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世界最早百科全书的下落之谜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书籍是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传承。而在中国古代,一部名为《永乐大典》的巨著,以其空前绝后的规模和内容,被誉为世界最早的百科全书。然而,这部大典的下落却成为了一个跨越数百年的谜团,至今仍让无数历史学家和文化爱好者扼腕叹息

  《永乐大典》的辉煌诞生

  《永乐大典》的编纂始于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由明成祖朱棣亲自下令,集合了当时全国的精英学者和书法家,历经五年时间,于永乐五年(1407年)正式完成。全书共22,877卷,11,095册,字数高达三亿七千万,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科学、艺术、农业、医学、法律等各个领域,内容之丰富、系统之全面,在当时乃至后世都堪称一绝。它的编纂不仅展示了明朝的文化繁荣,更对后世的百科全书编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永乐大典》的正本失踪

image.png

  然而,这部辉煌巨著的命运却充满了波折。《永乐大典》在编纂完成后,正本被藏于皇宫之中,成为了皇家秘宝。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永乐大典》正本的记载越来越少,其下落也逐渐成为了一个谜团。嘉靖年间,明世宗曾下令重录《永乐大典》,形成了所谓的“副本”。但自此之后,正本便再无任何可靠记载,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

  副本的流传与损毁

  虽然正本失踪,但《永乐大典》的副本却在历史上留下了痕迹。嘉靖重录的副本被藏于皇史宬,这个明清两代的皇家档案馆,一度成为了《永乐大典》的庇护所。然而,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副本也遭遇了诸多不幸。顺治年间,副本尚保存完好,但到了康熙年间,已有部分遗失。雍正年间,副本被移至翰林院,由于管理不善,遗失情况更加严重。乾隆年间,为编纂《四库全书》,乾隆帝曾下令搜寻《永乐大典》的佚文,但此时大典已残缺不全。

  下落之谜的种种猜测

  关于《永乐大典》正本的下落,历史上流传着多种猜测。一种说法认为,正本在明末李自成起义时被焚毁;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正本可能毁于清朝乾清宫的大火。然而,这些猜测都缺乏确凿的证据,只能作为历史的悬案。至于副本,尽管历经沧桑,仍有部分残卷流传至今,分别藏于国内外各大图书馆和博物馆,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