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孙通历经了秦末汉初时期,为什么能越混越好?
2022-05-26 09:50:29 叔孙通 楚怀王

  叔孙通,《楚汉春秋》作“叔孙何”,初为秦待诏博士,后被秦二世封为博士。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鬼谷子·捭阖篇》中有一段很经典的话——“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

image.png

  鬼谷子告诉我们,单纯的好人是无法纵横捭阖,肆意驰骋的,单纯的坏人也一样。想成事,想成大事,你得有两张皮,得懂得权变,得学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这话是理想主义者的悲鸣呐喊。

  纵观历史,许多时候并非是小人得志,君子悲惨,而是能人曲折而行,大成其就。在大成其就的能人眼中,只要立意高远,无所谓好与坏,卑鄙与高尚,它们只是一张通行证的两个面,该亮正面亮正面,该用反面用反面,只有这样,现实下才能行得通,做得成。

  所以,要深刻理解鬼谷子的纵横捭阖之道,首先得明白一点,欲成事必须超越狭隘的道德观,卑鄙未必是真卑鄙,高尚未必是真高尚,它们不过是上下求索的手段,衡量有为有成之人的从来不是好与坏,而是成与败。

  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经典片段——

image.png

  叔孙通是秦时的待诏博士,博古通今,儒生的楷模。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后,秦二世将三十几个博士召来询问他们的看法。众博士皆说,陈胜吴广是叛乱,应当立即发兵讨伐。唯有叔孙通在殿下忽悠秦二世,他说,如今明主在上,天下一家,百姓安居乐业,四夷年年来朝,哪里有人敢叛乱!陈胜吴广之流无非是一群盗贼,只要郡守下令定可捕得,何劳陛下挂齿。

  秦二世乃昏庸之君,听完这两种说法,说实话的博士一律送交狱吏治罪,说鬼话的叔孙通得到了帛二十匹、衣一袭的赏赐。

  此事传开后,众儒生纷纷责骂叔孙通,阿谀主上,卑鄙可耻。但叔孙通却不以为然地说,这时候说真话就是不智,我若不如此说,如何能逃出虎口?

  就这样,说真话的博士们在历史中灰飞烟灭了,而叔孙通却逃离秦宫,先投项梁,后事项羽

  待到刘邦率诸侯五十万大军攻伐彭城时,善识时务的叔孙通再次转向,带着一百多个儒生弟子降了汉。

  此举又召来有节操之人的谩骂,骂他背主求荣,不知廉耻。

  然而,谩骂声中的叔孙通不仅不知耻,反而更加的丑陋,因为知道刘邦向来厌恶儒生,降汉之后,他毫不纠结地脱掉了儒服,换上了楚地的短衣。此外,他还干了一件让众儒生弟子很不满的事,他向刘邦推荐了许多人,尽是鸡鸣狗盗之徒,自己那些饱读经书的弟子一个都没有推荐。

  弟子们质问他。叔孙通说,如今汉王正冒着刀剑戈戟争天下,他需要的是能豁出性命斩将拔旗的人,你们是这块料吗?不是这块料,就要有耐心,放心,我不会忘了你们的。

  前半句,话说得很猛,后半句,话说得很虚。

  此后的叔孙通一直在耐心地等待,等待属于自己的机会。

image.png

  大汉立国后,高帝刘邦很快遭遇了一个烦恼,那帮草莽出身的开国功臣们还像从前那样,视朝堂为儿戏,该喝喝,该嚷嚷,醉酒后甚至有人拔剑砍殿上的柱子。

  察觉到刘邦的帝王心思后,叔孙通开始说话了,儒家虽不能争夺天下,却善于守成。臣愿意召集鲁国儒生和一众弟子,为陛下制定朝廷适用礼仪。

  刘邦眼前一亮,当即答应。

  不料叔孙通到了鲁国后,再次遭到了儒生的羞辱谩骂——古代圣贤明君都是先积德百年,再制礼作乐。如今天下初定,多少死者尚未安葬,你叔孙通是个什么东西,不过是屡次背主、阿谀奉承的无耻之徒,要我们同你一起献媚,这是玷污我们的名声,快滚吧!

  叔孙通回击他们,陋儒!真正的儒者,应该通权达变,进退有度

  带着一些开明儒生回来后,叔孙通立即为刘邦排演大汉礼仪。高帝七年正旦,朝仪大典,刘邦在大典后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叔孙通由此位列大汉九卿之一,这时候,只一句话,他那些儒生弟子便统统地当了郎官。

  众弟子感慨赞叹,叔孙先生才是懂得捭阖大道、当世事务的圣人啊!

  黑哥读叔孙通也有一个感慨,很多时候,捭阖之道其实要的是一股子韧劲,九败一胜,九辱一荣是常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