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长坂坡之战,不止有赵云七进七出?

  真实的长坂坡之战,不止有赵云七进七出?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建安十三年,刘备在长坂坡被曹操击溃,携民众逃走。此战,刘备辎重军队损失惨重,两个女儿被曹纯俘虏,刘备因张飞据水断桥赢得逃亡时间,而甘夫人和刘禅在赵云的保护下幸免于难。战后刘备放弃转往江陵的计划,转为前往江夏和刘表长子刘琦会合。

image.png

  说起长坂坡,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白马银枪赵子龙,百万军中七进七出,单骑救幼主。文艺不是现实,真实的历史比三国演义更传奇,赵云救阿斗只是这场历史大戏中很小一部分。

  一、曹丞相踌躇满志

  长坂坡古战场遗址位于今湖北省荆门市西南郊,在东汉时属于荆州南郡当阳县。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九月,代表着东汉朝廷的曹操集团征伐荆州地区,与刘备集团在长坂坡进行了一场重要战役。对于荆州,曹操很早就有想法。早在建安二年,曹操连续攻打盘踞荆州南阳郡宛县的军阀张绣,张绣依附时任荆州牧的刘表,曹军与刘张联军在穰县周边大战,互有胜负。建安四年末,张绣主动归降,曹操不战得宛县,解除西南面威胁,随即全身心投入与北方最强势力袁绍的决战。

  建安五年冬,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军主力,从此取得对河北地区的军事优势。建安八年秋,曹操还没有解决河北问题,就进军与南阳郡交界的汝南郡西平,企图先打刘表;随后河北形势剧变,曹操为专心解决袁绍势力,暂时取消了南征。建安十二年冬,辽东太守公孙康杀死兵败来投的袁熙袁尚兄弟,袁绍残余势力彻底覆灭;至此曹操扫平北方群雄,一统大河南北。建安十三年一开春,曹操就在冀州治所邺城开凿玄武池,操练水军,南征又一次提上日程。

  当年六月,东汉朝廷废置三公,之前委屈自己,以“司空,行车骑将军”掌握大权的曹操出任丞相,终于成为实至名归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七月,曹丞相率军南征,进攻自董卓以来长期割据半独立的荆州地区。九月,曹操到达南阳郡新野,在这里他得到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荆州投降了。

  二、刘荆州后继无人

  荆州政治集团不战而降的原因就是,他们的灵魂人物刘表死了。后人多以为刘表“外宽内忌,好谋无决”,不过“坐谈客”而已;其实作为在汉末乱世留下名号的群雄之一,刘景升绝非等闲之辈。汉献帝初平元年,刘表被董卓控制的朝廷任命为荆州刺史。当时“四世三公”的袁术占据荆州首郡、占全州近一半户口的南阳,袁术盟友、著名悍将长沙太守孙坚也控制荆州一部,大量“宗贼”则拥兵作乱于江南诸郡;内忧外患,形势危急。

  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本无一兵一卒的刘表不等不靠不叫苦,“单马入宜城”,通过利益交换取得荆襄大族蔡、蒯诸姓支持,借助他们的力量收复襄阳,在荆州初步站住脚。

  初平三年,袁术指使孙坚攻击刘表,孙坚初战告捷,却大意无备遭伏击阵亡,其军撤退。次年袁术兵败兖州陈留郡封丘,逃离南阳,刘表在形式上统一了荆州。但南阳郡连年战乱人口损失极大,刘表继续留驻易守难攻的襄阳,而以宛城为前哨警戒阵地——荆州治所本来是宛县,刘表为避袁术锋芒迁治襄阳,这更能保证自身安全,也有利于加强对荆南诸郡的控制。

  此后刘表使出各种权谋手段,镇压招抚了各路宗贼,合并收编他们的部曲,组建自己的强大武装力量。刘表麾下至少有两名宗族武将,其一为族侄刘磐,此君曾与黄忠共守长沙郡攸县;另一族侄刘虎也曾率五千长矛兵往夏口,抵抗江东孙策军。刘表虽然是当时党人名士,但在荆州并无根基,赤手空拳打下一片基业,这份能力已经算是一时之选了;是同时代的曹刘孙太逆天,不是刘景升无能。

  当然,刘表有自己的问题,却不是凡俗之辈以为的“不顾纲常废长立幼”。立长立幼确实涉及道德,但对现实政治并没有特别大的影响,只要尽早确定树立核心,其他争端都是可以解决的。问题是刘表犹豫了,他在刘琦刘琮之间迟疑不决,以致“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表活着的时候尚能压制,待其身后必然分裂,非但不能一致对外,还会互相扯后腿。

  刘表继承人刘琮不是傻瓜,孙权懂得“将军迎操,欲安所归”的道理,他自然也懂,无奈内争重于外患,如果刘琮决心抗曹,难保刘琦不会乘机捅刀子——二刘真正铁杆其实不多,大部分家族还是无可无不可坐观成败的,真到刘琦得势,哪怕是刘琮妻族蔡氏都会“识时务者为俊杰”抛弃他的。

  因此,“宁赠友邦不与家奴”,刘琮的选择就很好理解了。曹操正是看破刘琮心思,断然抛弃辎重,以轻兵急进襄阳受降,一举奠定大局。和平夺取襄阳只是南征大业第一步,接下来曹军还要谨慎推进,征服荆州全境。不过在这之前,曹操还要先做一件事。追击他一生夙敌刘备。

  三、刘玄德携民渡江

  建安六年秋,豫州牧刘备放弃豫州汝南郡逃往荆州依附刘表。这是一代枭雄刘玄德投靠的第五任主子——前四任分别为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对于刘备的到来,刘表还是很欢迎的,他亲自到郊外以隆重礼节迎接。其后,刘表给刘备补充了军队,然后将新野交给刘备驻扎管理。

  为什么刘表如此厚待刘备呢?因为他需要一员大将帮助他抵御北方压力,就像之前他接受张绣屯驻宛城一样。刘备在当时是以能战著名的,除了曹操亲征,没什么人搞得定他,因此尽管他朝秦暮楚忠诚度不高,各路诸侯还是愿意接纳他,要的就是这个双花红棍金牌打手。

  当然,刘表对刘备的前科是清楚的,所以“疑其心,阴御之”;刘备也不是白莲花,他一方面联络接纳荆州“豪杰”,另一方面也插手刘表家事跟刘琦勾勾搭搭。两人互不信任将就着维持表面和谐,发展下去就搞成了“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刘)备不为用”的局面。结果当建安十二年,曹操远征乌丸,许都空虚,荆州集团唯一破局机会出现时,刘表也没能把握,最终坐以待毙,刘备也只能徒呼奈何。

  建安十三年九月,刘备接到探报,曹丞相已经到达宛城——各路曹军分别汇聚南阳,曹操自己从邺城出发,于八月间顺路去了一趟许都,抽空砍了那个总唧唧歪歪说怪话的孔融,所以才在路上走了两个月。刘备知道大事不妙,他明白自己的斤两,对付其他曹将还成,碰上曹操主力,以他手上那几条枪绝对没有侥幸,当机立断三十六计走为上!于是就有了长坂坡大战的前奏——“刘玄德携民渡江”。

  不过要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刘备在荆州这些年,还是攒下一些家当的,其中最最重要的就是数万屯田众。刘备是给刘表当肉盾的,当时曹军夏侯惇于禁部驻屯南阳郡博望,觊觎荆襄;这两人都是独当一面的大将,手下一万多人总是有的——官渡战后袁绍主力尽丧,曹操没有必要再将全部力量压在北线。刘备在新野跟曹军长期对峙,打得有来有往,甚至还颇占上风——火烧博望坡是刘备自己指挥的,演义中却归功诸葛亮

  要做到这些,只有三五千人马是搞不掂的;但是如果刘备拥兵一两万,那就该刘表睡不着觉了——新野离襄阳不远,两地间还有还有汉水支流白河沟通水路,如果刘备想要反噬,一两日间就可兵临城下。相互妥协之后,结果是刘表拿出定额军需,只保障刘备数千常备军,但允许他在新野周边招揽流民屯田,紧急情况下可以组织屯民从军。这样一来刘备守土有余攻伐不足,大家才可安心。

  作者按:三国群雄都是老打仗的了,懂得兵精粮足的重要性,只是很多地方因为军阀来回拉锯没法组织生产,有条件的话大家都会进行屯田。曹操是因为屯田规模较大,成果也比较显著而知名。刘备跟曹操混过,多少也了解任峻枣袛屯田情况,搞拿来主义有样学样还是做得到的。

  《三国志》说刘备带着一票难民渡过汉水,本打算与刘琮合兵抗曹,但刘琮拒绝接纳,刘备只得转往南郡江陵再作打算。当时襄阳有很多人投奔刘备——可能是刘琦的支持者及其家族,以致刘备队伍进一步壮大,“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有人以为这样行军非常不妥,于是劝刘备 “宜速行保江陵”,而刘备则说了一通大道理:“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刘备不是烂好人,危急时刻他连老婆孩子都能丢,哪会真在乎什么仁义道德。关键是随行民众大多是新野屯田户,这些人是刘备苦心孤诣打造的基本盘,经过千方百计动员才跟来的,今后还将作为他夺取江陵后的统治基础,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放弃。

  为了取信于人,刘备以身作则跟大队一起走,甚至不能先送走毫无战斗力的眷属;因为大家不是傻瓜,老大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不带家人不就是为了大难来时更容易抛弃大伙脚底抹油吗?“欲戴王冠必先承其重”,好名声很重要,维持名声更艰难!很多人觉得“日行十余里”是龟速,军情紧急还这么慢悠悠是在作死。

  其实不然,当时部队行军正常就是一日三十里——19世纪欧洲陆军一般也是这个速度,未经训练缺少组织的难民能走正规军一半速度,已经表现非常出色了,要不是有大量稍有组织的屯田众可以当骨干,途中受惊炸营乃至溃散几乎不可避免。刘备性子还是有点粗疏的,估计干不来这种繁杂琐碎的细活,很可能是诸葛亮的手笔。即便如此,这个速度终究还是不够的,很多人将在当阳走到生命终点。

  四、虎豹骑,速度与激情

  曹操兵不血刃进入襄阳,席不暇暖,就听说刘备率众南逃,而且他们逃亡目的地可能是刘表囤积大量军资的江陵。这还了得!曹操很清楚自己这个老对手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小强,让他在江陵站稳脚跟,还不知道要给自己添多少麻烦。事不宜迟,曹操点起麾下最精锐的兵团虎豹骑,即刻出发追击——《三国志》只说“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没有明确这五千人马是否虎豹骑,不过《魏书九·诸夏侯曹传》提到虎豹骑督曹纯“追刘备于长坂”,可见虎豹骑与役无疑。

  虎豹骑果然不愧三国著名强军,竟然做到强行军“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在长坂坡赶上并一举击溃刘备大队,缴获几乎全部辎重,打出古典“闪电战”!于是很多人推崇其为三国第一强军。

  遗憾的告诉大家,这不是真的。“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是不可能的,哪怕是现代机械化部队,一气跑一百五六十公里,照样得趴窝一堆,机器尚且如此,何况血肉之躯?马是比我们想象中脆弱得多的动物,长时间奔跑要消耗大量能量并在其体内迅速积累热量,这对马匹身体是极大摧残,非大量进食并长时间休息不能恢复,拼命蛮干也许能跑三百里,但那是要跑死马的节奏!三国时期马政荒废,内地诸军普遍缺马,曹操于官渡对垒袁绍时只有数百骑,钟繇送来二千匹马,都要在其本传中大书一笔,可见马匹得来不易,绝对舍不得随便消耗。

  当然,骑兵可以换马,曹操远征乌丸时缴获大量马匹,有能力给王牌部队配备较多战马,但充其量也就一人双马配置,而且换乘马照样也要跟随奔跑,无非是负重轻一些,虎豹骑长途奔袭,携带不了大量饲料,这样下来马匹死亡率仍旧居高不下。

  即使不考虑马匹折损,古代骑士也很难承受太长时间驰骋,毕竟他们不是1950年14小时急进70公里直插三所里的113师,更不是1935年一昼夜奔袭120公里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作为中世纪雇佣兵,绝大多数虎豹骑不可能有坚持到底的意志,必然要大量掉队,乃至累死途中。须知虎豹骑缺额要从百人将中精选递补,死一个都能让曹老大心疼半天。

  说到底,追击区区刘备,不值得曹操付出跑废王牌军的代价!那么为什么《三国志》会记上“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字样呢?其实此语只见于《蜀书·先主传》,《魏书·武帝纪》和《曹纯传》都没有具体描述,可见这是出自刘备一方史料记录。问题是当时战场大乱,刘玄德怎么知道曹军来的是五千骑而不是三千或者一万?又怎么知道追兵是在一昼夜跑完三百里?不过是“想当然耳”,奥妙在于此战刘备败得太惨,为自我解嘲编出“不是我军无能而是曹军太变态”的神话。

  《三国志》有关记录中还有对不上卯的地方:既然虎豹骑这么能追,又怎能让刘备领先三百里跑到当阳?按《先主传》,刘备是在曹操抵达宛城才得到消息,然后离开新野的,他那个军民混杂的逃难队伍,速度肯定比轻装前进的曹操慢得多。从地图上看,宛城到新野和新野到襄阳距离差不多,刘曹也就前后脚到达襄阳,满打满算刘备最多早出发三五日,按他们一日十余里脚程,怎么也跑不出襄阳百里范围,虎豹骑哪里需要追什么“三百余里”?

image.png

  五、长坂坡,真实的谎言

  所以,真实情况应该是这样的:建安十三年八月,刘表病故,虽然刘琮蔡瑁封锁消息秘不发丧,但这事瞒不了多久,刘琮要继承父业,总要出来见人宣布接班;况且诸葛亮这个活地图就在刘备身边,他与荆襄大族可是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刘备很快得到准确消息,于是开始搞事情——虽然《先主传》及其注一再强调刘备不忍心与刘琮兵戎相见;但同书也说刘表死后“先主屯樊”,也就是驻军樊城,即今襄阳市樊城区,与襄阳隔汉水相望,刘表活着的时候,绝不允许外人把手伸到这个腹心重地。

  显然刘备是不告自取,不管他话说得多漂亮,把军队开到樊城,就是兵临城下威胁主子,其心可诛!这个时候诸葛亮建议直接攻打襄阳,但刘备顾忌政治影响,也不愿意付出很大代价,希望不战屈人之兵。前面说过刘备常备军不多,于是他需要动员屯田兵,才能以大兵压境。当然这需要时间,大致在八月底,刘备将数万人一股脑带来,命各部渡汉水缓步逼近襄阳,自己将大本营设在樊城,等刘琦赶来据有大义名分并形成绝对优势,逼刘琮做城下之盟

  只是刘备他们低估了刘琮蔡瑁的恐慌情绪,为了自保他们索性引狼入室投降曹操。刘蔡不做则已做便做绝,他们不仅派人北上请降,甚至将自己选择明示刘备——咱们一拍两散,我得不到你也别想!这一手完全出乎刘备意料,对于这种伤人八百自损一千的绝户计,他毫无办法——既然没有及早强攻襄阳,现在无论如何是来不及了,再迟疑下去就有灭顶之灾。于是在九月初,刘备离开襄阳转进江陵。

  大约同时,曹操于宛城誓师南下,大军行进不算很快,用七到八天走完二百里到达新野,这时他收到荆州投降书。曹营诸将大多怀疑刘琮的诚意,而曹操却觉得机不可失——刘琮得国不正根基不稳,内忧重重的他不可能再有精力对外耍手段,如果不能迅速给予正面回应,反而会平添变数。于是曹丞相力排众议,抛下大队辎重,简精锐轻装赶赴襄阳。

  作者按:曹操南征开始并没有一口吃掉荆州的想法,而是因为夏侯惇、于禁搞不掂刘备,只好亲自出马料理大耳贼,因此并没有大规模动员——如果像某些历史书说的,曹操带了十几万大军,那是要准备好几个月,闹得天下骚动尽人皆知;接下来再把大部分本钱丢在赤壁,曹家统治必崩无疑。当然,打狗看主人,打了刘备,肯定也要跟刘表掰一掰手腕,曹军三万兵力应该是有的。后来得知刘表死讯,又收到刘琮降书,曹操才决定转变为一场战略征服。

  曹操虽然觉得刘琮投降是实,但他作为沙场老手,不能不做两手准备——荆州未必都跟刘琮一条心,保不定还有仗要打,万人左右部队是要带的,也不能跑得太快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大概用四天时间达到襄阳。进入襄阳后曹军还得休整两三天,他们轻装急进途中没法好好喂马,战马肯定掉膘,得恢复一下才能战斗;然后虎豹骑用三天左右时间赶上刘备——大兵团在人生地不熟之所日行百里就不错了,况且当阳到江陵还有近二百里路,晚一两天刘备也飞不了。这样算下来,刘备领先曹操十五到二十天时间,走出三百里是应有之义。

  接下来就该是铁骑陷阵冲进去大杀四方吧?不好意思,这是长坂坡,不是骑马与砍杀,骑兵不是这么用的。刘备麾下虽然多是乌合之众,但十几万数量在那里摆着,“人一过万无边无际”,几千骑兵突进去,砍不了几颗脑袋就会陷进人堆中,失去至关重要的机动性,成为醒目的活靶子,让对方弓弩手逐一猎杀。

  曹操才没那么中二,当他接近当阳确定刘备大队位置后,便在十几里外停下脚步休养马力,耐心等到入夜,然后下令点起火把鼓噪前进。几千匹马一齐奔跑声势是惊人的,尤其在夜间,缺乏训练的难民根本无法判断追兵动向规模,在自己吓自己的想象中无限放大恐慌,为求生慌不择路自相践踏乃至全线崩溃。虎豹骑好整以暇,分出小队沿两翼分抄制造声浪,主力吊着刘备大队后卫,时不时突进砍杀几个掉队者,进一步加剧恐慌情绪漫延。

  这时候刘备完全无力回天,他们不是被虎豹骑直接打败的,而是被自家乱军冲散,在这场大雪崩中任何坚持努力都是徒劳。不过凡事各有利弊,正因为有这些人干扰,虎豹骑根本找不到中军帅旗,刘备才能侥幸脱身。按《赵云传》,刘玄德颇有先祖刘季遗风,抛妻弃子毫不手软,子龙将军身为卫队首领,只能先保护大老板,等刘备到达安全地带,再回身抢救夫人幼主。也亏得曹军只在外围鼓噪,赵云只要寻找较为醒目的妇孺车仗,不怎么进行战斗——最多砍几个浑水摸鱼的乱兵以儆效尤,就能“身抱弱子…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

  至于张飞“据水断桥”吓退的是曹军游骑小队,并非虎豹骑主力。有人说刘备带上大批难民就是准备关键时刻当肉盾掩护自己逃跑,这未免小人之心,这时最痛心疾首的莫过刘玄德了。当然,他痛心的是丢掉多年积攒下来东山再起的血本,而不是落入猥琐大叔曹纯之手的两个女儿。

  六、诸葛亮未雨绸缪

  当阳惨败是对刘备的沉重打击,对于诸葛亮也是很丢脸的,不过天无绝人之路,他早先布下的一颗闲棋马上就能发挥作用了。那就是江夏刘琦。早先我对诸葛亮指点刘琦外任避祸不以为然,觉得他忽视了刘备利益,让二刘天各一方,紧急时无法联络,完全失去结盟意义。反复考虑后,我发现把事情想简单了:刘琦以“上屋抽梯”方式向诸葛亮求助,可见他的处境非常危险,随时可能被蔡瑁谋害。刘琦是二刘联盟的招牌,失去他联盟合法性就不存在了,所以保护刘琦安全是第一位的。

  我有一个大胆假设:刘琦处境危险意味着刘表对蔡瑁等人的做法是纵容的,那就不是一般的失宠,而是严重触怒了刘表——有可能是因为刘琦和刘备走得近,引起了刘表警惕,怀疑儿子有借助外人谋位的野心。如果真有此事,刘备也要撇清自己,当然是互相离得越远越好。

  我本以为刘琦出任江夏太守出于偶然,因为这事只能由刘表拿主意,只是恰好黄祖战死太守出缺。细想起来,这未必不是刻意运作的结果,刘备当然不能左右刘表怎么想,但刘表姻亲沔南黄家却有可能,而黄家女婿诸葛亮恰恰可以从中施加间接影响。

  为什么黄家会支持刘琦执掌江夏呢?因为江夏是黄家势力范围——刘琦之前长期担任江夏太守的是黄祖,此人可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一介武夫,他儿子黄射同期担任章陵太守,父子二人都在重视门第的刘表手下官至太守,可见黄祖必为沔南黄家名士,甚至有人认为他就是诸葛亮岳父黄承彦——即使不是也必为黄氏头面人物。黄祖镇守江夏多年,黄家在该郡树大根深,如果他们愿意出面支持刘琦,刘表还是要卖他们面子的。

  东汉末年分南阳郡东部为章陵郡,曹操占领荆州后废置;汉末世家都是单名,黄承彦显然以字行,“祖”“承”互训,不能排除黄祖字承彦的可能。对于黄家来说,直接推荐族人继任未免吃相难看,容易受人攻讦;表态支持没什么根基的刘琦,既不会损害自家基本盘,还可以免受刘表猜忌。对于刘备来说,他或者他的嫡系部属肯定拿不到江夏太守之位,由盟友刘琦先占住位置是可以接受的,等于自己一方扩张了势力;诸葛亮在黄氏中影响很大,需要的话架空刘琦不是问题。

  事实上他们正是这样做的,刘备逃到夏口会合刘琦后,很快就成为联盟实际决策者;刘琦除了在赤壁战后需要大义名分争荆州时,被抬出来当刺史,便不曾发出过声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