是什么呢?

拿破仑进军埃及

1798年7月,拿破仑率领法国远征军进攻埃及。远征埃及是英法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是拿破仑曾经的梦想,因此对于这次远征,拿破仑极为重视,所挑选的法军都是精兵强将。埃及方面的实力也不容小觑。马木留克兵是埃及最精锐的骑兵部队,他们骑的都是最珍贵的阿拉伯马,使用的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同时马木留克骑兵骑术精湛,军事素质高,善于单打独斗,具有极高的战斗力。

1.jpg

网络配图

交战国的两支精锐部队,就在埃及的金字塔下相遇。1798年7月13日。金字塔战役开始。

马穆鲁克军与法军的第一战,以法军的初步胜利而结束。虽然马穆鲁克骑兵舍生忘死地冲锋,但还是被法军的枪炮逼退。法军追击至尼罗河,双方在金字塔群附近集结。旌旗蔽日,烽火连天。

1798年7月20日,规模浩大的金字塔战役正式爆发。马穆鲁克军队杀气腾腾地向法军进攻。虽然阵势浩大,但是拿破仑发现了马穆鲁克骑兵薄弱之处。法军有枪声和炮火,回击着进攻的马穆鲁克骑兵。几轮下来,埃及人损失惨重。

最终,发生在金字塔下的一场大战,以法军的大胜而告终。拿破仑扫清了通往开罗道路上最后的屏障。金字塔战役,为接下来的进军开罗,奠基了战略基础。 ...查看更多

出色的元帅卡尔大公:将领中的一杆旗帜

  通过卡尔大公简介介绍,卡尔大公出生于1771年9月5日,除了身为奥地利帝国尊贵的皇子,他还是一位出色的元帅、军事理论家。威灵顿认为盟军之中只有卡尔大公堪当重任,拿破仑也说他最大的敌人便是卡尔大公。  

1_副本5.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卡尔大公简介中记录,在卡尔大公年少时,作为皇室成员的他就已经参与指挥作战了,并逐渐崭露头角。经过多次出色的指挥后,卡尔25岁便被授予了元帅军衔。在与法儒尔当和莫罗的对战中,他巧妙实施机动,获得了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的胜利。

  在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中,他再次指挥莱茵河战线,并挫败了一路高歌猛进的法国大军,使得法国签订了停战协议,第二次反法战争也因此草草收尾。在第三次反法同盟作战中,卡尔大公率9.5万人与6万法军展开激战,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还没有分出胜负,然而此时卡尔大公却收到了盟军乌尔姆失败的消息,被迫撤军前去支援,但是在卡尔大公的援军还未抵达之时,奥俄联军已经在奥斯特利茨会战中被击溃。

  除了带兵打仗之外,卡尔大公还极力推动军事改革。经过他的努力,奥军在短短几年之内有了很大的改善,战斗力也有了相当大的提高。

  卡尔大公晚年时热衷于研究军事,有多部军事著作。他在军事方面的理论和见地令许多将领深深受教,被多方学者军事家称赞。也是由于他的这些论述,使得他从一名将军跨入了军事家的行列。 ...查看更多

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是什么时候爆发的?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的最终结果

  在1809年的第五次反法同盟中,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率领的法军部队试图渡过多瑙河向奥地利卡尔大公率领的军队发动进攻,遭到卡尔大公所率领的奥地利军队以优势兵力进行的阻击和反攻,法军占领多瑙河右岸的埃斯林和阿斯本两个村庄与前来进攻的奥军展开激战,法军在5月22日早晨一度占据上风,但最终攻击失败,拉纳元帅及一大批将军战死。这是拿破仑统兵作战以来的第一次正面战场上的严重失利。

image.png

  双方布阵

  战争开始时,拿破仑率领大军经提罗耳溯音河和伊扎尔河而上,在埃克缪尔附近击败了卡尔大公,然后以强攻夺取了雷根斯堡,迫使卡尔大公在这里越过多瑙河退往波希米亚山脉,这样就占领了奥军与奥地利首都之间的阵地。然后,拿破仑派达武率兵4万以吸引这位奥国将军的注意力,自己则顺多瑙河而下,攻占了维也纳。同时,他的助手欧仁·博阿尔内 和麦克唐纳正从意大利经由达尔马戚亚、克莱纳,沿木尔河谷而上(在此处击溃了耶拉契奇),胜利挺进,准备同自己的总司令会师。卡尔大公在埃克缪尔战败后,这时正缓缓沿多瑙河北岸而下,他希望能有机会进行一次成功的会战,以便在首都城下拯救帝国,因而率领军队在洛鲍岛和另一小岛(这两个岛把这一段多瑙河分成了4条河道)的上方,在比赞贝尔格占领了阵地。

  率领10万军队的卡尔大公时刻盼望他的弟弟约翰大公率领4万军队前来会合。如果约翰大公能按照所得到的准确命令同科洛夫拉特在林茨会合,他的军队便可增加到16万,并且应当在拿破仑后方的最高地点,在他的主要交通线上占领阵地。

  拿破仑亲自率领8万做好战斗准备的精兵,其中包括皇家近卫军和贝西埃尔的骑兵预备队,打算渡过多瑙河同卡尔大公会战,并企图在他援兵到达前将他歼灭。为此,他下令在多瑙河的右岸和洛鲍岛之间用68条大船和9个大木筏,铺上最坚固的材料架桥,而从洛鲍岛到马尔希斐特(即在阿斯佩恩和埃斯林两居民点之间的地方)则架设较为轻便的浮桥;21日晨,他开始全力以赴地、周密地组织部队渡河。

image.png

  奥军半渡而击

  奥军司令官从高处的阵地上看见法军行动轻率:皇帝使自己庞大的军队从唯一的一座桥上通过湍急的大河,因此各兵种只能依次缓慢地通过狭长的桥,骑兵过河已感困难,炮兵则更加困难了;一旦军队被迫退却,这座桥就未必能够拯救他们。他看到这一点后,立即决定利用这一时机,趁法军的一半兵力还在忙于渡河或者仍在南岸时,就消灭已渡到北岸的另一半法军。这位大公命令在上游的部队的指挥官科洛夫拉特、诺德曼等准备好船只,装上重物和纵火物,以便在适当的时机破坏桥梁,同时他把自己的主力隐蔽起来,命令骑兵和前哨佯作抵抗,然后在安德烈·马塞纳率领的法军进攻时实行退却。到12时,敌人已相当深入--4万多法军已渡到北岸,--卡尔大公可以夺取主动权了。这时,他率领8万人,其中包括1.4万名精锐骑兵和288门火炮,从多林的比赞贝尔格山下来,以拿破仑两翼的两个居民点--阿斯佩恩和埃斯林为主要攻击目标,冲向敌人;这两个据点之间的中央地区、石质建筑物、筑有围墙的花园和许多栅栏,被强大的奥军炮队占领,它们主要由骑兵掩护,而霍亨索伦的步兵则作为预备队留在后方。在奥军进行翼侧攻击时,两翼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战斗,攻击的猛烈和防御的顽强在战史上几乎都是没有前例的。两个居民点几度易手,而奥军炮兵则大量地杀伤了法军,以致拿破仑命令骑兵发起总攻,企图夺取奥军的火炮。法军优秀的近卫胸甲骑兵以自己素有的勇猛和大胆精神进攻并击退了奥军骑兵。如果奥军不是迅速把火炮撤走,不是把步兵编成方队(这种方队像以后在滑铁卢战役中一样,粉碎了一切要突破它们这种无法攻破的队形的企图),那末火炮就可能被法军缴获了。最后,方队击败了骑兵,使他们遭到惨重的损失,狼狈不堪地退回自己的阵线。这时,阿斯佩恩已为奥军攻克;尽管法军胸甲骑兵是那样英勇,不怕牺牲,在人数愈来愈少的情况下仍反复攻击,孤军阻止敌人突破阵线,但是奥军的中央仍然逐渐地、但不可阻挡地向前挺进。

image.png

  法军中央突破

  黑夜使战斗暂时停止了。可是法军在这次决战中已遭到了明显的失败,左翼已被迂回,中央几乎被击退到了桥头;右翼的埃斯林,由于拉纳的英勇顽强,虽然还没有失守,但已被奥军包围,而这些奥军就在法军的尸体之间倚枪打盹,准备一到拂晓就再次进攻。 可是,这一整夜,生力军不断地过桥到达马尔希斐特,因此到拂晓时,除去第一日战斗的全部损失外,拿破仑还整整拥有7万人,而已经开始渡河的由达武指挥的3万人还不计在内。会战一开始,又恢复了对两个争夺中的居民点的攻击;埃斯林为奥军攻克,而阿斯佩恩则重新被法军占领。这一整天,两个居民点成了决斗的场所,双方都用刺刀冲杀,两地反复易手,但最后还是被奥军占领了,他们在傍晚时把炮兵调到这两个居民点,对法军的后方进行交叉射击。但是在这场血战中,拿破仑依靠强大的援兵摆脱了守势,采取了自己惯用的战法--对敌军中央进行歼灭性的攻击。他派拉纳和乌迪诺率领一支拥有2万多步兵、前有200门火炮、后有大量骑兵的庞大纵队,直扑奥军的中央,即霍亨索伦的左翼和罗森堡的右翼之间的、看来是他们战线的最弱的部分。起初,这次来势凶猛的攻击似乎已完全成功;奥军的防线已被突破,在霍亨索伦和罗森堡的部队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缺口,法军的骑兵凶猛地冲入了这个缺口,打开了一条深入后方直到罗伊斯公爵预备队阵地的道路;到处传说奥军败局已定。

image.png

  法军最终失败

  但卡尔大公却能够沉着应变:预备队的掷弹兵兼程赶往突破口,排成棋盘形配置的许多方队;随掷弹兵之后疾驰而来的是利希顿施坦公爵的大量龙骑兵,这位勇敢的公爵手持察赫团旗,恢复了态势。

  让·拉纳的强大纵队不能继续前进,于是停下来开始同方队进行互射,但是由于无法展开,所以被炮队从相当于火枪射程一半的距离上进行的集中射击击溃了。他的骑兵攻击方队,向刺刀硬冲,没有成功;任何一个方队都没有动摇,没有被击破。最后,奥军预备队的龙骑兵呐喊着向法军的胸甲骑兵攻击,击溃了他们,迫使他们慌乱地奔向自己的步兵,终于使全军都陷于混乱之中。霍亨索伦在击退攻击之后,立即率领6个匈牙利掷弹兵团在中央的右方突破了法军的阵线,攻占了直到埃斯林后方的整个地区,这时埃斯林和阿 斯佩恩已被奥军最后攻占。当奥军中央不顾向洛鲍岛全面退却的法军的奋勇抵抗而胜利前进的时候,奥军炮队也从这两个居民点对桥进行了歼灭性的交叉射击,每一发炮弹都杀伤了大群密集的人马。

  法军除遭到了以上这一切灾难外,连接洛鲍岛和南岸的桥这时也被奥军的纵火船和木筏破坏了,因而暂时失去了从该岛后撤的一切可能。尽管如此,法军的后卫仍然非常坚定地战斗到半夜,抵挡奥军,直到法军最后一批部队撤离战场退到岛上,直到奥军炮队停止了轰击,而被这史无前例的、光荣的一天的紧张战斗弄得疲惫不堪的炮兵在火炮旁入睡时为止。

  法军有7000人被胜利者埋葬在战场上,有29793名伤兵和俘虏被送往维也纳 。拉纳和圣伊雷尔受了致命的重伤,几天后便死去了。奥军战死的高级军官87人,兵士4200人;负伤的16300人。可是这次在首都城下、而且几乎就在首都的视界以内所取得的胜利却是一次全面的胜利;敌人惨遭挫败,士气沮丧,被围在洛鲍岛那一小块地方。假如约翰大公能按照命令的要求,在法军于阿斯佩恩溃败后的第二日早晨率领6万生力军赶到法军的后方,那末结果怎样就不难断言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拿破仑的近卫骑兵军军长:让·巴蒂斯特·贝西埃尔

  让·巴蒂斯特·贝西埃尔(Jean·Bptiste·Bessieres),拿破仑的近卫骑兵军军长。法兰西帝国元帅,伊斯的利亚公爵 (1768-1813)。1813年阵亡。

image.png

  贝西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卡赫尔斯地区(Cahors)附近,他曾担任过一段时间路易十六的宪政警卫队上尉和参加对西班牙战争,在东比利牛斯军团和摩泽尔军团服役时表现勇敢。1796年任拿破仑远征意大利时的警卫队长。1798年4月升任上校,参加拿破仑的埃及远征军,在阿克雷包围战(Siege of Acre)和阿布基尔战役作战十分英勇,赢得荣誉。和拿破仑回到欧洲,作为近卫团骑兵第二指挥官参加了马仑哥之战。

  1802年9月升少将。1804年被授于法国元帅,任命为最有名的帝国骑兵卫队上将 (1805, 1806和1807年)。1805年率9,000名卫队在奥斯特利茨(Austerlitz)向俄国近卫骑兵展开白刃战,而获大鹰荣誉勋位。1809年获封伊斯特利亚公爵(duke of Istria),荣誉世袭(1856年废除)。

  1813年5月1日被炮弹击中身亡。

  1768年8月6日出生于吉耶讷卡赫尔斯地区附近的普赖萨克,是一个外科医生之子。1791年他加入路易十六的立宪自卫军,服役于东比利牛斯军团22猎骑兵团(精于射击的骑兵部队)任军士。不久获得猎兵上尉军衔,于1792年8月10日遇到暴动,大批瑞士护军被杀,他大难不死。后在比利牛斯军团中当兵。1793年重新升任军官。1794年升骑兵上尉。1796年6月任拿破仑私人卫队指挥官。9月4日参加罗维利图之战后升少校。1797年1月14日,在里沃利战役中任拿破仑的卫队长,表现出色。这支卫队名为"向导者",不仅担任警卫,而且常使用在具有决定意义的方向和时机。1798年4月升任上校,并随拿破伦参加埃及远征,并在1799年3月19日-5月20日的阿卡包围战和7月25日的阿布基尔战役中因其高超的骑兵指挥才能闻名。1800年任近卫团骑兵指挥官。6月14日参加了马伦哥战役,指挥骑兵的最后一次决定性攻击,不久任"半岛卫队"准将司令,时年32岁。1802年9月升少将。

  1804年5月14日被封为帝国元帅和帝国骑兵卫队司令,时年36岁。1805年12月2日率近卫军(6000人)参加了奥斯特里茨战役,成功地阻击了俄国的近卫骑兵,使俄军最精锐的近卫军几乎全军覆没,其指挥官瑞普烈亲王也当了俘虏。1806年10月14日和勒费弗尔元帅一起指挥近卫军(12000人)参加耶拿战役,在最后的反击中将普军霍恩洛厄军团击溃,并席卷了赶来增援的布吕歇尔军团。1807年2月7-8日的埃劳战役中,率近卫军不断打退哥萨克骑兵的反冲击,当俄军在一天激战后阵线动摇时发动了决定性的攻击,近卫军慷慨激昂地冲上前去,同俄军拼刺刀,他们满腔怒火、所向无敌,最后击败了俄军。6月14日率近卫军作为预备队参加弗里德兰战役。曾短期任驻符腾堡大使。1808年他被任命为驻西班牙萨拉芒卡省的一个师(有18000人)的师长;当他到任时,库埃斯塔将军已经占领伐利亚多利德和布尔果斯之间的阵地,威胁了马德里和法国之间的交通线。

image.png

  7月14日在西班牙蒙塔马塔战役中,贝西埃尔向用11000名步兵和1500名骑兵-打败了卡斯塔诺斯和布莱克将军指挥的28000名西军,西军损失7000余人,而法军仅有70余人战死、300余人受伤。曾任第二军军长,但不久被苏尔特元帅代替,改而指挥骑兵。1809年第三次法奥战争中任骑兵预备军军长(9000人)。1809年5月20日-21日参加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7月5-6日的瓦格拉姆之战中,亲自率领重骑兵师冲锋并首先突破奥军防线,为战胜敌人建立了殊勋,但自己也在激战中负伤。1810年指挥帝国卫队驻守巴黎,在英军的伐耳赫伦远征失败后,拿破仑任命贝西埃尔为驻比利时的法军司令,以接替贝尔纳多特。后到西班牙战场,在马塞纳元帅指挥下参加了1811年5月3-5日的丰特斯.德奥尼奥罗之战。

  阵亡

  1812年9月7日博罗季诺战役中,说服拿破仑不动用最后的预备队-近卫军,此举遭人非议,认为丧失了消灭俄军的战机,但在10月-12月从莫斯科撤退时,这支唯一完整的精锐担任后卫掩护,功不可没。随后作为近卫骑兵军军长参加德国战役。1813年5月1日吕岑之战前夕,作为法军中路纵队的前卫刚刚渡过萨勒河,在萨克森的里帕赫峡谷就与俄普联军的前哨遭遇,这本来是一场小战斗,但战斗刚开始,贝西埃尔就被一颗炮弹击中,不幸身亡,年仅45岁。他阵亡的消息被认为在一段时期内不宜向全军宣布,由此可见他在兵士中享有多么大的威望。

  历史评价

  贝西埃尔是一位可靠、精力旺盛的将军;对拿破仑忠心耿耿。他虽然仅有一次成功地独立指挥作战的经历,但无疑是那个年代最好的骑兵指挥官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法军有7000人被胜利者埋葬在战场上,有29793名伤兵和俘虏被送往维也纳 。拉纳和圣伊雷尔受了致命的重伤,几天后便死去了。奥军战死的高级军官87人,兵士4200人;负伤的16300人。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